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志-第18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娘的,被骗了!
小兵们很生气,但是,要先抢到东西吃,才能再去找那些代表算账啊!
吃罢早饭,还没来得及算账,战鼓响起来,训练又开始了。训练结束后,小兵们回来,惊奇地发现,每个人的碗里都装着一碗热水,唐解元来到大家面前,深深一揖,道:“天涯何处无芳草,人生何处不相逢?大家想想,早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座,让我慢慢道来!也许有人没有听到,我却听到有人喊了一声——大帅到,敬礼!鄙人现在就要问大家了,人家有没有说错,如果错了到底错在了哪里?”
小兵们训练了一上午,口干舌燥,端起碗,喝热水,听读书人讲道理,挺好!
“按照军规:士兵无论何时何地,见到长官都要行礼!吃饭时见到长官,要行礼;训练时见到长官要行礼,坐着要行礼,站着也要行礼!那么,我倒要问一句了:睡觉时梦到长官,要不要行礼?”
这是个问题!还是人家读书人有学问,咱们怎么没想到呢,快听听!
唐解元就像在给天真的孩子们讲经,感觉不要太好:“鄙人认为,军规规定见到长官要行礼,就是要养成下级服从上级的优良传统,就是要从一点一滴来将各位变成——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纯粹的军人。这有什么不好,简直是非常必要,而且是必须的!所以,作为下属要将服从命令彻底贯彻到生活中去,马虎大意要不得,应付了事更要不得,要真正地体会军规条例的精髓,谁悟了,谁就有钱花,有官当,有女人疼,有孩子叫爹。综上所述,鄙人认为,睡觉时见到长官,也是要行礼的!不但要行礼,态度还要更端正,军姿还要更挺拔,心地还要更纯粹,这样可以感天动地,这样将无往而不胜!谢谢大家!”
哇,好伟大啊!
士兵们都傻了一般,然后就是经久不息的掌声,无比热烈的掌声。唐解元去了,小兵们有那鼻子尖的,问到了牛肉的香气,呐喊一声,向前冲啊!
三天下来,五名议政院代表,学会了很多东西,有的人嘴里已经开始冒脏字了。半个月过去了,他们要回京城了。兴州大都督、长乐郡王吴阶吴阶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设宴款待远方来的尊贵客人。酒席宴上,吴阶起身,还要客套几句:“啊,这个!是吧,那个!嗨,跟你们这些有学问的人在一起,我吴阶都不会说话了!夫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没有动静,吴阶四下一看,几位代表正在向桌子上的菜肴展开狂猛的攻击:那份狠劲,那种气势,手、眼、身、筷子配合得天衣无缝,相当于自己入伍一个月后的水平。
吴阶大笑,抱拳拱手:“佩服,佩服!”
任兄动作最快,弄了八分饱,向大都督虚心请教。待到吴阶说出原因,大家同时大笑,气氛立即融洽的不行了。
吴阶也听到了一些传闻,立即给官家上了一道表章。这一次的东西不用参谋人员捉刀,吴阶亲自动笔,都是大实话。
“臣镇国大将军、兴州大都督、长乐郡王、宣力忠果功臣吴阶,东向百拜,恭请陛下万福金安:上面那一段话是臣抄的,领兵二十几年,都不知道自己是个什么官,实在是惭愧的没话说了。臣听说,京城有些人对军中将士很不服气,还有一些人说臣无能,打西夏根本不用死那么多人。说臣的那些话,臣可以忍,说臣手下的将士,则不能忍。将士们流血牺牲,难道就换来这么一个下场?辽国不是什么好东西,女真人更是象狼一样的畜生,强敌未去,国家还不安定,臣怕寒了将士们的心,所以,上折子说两句牢骚话。臣本来没什么能耐,都是陛下提携,常常教诲才有了今日。臣再没能耐,也不能让那些混账王八蛋乱了军心,伤了士气。臣觉得,朝中有小人,臣在这里听候陛下召唤,只要圣旨一到,臣就率领大军杀回汴梁,将奸臣杀个干净!臣喝酒了,臣大哭了一场,臣不知道该怎么说是对的,怎么说又是错的,臣给陛下叩头了!”
这封奏折,赵桓细细读了三遍,递给宰执们传看。然后一声不响,走了!
吴阶的奏折,在京城掀起轩然大波,弹劾吴阶的折子,雪片一般飞上来。吴阶人家也不是一个人,你们能上折子,人家就不能上折子?军团上护军以上,几乎所有人都上了折子,为吴阶呐喊助威,情况似乎从来没有象今天这般棘手!一方是文官,一方是武将;一个是赖以生存的粮食,没有了粮食,人是活不下去的;一个是保护粮食的刀子,没有刀子,粮食就不是你的粮食,即使看到了也吃不到嘴里去。赵桓仔细思量,反复权衡,还是没有想到两全其美的办法。
朱孝庄也在想办法,他是翰林学士,原来的那个“直”字去掉了,成为名正言顺的“内相”。之所以多了那个字,就是因为他年轻,资历浅的缘故。翰林学士再上一步就是宰执,平时的日常工作就是做为皇帝陛下的顾问,解答皇帝陛下心中的疑问,所以,皇帝的许多命令,都是与翰林学士商量过的,翰林学士的权利是通过影响皇帝来实现的。因此,翰林学士也被称为内相!
最近有两件必须处理的事情,一件是赵谌的事情,那孩子在王府闷了一个多月,跟陛下顶牛顶的厉害,也不能一直这样下去。另外一件则是胡三的宝贝丫头杏儿的婚事。
第三章 南洋(三)
杏儿今年已经是二十一岁的大姑娘了,可是,还没有出嫁。没有出嫁的理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想嫁。胡三现在是太仆寺丞,这个官在京城不算大可也不算小,满够用了。另外,胡三从给御马赤电接生开始,一发不可收拾,从兽医摇身一变,成了京城最有名的敢动刀的大夫。胡三也真是下了一番苦功,翻了无数的医学典籍,一般人家根本请不起他,而请得起他的又都是一些不在乎钱的人家,所以,官没升上去,钱倒是没少赚。朱孝庄正在熏灼之时,知道底细的都要卖个面子,胡三风生水起,相当得意。家境好了,原来的房子卖掉,买了像样的宅院,家里还请了几个仆人,再不是原来那个样子了。
但是,就是现在这样的好日子,也有不顺心的事情。狗儿读书上进,已经考进了东京大学,只有杏儿,可怎么好啊!
二十一岁的大姑娘了,整天也不知在想些什么,除了到朱孝庄府内与几位夫人闲扯,或者跟花娘学习养花,再不就是关在屋子里画画。杏儿养的花只有一种,那就是牡丹花;而且只养牡丹花里最贵的品种——姚黄。前几年,买花就花了很多钱,胡三那个心疼啊;真想捶这丫头几拳,可又怎么舍得?从去年开始,姚黄开得越来越艳,杏儿仿佛也跟着快活起来。
最近,胡三看得出,杏儿对养花不怎么上心了,但是对画画却愈发痴迷起来。这不,已经关在屋子里整整一个月了,送进东西就吃,不送也不要,连屋子都不出,有心进去瞅瞅,丫头不让啊!
媒婆眼瞅着是越来越少了,杏儿岁数也越来越大了,再不出嫁可真要嫁不出去了。杏儿长得漂亮,见到的没有说不漂亮的,就连大官人看到了也要赞上一句——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啊!本来可以找一个好人家,可是杏儿没有一个中意的,一次胡三端出父亲的架子,要为杏儿做主,杏儿一哭二闹三上吊,女儿还没出嫁,有个三长两短,那怎么行啊?胡三无奈,只得让步,由她去了。
晚上胡三睡不着觉,起来转转,看到女儿的房间里还亮着灯,胡三“咳嗽”两声,站在门外,叫道:“杏儿,熄灯睡吧!不要熬坏了身子!”
里面没有动静,胡三还想再叫,门“吱扭”一声开了,服侍杏儿的小丫头爱月出来。爱月盈盈一拜,道:“小娘子已经睡了,有爱月在,就请您放心吧?”
胡三压低声音,道:“小娘子近来可好?”
“别的还好,就是睡觉时间越来越少了。”
“每天都在画画?”
“是!”爱月眼睛一亮,“不过小娘子总在画同一幅画,难道她就不烦吗?”
同一幅画,这又是为何?
胡三一定要亲眼看看,于是蹑手蹑脚,来到屋里。屋子里的灯光很亮,霍,好多的画啊!这是多少啊,画上的女人真美,呵呵,杏儿大有长进,画的真好看呢!胡三正赞叹着,忽地心中一动,再看看画中的女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使劲儿揉揉眼睛,翻来覆去地揉,这回看清楚了,竟然是她?
胡三心里乱成一锅粥,再不敢看下去,转身就出来了。
冷风一吹,脑袋清醒了一些,嘴里反复念叨着:“不会的,不会的!许是看错了?”
爱月正想关门,胡三闪身又进来了。没看错,真的是她,杏儿就是在临摹那副画啊!
胡三回到卧房,一夜无眠,早早地起来,顾不上吃饭,天还没亮,骑马直奔朱孝庄的府邸。
大管家朱小乙正在门口与两名小厮说事,远远地看到胡三到了,热情地往里面请。
“大官人进宫没有?”
“今天可能要晚些时候才能进去!”
“哦,那就好,那就好!”胡三嘴上说着话,脚下生风,速度那叫一个快啊,小乙跟着都费劲儿。
小乙紧赶两步,道:“慢点,慢点,急着去救火啊?我说老哥哥,下个月我外甥大舅子三姐夫二姨妈的孙子媳妇要生了,要是生的顺利,就不用劳您神医出手,如果不顺利,你可得到场啊!”
胡三连连摆手道:“哎呀,不是早着呢吗?着什么急啊,到时候再说吧!”
今天胡三的态度不好,这也就是胡三,老交情了,小乙得给点面子,如果换一个人,就是翰林,小乙一个不高兴都敢大巴掌扇过去,而且还要左右开弓,两边一起扇,省的不对称,看着别扭!
“你今天是怎么啦?”
胡三也不客气,死鱼眼睛一瞪怒道:“烦着呢,离我远点!见大官人还用你引见?哪凉快哪呆着去!”
小乙一时语塞,还想争辩几句,人家已经进了屋。
朱孝庄刚吃完早饭,正在书房翻书,看到胡三来了,笑道:“坐,上茶!”
茶上来,女使退下去,胡三道:“咱家的杏儿,最近出了点事情,大官人能否抽时间过去瞧一眼。小的也知道大官人很忙,不过,这件事情也只有大官人能够解决!也只有大官人的话,她才肯听!所以,小的就厚着脸皮来了!”
孝庄道:“到底是个什么事?”
胡三大急,直嘎巴嘴,也没说出什么来,最后只剩下一句话:“您去看了就知道了!”
和胡三一家的情分不比寻常,杏儿还为他洗过三年的衣服,不说别的,单凭这一点,出了事情,朱孝庄就得管。人哪,只要还是一个人,无论你做了多大的官,总还是要讲感情的。不讲感情,还叫人吗?
孝庄又是一笑,道:“好吧,今天晚点,我过去瞅瞅!杏儿多日不见,几位夫人们还都挺想的!刚才,花娘还念叨着来呢!”
胡三大为感动,什么话说不出来,深深一揖,告辞而去。
在宫里办完了事情,已经是申时了,朱孝庄骑马来到胡府。胡三两口子都在门房候着,早派了人到胡同口去迎,生恐怠慢了。吩咐小厮,看到了大官人立即回来报个信,没等多长时间,大官人就来了。两口子嘘寒问暖,尤其是杏儿他妈,唠叨起来就没个完。
“大官人心善,夫人们也都是好人呢!前年大衙内出生,我去送了一件不值钱的玩意儿,现在想来都脸红,那么多客人,又都知道他跟大官人的情分,可咱就是不能给大官人长脸啊!临走,梅夫人还送了咱一副耳环,嗨,您看这咋说的,咱是贺喜去了还是讨赏去了?”说着话,亲手拧了一条热毛巾,伺候朱孝庄擦了一把脸,又双手端茶上来。
朱孝庄听胡三讲过那两头乌龟,大宝二宝的故事,回首前尘往事,已是十年了。喝了一口茶,不由赞道:“嗯,这茶不错,我还真喝不出是怎么弄的!”
“是杏儿那丫头弄的,我也不懂,您看为了这个死丫头还劳烦您跑一趟,一会儿就留下来,随便吃点东西吧!”
孝庄道:“什么劳烦不劳烦,依照咱们的情分谈不上这个!好,今天就在这儿吃了,就请嫂夫人亲自下厨,做点那些年吃过的东西,又想吃了!”
杏儿他妈乐得不行,继而狠狠地瞪一眼丈夫,道:“看着没,你个死鬼!大官人那么金贵的身子,什么好东西没吃过,还想吃我做的饭;你怎么啦,倒嫌弃我来,看把你能的!”
胡三不好说什么,只能陪着傻笑。
随便扯了两句,孝庄去瞧杏儿,胡三送到月亮门前,转身回去了。
轻轻叩门,道:“杏儿,开门,是我啊!”
好像里面在说话,因为声音太小,听不清楚。爱月打开门,请孝庄进去,却把自己留在了外面。
花香、墨香、脂粉香、沉香,还有女人香,混合在一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