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27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27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拆的隔间幕墙全都拆卸,跟两边的房子连为一体,只是中间还有承重墙,稍感不美。
    还去了厨房,厨房里不但有阮家的厨子,还从南京最有名的酒楼中请来了五六个名厨,炉头还是杨潮从南市楼请来的。
    各种食材早已备齐,不但有生鲜蔬菜、牛羊猪肉,还有各种时鲜水果,很多都是从广东那边千里迢迢运来的,价格不菲。
    “杨公子,是不是该去请人了?”
    出了厨房,阮大铖也不知道该去哪里看了,问杨潮道。
    杨潮笑起来,太阳才刚过正午,还早的很。
    笑道:“老先生莫急,早就安排好了。”
    阮大铖尴尬道:“老夫的意思是,该请乐伎来了。”
    杨潮道:“已经去请了,或许就到了。”
    杨潮刚刚说完,两人走了没两步,门口就有马匹嘶鸣的声音,有车夫吆喝的声音。
    “看看,到了!”
    康悔从马车上走下来,接着帮另一个人从马车上下来。
    这人四十来岁模样,身材很高,不像一般南方人模样。
    那人小心的下了马车,抚了抚身上的衣服,极为讲究。
    接着才抬头看到了阮大铖,倒愣了一愣,接着抱拳笑道:“阮老先生也来了啊!”
    阮大铖回礼道:“敬亭,可是好多日子不见了,今天可要听听你的好段子!”
    阮大铖其实也是一个风流名士,虽然那些年轻的才子不待见他,但是梨园、戏院之中,阮大钺名气可是极大的,因为他写的剧本,经常能迎来满堂彩。
    来人正是南京第一评书大师柳敬亭,跟阮大铖说说笑笑的就走进了阮家河房。
    康悔跟杨潮打了下招呼,夸奖了柳敬亭一番,告诉杨潮先请柳敬亭来,因为自己真心想拜柳敬亭为师的。
    然后康悔就又离开了,所有的人物他都要亲自去请,别人去了不好。
    有时一两个,有时两三个,陆陆续续这些伶人就到齐了。
    最后一个走下车的人,穿着一身素白色布衣,头戴一根丝带,腰里别着一根洞箫。
    “张魁先生到了。”
    康悔介绍道,杨潮一直就在外面候着,表示了足够的尊重。
    这些人,都是南京城,甚至整个南方最为有名的艺人,放在后世身份地位极高,绝对的超级巨星,可是在明代,有些却是乐户贱籍,世世代代不得另谋出路,一出生就注定要在青楼里面过活的贱民。
    随着那些乐伎的到来,很快阮家河房里就开始有了断断续续的乐曲声,还有一些打闹,放浪的狂笑声等。
    在乐声之下,夜幕也慢慢来了。
    杨潮一声掌灯,阮家河房,从前到后,灯火慢慢点亮,此时整个南京城中,大概这里是最早亮灯的地方。
    “咚!——咚!”,“咚!——咚!”,“咚!——咚!”
    不久,三响打更声,打的是落更(一更),集会的大幕终于拉开了。
    第一个客人很快就到了。
    杨潮立刻就迎了上去。

第四十二节 集会开始
    打落更(既一更,晚上七点)的声音就是信号,早就准备好的马车当即出发,却不是从阮家,而是早就等在了各家青楼门口。
    王潇安排的十分妥帖,他跟康悔不一样,从来没有亲自去做事的习惯。
    他将十多辆马车安排停当,他自己,当然也去了青楼,也要亲自请人。
    王潇手里拿着一份杨潮的名帖,因为保密的关系,跟这些青楼名妓沟通,一直是杨潮。因此杨潮的名帖是好用的。同样的名帖,杨潮准备了超过五十份,散落在一个个王家家丁手里,那些家丁拿着去请人。
    同样王潇手里也有一份,因为他也想见某些人,比如顾湄。
    虽然这些年顾湄的名头隐隐被李香君压下去了,但是依然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
    四大名妓中,王潇已经见过了李香君,其他三个他依然无缘得见。
    在眉楼前等了将近一个时辰,听到打落更声,王潇整理了一番衣服,径自走向眉楼。
    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一个个名士才子门前,不过身份只是一个个仆役,一个个家丁。
    其中也有例外,第一个例外,正是江宁县知县,是胡全亲自去请的,他不是想见知县,而是杨潮要求他这么做的,为的是表示尊敬。
    因为在敲更前一刻钟,杨潮就让胡全去请知县杨文骢,为此胡全还特地给附近街上的一个老更夫一钱银子,让老更夫提前来通知他一下时间。
    胡全忐忑不安的交上杨潮的名帖,不但很快见到了县令,而且很快就被焦急的县令带着出门了。
    甚至县令都没有给胡全下跪拜见的机会,好像已经等了很长时间,就等胡全上门一样。
    现在县令已经到了阮家河房门前,下了马车,神色颇为兴奋的样子。
    “见过老父母!”
    杨潮躬身行礼。
    “杨公子免礼,免礼!”
    杨文骢竟然回拜杨潮,虽然只是拱拱手,可是也很不可思议了,明代有功名的读书人对没用功名的人,可是极尽各种鄙视的,一个秀才都绝对不会向一个童生行礼,更何况杨文骢不但是一个举人,而且还是一个县令呢。
    正如杨潮考虑的那样,一个低级文官,更容易跟自己平等相交,如果是一个三四品的巡抚知府,绝对不可能有这种态度。
    杨潮笑道:“父母大人大驾光临,不胜荣幸,大人请!”
    说着做手势,让杨文骢进门。
    同时向胡全点点头,胡全再次出发,催促马车夫赶紧去另一家。
    所有人都几乎同一时间去请客,一个人只请一家,为的是让集会的客人尽可能短时间内同时到来。
    可是胡全却要请两个人,而且是两个重要的人。
    一个是县令杨文骢,另一个则是锦衣卫百户,许仲孝。
    一个是第一个请到的客人,另一个,则是最后一个请到的。
    杨文骢被杨潮带到一个客房安顿下来。
    “杨大人见谅。小人自作主张,第一个请老大人前来,大人稍坐,小人还得去迎客。”
    杨潮十分客气道,这里并不是集会的客堂,而是一间普通的客房,所有客人到来后,都先安排在客房中,等所有人到齐后,才会邀请前往客堂。
    杨潮继续迎客。
    一个个清丽的女子,一个个才子佳人,络绎不绝。
    有的认识杨潮,比如顾湄,比如沙才,必如卞氏姐妹。
    也有的不认识杨潮,比如吴伟业,比如侯方域。
    有的听过杨潮的名字,比如四大名妓之外的那些名妓,也有的没听过杨潮的名字,比如张溥,比如夏允彝父子。
    不过杨潮在门前相迎,让所有人就都认识杨潮了。
    柳如是、李香君携手而来,而且他们还带来了一个人,钱谦益。
    钱谦益一直没有明确答应杨潮,杨潮后来还派人去过朱府一次,可惜的是连门都没入,结果没想到钱谦益还是来了。
    他是跟着柳如是、李香君一起来的,坐的也不是王潇雇来的马车,而是他自己的马车,载着两个美人,艳福不浅。
    杨潮不知道其中发生了什么事,但是大概能猜到,大概是钱谦益今天去了媚香楼,在王家仆役却请两个名妓的时候,钱谦益就跟着一起来了。
    所有人都进去了,又有一辆马车姗姗来迟,杨潮在灯下安心的等着。
    大门口二十四盏,分三层高挂的明瓦灯,每一个都超过了两尺的灯笼,将门前照的如同白昼,来人第一眼就能看到站在门中的杨潮。
    马车上下来的人同样不例外,不过他的神色却极为不好,非常的狐疑,非常的复杂。
    杨潮很享受来人的这个神色,不过还是先一步见礼:“小民杨潮见过百户大人!”
    杨潮一副笑吟吟的神色,看在许仲孝眼里,此时充满了神秘,他感觉自己一点都看不懂,看不透这个少年了。
    接着杨潮带着许仲孝进入阮家。
    乐曲声响起,阮家的仆役全都动了,仿佛乐曲就是命令。
    一个个客人,被同时从一间间客房中请了出来,安排极为有讲究,最近的客房,全都是女子,稍远一些的,则全都是名士才子,最远的则是一个个富商大贾。
    院子里极亮,许仲孝看到了许多平时难得一见的大文士,虽然没有做官,可是在江南名声都很大,在官场有很大的影响力,自己这样的锦衣卫百户都惹不起。
    许仲孝昨天才收到杨潮的请柬,他想不到杨潮会请他做什么,但是当他看到请柬的内容,当即受惊非浅,请柬里面告诉他,参加集会的人有钱谦益,有张溥,有这两个人就够了。
    至于其他那些名妓,那些才子,许仲孝还不是太关心。
    不过许仲孝虽然答应来参加集会,心里却一直纳闷,甚至有些不信,他不信杨潮能请到这些大人物。
    此时亲眼看到,才不得不接受杨潮竟然跟这些人认识,这让许仲孝不由心惊,杨潮怎么突然发达了,认识了这么多大人物。
    同时心中也不由打鼓起来,这小子请自己来做什么,自己跟这些文士可没有什么纠葛,他这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
    许仲孝知道,自己欺负过杨家,跟杨家关系不算好。杨潮没有请自己的道理,可是偏偏请了自己,难道只是让自己知道,他杨潮认识这么多大人物,让他知道杨家不好惹,是在向他示威吗啊?
    如果真是这样,许仲孝觉得也不算什么大事。
    那钱谦益和张溥都没有做官,可是在朝廷的能量,也绝对不好惹,因为这些人虽然不做官,但是难保他们哪个弟子,哪个朋友就位居高位,他身为锦衣卫百户,也得罪不起这些人,但是锦衣卫跟文官集团向来井水不犯河水,自己不惹他们,他们也不会无故来惹自己。
    想到这里,许仲孝觉得自己基本上猜到了杨潮的意思,请他来除了向他示威外,也是在告诉他,杨家也不好惹,以后不要招惹了。
    许仲孝心中暗笑了一下,看来杨家那笔钱是抢不到手了。
    抢不到也就算了,如果那杨潮要是想从自己手里要回那铁匠铺,那就休想了。
    那铁匠铺现在是许家的当铺了,房契在手,许仲孝不怕打官司,杨潮认识这些文官,他许仲孝难道就不认识人吗,别的不说,自家当铺中牵扯到的关系,就不是一个两个文官,能够惹得起的。
    许仲孝心里飞速的琢磨着,不知不觉,就跟着杨潮走进了阮家的客堂。

第四十三节 抛砖引玉
    客堂里面灯火通明,比外面更胜一筹。
    这里不但屋顶上挂着二十多盏明瓦灯,全都是大灯,里面点着胳膊粗的通宵椽烛。
    除了这些,还有一圈灯架,围在一个方形的台子周围,这台子稍高于地面,上面还铺着一整张毯子。
    台子位于在客堂最西边,背后就是一个幕布,幕布贴着墙,让人毫不怀疑幕布后面都是墙壁。
    台子上此时有几个伎人坐在椅子上,互相间轻声说着话,显然已经很习惯这样的场面。
    台子下面,也摆了一圈椅子,除了幕布那边因为墙的原因外,椅子等于将台子包围了。
    椅子上坐着钱谦益,坐着张溥,坐着夏允彝,坐着杨文骢。
    他们坐在第一排,第二排则坐着侯方域,坐着夏完淳,坐着吴伟业,坐着余怀,坐着邹枢等才子。
    第三排才是王潇这样的商贾的位子,许仲孝也被安置在了第三排。
    将人一个个安排好后,杨潮这才朝着台子上点头示意。
    箫声、笛声和管声立刻就响了起来。
    这是南京最负盛名的四个知名乐手,吹笛的叫做张卯,吹箫的叫做张魁,吹管的叫做管五,最中央抚琴的,叫做吴章甫。
    三人来一首合奏,杨潮倒是听不出他们吹的什么曲子,不过台下钱谦益等名士则听得频频点头,指指点点。
    一曲奏罢。
    钱谦益轻轻抚掌,对旁边的张溥笑道:“天如,这吴章甫的弦,弄的越发好了。”
    张溥点点头,却没有说话。
    张溥治学严谨,精通文、史、经学,擅长诗词,尤擅散文、时论,可唯独不通音律。
    他从小清苦,一直养成了一个习惯,书不是自己亲手抄来的,就不读。
    哪里有时间,有条件像其他文士公子那样常常听琴听曲呢。
    钱谦益见状,也不再跟张溥说话,反而转向台上笑道:“各位何不在来一曲。”
    这几人都是难得的好手,钱谦益虽然也不少次见到他们,听到他们的乐曲,但并不是每天都能见到的,更不是想见就能见的,那要看缘分。
    因此碰到了,就不能放过,这种水准的乐曲,沁人心脾如同三伏天的冰水,可遇不可求。
    但是吴章甫摇头笑道:“钱老先生玩笑了,今日乃是盛会,我兄弟几人能够开场奏曲,已是莫大的荣幸了,岂敢霸占这台子。后面可有人等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