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宦海风月 >

第92章

宦海风月-第92章

小说: 宦海风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官大人是来看望本府的,明日还将与本府一起前往河间府

    钟晓来找孟觉晓是请示的,请示完了要回去继续收拾那帮往日里跟自己作对的王八蛋。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御史来,心里有鬼的钟晓多少有点,慌乱的给上官云见礼。

    已经和孟觉晓达成默契的上官云笑了笑,平静的接受钟晓的拜见后道:“孟大人有公务只管去忙,在下有的是时间等。”

    对此孟觉晓报以微笑,并没有回避的意思,而是直接严肃的对钟晓,道:“开设粥棚赈济流民的事情。办的如何了?募得粮食一定要加强管理。现有官吏贪污赈济粮食者一律严惩。募得的粮食一定要如数放到流民手中,他们已经失去了家园,不能再失去生命了。本官明日上任后便会上报巡抚大人,凑请朝廷赈济,朝廷赈济下来了,也照此办理。  ”

    所谓手里有粮心不慌,没有粮食拿什么来赈济流民?钟晓稳定了一下心神,很快便镇定下来,很有条理的回答起来:“这几日一共募来粮食一万三千余石,现都已入库五千石。城外今天一早便架起了大锅。这会应该正在施粥。具体的每一道环节,本官按照大人的意思,从民间士伸中请人监督,每日进出粮的账目一律张榜公布。”

    孟觉晓听着点点头道:“很好,回去之后对于那些胆大妄为,贪腐无度的官吏,一律严加查处,现一个抓一个,绝不姑息。”

    孟觉晓说的坚决,上官云听着暗暗吃惊。不是为孟觉晓的心狠手辣。而是为了之前那个每日进出粮食账目对外公布以及请士伸监督的做法。敢于这么做的人,说明他心里没鬼。要知道但凡有朝廷有赈济下来,都是层层拔毛的。往往是朝廷不管拨多少粮食下来,最后吃到百姓肚子里的,往往还是麸皮米糠一类的东西。也就是说,赈济一次就是下面官员财一次的机会。孟觉晓现在这么干,那就是断了下面官员的财路。你不贪不要紧,不能让别人也跟着不贪吧?

    上官云还存思索的时候,钟晓已经告辞出去了。

    “孟大人此举,不怕怨声载道么?”上官云憋不住了,笑着问了一句。在他看来,孟觉晓这是一个败笔。作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同伙 有必要提醒一下。

    孟觉晓听了倒也不遮掩,当即道:“非常时期,只能行非常之事。待过了这一关再说吧。”

    断人财路的事情,孟觉晓真的会干么?千里做官只为财,这个道理孟觉晓清楚的很。孟觉晓的回答是不。今后跟着我混的。自然有财的机会,不跟我混的,那就只好对不起了。这话妾觉晓不方便说,也不会说。

    孟觉晓的反应,让上官云这个临时的合作伙伴,不禁对这今年轻的六状元今后会做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卷三河北之雄 第十四章准备就绪

    泛离献县三十里地外的河间几天就没有安生过。略浙勺马网这几天头大如斗,原因是没粮食。在河间府五年的时间,司马网从来就没有想到过,有一天粮食的作用会如此明显。大唐朝的农业税五十税一,商业税三十税一,农业税的比例相当的低。

    河间府本是产量的地方,但是随着土地兼并的日趋严重,官仲不纳粮的客观因素造成了每年农业税的收入一直在减少。事实上司马网也从来不关心粮食的问题,他关心的是如何多弄点钱。去年本该秋收入库的粮食,还没入库呢就被司马网卖了个干净。其实卖点粮食对于司马网而言不算啥,他还卖了更给力的东西。当年圣祖在河间府修建的器械所。每年生产的军械本该是提供给雄州驻军的,司马网上任后一看雄州驻军每年也把军需物资换了钱。自然和不客气的把军械库里的物资拿去

    。

    上行下效,可想而知眼下的河间府是什么一个状态?现在事到临头了。原本还指望把这个黑锅丢给孟觉晓去背的,现在孟觉晓生病不能上任。司马网,的头不大那才叫怪事了。

    去年冬天辽境之内经历了一个暴风雪肆虐的冬天,开春之后损失惨重的辽国部落,顾不上不得侵入河间府干扰商路的规矩,不断的越过边境掠劫补给。雄州城驻扎的边军,根本不敢出头。最多是派一些小股部队出来做做样子。辽人大摇大摆的烧杀抢,又大摇大摆的回去。受苦受难的永远都是普通百姓,家园被毁田地被践踏,他们没有选择,只有离开家园求生。

    这几日城外流民的数量有增无减,增长的势头越来越猛,原来的三四万人,现在随着临时开设的粥棚的吸引。城外的流民数量至少在五万左右。

    司马网是贪财,但不等于他没脑子。他也想赈济流民以免闹出事情来。但眼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司马网想弄粮食就得从当地的士仲大户身上做文章。问题是为富不仁这个词,不是今天就有的。

    司马网着急富户动员的结果,仅仅是筹集到两千石粮食,还是一些喂猪陈杂粮。城内富户们的不配合让司马光很恼火,但是他又拿这些人没啥好办法。原因无他,这些人与河间府上下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平时司马刚也不少收人家的孝敬。

    想来想去,办法只有一个,花钱买粮食。开始这钱从哪里来,要想从司马网的腰包里讨钱,那还不如杀了他。更要命的一点是。去年辽境暴雪不断。粮食严重短缺。开春之后,本地的富户为了赚钱,家里的粮食也都卖的七七八八了。这个事情要说起来,还是司马网牵的线。年初的时候辽境来了个大商户。张嘴就是粮食有多少要多少。这不司马才为了抽点佣金,把府库里的粮食卖了还不算,煽动着本地富户们也卖粮食,很是赚了一票。

    赚钱的时候,司马网想的是有人来背黑锅,即便是继任者有啥想法,朝廷里有茅相在,有能把他如何?但是现在看来事情不是自己预想的那样,孟觉晓身边连大内侍卫都用上了。这个状元郎不是预想的那样弱势,而是强势的出乎预料。

    孟觉晓和司马网在交接职务上斗智的时候,京城里的政治格局正在生着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的起因是雨妃生了一个儿子,德裕皇帝的第三个儿子。本来皇帝添个小儿子,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问题是这个皇子生下来的那一夜生的事情,在京城里流传着一条据说是从皇宫里传来消息。

    什么消息呢?三皇子生下来的那一夜,浓香弥漫了整个,皇宫,产房里一道红光冲破严密的窗户,冲着北斗七星的方向而去。具体的说,就是一道红色的探照灯。冲着北斗七星的方向照过去。

    这个事情是真是假谁也说不上,宫里人对这个消息的态度也很奇特。但凡有人谈起这个事情被现了。宫女割舌头,太监直接用麻袋装起来摔死。

    百官们的八卦之火因为异象熊熊燃烧的时候,三皇子的名字问题的到了解决,德裕皇帝给三皇子起的名字叫李继。后继有人的继!

    三皇子诞生之后,他的母亲姚雨先成为了获益者,晋升贵妃!在往上一步,就是皇后了。第二个受益者是他的外祖父姚书成,三皇子诞生的第二天,原来的礼部尚书因病退休。姚书成接任礼部尚书入内阁。成为了排名在周致玄之下的内阁成员。

    有人受益,自然有人的利益受损。三皇子的诞生不但增加了一个未来大统的争夺者,也让之前再位成年皇子产生了强烈的危机感。

    这日朝会之上,德裕皇帝雷厉风行的确定了姚书成入阁的决定后,幕调元居然出奇的平静,没有一句反对的话。接下来德裕皇帝问起国库的存款,得知只有区区三百万贯时。德裕皇帝竟然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斥责执掌户部的楚王,说他执掌户部五年,国库里一分钱都没增加也就算了,还把以前的老底子折腾的七七八八。

    如果只是简单的斥责两句泄怒火也就算了,关键是德裕皇帝接下来说:“年底前国库的窘态不能缓解,李文去楚地就番吧。”

    此言一出,满朝文武震惊!但是这一天注定是百官们震惊的日子。说完楚王后,德裕皇帝又点了齐王的名,而且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什么事情呢?

    齐王李雍平时习惯结交所谓的风流名士,最常去的地方不是他在礼部的办公室,而是秦准河上的画舷。在此之前,齐王李雍其实没少这么干,借风流装低调,德裕皇帝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这天不行了。德裕皇帝揪住这个事情狠狠的了他一顿。说他纵情风月,不理国事,再这样下去,礼部那边的办公桌自己搬回去劈了烧火吧。

    齐王李雍本来还挺高兴的,没办法不高兴。自打在礼部协办部务之后,李雍每天都可以上朝了,而不是以前那样需要皇帝派人通知才可以。今天楚王被了更是值得高兴的事情,可是还没开始高兴呢,就轮到了自己头上。

    很明显这些事情不是可以单独看待的,满朝文武们散朝的时候可谓各怀心思。两位王爷的脸色更是阴沉,步伐也都异常的沉重。一个网出生的婴儿,还不知道能不能养的大呢,居然就开始造成影响了。

    德裕皇帝的一连串的举动,在两个王爷和百官们看来,无疑在释放一个信号。别以为联只能在这两个成年王子中选择继承人,联还有三皇子呢。

    德裕皇帝宠爱雨妃的事情不是一天两天了,雨妃入宫之后,德裕皇帝只要需要女人陪着睡觉,肯定是找雨妃。

    两位王爷和百官们心思重重的时候。德裕皇帝却是很愉快的回到了宫里的书房内。德裕皇帝的好心情源自何处?这要从本朝圣祖川…尔祖李煜调整军队结构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和炮冻据的萌芽。废除宰相制度和建立内阁制度,则是为了防止承相的权利太大。太祖李缭的时候是有承相的,当时的承相是韩熙载。

    承相的权利大到什么程度呢?大到下管文武百官,上敢对皇帝指手画脚。甚至连皇帝娶什么样的老婆。承相都能说出一大通道理来。皇帝和承相之间的关系是互相需要,但是又互相矛盾的。如果是一个昏君。那么找一个听话的承相也就走了。能力问题可以不必在意。问题是圣祖皇帝不是昏君,即便是这样圣祖皇帝一统中原后对韩熙载也表示了不能忍,打他回去养老了。接着就是强势的圣祖打弗熙载后,宣布废除承相制度。

    当皇帝是很辛苦的事情,每天那么多奏折一个人批阅,那是要累死的。所以圣祖找来几位翰林学士,帮着处理批阅奏折,这就是内阁的前身。但是圣祖皇帝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死以后因为继位的皇帝年幼,内阁渐渐的从最初的秘书形式演变成取代了之前的承相,甚至权利更加的大。

    德裕皇帝继位的时候,内阁权利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网登基的时候,德裕皇帝做过一件事,表示了一下皇宫多年没有修缘,想大修一下。结果当时的内阁辅林平北反对,并且驳回了皇帝的建议。问题是你驳回了皇帝的建议也就算了。这个老夫子,还引经据典的说了一大堆。什么汉朝的桓灵二帝、什么隋焰帝,总之修皇宫就是不体恤百姓。更气人的是,他自己说说也就算了。还指使一大帮子文官一起上书批评德裕皇帝。搞的好像德裕皇帝不听大家的,大唐朝明天就要亡国灭种似的。

    登上皇帝宝座的德裕皇帝,还没来得及高兴便仿佛三九天让人迎头泼了一桶冷水。第一次认识到。这个国家的事情,不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了。德裕皇帝抗争了,抓了十几个带头的,让人海扁了他们一顿。但是最后德裕皇帝还是妥协了。不妥协不行啊,几百个官员一起再。德裕皇帝不听他们的,都要撂挑子回家种地。

    读书人这点很讨厌,天下是人李家的,你们当官都是打工的,凭啥让老板听你们的?但是这帮子读书人出身的文官们,就是这么拧,甚至还以此为荣沾沾自喜。那些被抓了坐牢的,成为了文官中的揩模,他们是直臣、是英雄、是学习的榜样。他们出狱的时候。满朝文官都到监狱门口迎接这些英雄出狱,其中有三具尸体,因为在狱中被监理司的人用刑了没抗住。

    作为皇帝的爪牙,监理司在那一次风暴中,遭到了近乎灭顶之灾。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当时的指挥使因为试图通过刑讯逼供。找到那些被抓的文官对抗皇帝是别有用心的证据。但是监理司失败了。指挥使在铺天盖地的弹劾中吊了颈。两腿一伸找圣祖皇帝控诉去了。留下一个德裕皇,帝,开始了漫长的忍耐。

    在忍耐的过程中,德裕皇帝现了一个比较听话的人,于是在他登基的第三年,这个比较听话的人取代了老婆挂掉回家丁忧的林平北。完成这次权利结交后的一个月,林平北因为老婆死了伤心过度在家暴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