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

第25章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第25章

小说: 教育孩子需要大智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们还是应试教育那一套,他们还在紧密围绕高考做各种准备。那么,我的孩子是不是在考大学方面就吃亏了呢?现在有一句话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充分说明了家长和老师们的这种博弈心理。
其实,只要有考试的地方就有中国学生在博弈。就拿GRE考试来说吧,这个考试是考取留美奖学金必须要参加的考试。很多美国学生对这个考试是不重视的,比如过去2400分的满分,他们一般也就考到1800分左右。可是中国考生呢?头悬梁,锥刺骨,一般能考到2000分以上,有的人还能考到2200分以上。
为什么中国考生不能像外国考生那样满足于1800分呢?因为你考1800分,别人比你努力,会考到2000分以上,人家就在竞争中占据优势了。所以,为了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大家都在这方面玩命,结果中国学生的平均成绩要高出美国学生很多。这种博弈的结果受到损害的是全体学生,在这场博弈中,没有胜利者,因为大家都付出了本不应该付出的代价。
高考也是如此,大家都不敢松劲,怕一松劲就在起跑线、中途跑甚至最后冲刺阶段输给对手。这是一种很可悲的现象。只要教育资源仍处在稀缺状态,这样的博弈似乎就会永远进行下去。但是,这种博弈继续进行下去对我们的国家损害是巨大的,因为前面提到,在这场博弈中,每个人都是失败者,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对于单个的学生而言,则毁掉了宝贵的青春,甚至童年。对于那些冲出重围的高考成功者而言,成功也仅是暂时和相对的。等他们进入社会之后,又会为学生时代的急功近利的博弈经历付出代价,因为试卷考不到的,社会一定会考到。我相信,急功近利的学习者总有一天会受到社会的惩罚。魅商、慧商等素质固然无法在高考的考卷中考查出来,但是,到了社会这个人生的考场上,一个人拥有慧商和魅商的程度却很容易考查出来。因为社会上的大部分创造性工作岗位都需要这两种素质。很多大学生在工作岗位上毫无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可言,根本发挥不出一个大学生应有的作用。而他们又无独自创业的抱负和能力,所以他们只能甘于做螺丝钉的工作,我们看到,很多硕士生做起了资料员的工作,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因为这些硕士生除了资料员工作之外可能别无所长。
而对于那些高考中失败的学生而言呢?高考其实并不意味着毁掉他们的生活。关键是很多家长从信心上把孩子毁灭了。他们忘记了,高考失败仅仅意味着孩子在智商和情商方面的综合较量上打了败仗,但决定一个人成败与否的是慧商和魅商。他们不给孩子机会,也不知道如何去培养孩子的慧商和魅商,只有任孩子自生自灭地在社会底层挣扎。
有的老师和家长认为,只有彻底改革高考制度,才能改变这种无尽无休的博弈。但是,我在前文已经提到,高考制度大的改革目前绝对不可能,目前只能完善,因为它现在是尚能适合中国国情的最不坏的制度。如果把美国的高考制度引入中国,则是完全不合时宜,会引发更大的社会问题。所以,目前不管我们发现了高考制度存在着多少弊端,也只能认可高考制度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空发牢骚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彻底改革高考制度不可能,那么,有没有可能从我们自身入手进行改革呢?也就是说,我们自己主动退出这种博弈,专心培养孩子的素质和才能呢?
恐怕很多家长对这样的想法会犹豫不决,毕竟,考试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利益,是能很快看到成果的,而培养素质、搞研究却没有现成的教科书来参考,成果也不好判断。就像刘亦婷的家长所言,他们不喜欢“碰运气”,也不喜欢“买彩票”。他们宁可求稳要一个平常一点的孩子,也不想剑走偏锋,让孩子冒险去做把握不大的事情。那样,可能会让自己的孩子将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落得个“打艺术杂”的下场。即便很多教育知识非常丰富的家长,也抱有这样的想法,高考是个门槛,先把这个门槛过了之后再想办法补救。
不能不承认,他们的这种保守的教育理念有其合理性。我们的社会就目前的状况看,也没有完全颠覆他们这种教育理念。虽然有不少北大毕业生成为“废物”,也有哈佛毕业生成为“海待”,但是,这些人总不至于成为被人追逐的摆地摊的“小贩”吧,他们固然在各个岗位上是螺丝钉一样的人物,难以成为杰出人才,难以获得诺贝尔奖,也没有什么创造性可言,可他们毕竟都能获得相对体面一些的工作,混口饭吃,或者有朝一日成为中产阶层也是完全可能的。
可是,对于国家而言,这样的景况是可悲的。如果国家的精英人才都去争着做螺丝钉了,都去做公司的白领了,那谁来搞发明,谁来搞创造,谁来创业,谁来向诺贝尔冲击,谁来让中国足球崛起?可是,目前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与家庭的需要是脱节的,尽管国家大张旗鼓地鼓励素质教育,鼓励研究性学习,但家长们却依然故我,毫不动摇地坚持着应试教育的思路。而家长们是学校的财神,学校也不敢怠慢,“轰轰烈烈搞素质教育,踏踏实实搞应试教育”,这种怪异现象的产生,本质上就是国家与家庭之间需要的错位。
如何才能让家长们从博弈中退出来,专心从事素质教育以及慧商和魅商的教育呢?我想从全局来看,这是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国人中庸保守怕冒险的性格,恐怕是这种问题难以解决的根本。
但是,对于有抱负、有见识的家长来说,其实已经别无选择。我想对于这些家长来说,对孩子的要求绝非螺丝钉那样简单,他们想要自己的孩子真正获得幸福、快乐,真正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一流人才。那么,在这样的愿望下,与其跟众多其他家庭挤在一座独木桥上博弈,弄到一个大家都是失败者的结局,还不如奋起开拓新路———按照素质教育培养的原则,按照慧商和魅商教育的要求,按照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让自己的孩子真正做自己的主人,做学习的主人。林肯说过,“卓越的天才不屑走旁人走过的路,他寻找迄今未开拓的地区。”也许这样的孩子考不上北大、清华,但是他们的后劲足,潜力大,在他们中间,必然会产生真正的一流人才,孕育出我们国家未来的希望。
当年,我从北大校门走出来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感慨,如果还有一次选择,我不会选择北大。并非由于有比北大更好的选择,而是因为考上北大付出的代价太大。如果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笔投资是得不偿失的。
我在小学二年级参加了学校足球队。可惜到了初中,为了学习放弃了。我在小学时还参加过市体校的乒乓球队,到了初中也放弃了。升高中的时候,音乐老师找到我,说可以推荐我到二中学声乐,可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她,我要去考一中,因为那是市里最好的中学。还有从小学六年级萌芽的写武侠小说的爱好,画漫画的爱好,初中时写诗的爱好,中学里萌芽的写剧本的爱好,统统为了高考、为了北大这个目标牺牲掉了。
回过头来想想,我这种牺牲究竟值不值得呢?或许不能读北大,我会进入一所普通的大学读书,或者大学落榜参加自学考试,或者进入民办大学,试想,今天这个求才若渴的社会会因为我是普通大学的学生埋没我的才能吗?试想,社会上的成功人士中又有多少人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呢?
近几年,我越发强烈地感觉到,社会上需要的是有才能的人,而非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会选择退出这场考重点,读北大的博弈。我坚信,刘亦婷家长那种“当尖子生、读重点、上名牌、当状元”的思路,完完全全是反素质教育的,是落后的、过时的教育理念,那种怕“冒险”,不敢“赌”的心态,也只能让自己的孩子走向平庸。刘亦婷一个人的幸运不能掩盖千千万万人走向失败的现实。
我希望:至此,“哈佛女孩刘亦婷”的神话可以休矣。
萧愚
2004年9月于北京
……(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