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首席御医 >

第149章

大宋首席御医-第149章

小说: 大宋首席御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韦站了起来,微微垂首,不卑不亢的向晋王见礼。
    赵光义只微微点头致意,便从石韦的身旁走过,拱手道:“臣弟拜见皇兄。”
    “三弟快快来身,来人啊,赐坐。”赵匡胤跟他这弟弟很是客气。
    赵光义款款落座之后,赵匡胤笑道:“三弟,这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
    “臣弟是有件要紧事,想要向皇兄进些谏言。”赵光义表情甚是平静。
    “三弟有何事,尽管说来。”
    赵光义并未开口,而是以目光示向石韦。
    显然,他并不想石韦这个政敌在场。
    赵光义轻咳了几声,他在暗示天子将石韦支走。
    赵匡胤却假作不知,说道:“三弟,你不是说有什么要紧事么,那就说吧。”
    见得天子不卖他的账,赵光义脸上掠过一丝不悦之sè。
    “既是如此,那臣弟就直言了,臣弟听说,皇兄有打算迁都洛阳的意思,不知是真是假?”
    赵光义道出了此来的目的,果然不出石韦所料。
    石韦的表情也不外露心思,听静听赵光义有何说词。
    赵匡胤呵呵一笑:“原来是三弟是为了此事而来,不错,朕确实是打算迁都洛阳,三弟你不会不赞成吧。”
    赵光义的眉头微微一凝,大声道:“不敢欺瞒皇兄,臣弟确实是觉得,皇兄这迁都的念想,似乎不太慎重。”
    赵光义也不拐弯抹角,直言反对。
    龙座上,赵匡胤和气的脸sè,渐渐也冷淡下来。
    他呷了一口茶,淡淡道:“洛阳居天下之中,有八关之险,朕迁都洛阳,正是仿效汉唐故事,怎么就不太慎重了。”
    赵光义站了起来,朗声道:“皇兄的雄心壮志,臣弟岂能不知,只是所谓此一时,彼一时,臣弟以为,方今的洛阳,早已不适合再做都城。”
    赵匡胤却道:“朕此番西巡,一则为祭奠先太后,二者也是为视察洛阳,朕以为洛阳宫室城池虽不及汴梁繁盛,但已初具规模,待迁都之后再加修整,相信会不逊于汴梁。”
    “臣弟说得不是洛阳的城池,而是洛阳的漕运。”赵光义提高了音量,“通济渠自唐末以来,经年不修,泥沙堆积,漕运之数一年不及百万石,又如何能养一城百姓,还有那十几万的军队?”
    赵光义的说词还是老一套。
    赵匡胤耐着xìng子,仔细的听赵光义把道理说完,然后却笑道:“三弟的顾虑,朕其实早已考虑过,所以朕决定下旨修葺通济渠,恢复洛阳的漕运,朕这几rì一直在思虑着派谁去主持修渠之事,不知三弟可有合适的人选。”
    赵光义洋洋洒洒半天的争论,却给赵匡胤一句“修渠”给顶了回去,不禁一时语塞。
    石韦看着赵光义那不爽的表情,心中却在暗笑。
    赵光义愣了一愣,马上又道:“若然修渠,必得征用大量民力,耗费大笔钱财,皇兄一贯主张节俭,如此岂不违背了皇兄的治国之策。”
    赵匡胤却又道:“修整通济渠,固然要耗民人力物力,但只要迁都洛阳,据山河之险,便可免去冗兵之害,从长远来看,却是节省了更多的钱财人力,这也正是朕迁都洛阳的主要原因啊。”
    此一番话,再度将赵光义的所谓论调驳回。
    这位晋王的脸上,此刻闪烁着几分恼火的神sè,似乎并未料到天子竟是如此深思熟虑。
    沉默。
    殿中陷入了沉默。
    那两兄弟互相对视着,彼此间神情平淡,但那复杂的眼神,却在进行着激烈的交锋。
    石韦隐然感觉到一种肃然。
    沉默许久之后,赵光义的表情忽然变得慷慨起来,他起身上前,拱手道:“洛阳确实有山河之险不错,但臣弟以为,治理天下,在德在不在险,请皇兄三思啊。”
    “在德而不在险……”
    赵匡胤默念着一句话,眼神中闪烁着惊诧的目光,似乎为这一句话的杀伤力而感到震惊。
    好一句在德而不在险。
    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很符合儒家的jīng神,以古以来,帝王们总是把一个德字挂在嘴边。
    那些圣人之言中,也总是教导统治者们,要以仁以德来治国。
    尽管历代帝王治国,多是表面以儒家治国,实质却是以法家御民,但却没有哪一个公然承认。
    赵匡胤自开国以来,一样也宣扬着以仁德治民。
    如今赵光义搬出“在德不在险”来,竟是在拐着弯的斥责赵匡胤,一味的想依赖山河之险,却忽视了“仁德”才是根本的利器。
    赵匡胤一下子傻眼了。
    他没办法反驳,因为他若是反对赵光义,便是在否定自己的治国之策,更是把自己置于古来明君的对立面。
    赵匡胤纵然英明神武,但眼界却依然逃不出这个时代的局限xìng。
    赵光义那鬼什么的“在德不在险”,把赵匡胤说得哑口无言,但石韦听之却觉着好笑。
    看着哑口无言的赵匡胤,石韦心中急啊,暗想陛下你倒是回嘴啊,你总不能因为他那一句话就放弃了吧。
    赵光义见着兄长那般样子,嘴角隐约闪过一丝得意。
    而赵匡胤却将目光悄悄投向石韦,似乎是寻求着他的援手。
    石韦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xìng,天子已被晋王压了下去,如若不能拿出有力的辩证,那么他苦心经营的迁都计划,便有可能在这里被打回原形。
    形势已到千钧一发之际,石韦必须要有所行动。
    他思绪翻转,无数的念头涌上心头。
    眼看着赵光义又要开口,石韦不及多想,“啪”的一声拍案而起,指着赵光义喝道:“晋王,你好大的胆子,竟然敢骂陛下是无德的昏君!”
    大殿之中,一瞬间死一般的沉寂。
    左右那些宫女宦官无不面露骇然之sè,就连龙座上的赵匡胤,也为石韦的举动给震住。
    那可是晋王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连天子也未曾说过一句重话。
    但是现在,却给一个小小的医官使,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公然喝斥。
    “疯了,这位石御医八成是疯了。”那些宦官宫女们如是想。
    “石远志啊,朕是让你替朕说话,没让你骂晋王啊。”赵匡胤心里也在暗道不好。
    赵光义则是一脸yīn沉,缓缓的转过身来,那一双眼睛如刀子一般扫刮着石韦的身体。
    他盯了石韦好一会,一字一字的冷冷道:“石医使,你可知道你方才在说什么吗?”
    赵光义的语气和眼神中,弥漫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压迫感。
    石韦中觉从脚底涌上一股恶寒,本能的暗生几分惧意,但他却很清楚,如今他已是骑虎难下,绝不能退缩。
    “石韦啊石韦,赵光义也不是什么三头六臂,不就是个瘸子么,怕他做甚。”
    心中暗鼓起勇气,石韦遂一脸激昂,大声道:“陛下自登基以来,以仁德治国,天下百姓无不深受陛下德政之惠。而今,晋王你却拐着弯的骂陛下只重险而不重德,下官怎能不为陛下感到气愤。”
    石韦虽然骂了赵光义,但骂得却“在理”,这使得赵光义心中虽恨,但当着天子的面,却无法发作。
    他只得暗自隐忍,冷冷道:“本王当然知道陛下以仁德治国,本王的意思,只是想规劝陛下,坚守仁德治国的国策,而不为所谓的据山河之险而变移本心,本王何曾有骂陛下的意思。”
    听得此言,石韦脑子一转,马上道:“晋王殿下这话,下官就有些糊涂了,德与险这两者,似乎并非有什么冲突,为什么就不能够并存呢?”
    “嗯?”这回轮到赵光义发愣了。
    石韦见状,不等他回口,紧接又道:“陛下早说了,迁都洛阳,据山河之险,便是要省去冗兵之害。而免了冗兵之害,百姓便不需穷竭民力,以养众多不事生产的士卒,如此岂非正是对百姓施德吗?”
    赵匡胤的微微点头,似在赞许石说得好。
    石韦接着道:“这样看来,迁都洛阳,既是施德于百姓,又使京师据于山河之险,如此两全其美的良策,下官实在不明白,晋王殿下为什么就非要反对呢?”
    “你——”赵光义一脸惊怒,却不知如何反驳。
第一百三十三章 谁说你不能分忧
    石韦以他“圆滑”的思维,很好解开了所谓“在德不在险”的文字陷阱
    赵光义很愤怒,同样也很震惊
    先前他一直以为,石韦充其量也就是个会耍点小聪明的御医而已,虽然可恶,但却并非举足轻重的人物
    但是现在,当他见识了石韦如此见识不凡的言词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人,绝不是一个普通的御医
    石韦句句在理,赵光义是心服口服
    他甚至也知道,天子迁都洛阳是为国家,自己阻止迁都,却是为了一己之私
    但是,明知石韦在理,赵光义却并不打算退让
    他狠狠的瞪了一眼,将目光转身赵匡胤,万般诚恳道:“迁都乃国之重事,有利也有弊,但臣弟知道的是,眼下我大宋定都于汴京,却是繁荣昌盛,国势rì强,此乃铁铮铮的事实皇兄若真只想冒着未知的风险,强行迁都于洛阳,臣弟无论如何都持反对态度,还望皇兄三思而行”
    赵光义辩不过石韦,但向赵匡胤丢出了这么一句狠话
    他这意思是,无论你说得天花乱坠,反正我是铁了心反对迁都,皇兄你若真要跟兄弟我对着干,兄弟我就奉陪到底
    这是一种变相的威胁
    说罢之后,赵光义便以还有公务在身为由,拜别告退
    赵匡胤也没有挽留他,只客气的送他走人
    赵光义从石韦身边经过时斜眼狠狠的瞪了石韦一眼,目光中的恨sè,仿佛是在骂:好你个臭小子,竟然破坏本王的好事咱们走着瞧
    石韦却一脸泰然,拱手微笑道:“殿下慢走”
    赵光义冷哼一声,瘸着腿扬长而去
    当那瘸子走出殿外时,石韦方才暗吐了一口气
    一丝寒风从门缝中窜入大堂,石韦忽然觉一背上透心的凉,一摸才知,竟已是出了一身的冷汗
    “跟赵光义对着干,果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
    石韦心中唏嘘时阶上起身相送的赵匡胤,也一屁股坐在了龙椅上
    抬头暗视,赵匡胤的额间似乎也挂着几滴冷汗,似乎方才那一场剑拔弩张的激辩竟把这位马上天子也惊出了一身的冷汗
    石韦就有点搞不懂了,你赵匡胤可是堂堂皇帝,而且又不是傀儡皇帝,你至于对自己那些瘸腿的弟弟这么怕么?
    “陛下,臣方才一时心急未向陛下请示便口出妄言,还望陛下恕罪”石韦打破了冷清的气氛
    赵匡胤方才回过神来,眉宇中重涌上赞许之sè,他摆手道:“石爱卿你何需自责方才之事你做得好啊,若非是你及时援手朕还真不知该如何说服晋王”
    听着赵匡胤赞许,石韦却才宽心他现下确信,自己方才的出言,并没有体会错圣意
    略一沉顿,石韦却又道:“不过看晋王殿下的那副样子,似乎臣的那些话,并没有完全说服他”
    赵匡胤沉默下来,眉头紧凝起来,重现焦虑之sè
    见得此状,石韦便大着胆子进言道:“臣倒以为,关于这迁都之事,满朝文武虽然大多保持缄默,但反对者也并不多,这就说明大多人都保持中立态度既是如此,陛下威服四方,又何需太过在意他人的赞成与否,何不直接下一道旨意,强行迁都洛阳呢?”
    以赵匡胤的手腕与威信,石韦相信,他要强行迁都,绝对是做得到的
    只是,赵匡胤却摇了摇头,无奈道:“朕若下旨强行迁都,自然无人能阻,朕之所以不想这么做,却是不想我大宋朝因此而陷入祸起于萧墙呀”
    石韦方才的那一番“挺身救主”,让赵匡胤对他添了信任,这时也无旁人在侧,便也向他袒露了几分心声
    赵匡胤所指的“祸起于萧墙”,自然便是晋王,以及以其为首的一党臣僚
    石韦一瞬间体会到了赵匡胤的苦衷
    原来他是怕强行迁都之下,逼得晋王采取激烈的手段,到时候兄弟相残,自生内斗,会令大宋朝的社稷陷入危境
    说到底,赵匡胤仍是在为大宋的社稷着想
    若是换作别朝君王的话,估计根本不会想这么多,谁威胁到了我的帝位,下手除之便时,哪管会引起国家内乱
    赵匡胤的这份胸襟,着实令石韦感到佩服
    “陛下的胸襟广阔如海,实令微臣汗颜,这实是微臣和天下臣民之福”石韦不失时机的恭维道,接着却又道:“只是陛下既不愿强行下旨迁都,眼下又不能说服晋王,这件事越拖越久,只怕依然会于国不利呀”
    赵匡胤叹息一声:“这也正是朕所忧虑之处,石爱卿,你可有什么两全其美之策吗?”
    石韦虽然聪明,但也没有聪明到无所不为的地步,赵匡胤的这一问,却令他为难起来
    他凝眉苦思,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