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警戒-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苏联红军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再次动员起来,第700步兵团三营接到命令后迅速沿着278号公路向阿迪逊发起了进攻,与叶戈罗夫的部队前后夹击加拿大人。同时第700团的余部也全速赶到双泉镇,给进攻的三营形成坚强的后盾。
阿迪逊的形势对加拿大人越来越不利,他们不仅人数上处于劣势,处境也十分不妙。叶戈罗夫率领的第113坦克师的残部分别从北东南三面围攻,而第700团三营则从西面沿着公路进攻。可以说加拿大第5步兵师第16团三营已经陷于红军的包围当中,尽管拼死抵抗,令到对手伤亡惨重,但眼见紧逼上来的红军,加拿大人不得不断地催促上级增援。
“第42装甲团现在到达哪里了?”面对着不断呈上来的求援电报,布隆伯格焦急地问,“还有第601空降团呢?”
“先生,他们现在都还只走了一半路程。”琼斯将军无奈地说。
“命令他们加快前进速度,一定要赶在加拿大人被消灭前到达阿迪逊。”布隆伯格十分着急。“布鲁克,我现在担心加拿大人一旦支撑不住,俄国人从阿迪逊突破,沿着278号公路向库尔曼发动攻击,进而可以切断陆军第3集团军的后路。现在空军又不能及时支援地面部队,看来我们的任务很艰巨啊。”
“将军,我建议把伯明翰的陆军第4装甲师向库尔曼调动,一旦苏军突破了加拿大第5师的防线,而空降部队又无法阻止住敌人的进攻时,即可投入战斗。从目前的情报判断,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应该没有足够的装甲力量可以投入到进攻当中。”
布隆伯格想了想,点点头说:“也只有这样了。”他接着补充说,“还有,布鲁克,你马上拟定一个撤退计划,万一形势逆转,陆军第3集团军和国民警卫队第6集团军都必须完好地回到田纳西北岸。”老将军刻意强调“完好”一词。
“那我们是不是做好放弃伯明翰、蒙哥马利和亚特兰大等城市的准备?”
“是的。我们要做好准备,但我们必须尽力避免这种准备付储行动。”
“是,将军。”
实在有点可笑,叶戈罗夫带领的这帮逃兵为了活命而狗急跳墙向加拿大军队拼命,并引来了兄弟部队的救援,这一连串的意外战斗反倒令珍惜兵力的布隆伯格等美军指挥官误以为红军大规模反攻的到来。也许刚才亲临司令部的卡维利将军那一翻话让大家倍感压力,从而使每个问题都受到高度重视,并进而被夸大了其严重性。
其实,特里利瑟尔虽然命令整个第20集团军进入临战状态,但他根本没想要借阿迪逊之机向对手发动新一轮的大规模反攻,确切地说,他根本没有实力发动师一级以上的反攻,仅仅是想救助可怜的第113装甲师的残部。
阿迪逊此时正被激烈的枪声的爆炸声笼罩着,居民早已逃离的小镇被炮火无情且猛烈地破坏,玻璃碎片、木屑瓦砾夹杂在高速的子弹和弹片中四处横飞。
双方都付出了巨大的伤亡,但加拿大军队没有后援,官兵死伤惨重后抵抗也逐渐停止。最终四面围攻过来的苏联部队终于在镇中心汇合了,一面布满弹孔的红旗插上了最高的楼房上。
叶戈罗夫上校兴奋地拥抱了率兵前来接应的700团三营营长布拉姆?摩拉迪诺维奇?扬克斯基少校。
“扬克斯基同志,太谢谢您了。”叶戈罗夫紧握着对方双手激动地说。这两天来一直在美军的眼鼻底下提心吊胆,现在回归红军,感动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上校同志,欢迎你们的归来。这一路走路回来可真苦了你们坦克兵兄弟了啊。”扬克斯基热情地说,“我接到命令,美国佬现在出动重兵,正向这边扑过来。请您带上同志们向后方转移。新的战斗很快就要打响了。”
美国陆军的大部队正向阿迪逊这个只有几百人口的袖珍小镇聚集过来。
第二章 蓝光 第四十四节 丢城将军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3 本章字数:2389
扬克斯基少校说的一点也没错。
上午九时,美国人发起了进攻,陆军第7装甲师第42团的两个营的坦克和机械化步兵总算通过了41号乡村公路,从南边向阿迪逊的红军杀来。轰隆作响的M60坦克借着步兵的掩护滚滚压上来,一时间,刚被战火蹂躏过的小镇再次陷入火与血的劫难中。
但是现在优势又回到盟军一边。红军第700步兵团三营的一丁点兵力根本不是装甲部队的对手。半个小时后,美国空降兵第601团一营也从东边赶到,苏联人不得不放弃阵地向西逃跑。盟军再一次夺回了阿迪逊。
布隆伯格将军非常高兴,成功地击退了对手一次反扑,虽然损失了加拿大军队一个营,但对手的企图毕竟遭到了有效遏制。
特利里瑟尔将军也很高兴,虽然阿迪逊最终还是回到了美国人手里,但他到底迎回来了第113坦克师剩余的一千多号坦克兵。
双方在阿拉巴马的大规模战斗也就此作罢。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基本无力再发动团一级以上的反攻。而美国和加拿大盟军则出于保存实力的长远考虑,也没有利用对手虚弱之机大举进攻。前两日排山倒海的装甲突击战现在已经让位于小规模的袭扰。
就在阿拉巴马的战线趋于平静的时候,美国大陆的腹地,红军新一轮的进攻高潮再次激起。
高加索方面军不顾连续作战的疲劳,一举推进了一百多公里,攻陷了堪萨斯城西面的托皮卡(Topeka)。广袤的中央大平原,无疑为全机械化的红军坦克集群提供了极好的表演舞台,兵力严重不足的美军根本无力阻挡决堤洪水般的红军坦克集团。
远东第三方面军的前锋在8月29号这一天进占了堪萨斯城东南郊的哈里逊维尔(Harrisonville),另一支先头部队则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会师于杰佛逊城(JaffersonCity)。从27日到今天29日,仅仅两天多的时间,红军平均推进了两百多公里,占领了美国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休伊特?詹姆斯中将似乎命中注定要来承受这种失败的不幸。他手下可怜的三个师,国民警卫队第9装甲师、陆军第133步兵师、陆军第200步兵师,基本上被淹没在那汹涌北来的红色铁流中,只有国民警卫队第9装甲师还有不到一个团的兵力撤到了伊利诺。
当前整个北美中部地区的美军成建制兵力就只有驻守芝伊利诺西部和密苏里北部的两个国民警卫队师了。以五个师对抗对手五个集团军群,就种极端的劣势下就是战神降临,失败也不可避免的。
赶在下午五时国务院的战争例会开始前,詹姆斯将军赶紧给卡维利上将打了电话向他请示下一步行动。
“将军,如果俄国人对堪萨斯城发动攻城的话,我将下令军队撤出城区,交由市政府和市议会处理。”詹姆斯口气颇为消沉,“就像圣路易斯一样。”
“好吧,休伊特。”卡维利不假思索地回答,“放弃城市实在是一件痛苦的事啊。”
“是的。美利坚合众国从我手中丢失的城市都不知有多少个了。”詹姆斯的声音变得有些痛苦,“也许若干年后,人们会给我个外号,就叫丢城将军。”詹姆斯说着苦笑了一下。
“那我还有成了丢城司令?”卡维利也以苦笑回应。
两位将军都十分清楚当下的严峻形势,维拉迪米尔大将手下的五个集团军群在平坦的中央大平原就有如诺亚时代的滔天大洪水,而美国军队却少得几乎可以被忽略,对手现在可是风卷残云之势了。
芝加哥的陷落,美国本土被劈开,都已经没有太大的悬念了。身为美国的将军,却对这种可预见的失败命运无可奈何,也许是军人的最大悲哀和痛苦吧。也许上帝真的要让美利坚浴火重生。
“我听说堪萨斯城的市民都上街修筑工事?”
“是的。许多市民都反对不战而降。”詹姆斯回答道。
“总统的一贯政策是最大限度保持民众生活设施的完好和城市的完整。”卡维利加重语气强调“完好”与“完整”两词。
“你最好跟市政府和市议会沟通一下,在军队无法保证必胜的情况下,和平地过渡比无望的流血牺牲要明智得多。等下的会议我会向总统说明这个事情,必要时请总统出面。”
“好的,我明白。”詹姆斯口气转为平和。
也许失败太多已经麻木了,不过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的确比较强,换作血气刚烈的人,可能早就吞弹取义了。这或许是杜根总统让他这个从墨西哥边境一直溃败下来的中将,来担任毫无取胜希望的中部战区司令的原因吧。
“休伊特,虽然我们屡屡遭受挫折,但我还是要向你郑重地说明,对于最终的胜利,总统和我还是充满信心的。”卡维利将军口气严肃。
休伊特?詹姆斯将军沉默了一会,回答:“长官,我明白。不过有些事情的确比较为难。”
“将军,我们都在恪尽职守!”
“是,长官!”
挂断了詹姆斯的电话,卡维利马上起身,戴上船帽,动身去参加杜根总统在美国本土召开的最后一次国务院战争例会。
由于与加拿大、德国的总理和韩国将军的峰会顺利结束,所以战争例会结束后总统将启程离开美国,前往加拿大,充满光荣与梦想的美国历史上将首次出现总统逃离他的国家,避难他国的污点。
但这是为了美国的胜利与未来!卡维利总是这样自我安慰。将军走出办公室,来到走廊。
酷热的夏季已经快终结了,此时西边的太阳仍在放射出道道明亮但却软弱的光芒,星条旗正随风飘扬。夜晚很快就会来临了,美国也会迎来最黑暗的一夜。
第二章 蓝光 第四十五节 出发
更新时间:2008…12…28 14:34:13 本章字数:2527
8月30日,这个特殊的日子终于来临了。
也许今天就是历史大转折的时刻吧。鲁斯兰?康斯坦丁诺维奇?伊戈尔中校如此寻思。
但很快理性的怀疑代替了感性的乐观。情况真的会那么顺利吗?从出发到现在,似乎这场必将惊天动地的行动也太顺利过头了吧。克格勃的情报真的那么真实可靠吗?为什么红军已经大兵压境,西方的首脑还要在距离前线两百多公里的芝加哥召开峰会?这会不会是一个可怕的圈套呢?一个又一个的大问号接连从年轻的英雄脑海里浮现出来。
伊戈尔并不知道情报的来源,但行动的内应则是杰克?安德森。
部队搭乘黑鹰直升机降落在芝加哥南部一个叫诺曼(Norman),已经被废弃的小机场时,就是安德森前来接应的。他和助手用了两辆货车把这些伪装成美国陆军的苏联人运到了芝加哥南郊蒙尼(Monee)的一处农场院子里。所有的队员换成了平民的衣服后便前往东芝加哥一个滨湖的高级别墅里。直到昨晚才又回转到蒙尼。安德森这个神通广大的特工弄来的美国军车现在也准备就绪。
在这期间,伊戈尔和队员成了观光客,在杰克?安德森的陪同下前往约翰?G?雪德水族馆和周围的芝加哥市区参观、侦察。
美国人并没有表现出战火燃眉时的恐慌,相反他们似乎很镇定。至少按照伊戈尔的观察和感受是这样的。父母们还是像往常一样带着孩子们去水族馆参观,尤其是观看海豚的表演,老人们优哉游哉地在公园散步、溜狗。虽然在不少广场和街边,会看到一些人在发表演讲,大肆抨击苏联人的入侵,以及随处可见的征兵广告和战争债券的发行海报,但人们表面上都十分泰然。
城市也没有施行战时的管制,人们进出自由,晚上也没有所谓的宵禁,更没有***管制。或许是红军从没有对美国城市实施空袭的缘故吧,也或许是他们对于胜利早已了然于胸。毕竟这个国家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传统国家有着极大的差别,他们来自世界各地,每个人的脑袋里装的东西都不一样,而且每个人都有足够的权力和充分的自由说出他自己的想法。
即便是大敌当前,仍然不乏名士公开指责政府的战争政策。换作是在苏联,这些人绝对被以通敌和叛国以及扰乱民心等罪名公开处决。
伊戈尔对自己的发现感到十分震惊。当然,这肯定只是表现象。年轻的莫斯科大学生清醒地告诫自己。历史上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避免内部的争权夺利及由此引发的管制和有意无意的迫害。但不管怎么说,从这个帝国主义国家的人民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出,这个国家依旧十分强大,至少那些不用上前线的妇女、老人总是一脸充满必胜的信心。
这场战争看来不会像预期的那样,早早收场了,对手的自信与坚韧必将使得红军陷入一个难以克服的泥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