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鼎-第7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询沉默了少许,叹声道:“是啊,我大赵胜利了,拿下了徐州之地。今日之后,天下诸州又被我们拿下一个。同时,天下诸侯也再次少了一个啊。”
司徒亮沉声道:“大浪淘沙,有人起有人落。诸侯消亡,也是滔滔大势所趋,无可避免。”
赵询淡淡一笑,道:“好了,不用感慨了,本王也是刚刚接到李怀远传回来的捷报和鹰眼司的回报。虽然徐州之地的楚军已经被我们全部拿下,但是,并不代表徐州之地就万事大吉了。”
“成建制的楚军是没有了,但是,那溃散的楚军士卒,还有一些害怕牵扯上自己的李氏一族人员,都活跃在各地,伺机而动。此外,还有一些因为战乱而兴起的山匪盗贼,也活跃在徐州各地。”
司徒亮不紧不慢的说道:“溃军和李氏一族的潜逃人员,我们倒也无需担心,李氏父子已死,其余李氏宗族,不少都已经投降我们。剩余的,也都没有资格代表楚军。就算这些人活跃在各地,但他们也没有号召徐州百姓的资格。更别说王上至盛名,在徐州之地,可比那李炽父子强多了。徐州新政实施,王上免除三年赋税,更是让徐州百姓视大王为圣主。至于李氏,早就被徐州百姓给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而那些山匪盗贼,倒是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和手段去清剿他们,毕竟,他们对地方统治和民生造成不稳定的影响。但不管如何,这些人,都有没有人资格撼动大王在徐州的统辖。不过,徐州确实需要下一番功夫才能将其妥善的治理好。”
赵询自然明白徐州的情况,也知晓徐州之地已经算是收入囊中了,否则,其也不会笑着与司徒亮谈起于己不利之事。
“本王已经给尚书省下了命令,责令他们将近期的注意力集中在徐州的回复和发展上面,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回复徐州民生。”
“徐州事情已了,南方诸侯也没有轻举妄动,我们驻守洛阳,震慑南方诸侯的计划,也算完美的完成了。”赵询淡声道,“这一年之间,我赵国先后对东雍州和徐州进行攻伐,先后战败洛军和吞并楚军,也消耗了不少。司徒亮,本王任命你为前军都督,负责东雍州防线,以御南方诸侯。等待我军将徐州和东雍州的战果彻底吸收之后,再行南攻。”
“王上放心,臣定当为大王收好南方边界。大王如此安排,是准备回师幽州城?”司徒亮一脸惊讶的询问道。赵询欲折返幽州城,并未是事先规划之中。
赵询淡声道:“战事已毕,也该回师了。另外,燕帝在幽州城,没有吸引到我赵国官员,倒是将各地的士子给吸引住了。这些人……哼……”虽然没有多言什么,但赵询话语之中,却显露出一股杀伐之气。
司徒亮心中一紧,燕帝没有被赵询处死,而是带回了幽州城。并且,也没有严格限制其自由。当然,这也是赵询为了清理内部隐患。对此,司徒亮很清楚。按照赵询所言,怕是一些人要遭殃了。与前朝没落皇帝牵扯上了,哪还有什么好结果?
或许是赵国已经取代大燕成为事实,或许是赵国的官员明白自己利益的来源,赵国的官员并没有人与燕帝有任何的勾连,最起码,幽州城之中的赵国中枢官员和地方主政官员,都没有与燕帝有任何的联系。但是,一些因为各地战乱或因为赵国越来越强大而迁移幽州城的士子们,却有一些人与燕帝有了联系,甚至还形成了一些小组织。
不管这些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不管这些人是主动的还是被人诱惑,被人指使,赵询都没有放任不管的意思。对待这些人,赵询只能用血来警告他们。
赵询将东雍州诸事交付给司徒亮之后,就带军回师,折返幽州城了。
因为赵军的越来越强势,赵国疆域的越来越广,越来越稳,更多的人向赵国国都幽州城汇聚。而同样因为赵国的政策。幽州城周围的商业也异常的兴盛。近数月之间,因为东雍州战事的大胜和徐州战事的大胜,整个幽州城,乃至整个赵国境内到处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赵国越强,百姓们自然就越觉得自己现在这种幸福平稳的生活能更长久。
因为赵国境内的政策与其他诸侯大不相同,甚至与大燕也大不一样。尤其是在官府之中,有以前读书人为官变成多种职业皆可为官的制度。而且,想要放任一方,掌握实权,就必须会相应的专业知识。远的不说,就是户部官员,就必须动的赵询弄出来的数字的各种计算,财物报表的运用,与昔日单纯的死读书为官大不相同。在赵国之中的读书人还好,那些从其他诸侯之地或者从东雍州以及徐州而来的读书人,就有些接受不了了。尤其是南方还多出读书人,其中名望较高的读书人、大儒,也多出自南方诸州。
所以,这些人发现赵国的一些制度简直有悖常理之后,就表示大为不满,甚至直接在官府之前,围堵抗议,让赵国中枢各部,极为不满。但又因为这些人是读书人,也没有武力抗争,更没有违法,才没有让官府缉拿。而读书人的问题,也是历代朝廷较为头疼的问题。没有十足的理由,哪能轻易对他们下手?
不过,对于赵询而言,他可不会看对方是谁。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的赵询已经不是当初游走与幽北之地的那个赵询了。现在的赵询是赵国国君,是几十万大军的统帅,也是北方之地的主人。一些以前不在意,难以决策的地方,现在其做起来,完全没有任何不适之感。
在赵询折返尚未刚刚进入幽州城之际,就遭遇了刺杀。随后,幽州之地就开始追查刺客。旋即,暗影司、鹰眼司、保卫司皆纷纷出动。
赵王遇刺,虽然没有出事,但是,却也让赵国上下震动。赵国上下,无不战战兢兢。然不久之后,就有人向都察院密报,言一些南方来的读书人、商人和一些南方诸侯的细作联合起来,欲对赵王不利。
名册一出,顿时幽州之地,尤其是幽州城内无数人被抓。除了一些赵国官员之外,还有很多的读书人和一部分的商人。他们,都牵连入刺杀赵王的大案之中。
在幽州城开始抓捕这些牵扯刺杀大案的同时,赵询已经顺利折返幽州城。赵询当然没有任何损伤,所为的遇刺,也是赵询暗中让人行动而已。回到幽州城的赵询,立刻就被各部官员探视,并询问如何处置被抓之人。其实,许多人并没有与遇刺案有联系。真正与遇刺案有些许关系的,只怕就只有那些与燕帝有关系,且不满赵国现在制度的读书人小团体。当然,这个关系,也是没有真凭实据,而是从某一方面推测而来。
“王上,此次抓捕了不少人,但大多都没有与刺杀案有关,尤其是其中不少商人,都与各部官员或多或少有一丝丝的联系,是不是……”
赵询听的裴毅如此说,淡声道:“与刺杀案无关,但其他的呢?他们所作所为,难道就没有一处违法之事?暗影司和鹰眼司捉拿他们,定然不会无缘无故将人拿下。另外,据本王所知,这些人都或多或少有违法之事在身。既然如此,就算没有真凭实据牵扯刺杀案,那就按照其所犯之罪处置吧。”
“凡是与这些有罪商人有联系的官员,降职留用。他们参与商会,本王没有反对,但是,想要为其所在商会充当保护者,让他们无视我大赵律法的存在,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至于那几个为商会谋私者,革职,永不叙永。”
赵询捉拿这些商人,就是为了敲打城中各部官员。虽然现在还没有大批官员与商人有太深的勾连,但是,赵询不能不做防备。
裴毅心中一紧,自然明白赵询的目的所在,沉声道:“王上,那那些商会呢?”
“商会?好好经商他们不去做,却想要从我大赵官员身上谋利。抄没家产,永不予经商资格。”赵询冷声道。
“那那些读书人呢?”裴毅沉声问道。
“你们可有什么看法?”赵询淡声反问三省中枢官员。
裴毅见其他人都无语以对,只好说道:“大王,这些读书人都是来自其他诸侯辖地,虽然不是我赵国本土出身,但也应该与南方诸侯无关。他们大多都是不满其他诸侯现状,而前来我赵国求学求官之人。刺杀大王,此等恶事,应该与这些读书人无关。”
顿了顿,裴毅又道:“读书人乃是国家官员的出处,也是治理国家的梁柱。因为我们捉拿了不少读书人,现在,已经让城中乃至各地的读书人都开始对此举不满,甚至开始在各地官府门前抗议了。”
赵询淡淡扫视了诸人一眼,其明白,裴毅乃是正统的儒家读书人,对于捉拿没有真凭实据的读书人,还是有些难以理解的。
“那按照裴卿的意思,就是要将他们放了?”赵询平淡的说道,“那其他诸位卿家可有什么意见?”
从赵询平淡的语气之中,吕子良感到了赵询的不满。吕子良也明白,这些读书人没有能力去刺杀近万亲卫军护卫之下的赵王。但吕子良也清楚,这些读书人却对赵国的官员选拔制度有所不满,甚至时常那赵国与大燕相比,还与燕帝隐隐有一丝丝的联系。此次赵询折返,没有直接通报中枢,捉拿刺杀案,也没有诏令刑部、都察院,而是直接让三司暗卫出手,这也就说明,赵王此次要对幽州城进行一番整顿。
先前那那些商人和那些官员做开头,吕子良就明白,赵王此次是真的要动一动幽州城之中那些不安分的人了。
见赵询如此询问,吕子良自然明白自己的国君是什么意思,于是出声道:“回大王,臣以为,这些读书人不仅不能将他们释放,反而要从严处置。”
“哦?说说看!”赵询笑着说道。
见赵王如此说,吕子良心中微微一松,沉声道:“这些读书人不懂我赵国政策,却胡搅蛮缠,大肆的表达对我赵国制度的反对。对我赵国治下带来了很不好的影响,甚至,一些商人、匠人出身的官员,也因此与儒家读书人和正统读书人官员之间产生不少问题。这些读书人不思改变自己的看法,却一味的指责官府的不是,他们不仅不是我赵国治理地方的梁柱,反而是极大的影响我赵国治理地方稳定。”
“还有,因为我们捉拿了一些读书人,现在就有这么多问题。要是不予理会,反而退让,日后,还不知道这些读书人会对我们官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难道,我赵国还要向区区一些与我们不和的读书人屈服?”
“说得好!”赵询振声道,“一群只知道死读书的闲散之人,也敢对朝廷指手划脚,也敢抗议官府的行为,要是我们退让,还不知会带来什么影响呢。我赵国的政策制度,是与其他诸侯不同,也与大燕不同。本王要让他们知道,现在,这里是大赵,不是大燕。”
“对我大赵不满,还连成小组织驳斥我赵国制度?甚至还打出大燕和燕帝的旗号,他们向要做什么?传令,让刑部严查他们,严惩不贷。”
“杨望真,中书省下令各地官府,凡是看无故在官府之前聚众闹事的读书人,一律革除他们身上所有的功名,我大燕,从此对他们将永不叙永。另外,诏令各地,从即日起了,凡是我大赵官员,优先从大赵皇家学院考核选拔,凡是州府正官,中枢官员,必须出自皇家学院亦或者必须入皇家学院学习之后,方可继续上升。”赵询冷声下令道。
赵询此举,直接让各地读书人的前路给限制住了。想要在在赵国为官,就必须按照赵国的政策和制度来,否则,那就永远也只是一个读书人。此外,想要做一府长官以及其上的官职,就必须入皇家学院学习。否则,你就只能去做小吏,顶天也就是县令了。
“另外,凡是官员升职,必须如皇家学院学习不等时日方可。皇家学院从即日起,则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则是官员进修之地,一部分则是士子读书之地,允各地州学之中,成绩优异且没有直接如地方做小吏的读书人入学。”
赵询如此做,也是为了控制这些官员。他不愿这些官员为了升职与中枢官员连成一个庞大的势力网,现在将这些官员升职和调派任命都收拢在自己手中,与中枢之地并驾齐驱之地。
虽然不少官员都认为赵王此举让各部,尤其是吏部权利收缩不少,但是,赵询此刻是直接以下令的方式传递下去的,而不是与诸人商议,所以,他们也只能将心在的思虑压下。
百余读书人牵连刺杀案之中被杀,顿时让赵国各地的读书人都大吃一惊,不少人都有所不满。但是,赵国紧接着颁布的诏令,才是给这些读书人致命一击。他们不满,抗议,都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自己的前途。但现在,他们的前途就与他们接下来的举动有关,他们岂敢再轻举妄动?
闹事?抗议?那就是永不叙永,前途尽无。想要为官,就必须按照赵军的制度做,就必须接受赵军的政策。是继续表示不满还是接受赵军的制度,顺应赵军的政策,这就是所有南方而来以及那些对赵国制度不满的读书人勉强的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