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宋八百年 >

第221章

大宋八百年-第221章

小说: 大宋八百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地形复杂,但是现在有数量庞大的俘虏劳工,就算是用人命堆,也能把一条通天大道堆出几百里,直达长江沿岸,而蜀地那十几万蒙古精锐孙阳也没看在眼中。
    孙阳还是命身边的助手将这份报告抄录了几份,通过军情快速通道直接送往四大战区。
    军情快速通道是一种军民两用的通信通道,主要是用于信件、货品的传递,有一种是用夜间赶路的引导车改装出来的紧急军件传送车,专门用于紧急信件的传送,双马拉车,日夜不停。
    车子的前方还装有车灯,是用玻璃做成的气死风灯,然后再用白铁皮做成的灯罩,可将灯光聚集到一起反射出去,虽然照不了太远,但是照出几十米去还是没什么问题的,马车跑得再快速度也有限,在公路上跑到时速六十公里都撑死了,但是这速度在这个时代,绝对堪比后世的高速公路了。
    一路上换人换马不停车,只需要用两三天的时间,就可能将信件送到距离最远的北方战区,没有人比孙阳更加了解资询快速传递所产生的优势了。
    前后不到十天的功夫,各大战区的意见就反馈了回来,同时南方战区的郭破虏也送来了以钓鱼城为首的抵抗军的消息,历时两个月,第一批物资也终于运送得差不多了,而第二批物资也于三天前送达。
    抵抗军方面,就属于搂草打兔子一顺手的事情,所以孙阳并没有过多的去关注,自治区大军南下,自然就可以解决那些蒙古军队。
    果然如孙阳所想的那些,四大战区的主管和参谋人员所给出的意见,清一色都是同意南下,而不是东进,一致认为,在新式武器没有全部换装完毕之前,东进的时机并不成熟。
    南下便南下,孙阳拍板进行了决定,同时也开始调集了军队,不过大多数的参战部队都是从北方战区进行调集,协同南方战区,由这两个战区协同进行做战。
    蜀地的地形复杂,骑兵无法展开,所以全部由步兵进行做战,而对步兵的指挥做战上,指挥官的人选毫无疑问是郭破虏无疑。
    郭破虏很重视这次机会,因为按着自治区的军事法规规定,明年,就到了四大军区高层轮值的日子了,四大主战少将会进行第一次轮值,只由主官带领警卫营到其它的战区进行坐镇指挥。
    其实最让郭破虏看重的还是这次做战是火器部队第一次大规模的应用,换装和整训完成的第一批三个师近六万人的部队已经从各战区征调,乘坐着军用运输车,用最快的速度赶往南方战区,后勤部队也将一批批新出厂的弹药运向南方战区,同时还有一批新制造出来的轻型钢炮。
    新型的小钢炮属于质量超轻,便于快速移动做战的远程火力支援武器,还是从枪械制造时得到了灵感,质量好的钢做出来的炮要远比青铜轻巧得多。
    新型钢炮口径不过八十毫米,炮管长一米,只有一个简单的炮架,滑膛前装炮,整体上重量不过二百斤,炮架和炮身可以快速拆解,大力之士两人便可以扛着满山跑,装上轮子,一匹马就可以拉着翻山超岭,缺点就是使用黑火药的炮弹威力偏低,不过做为一千到两千米的支援武器还是不错的,至少可以压制住这年头射程最远,威力颇大的三弓床弩,大宋产品。
    一向冷静的郭破虏也忍不住紧张了起来,这并不仅仅是要取得长江口岸的一次战略进攻,而且还是一次大规新型装备的实战检验,让郭破虏的压力颇大。
    南方战区的主战区一下子就热闹了起来,新型部队在这里要驻扎一个月以后才会南下,大部分参战部队都是从北方战区调来的部队,郭破虏要熟悉部队,了解部队的战斗力,而士兵要适应从北到南的湿热气候还有克服水土不服,军医院这几天就没有停过,拉肚子、发烧者为数不少。
    而士兵也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后勤官喝吼着,挥舞着双臂,将一箱箱的弹药从仓库里搬了出来,分成百余个分发点,士兵们排着队领取着散装的弹药,每名士兵每天一百发子弹,必须要打光,然后还要进行拼刺训练等等。
    子弹是散装弹,每名士兵都有一个牛皮制成的十字肩带,上面用软羊皮做成了一个个子弹卡带,一端封死的,士兵们要自行将子弹装入子弹袋当中,十字肩带可以自如的拉动,始终保持胸前的弹袋里是有子弹的。
    拉栓,上弹,闭锁,扣动板击开枪,开栓,勾出大块的残余纸屑,再重新上弹,一般打上十几枪之后,就要彻底的清一膛,一般在战斗状态下,十枪已经足够了,如果是紧急状态的话,倒是可以打上二十到三十枪,不过已经严重的影响精度和枪管的寿命了。
    以文明打击野蛮,吃亏的总是文明的一方,文明代表着发达,代表着科技力量的强悍,而这一切,却需要强大的后勤支援,而如此庞大的后勤转运,成本自然高昂,就像是后世的美国打越南一样,耗资无数,把越南卖了也不值那么多的钱呐,现在自治区就面临着这样的尴尬。
    别的什么军粮,被服之类的就不说了,仅仅是枪管一项,就让军工产业头疼不已。
    枪管是现在制式步枪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部件,而且枪管的加工也分成了长安与八星城两地加工,大部分都分包了出去,分散到了各小工厂进行粗加工,先敲出粗制的枪管来,然后再返回兵工厂,兵工厂再进行枪管内膛的钻孔切削膛线拉制的处理,然后送入总装车间进行总状,而现在,火器部队在南方战区进行适应性训练,在枪管的消耗上一下子就变得大了起来。
    后世的枪管都要镀上铬之类的渡层,来加强枪管的耐磨度,可是现在自治区还没有这个技术和本事,再加上黑火药的残渣比较大,更伤枪管,一般的步枪,两百发以后,精度就已经受到了影响,一千发以后就要换枪管了,不换也行,但是一百米之内都打不死人,瞄脑打脚跟,惨不忍睹。
    一个月的适应训练之后,这支新换装的六万余人的主战部队全部更换了一次新的枪管,然后开始领取单兵携带的做战物资。
    弹药补充,轻甲装备,新的衣服和鞋子,还有涂胶处理后的防雨布、被子,单兵携带的七天口粮,负重三十余斤,这是单兵标准,剩下的大部分重装备都由后勤部队负责转运,为了配合做战,后勤部队几乎与主战部队的数量相同。
    一切准备完毕,先头部队已经开始清扫关口了,自从自治区开始大量的调整集部队,关口处的蒙古军队也一再的调集,从最初的五千守军一直增加到两万,天然关口狭窄而又艰险,守军又多,不过幸好,蜀地的新附军数量并不多,集中在这里的几乎都是蒙古精锐,郭破虏也乐得这些蒙古人在这里越聚越多,最好能够一次把部队都聚集到这里才好。
    一声令下,大军调动,一千人的火枪部队压前,踞枪而守,后面是炮兵部队,南方战区足足三百门炮被调来了二百余门,分成三波,对着关口就是一通狂轰,燃烧弹与开花弹打得关口处火光四起,甚至不时的有人形物体被打得从城头上飞起来。
    蒙古人可以放那些抵抗军分散出入,但是自治区的大军一动,就让这些蒙古精锐重视了起来,拼死不退,若是以火炮火枪掩护的话,自治区的部队完全可以强行登上关口抢夺,但是如此一来,伤亡必然会增大,保守护计也要一千左右,自治区走的可是精兵路线,每一名加入到正规军当中的士兵都是精锐中的精锐,极其珍贵的,就这么消耗在刚刚起步的关口处?似乎有些不太合适。
    在炮击轰城的这段时间,郭破虏以飞鸽传书将战事进度送到了孙阳的手上,孙阳只回了几个字,保持炮击轰关,静候新装备。
    如果能用钱解决问题,孙阳并不介意让保存士兵,自治区的士兵是经历过万里大转进,大追杀走过来的,并不缺乏牺牲的勇气,但是明明能用其它方式去解决,孙阳并不愿意让精锐士兵丧生。
    提起现代战争,不能不让人想到其中杀伤最大,也是最让人恐惧的一种武器,生化武器。
    在这个时代弄生化武器不太现实,但是原始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很早以前,甚至在唐朝做战之时,便已经有了这种武器的雏形,以巴豆、狼毒等加入到原始版的火药当中,点燃后抛出,毒烟使人双目失明,毒火使人皮开肉绽难以医治,但是效果一直都不是太好,做战半径有限,而且清理起来也容易,水一泼便熄灭了。
    而长安兵工厂最新研究出来的毒火弹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改进,在制造燃烧弹的时候,直接便将研得极细的毒物细末加入到燃烧弹当中,燃烧弹除了燃烧效果之外,还有毒气的效果,同时是攻击人的双目和五官。
    毒气弹可不会因为是研发者而网开一面,所以必要的防护还是必须的,毒气弹做起来很简单,只要在燃烧弹制造上加一道工序就可以了,更多的时间都是用来制造护具的。
    就算是没有毒气弹,孙阳也打算将防毒面具给弄出来了,在未来的战事当中,不排除蒙古人会抛腐尸引瘟疫之类的战法,所以提前做充足的准备是必须的。
    自治区具有了很强的玻璃生产能力,但是工艺还不是很过关,生产出来的玻璃多带杂色,并不是像水晶般的透明,但是透视的效果已经不错了,广泛的应用于灯具,镇纸、如意、佛像等方面的制做,是产能大户,已经积累了足够的经验。
    像过滤器之类的就好说了,直接使用碳片和碳粒以纱布包裹,置于硬牛皮和软牛皮制成的护具里,再用两根带子固定在脑袋上就可以了,简单有而有效,真正难的还是护镜。
    弧形护镜倒是够拉风,但是处理起来太难了,最终还是要采用平面的护镜,融制玻璃镜的时候,内部加上细铜丝来增加其强度,有了雏形之后,再以平板的细油石打磨平整,以观看事物不变形为标准,宽三指,长二十公分,嵌于护罩当中,视野良好,就是看什么都有点发绿,不过无意当中产生了另外一个好处,除了防尘之外,还具有防光的效果,有点墨镜的意思了。
    '  '
220 南下长江口
    220南下长江口
    这种带着厚护镜的防毒面具一次做了两万余套分发了下去,虽然这东西厚重了一点,但是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经过试验,放入毒烟当中的十几头羊全都被闷死了,只有戴了防毒面具的那一只还活得好好的,丁点没有受伤。
    戴着像猪鼻子一样的防毒面具,炮兵部队启用了特种炮弹,估算好风好,嗵嗵的再一次发射了炮弹。
    燃烧弹的燃烧效果被无限的降低了,但是打出去的炮弹却散发出浓浓的烟雾,接触到烟雾的蒙古人无不是捂着眼睛惨叫不已,或者是直接便窒息了。
    在炮兵之后,步兵和军医队已经准备完毕了,步兵是用来争夺关口的,而军医,则是携带着特效药随时准备救治伤员,而且还是蒙古伤员,能少死几个是最好的事情了,随着自治区的扩大,公路交通网还指望着他们来修呢。
    在攻城方面,已经修建了数千年城墙的汉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本领,什么云梯之类的全都不用,使用的是宽宽的木板,长达十余丈,由士兵在下面顶着,厚木析又可以抵挡箭雨,而且在木梯的前面,还装着一排轮子,只要向关墙上一搭,后面一推就可以将木梯顶到城头上去,木梯前面的勾子落下,勾住城墙,一次就可以让数十名士兵进行登城做战。
    当戴着防毒面具的数千名士兵兵临城下的时候,就没蒙古人什么事了,直线距离不过百米,正是火枪的最佳射程,敢露头者必死无疑,枪械可比弓弩好控制多了,用弓弩都可以百步穿杨,何况是可控性更好的火枪呢,这年头的神枪手绝对比后世更多。
    挺着刺刀冲上了关墙,三人一组,轮翻开枪或是防御突刺,片刻便占领了关城要地,后继上来的士兵越来越多,手炮枪械轮翻上阵,到了城墙之上,短巧的,上弹速度更快的近卫枪可要比步枪更加好用。
    近卫枪是从炮兵那里借来的,一战而定关口,一份新的报告也送往的长安,对近卫枪的近战能力做出了评估,发射散弹的近卫枪的三十米射程在近距离做战上,极大的减轻了护**士兵的伤亡,攻城一战,阵亡者不过百人,伤者数十人,以极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同时,军医部门的报告也提交了上去,是关于变种燃烧弹的致伤效果报告,此战俘虏蒙军达到了五千八百人,这五千八百人都是救治过来的,其中这近六千俘虏当中,至少有一半受到了不可逆转的创伤,伤处都在肺部和眼部,这还算是效果不严重的,伤势严重者,直接就被执行了战场纪律,没功夫在他们的身上浪费更多的军用药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