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之安居乐业 >

第178章

大宋之安居乐业-第178章

小说: 大宋之安居乐业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训练。是故全民皆兵并不是什么夸张的话。加上大唐以森严地军法、优良地军械还有先进的战术加以操练,唐军之精锐甲于天下。
    赵冲德二人给宋室君臣讲起了唐王的事。早年。那还是政和年间,那时候林靖文手上既没多少钱粮,更没几个兵,兵器铠甲也算不上优良,更重要的是,那时候地林家士兵大多是从泼皮、厢军还有两浙百姓中选出来的,那个时候的林家士兵根本跟勇武不沾边,当时林靖文完全就是以森严地军法和优厚地赏赐来约束部下,每有征战,全队退者斩队正,全队退而队正亡者全队皆斩,就是在如此严酷的军法约束下众士卒拼死奋战,一仗一仗打下来,林靖文才以区区千把人起家,到如今打下了偌大一个王朝。回想起那个时候,可真是怀念啊!
    就在赵跟宋室君臣在怀旧地时候,辽东的林靖文现在非常郁闷。而之所以郁闷,乃是因为一个大光头从辽国跑来了。
    辽国出兵从伐,林靖文也遵守约定,令唐军撤出了大定府,不过雁过拔毛,以林靖文的德性可能放过这么大一个国都吗?
    辽国定都大定府已经百多年,百多年的积累啊,林靖文可是听说辽国国库里金银堆积如山钱帛无数。还有啊,大定府城北可是有一个大马场,在辽国鼎盛时期那里有百万匹战马,都是官马,当然,现在是没那么多了,但几十万匹还是有地,辽国民间正缺马,虽然官马无数,但耶律延禧这个守财奴是舍不得分给自己的臣民的,这下倒好,一股脑便宜了林靖文。
    林靖文一声令下,那朵差点将大定府翻了个底朝天,辽国国库?搬走;粮仓?清空;王公贵胄?抄家。林靖文倒做不出发掘坟墓发死人财那样的事,那是没品的董卓才做的事,他林大官人可是高尚的人,可不会做这样的事。
    大定府作为辽国国都,王公贵戚可不要太多,巨商大贾肯定也是少不了的,一个字:抄,有人反抗?好办,唐军也不杀人,现在辽东正在开凿大运河,奇缺奴隶,你敢反抗,好,拉回去挖运河。
    而另一边,萧里得显带着征夏还朝的大军驱赶着掠来地党项奴隶,顺路将大定府北方的大马场清扫一空……
    听说耶律延禧回到大定府之后硬是气得吐血不起,辽国国库尽失,钱帛粮草马匹军械一应皆无,大定府被俘的二十余万守军被唐军拉去开凿运河,从其它地方调集兵马吧又没有钱粮来养活,加上众多商贾被抄,赋税也征不起来,耶律延禧无法可想之下只得迁都祈律府。
    这笔买卖辽国亏大了。
    说起来。那朵几乎将大定府翻了个底朝天,王公贵戚商贾富绅被查抄无数,但有一个地方有那么一群人那朵是万万不敢动的,实际上是林靖文还不敢动,那就是佛寺。
    也就是和尚庙。整个大定府也就那些个和尚庙没被如狼似虎的唐军光顾过。宗教善于蛊惑人心,佛教更是个中翘楚。别看佛教开口闭口什么普度众生慈悲为怀之类的屁话,看看历史上已经发生地四次所谓的佛难就知道了,若非佛教玩弄民心玩地太过火,北魏、北周、唐、后周四朝皇帝会放着宗教这么好的收拢民心的工具不用而要去剿灭吗?唐太宗、高宗两位皇帝都是抬出道教来压制佛教,可惜到了女皇帝那一代,女皇帝为了稳固帝位却反过来抬高佛教压制道教,而到了玄宗、德宗却马上又压制佛教,武宗时期更是大规模灭佛,这样地事后周世宗也做过一次。宋朝就更不用说了,道教、景教等大行其道,独独对佛教不闻不问,既不表示反对,但也绝对不会支持。
    看看佛教的教义就知道了,什么出尘啊、戒律啊、慈悲啊之类地,整个太过消极,五戒七律之类的就不说了,戒嗔戒贪戒痴,这要都戒了那还是人么?那是机器人。还有出家。佛教讲究出家了就意味着斩断尘缘,何为斩断尘缘?意思就是,出家之后你的爹娘就不再是你的爹娘,而是陌生人,你的子女也不再是你地子女,他们跟你毫无关系……这是人说地话吗?不赦的十恶也没这么离谱。
    还有。佛教地中心思想就俩字:慈悲,何为慈悲?普度众生就不说了,那是满头包的光头佬才做地事,一般的小和尚还没到那境界,一般意义上。也就是在普通人眼里的佛教慈悲就是忍让,什么都得忍让,忍无可忍还得继续忍,别人扇你左脸你得将有脸伸过去,别人杀了你爹你得念声“我佛慈悲”毫不介怀,别人**了你老婆你得视而不见……太过消极,实际上是太过懦弱。
    所以。在汉人有血性的时候。佛教从来没有立足之地,反而是血性一代代消失之后佛教才大兴。佛教是西汉早期传入中国。当时强汉之威一时无两,那时候的汉人多是血性之辈,佛教传了四百年都没什么名声;汉之后五胡乱华,在异族的屠刀之下汉人苟且偷生,血性无存,佛教因此大兴;而到了唐代早期和中期,汉人又起来了,那时候汉人征服的土地何止万里,汉家儿郎用撒不尽的热血成就了“盛唐”赫赫威名,那个时候根本就没佛教什么事,安史之乱之后唐朝没落进入乱世,人命贱如猪狗,百姓又得忍让,佛教再次大
    其实说起来,每次佛教大兴都跟异族有关。五胡乱华,佛教大兴;唐末夷乱,佛教大兴;契丹女直横行时期,佛教大兴;蒙古人入侵,佛教大兴;满清入侵,佛教大兴;百年国难,更是只闻佛教不知道教。
    从这里就知道,当汉人饱受欺凌的时候,佛教的“慈悲”就大有市场,而当汉人地身份是征服者的时候,佛教算哪根葱?
    现在林靖文意图复兴汉族,大唐在他的带领下不仅全民尚武,兵锋所指无不屈从,汉人的血性已经被他激发出来,所以,在大唐境内,佛教根本就没什么市场。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大光头跑来对他说:“施主,你太好杀了,放下屠刀吧,我保你成佛。”
    这个大光头是辽国有名的高僧:惠静。唐军在大定府纵横捭阖,被抄家灭族者不知繁几,虽然没有血流成河那么夸张,但几十万辽国军民被贬为奴隶被拉去挖运河,其凄惨程度也差不了多少,于是惠静这个光头佬坐不住了,想凭着他“有道高僧”的道行来感化他眼中地暴君:唐王林靖文。
    第六卷 二十载征战四方 第七章 寡人来为你们选择信仰
     更新时间:2009…4…24 0:44:00 本章字数:4986
    唐王宫。
    林靖文和惠静相对而坐,旁边就几个伺候的宫女和负责起居志的文吏,另外就是陆青城和惠静身边随侍的沙弥了,再无旁人。
    惠静虽然坐姿端正目不斜视,但眼里却不时闪现一丝畏惧,毕竟他是来劝谏“暴君”的,暴君爱杀人,若是劝谏不成功他的脑袋可就不保了,高僧也得珍惜生命不是,还有“众生”等着他去“普度”呢。
    林靖文的态度不咸不淡,虽然他十分的厌恶佛教教义,但毕竟佛教不是什么邪教,也是正统宗教,真正有德的高僧他也会尊敬三分。可惜,三千红尘,十万诱惑,今生后世算上两个时代他都没见过一个真正有德行的和尚,更不要说是高僧了。那些个和尚,念起经来比听曲都不差,摆起谱来比大明星高明多了,论道貌岸然连高官显贵也得甘拜下风……个个看起来已经很有“德”了,可实际上呢?名、利、财、欲,这些有“德”的高僧一个都不肯落下,个个捞起来比谁都狠…………实际上,这些所谓的高僧也不过是俗人一个,甚至,他们的欲望比大多数普通人更大。
    不过古人底蕴醇厚,或许还真有几个真正有德行的高僧,就是不知道眼前的这个惠静是不是。
    沉默了一会儿,惠静受不了王宫之中沉重的气氛,或者说受不了殿中甲士犀利的锋芒,不得不率先开口,“贫僧惠静,特从大定府赶来拜见大王,大王安康。”
    林靖文摆摆手,“大和尚有心了,却不知大和尚远道而来。可是有何教以寡人?”
    “不敢。”惠静颔首道:“却有一事欲与大王探讨。大王身为一国之君,挥军征讨原是正常,只不过,大王的兵马于大定府行事颇有不当之处。以贫僧观来……”
    “大胆!”陆青城一声断喝:“大和尚。你是在指责我家大王吗?好大的胆子。”
    “不敢。”惠静刚才还有几分惧怕。但让林靖文佩服的是,这会儿他倒是胆子大了起来,被陆青城这么喝斥也是面不改色。“贫僧何德何能敢指责大王。只是,贫僧修行有年,虽不敢说道行高深,却也明白了几分道理。大王乃是一代雄才,开疆拓土本也是明君所为。只不过大王麾下之将士却不如大王般贤明,行事却有些过了。”
    林靖文挥退陆青城,饶有兴致地看着惠静大和尚,问道:“哦,不知如何个过法?”
    惠静一时不知林靖文的态度。不过看林靖文也没发怒的迹象,也就豁出去了,他本就是为了劝谏而来。“天子兴兵,将主征伐,自古皆然,此为正道,即是有所死伤也不悖天德。然。上天有好生之德。征战厮杀在所难免,但凶蛮嗜杀却非正道。大王之兵马于大定府横行无忌。动辄抄家灭族,稍加反抗即掠之为奴,伤人性命者比比皆是。贫僧尝闻,天子有德,专人而不自专者,广夏有方,忠贤有常,是故,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也,天子有德而四方从服也。陛下乃一代圣君,岂不闻明一察道者……”
    “行了行了,”林靖文听得一阵头晕,跟他掉古文,老天,虽然来到这个时代也有十年了,但他还是听不懂太过晦涩地古文,惠静的后半句话他也就听懂了三分,啥意思?不明白。不过大致上林靖文是知道的,无非是劝他不要滥杀百姓而已。“大军所出,不从则死,自古皆是如此,大和尚又何必管这么多,大和尚已非俗世中人,何不专心修你的佛法,却来考校红尘中事。”
    惠静愕然,一句“已非俗世中人”却让他无从再言。
    林靖文也不想再听他唧唧歪歪了,转眼跟他论起了佛经教义。
    一番谈论下来,林靖文大吃一惊,这个惠静地欲望大不大他不知道,但这个大和尚对佛教教义地理解却让他大为失望。谈经论佛一般是背诵些佛经再谈谈对佛经地理解,跟儒生学儒差不多,都是死背书然后再断章取义一番,惠静对这些很在行,几乎就是滔滔不绝…………每个朝代新立,统治者大多会挑选一个宗教大力扶持,惠静还以为林靖文对佛教动心了…………不过林靖文对佛经可是个半吊子,也不想做这样的无聊事,惠静的俏媚眼算是白使了。他跟惠静谈起了佛教的教义、思想还有佛教的传播方式和途径之类的,但让他失望的是,对几十部那么多地佛经张口就来的惠静对此却是哑口无言。
    “陛下可是说宗派?贫僧所学佛法倾向于华严宗。”
    林靖文算是看出来了,感情在这个惠静眼里或许连“佛教”这个观念都不存在,真是失败啊!不过难得的是惠静这个人的德行倒是不差,配得起“有德高僧”的称呼。
    东扯西扯了半天,惠静几次把话题转到劝谏之上地时候都被林靖文给扯到别处,想问下林靖文是不是想扶持佛教吧,这个问题他敢问吗?结果两个目的一个也没有达到,惠静只能郁闷地回大定府。
    惠静虽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过他却是勾起了林靖文的一番心思,那就是宗教。
    是时候考虑一下宗教问题了,不过,是从现在的宗教中挑选一个出来然后加以扶持呢,还是建立一个新的宗教?
    景教、摩尼教之类乱七八糟地宗教就不用考虑了,佛教虽然缺点多多,但优点也同样地多。不过林靖文可是知道一件事:中国本土的佛教跟印度地佛教,两者之间的教义天差地远,除了慈悲论、众生平等论、转生说之外,两者之间几乎没有相同点,几乎完全就是两个不同的宗教。相对来说,中国本土的佛教受道教和儒家文化的影响十分的大,特别是受汉唐时代原滋原味的早期道教教义影响很大(学术界有一个说法就是,中国的佛教简直就是原始道教教义地翻版。两者之间不是说几乎完全相同,而是撇开上述三点之外几乎没有不同,就是两教的哲学观相差比较大),倒也有几分吸引林靖文的地方。不过转念一想。佛教又被称为“民族血性的杀手”、“进取精神地天敌”。还是离这东东远点比较好。
    再说道教,林靖文考虑宗教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十年来都一直在研究这个问题,也查阅了很多资料,拜天所赐,这个时代地文献资料失传还不太严重,林靖文查到地东西很多后世都已经失传了。
    中国原始道教可不比经过儒家阉割之后的后世道教。原始道教的观念讲求的是积极、进取、务实。道家认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