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年代-第4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一部分。谁要分裂西藏,谁就是民族的罪人,我就会挥军讨伐!我是热爱和平的人,我讨厌战争,我更不会去侵略别国!”
麦克马洪压住心头翻涌,冷冷问道:“说这些无用!李帅既然讨厌战争,不会去侵略别国。鄂军就应该早日和西藏签订和约,承认西藏的独立,这才是热爱和平的最好表现!”
说起来,麦克马洪微微有点不顾体制,他一个“调停”的中间人,这句话抢在夏扎前头说了,不过这个时候儿夏扎可没有半点见怪麦克马洪地意思,反而在旁边拍手打掌的附和:“李帅还是拿出一点和谈的诚意吧。”
李想一仰身子,道:“今天只不过是随便聊聊,既然你们这么急着和谈,你们到底是个什么主意,说来听听?”
在麦克马洪的唆使下,夏扎鼓起勇气强硬说道:“和平!当然是和平!西藏的宗旨,就是不论如何,都要保持贵我两国在中亚抵抗俄国觊觎的能力!这也为鄙人抵达武汉所表之声明阐述无遗了……西藏对于此次和平的指导宗旨,正是如此。为了确保此种地位。西藏的和平要求就是,西藏之独立;西藏疆域包括青海、里塘、巴塘等处并及打箭炉;1893年和1908年印藏通商章程由英藏修改另订,中国不得过问;中国不得派官驻军……此为西藏最后底限,鄙人可以在这里确保,西藏将不会在此底线后退一步!”
此言一出。李想的脸就凝结了一层冰霜。这些要求不仅要使西藏完全脱离中国,而且还就西藏疆域划了一条囊括青海和四川西部大片土地的界线,其荒谬程度就连在座的各国领事都无法提出辩解,可想而知!
“没有一个人能使我相信,打箭炉和巴塘不属于中国人。”李想冷冷的看着葛福等人,说道:“诸位领事先生。调停诸国,难道也支持西藏地此等荒唐主张?”
葛福摇头微笑:“文明世界对此并无成见。也希望鄂军和藏军的地位不受到破坏,仅此而已,任何破坏西藏在中亚地位地,文明世界都不会旁观。保持一支或两支强大的力量在西藏,也是文明世界所非常愿意见到的,此次调停,也正是为此。”
“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李想一下子又蛮横强硬起来,连连冷笑:“西藏事务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任何外国对此无置喙的余地!”
“关于西藏问题……”
“不存在所谓的西藏问题!”
麦克马洪和李想的声音一前一后想起,接着两人就毫不退让的互相对视。
李想的意思是说,不存在西藏的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问题。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自元朝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对西藏行使行政管辖,现在西藏的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早已为历史所确定、为人民所选择、为世界所公认。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不存在所谓的“西藏问题”。也就是说,从自古以来、元朝以来和现实情况三个层次,都说明了西藏的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从历史确定、人民选择、世界公认三个角度,进一步说明了西藏的历史地位、政治地位、法律地位。
夏扎慢慢平静了下来:“那没什么好谈的了,这个要求,是西藏的最底线,鄂军不接受,那就只能继续打。告辞。”
说着就起身,一掸袖子,自顾自地就要出门。
麦克马洪也忙不迭的起身:“李大帅,你太自负了!如果鄂军定欲征藏,继续遣派征西军前进,则英政府微特对于中华民国不予承认,且当以实力助藏之独立。我在这儿面奉一句,还是打消了这个痴心妄想吧!”
看着两人不顾而去的背影,李想的脸色冷若寒冰,只有嘴角带着淡淡的微笑,冲着两个背影郎声说道:“鄂军进藏战士们手里有黑洞的枪炮和雪白的哈达,谁也不要让雪白的哈达从我的战士们手中滑落。”
所有人都看到夏扎远去的背影被李想轻轻一句话震动,然后逃也似的跑了。
……
独立支队从青海都兰县的香日德镇出发,向西藏进军的行程。经过艰苦地跨越黄河源的沼泽地,强渡通天河,到达唐古拉山脚下。
唐古拉山,历来被称之为“生命禁区”,是从青海进入西藏的必经之山。
它像条银色的大莽,横亘在独立支队面前,挡住革命军的去路。站在它的山脚下,所有人觉得从它身上散发出的阵阵寒气,未进入山区就领受了“禁区”滋味。
“据说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到了唐古拉山都因大雪封山,找不到路、牲口没草吃、人没粮吃,结果全军大败。”湖南小兵仰望雪山说道。
班长又给了他一锤子:“成吉思汗能跟我们大帅比?成吉思汗的军队能跟我们比?”
“说得也是,成吉思汗至少不知道给他士兵吸氧气治瘴气!”小兵饶着后脑勺道。
“现在有两种选择,”在队伍最前面的政委对独立支队的司令员说道:“一个选择就是必须在10月份翻越唐古拉山。由于在强渡通天河的时候,多耽误了许多天,人员的供应也出现了缺口,如不能迅速翻越唐古拉山,就会遭遇大雪封山,人员无粮吃就会使历史悲剧重演;另一个选择则是考虑到行军的困难,为了人员安全按原路返回青海。”
“这是多么严峻的考验。但我们不能退缩!”
面对困难,独立支队司令员在唐古拉山脚下的郭油拉召开紧急会议,发出了抢过唐古拉山的动员令,他说:“唐古拉山并不像传说中的那样可怕。我们就是要创造一个奇迹,成吉思汗的部队不是三次都没过去吗,我们过去了,历史就会永远记住我们这支首次闯过‘禁区’的军队,而我们是这支军队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感到自豪!”
司令员斩钉截铁的喊道:“我要求部队用五天的时间,鼓足勇气,以冲锋陷阵的精神,完成翻越唐古拉山的艰难任务。能否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抢过唐古拉山就成为全军的共同目标!”
在唐古拉山的另一边,达乃派了500多喇嘛,成群结从地在这座山上念黑经,挂咒旗,祷告天降大雪,把山封住,诅咒汉人军队象历史上的成吉思汗和西安将军额伦特一样,完全被困死在雪封冰冻的深渊中全军覆没。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三元归一
巨幅的地图前,挺立着一群鄂州将领。
“经过黄鹤楼初会,我决定还是要多向西藏施加军事压力。以战才能促和!没有昌都战役的胜利,也就没有夏扎的和谈代表团。”李想小白脸堂上眉棱骨微微一颤,似笑不笑地说道:“不要看现在夏扎很强硬,其实昌都战役的胜利,使西藏政治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西藏已经很不稳定了。”
曾高听了一笑,说道:“西藏当局在武力较量失败后,内外政策四处碰壁,内部分化,矛盾加深,战与和的斗争十分激烈。主战者为失败而辩解,主张挟持达乃外逃流亡印度,全面投靠英国,继续搞所谓的‘西藏之独立’活动。主和者则追究未与中央谈判的原因和责任。大多数官员全衡利害,认为只有接受中央《十项条件》才有前途。西藏上层统治集团内部的激烈斗争,促使爱国力量抬头,亲帝分子开始孤立。夏扎来武昌,我看目的不过是摸与我军相恢的底,搞不好同时达乃也准备和谈不成,随时外逃呢。”
“完全有这种可能!”李想嘴角带着微笑。“在我军取得昌都战役胜利之后,当前任务是,因势利导,一面向外国政府表明西藏是中国领土,光复西藏是中国内政,不允许外国干涉的严正立场;一面通过各种渠道,向西藏地方政府阐明我军进入西藏,旨在驱逐帝国主义势力,维护祖国统一,帮助西藏民族和人民团结、进步、发展的政策。同时指示我军,充分准备,争取早日进军拉萨,光复全西藏。在进军中要坚决执行党的和平光复西藏的方针,实行一面进军,一面生产、建设的方针。”
李想又分析形势,说道:“昌都战役震撼了整个西藏,拉萨当局已失去武力对抗的能力和信心,和平光复西藏的前途日益明朗。为了迎接这一形势的早日到来,会议决定加强昌都地区工作,大力开展统一战线和影响群众工作。号召爱国志士去拉萨劝和,联络进军道路上的土司头人,切实做好俘虏工作,以推动和平光复西藏的进程。”
……
“我们是奉鄂州国民革命军总统帅李大帅的命令,进军西藏,完成统一祖国大业的。我们三人是来请石渠藏族人民卖牦牛给革命军支援运输的。我们所买的牦牛,一律按数照价付款。希望得到各部落头人的大力协助和支持。”
头人都亲眼看到他们对送来的牛羊和柴草都分文不少地照价付给银元。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你们给的价钱是我们地区最上等的价钱了!”
上石渠的贡觉顿珠和下石渠的班根分别代表他们地区的几个很油滑的头人,立刻热情的献媚道:“我们坚决支援革命军大军光复西藏的决心,光复西藏也是我们盼望已久的心愿,我们都愿意把肥壮的牦牛如数卖给革命军。”
说这话的时候,几个头人都用力抓着装银元的牛皮袋子。
这次会议为完成采购牦牛的任务开了个好头。
会后,各地头人立即回去把任务传达给各个部落,接着都认真地挑选好牦牛,争先恐后卖给革命军。
革命军则分派人手,下到牧场去访问群众,验收牦牛。他们每天跑百十里路程,逐个部落、逐个牧场去落实任务。藏族人民知悉革命军买牛的急需和买卖公平后,都很高兴地把最好的牦牛赶来让革命军挑选。各牧场的藏族人民把几十、几百到上千头牦牛,从四面八方送到了宗政府所在地。
虽然中间下了两天的雨雪,北区的格则平玛和格则公玛部落还是从11马站的远路把牦牛送了来。正像北区区长贡觉顿珠说的:“天气再不好,也不能耽搁了大军进西藏呀!”
与此同时,玉隆的夏格刀登大头人还卖给革命军5000头牦牛,竹庆的头人又卖给革命军1500头牦牛,为了便子我们的运输,还特别卖给了200头牦牛全套鞍具。加上德格土司降央伯姆,甘孜、白玉等宗的头人也纷纷卖牦牛给革命军。这样就有14400多头牦牛,担负起进军西藏艰巨的物资运输任务。
……
一支进藏部队翻越夏贡拉时,在山顶的垭口处,遇到了一个两米多高的一堆碎石头,中间立一根木杆,上面挂着写满经文的经幡。这就是玛尼堆了——喇嘛教的一种设施。
政委喘着粗气,嘱咐大家:“到山上经过‘玛尼堆’时,只准从左边走,不许从右边走;只能往‘玛尼堆’上添石头,不许从上面拿石头,这是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我们一定要尊重。”
有人说道:“在几千米高的山上,渺无人烟,何必注意这个形式?”
政委严肃地指出:“我们尊重藏族人民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不是装样子给人家看的,不管有人没人,都要自觉地去做,绝不能打折扣。”
在荒无人烟的夏贡拉山顶,在艰难行程中,所有人都从玛尼堆左边绕过,没有一人触动玛尼堆上的碎石。
……
在进军西藏的漫长征途中宿营地可是个令人向往的地方。经过一天艰苦行军之后,来到宿营地。这意味着不仅完成了当天的行军任务,与拉萨的距离又缩短了一段,而且可以得到几个小时的休息,消除一下疲劳。所以,傍晚一到宿营地,尽管累得够呛了,但大家的心情却是轻松愉快的。
宿营地上充满着紧张热烈的气氛。帐篷组的同志一放下被包,就按照打前站的同志划分的地盘忙着搭帐篷;放马的、拾柴禾的同志们也都按照事先的分工忙碌起来,这里,那里,洋溢着欢声笑语。有的同志还哼着歌曲:“不怕雪山高来天气寒,不怕草地深来人烟少;我们是进军的钢铁汉……”
几个女同志架帐篷的地方总是被划在管理处的旁边。当时的帐篷布是一块块双层涂胶的长方形帆布,边一上有扣眼或扣子,白天行军各自背上自己的那块挡雨布,晚上宿营几块拼起来,撑上杆,拉上绳就成了帐篷,这是李大帅特为进藏部队设制的。
几个女同志七手八脚的搭起帐篷来,不过看起来,不是撑了个歪篷角,就是搭了个塌篷顶,拉帐篷绳时,你往那边拉我往这边扯,经常摔跤,钉帐篷钉时,往往是人一转身,钉子也跑了。一个胖妹拉绳用力过猛,没有掌握好重心,摔了个脚朝天,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一个娇小的女生把帐篷钉朝黑石头上钉,钉不进去,气鼓鼓的埋怨说道:“西藏的气候真怪,九十月天气竟把地冻得象石头一样硬哩!”
闹腾半天,帐篷总算搭起来了,一群女孩子马上就开始工作。几个人就趴在装文件的木箱子上,马鞍当板凳,蜷着腿刻写当日新华社的电讯和连队宣传讲话材料。
在内地的时候,蜡纸不破不毛,写一张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