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靖康志 >

第139章

靖康志-第139章

小说: 靖康志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啊?”再度立下大功的罗亚多,还是什么都没得到,能满意吗?

刘琦飞马冲出去,喊道:“去请张大帅过府议事,马上去!”

罗亚多极为沮丧,不过大帅命令下来了,又来了差事,那就啥都别说,去请张宪吧!

振武军团的驻地在围头海湾,张宪正在海边,与一名渔夫,老得不能下海,只能看海的渔夫攀谈。

“老丈,高寿啊!”去了盔甲,只穿便装,身子轻快,连带着心情也好些!

老人的年纪恐怕已经过了六十,道:“大官人相问,高寿可不敢当,白活了六十三年喽!”

远处的海水中,郑七郎可劲地闹着,一边击水,一边狂吠:“某乃京城黑太岁、带御器械郑七郎是也,哪个敢下水一战!”

岳云坐在岸上,拿着一块抹布擦大锤,振武军团的小兵,已经被郑七郎打怕了,竟无人敢下海应战。人的能力不同,表现的方式也是不一样,这个世间,还真有专门为战争而生的人,岳云、郑七郎无疑就是这样的人。岳云的大锤,官家赐名“擂鼓瓮金锤”,重八十八斤,更兼刀枪不入,寻常兵器砍在表面上,连一点痕迹都留不下。靠着这对大锤,岳云竟将振武军团的高手们打了个遍,无一败绩,这孩子今年刚十三岁,便如此悍勇,长大之后,恐怕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超过岳大帅的。听说,这对擂鼓瓮金锤,是朱孝庄从皇宫大内,取了一幅曹髦的名作,这才凑够了钱,延请京师名匠,打造出了这对大锤。朱孝庄这个人,有点恃宠而骄,无父无君的味道,但是通过这件事情,张宪对他增加了不少好感,听说,擂鼓瓮金锤耗钱五万贯,张宪是信的,只是不知,大锤是用什么材质打造,为何要这么多钱。郑七郎,三天之前,还不会水,到了今日,已经可以与最熟悉水性的兄弟较量一番,已经开始有人称其为浪里白条,想不服气也难啊!

看得出,官家有栽培他们的意思,而且,张宪也知道,两人与留京监国的大宁郡王赵谌,关系密切,很有一些培养下一代人才的意思了。张宪比岳飞小上两岁,今年二十七,看到这两个小子,竟觉得自己有些老了。此次出兵东南,官家派他过来,想必是考虑到,上次大仗没赶上,这一次要让他把功劳赚回来,官家思虑周密,有情有义,在这样的官家手下做事,真痛快!

收回思绪,张宪又道:“家住的远吗?”

老人回道:“不远,就在那边的山脚下。老了,不能出海打鱼,可也离不开这海,每天不看上几眼,睡不好觉呀!”

“日子还过得去吗?”

“过得去,好着呢!这几年啊,眼瞅着好呢!”

官家继位之初,内忧外患,国家有倾覆的危险,六年过去了,不但渡过了难关,连续打了几次大仗,百姓的生活不但没受影响,反而越来越好,作为国家的一份子,张宪感到非常荣耀。

老人瞄了一眼张宪,道:“大官人,听说要打大仗了?”

“呵呵,是啊!”张宪随口应道。

“要起风了,正好打仗呢!”

“什么?”张宪心内一紧,连忙问道,“什么时候起风?什么风向?”

老人蛮有信心地说道:“四五天以后,风向就会变了;南风,要起南风了。呵呵,我们泉州这个地方,八面来风,想要什么风,就有什么风呢!”

南风,真要起南风了吗?

张宪故作镇定,道:“老丈可有把握!”

老人一笑,道:“自先祖于大唐年间来到泉州,我们家世代靠打鱼为生,小老儿打了五十年鱼,别的不敢说,风向还是瞧得准的。大官人若是不信,可敢一赌?”

老人的口音,有很浓的关中地区口音的味道,想必祖辈是关中人。

赌,难道本帅还怕了你?本帅愿输,不愿赢呢!

这时,亲兵跑来禀报,刘大帅派人来请,过府议事。张宪猛地坐起,道:“赌上一赌,又有何妨?本帅若是输了,送老丈三坛蔷薇露,老丈若是输了,就送我一条大鱼好了!”

“好!”老人也甚是爽快,干脆地答应下来。

靖康六年七月十三,辰时初,南风起,泉州刺桐港,人山人海,海面上战船连天。五百余条战船,福船、刀鱼船、魛鱼船、乌篷船、大滩船、运马船,船连船,一眼望不到边。

五条最大的战船——福船,代表了大宋最高的造船成就,三艘刚刚安装调试完毕,共装备威远大将军炮二十门,可攻击两里之外的目标。又有大炮六门,可发射轰天雷,打击三百步(注:古代的一步相当于现在的两步,一步五尺,约合现在的一米半)以外的目标。船上有指南针、罗盘,指示前进的方向;每艘船载重五千石(注:一石为92。5宋斤,约合现在的110市斤),主桅杆高十丈,前桅杆高八丈,共装帆一百一十幅,正风用帆,稍偏则用利篷。所谓风有八面,唯迎头风不可行船。全船分三舱,最下层为防水隔舱;战斗人员五百余名。

福船是最大的战船,却不是最大的船,最大的船是神舟,七条神舟,载重可达一万石,乃是真正的超级大舰。看神舟,长十馀丈,深三丈,阔二丈五尺,停在海面上如同小山一般。

四万将士,伫立在船上,等待着出发的命令。

福建路转运使、泉州知府等大小官员,士绅商贾,平民百姓,万余人齐来送行。虎翼军团都指挥使刘琦、振武军团都指挥使张宪,率领厢都指挥使以上军官,拜昊天上帝、土地娘娘、灵乐大神,虎翼都虞候杨钦宣读讨贼檄文,喝壮行之酒。

“愿大帅顺风顺水,一举擒贼!干!”

一口饮尽杯中酒,刘琦振声道:“刘某必不负父老乡亲的重托,誓死杀敌,上报陛下天恩,下酬黎民厚爱!”

一白发苍苍的老婆婆,手里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饭,在一名垂髫少女的陪同下,来到近前,道:“咱们泉州的风俗,出海的人要吃一口红膏母蟳饭,喝一口金蒲五月春,不管到了哪里,走的再远,也不要忘了家乡啊!”

刘琦紧赶几步,上前扶住老婆婆,克制着自己的感情,这一刻,在内心里已将老婆婆当作了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

老婆婆拿着铜勺,将一口饭送进即将远行的儿子口中,眼泪一涌而出。

刘琦含泪,吃下了饭;少女斟了一碗酒,跪在地上,朗声道:“叔叔,喝一碗家乡的酒!”

刘琦,双手轻微抖动起来,接过酒,仰脖灌下。

闪身后退三步,“扑通”一声跪下,连叩三个响头,哽咽着说道:“娘,儿去了!”

说罢,“啪”地一抖战袍,迈大步上战船,拔出宝剑,运足中气喝道:“开船!”

激昂的战鼓声响彻云霄,战船缓缓驶出港湾,华夏民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跨海作战,拉开了序幕。

刘琦一直立在船头,直到陆地在眼前消失,转身巡视战船。罗亚多跟在身后,寸步不离。

到了海上,四周都是海水,看不到陆地,觉得离家越来越远,每个人的心里都不是滋味。刘琦见气氛过于凝重,有心想缓和一下,遂问道:“月娃没要跟着吗?”

罗亚多一愣,想不到这个时候,大帅会问这样的话,紧忙答道:“怎么没有,那婆娘,恁地凶狠,将家里的东西砸了一半,也不知心疼呢!”

刘琦笑道:“本帅极是不解,月娃哪里就好了,怎么就收了你的心去呢!”

一名小兵低声道:“罗指挥那方面不行,自然要对人家好一点啊!”

听到这话,每个人都知道那方面指的是什么,大笑起来,就连刘琦也在笑呢!

“别他娘的造谣,最多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怎么就不行了呢?”转头朝刘琦笑道,“回大帅的话,不是有句老话,日久生情嘛!嘿嘿,咱就是日久生情。”

说完话,放肆地看着刘琦,眼睛眨都不眨一下,看到刘琦甚是不自在,道:“本帅有何不妥?脸上长花了不成?”

罗亚多大笑,道:“就是这话,大帅脸上没长花,月娃的脸上却常年开着鲜花,唉呦,越看越好看,百看不厌啊!那真是貌美如花,如花美人,花容月貌,人面桃花。嗯,娶到这样的女人,夫复何求?”

“拉倒吧,罗头!还人面桃花呢,依我看,顶多算一朵狗尾巴花!”

罗亚多转身去追诽谤浑家的小子,将士们又是一笑。

对,就是这样!这样的气氛才是大战之前该有的气氛,这样的士气才能打大仗啊!

第十二章 海战(二)

第二日丑时前后,船队抵达澎湖。码头上悬挂着一面灯笼,分外醒目,岛上没有一点声响,双耳只能听到海水拍打船板的声音。

刘琦立于船头,沉声道:“命令,左一福船前出,朝海面鸣炮,告诉叛贼,我们到了。”

传令兵应声而去,眨眼间,帅船桅杆上悬挂的灯笼产生了变化,同时,“咚咚”战鼓敲起,通过这两种方式,一齐把命令传达了下去。白天,可以通过旗语;晚上,只能通过灯笼来传达命令。

左一福船,传回信号,向前逼去。

“轰隆”一声炮响,岸边的水草中惊起无数的水鸟。鸟儿不停地惊叫,向远方飞去了。

刘琦又道:“喊话!”

罗亚多带着船上的士兵,齐声喊道:“叛贼听着,我们是大宋虎翼水军,前来擒拿叛逆!降者不杀,降者不杀!”

一刻钟的光景,刘琦等得不耐烦,忽见码头上亮起两个灯笼,影影绰绰,走来三人。

“对面可是刘大帅的队伍吗?”

“正是!”

“叫罗亚多过来谈谈!”

听声音,说话的正是雷豹。罗亚多领命,带着两名小校,换乘小船,直达岸边。

看到雷豹,罗亚多故作亲热,紧赶几步上前,抱拳拱手道:“哎呀,雷大哥,想死兄弟了。”

雷豹“哼”了一声,拣了一块岩石坐了,道:“你个狗东西,就是这么想我的?拐了泰雅族的小娘子,劫了给我们送吃喝的船,连个屁都不放就跑了,算他娘的哪门子兄弟?”

罗亚多笑着,凑上前坐下说道:“雷大哥,兄弟冤枉啊!”

简短地介绍了那晚的情况,罗亚多又道:“德通、德进两位哥哥可好?”

雷豹瞪着牛一样大的眼睛,盯着罗亚多看了一会儿,半晌才道:“算你小子还有些情义,还记得雷大哥、雷二哥。我接了大哥的命令,要我投降。不过,老子有两个条件,答应了,我就降;不答应,咱就打,老子誓死不受窝囊气!”

“哎呀,漫说三个条件,一百个也答应,快说!”

“第一,我们降了之后,不能帮着你们打琉求。都是自家兄弟,下不去手!还有一条,不愿降的兄弟,不能杀了他们,可以任由他们来去。就这些,给一句痛快话!”

这么大的事情,罗亚多当然不能擅自作主,回去请示大帅才能定夺。

雷豹的条件,刘琦一并答应下来,心道:这个雷豹还是一条有情有义的汉子呢!

谈判成功,澎湖守军投降,大宋舰队登上澎湖。

不愿投降的几十名官兵,刘琦派人严加看管,待到战事结束,可以放他们回家,但是回台湾是绝对不行的,他们回去把澎湖的事情一说,雷德通兄弟就危险了。派出战船警戒,大队人马上岸,立营扎寨,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半夜,忽然被吵醒,大帐外面乱作一团。刘琦抓起宝剑,冲了出来,一名亲兵跑来禀报:“大帅,刚投降的士兵哗变,上护军已经过去了。”

“过去看看!”

来到动静最大的地方,雷豹带人为一方,左厢一名指挥使带着人为另一方,抄着兵器,怒目而视。两方阵中,都有人受了伤,上护军兰德言带人将双方隔开。

“什么玩意,一群草寇,敢欺负老子的兵,还反了你了!”

“有胆子再说一遍?都是两条腿挂一个卵子,咱就不信,你的脑袋能硬过咱手里的刀!”

刘琦大喝一声:“都给我住口!把兵器放下,不从军令者,皆斩!”

看到大帅到了,那名指挥使知道事情闹大了,率先把手里的刀丢在脚下,身后的士兵,有样学样,放下兵器,占到一边;雷豹还在犹豫,对上刘琦的目光,心里一哆嗦,也缴了械。

刘琦问道:“怎么回事?”

事情不复杂,左厢的一名兄弟,跟雷豹手下的人拌嘴,说了一些不好听的,诸如野蛮、愚昧、草寇、小贼之类的话,偏赶上这名新投降的士兵又是雷豹的亲信,没受过这个气,动手就把人打了。起了冲突,有来拉架的,有起哄的,越闹越大,最后雷豹和那名指挥使,带着人,抄家伙就要干了。

事情清楚了,刘琦从队尾走到队头,一字一顿道:“他们是新来的弟兄,不知道军法,我不怪他们。你们呢?难道你们也不知道?”

士兵们低下头,没人敢说话,就连大声出气都不敢呢!

“上护军,该如何处置!”

上护军兰德言,平常半个月也说不上几句话,不过一说话,掷地有声,都能在地上砸出坑来。

兰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