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列强时代 >

第77章

新列强时代-第77章

小说: 新列强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快快,大舅子咱们也不能落后了,定要赚他个盆满钵满……”
“……”
一时间乡勇队新营址所在那片荒地热闹非凡,镇民们拉着一车车建筑材料赶到,而后满脸喜悦兴匆匆离开,嘴里不忘大声吆喝招呼亲戚朋友再接再厉!
镇民们兴高采烈的清点自家收获,盘算着给家里婆娘或者娃子量身新衣,而充当乡勇队新营盘建设主力,刚刚从县城押来的那几十位强壮土匪俘虏,则是各个叫苦连天哭爹喊娘。
他们往日连一日一操都受不了,更何况建设营盘这样的高强度劳动?
尽管乡勇队没有虐待这些俘虏土匪,只要按时完成监工交代下来的工作量,吃饱肚子是没啥问题滴,比他们在山寨时过得还要好。
可就算如此,仅仅干了两三天活计,这帮强壮土匪俘虏们便开始想方设法偷奸耍滑不肯干活。特别是当一位身子骨有些暗疾的土匪俘虏在劳动时突然晕倒,顿时引起这帮家伙一阵骚动更是理直气壮不愿出力。
“哎呀哎呀别打了别打了我错了我错了……”
遇上老好人吴天明或者吴老汉叔侄俩做监工时,因为心存不忍对这帮强壮土匪俘虏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两人前不久还是老实巴交的农民,哪是这帮土匪老油子的对手,经常被糊弄最后的效果可想而知。
轮到水牛二牛他们几个小子做监工时情况就不同了,凡是胆敢偷奸耍滑的家伙一经发现先是严厉警告,要是不吸取教训再犯的话那就对不起了,一顿拳打脚踢耳刮子侍侯绝不客气。
于是,在乡勇队新营盘工地上,时不时可以见到监工们毒打强壮土匪俘虏的场面,那惨绝人寰的凄厉哀嚎真真让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一些不明真相或者与强壮土匪俘虏有说不清道不明亲戚关系的镇民,对乡勇队的做法十分不解加不满,认为乡勇队做得太过不把那些土匪俘虏当人看。
“乡勇队又不是开善堂的,凭什么要给他们优待?”
面对前来通报情况满脸担忧之色的吴天明,吴可连连冷笑挥手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那帮土匪要是老实就算了,不老实的话给我狠狠的打!”
“可子兄弟,这样不太好吧?”
吴天明有些担心,劝道:“要是闹出了什么大乱子就不好了!”
“有什么好不好的,俘虏就要有俘虏的自觉!”吴可摆了摆手不在意道:“咱们在吃喝上又没亏待他们,还想偷懒不干活哪那么便宜?”
……
在吴可的强压下,乡勇队根本就没有理会外界的流言蜚语,依旧我行我素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工地上依旧时不时传出强壮土匪俘虏们的凄厉哀嚎。
渐渐的,随着时间推移镇民也都习惯了,反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老实赚钱为好。荒地上的营盘地址也在以看得见的速度发生变化,一座足可容纳五百人同时生活训练的营盘雏形慢慢形成。
当然,建设新营盘并不是吴可和乡勇队最近一段时间的全部。
有了当初建设天顶峰岭和县城西门外营地的经验,吴可没必要也不可能将所有精力都放在这上面。
吴可现在身份不一样了,加上李青山又跟乡勇队结成盟友关系,在沙堆可以说得上一手遮天。
如此一来沙堆镇上和各村地头蛇基本打消了不该有的龌龊念头,想要巴结讨好乡勇队和吴可的着实不在少数。
在官本位社会,跟手握权柄的官员打好交道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在新营盘当了两天监工后,其它时间吴可和乡勇队一干核心成员忙着参加酒宴,奔走于镇上地头蛇还有辖下各村实力派人物家中。
那些家伙殷勤至极,变着法儿巴结讨好,甚至有想把自家女儿或孙女推销给吴可的打算,就算吴可不成乡勇队一干小队长也是不错选择,一时间真真是群魔乱舞处处诱惑,大鱼大肉推杯换盏好不快哉……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三十四章  巡视产业心暗惊
酒席众多加上又要跟那些请客的地头蛇们勾心斗角虚以委蛇,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钻了别人设下的语言陷阱,不得不答应地头蛇们的某些要求,实在劳心劳力让人疲惫。
后来实在受不了拉,急忙以公事为由干脆跑路四下巡视乡勇队产业……
当然他前世怎么说都是酒经考验的老将了,加上身份特殊实在撑不住的时候还能耍耍无赖。就这样他都差点答应了那帮地头蛇的‘过分’更不用说乡勇队里那几位涉世不深的家伙,要是再待下去还不知道会闹出啥乱子来呢。
乡勇队现在正是打基础刷威望的时候,答应的事儿就得老实做到,不然名声毁了以后的路就不好走拉。
狠狠训斥了一通整天沉迷酒桌饭局的小弟,将心中的想法告之并警告他们以后没有他的同意不许接下任何吃饭邀请,这个决定得到了大伯吴老汉的全力支持……
“吴可你的做法没错,咱们乡勇队的良好发展势头可不能受到影响!”
“我明白,咱们乡勇队的便宜可不是那么好占滴!”吴可点了点头连连冷笑。
镇上那帮地头蛇和各村请吃酒的家伙心思活乏得很,指不定打的什么主意想从乡勇队身上捞些好处呢,心中没点警惕还真不成。
万一要是头脑一热答应了什么,比如新营建设采购向某个村子倾斜,那可就破坏了吴可筹划多日的心血了。
“呵呵,可子你心中明白就好!”
吴老汉呵呵一笑,顺口便转移了话题:“对了可子,昨天老根请你回村里喝酒,都说了些什么,你当时回来的时候脸色可不怎么好看啊?”
说着,老脸上露出一副关心神色。
“还能有什么事?”说起这个吴可心中就不爽,愤愤不平道:“还不是跟其它人一样,见乡勇队有大动作想要跟着占便宜?”
“呵呵毕竟是自家亲戚,乡勇队又有好几十位吴姓族人,村子对乡勇队的支持力度可不小。咱们眼下发展起来了给点好处是应该滴,可子你没必要这么生气吧?”感受到吴可语气中的不爽,吴老汉花白眉头轻轻一抖有些诧异道。
“如果只是要些好处就好了!”吴可摸了摸还有些闷胀的脑袋,双手一摊郁闷道:“关键是老根叔他们的胃口太大,竟然想要包揽下新营建设的所有采购!”
“老根糊涂啊!”吴老汉这才恍然,忍不住摇头轻声感叹道。
要说乡勇队给吴村的好处可不少,平时的后勤供应大半份额都由吴村提供,两个来月时间便让吴村成为了周围几个山村的货物集散中心。
随着人气的兴旺,村人们的收获逐渐增加,日子慢慢好过起来,起码想要吃饱饭再不是困难。
只是没想到,这日子刚刚才好过起来,村中族老们的野心便开始膨胀了。
“利益当前,哪还管得了糊涂不糊涂的?”吴可只是冷笑。
“可是,村里有那么多青壮劳力么?”吴老汉,村里大部分青壮族人都加入了乡勇队,他可想不出哪还能抽得出那么多劳力来。
要知道建筑材料可都是沉重玩意,没把子力气还真不一定搬得动。
“村里没那么多青壮劳力,别的村子可是有不少啊!”吴可不屑的撇了撇嘴,这话已经说得足够明白了吧,吴老根和村里那帮老家伙就想向后世搞工程那样搞个一包二包什么滴,他们好从其中分润差价。
这样的事情他怎么可能答应,不说吴老根的关系和他还没亲到这份上。最让他感到不爽的是,酒桌上作陪的还是那几倚老卖老的族老,口气大得很好象吴可不答应就是村里罪人似的,实在倒胃口得很。
当然这样的请托绝不止吴老根一人,只是其它村子里的实力派们说得更加隐晦而已。吴可纯当没听懂,吃肉喝酒可以有,但想要他许下什么承诺那是想都不用多想,别说门了连窗都不会有。
为了以防万一,他才特意警告了手下那帮血气方刚的小弟。
当然吴可他们不可能把全部心思放到吃吃喝喝上,除了监督新营盘的建造之外,他还特意抽出时间巡视了一下乡勇队名下的田产。
“队长,这就是咱们在郭村的田地!”
负责郭村这一带田地管理的乡勇青壮,指着眼前一块块怕不下近百亩长满了了绿油油冬小麦的水田,耐心解释道。
“哦,咱们乡勇队的田地都集中在一块么?”看着在初冬暖阳下长势良好,随风起舞的青碧庄稼,吴可心中好不欢喜。
说起来真是惭愧,距离当初赶走王家地主,接收了王家留在镇上的财产后一直忙于训练手下小弟以及之后一系列的剿匪事宜,根本就没啥时间和精力顾及巡视手头那上千亩田产。
为了便于管理,在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将手头田产划分片区,以最少的人手管理照顾到更多的田地。
幸好这些田地基本上都租了出去,乡勇队派出的管理人员只需协调好佃户之间的关系就成,不用自己亲自动手耕种田地,不然还真忙不过来。
此次巡视乡勇队在各村的田产,说白了就是扬威来的。
没办法,之前为了应付那些杂七杂八的事儿,他和乡勇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训练和实战剿匪上,对下面村庄谈不上什么强力掌控。
而乡勇队推行的土地政策又严重损害了村霸们的利益,明面上他们不敢与乡勇队硬扛,暗地里却是没少动手脚搞小动作。
之前是没精力顾及这些,现在腾出手来正好以从八品官身巡视各村,震慑宵小之余刷一刷乡勇队的存在感和影响力。
乡勇队想进一步发展,光靠争取贫农有些不足,还得进行更大范围拉拢。
“是的队长,咱们在郭村的田地都拢在一起,都是一等一的好田!”负责郭村田地租赁管理的乡勇青壮显然是农家好手,满脸自豪向吴可介绍道。
“一等一的好田么?”吴可仔细揪了揪没看出不同的地方来,只觉得田亩之间距离适当而且周围水渠交叉纵横,至于是不是一等一的好田抱歉他没这眼力。
“一年能有多少产量?”
看出了吴大队长对此并不是很了解,那位护卫队员解释道:“这些水田一年基本能收割两茬,一茬早稻一茬小麦当然还能种些青菜萝卜,一亩大概能收割一担到两担左右稻谷或者小麦!”
“这收成,是不是有点低了?”
默默在心头一算,一亩水田的收成最多才三百四十斤(一担一百七十斤)而已,吴可眉头不由轻轻一皱不满道。
“还低?”那位负责田亩管理的乡勇青壮满脸愕然,见吴可脸色不悦心头一颤,急忙摆手解释道:“一亩最多能有三百来斤已经很多了,而且还能收获两茬!”
尼玛两茬最多也就六百来斤,这收成很多么?
刨去几十斤谷皮的话,能剩下的白米小麦更是不足六百斤,而且这还是往最好的收成情况算!
要是收成一般般或者遇到什么灾荒年岁的话,照这么说一亩水田也就能收割不足三百斤而已,这数量实在稀少得可怜。
一个五口之家想要吃饱,就算只是一天两顿起码也得消耗一斤粮食,一年就是三百六十斤粮。看似一亩地就足够一家五口吃上一年饱饭,但帐不能这么算。
如果是租赁土地的话,按照习惯最少五成来算,一亩地最多也就能剩下百十来斤而已,而且还要交纳官府的各种苛捐杂税,搞到最后一亩地自家能留下五十斤享用已经算菩萨保佑了,这还是按好年景来计算滴。


本书纵横中文网首发,欢迎读者登录。zongheng查看更多优秀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收买只为充耳目
当然,如果自家有田的话,日子会好过点但绝对好过不到哪去!
要是遇到灾年或者荒年,咳咳,那就等着剥树披挖野菜度日吧。
这个数据实在让他有些难以接受,不要以为哥们啥都不懂,在前世哥们小时侯也是下过田地滴!
那时叔伯家里的田地非常分散,而且面积不大都是几分几分田,并没有以亩来计算的大田。
别小看‘亩’这个单位,当然老家不叫‘亩’而是叫‘旦’,一‘旦’就是十分田,基本上村里人家很少有一‘旦’以上的大田,都是五分左右的田地。
记得暑假时经常被奶奶拉去帮大伯家收割庄稼,七分田最起码都能收割五百斤以上的稻谷,更不要说还是一年两熟。
当然,这里面杂交水稻的影响巨大,但在他想来就算再大也不能大到这种程度吧,蒙谁呢?
可是最后事实证明,他还是不了解这个时代的农业发展水平。
走访郭村的几家佃户,尼玛这些老实巴交的农户一个个诚惶诚恐表示感谢,满脸红光语无伦次述说心中兴奋之情。
听到耳中最多的就是感谢乡勇队将田租降到四成以下,这样他们就算只租个三五亩地一年下来家里也能留下几百斤粮食,除了供一家子吃喝之外还能有上百斤剩余,放在以前这样的好事想都不敢多想。
吴可这才明白,之前自己太过想当然了。又通过询问佃户们的田地收成情况,他这才知道此时的田地收成之差,与后世根本没法比。
之前他还奇怪后世家乡一代基本上是一年两季水稻,怎么回到清末就变成了一季水稻还有一季小麦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