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军阀 >

第307章

回到明末当军阀-第307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军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文臣弄权,一旦冰裂瓦解,酿成煤山之惨。故得其天时,排闼直入,剪除凶丑,以承大统。迨至南都。非长江失恃,细察其故,君实非戡乱之君,臣又多庸碌之臣,遂使天下英雄饮恨,天堑难凭也。吾父若藉其崎岖,扼其险要,则地利尚存,人心可收也。”
    郑成功坚持希望他爹能够据险固守。
    郑芝龙道:“所谓识时务为俊杰。今招我必重我,就之必礼我。苟与争锋。一旦失利,摇尾乞怜。那时追悔莫及。竖子渺视,慎毋多谈。”
    郑成功苦劝无法,跪在地上抓着郑芝龙的衣角,哭道:“我郑家扶立君王,匡天之功,若其君王不义,若投清廷不忠,真能做这不忠不义之人焉!”
    郑芝龙懒得理会这个迂腐的儿子,突然感觉到让儿子跟钱谦益那种腐儒学文似乎错了,早知道就不该图钱谦益大名,让儿子败他为师了。
    接着郑芝龙命令郑家将领立刻将福建三关兵马尽皆撤回,而郑芝龙则跑去简陋的皇宫中,去求见小皇帝朱慈焕了。
    郑芝龙告诉皇帝,他打算撤出三关守军,因为他的家乡泉州安平港遭到海盗的袭击。
    什么海盗敢袭击郑芝龙的这个海盗头子。
    皇帝自然不信,抚慰郑芝龙希望他继续固守。
    郑芝龙态度坚决:“三关饷取之臣,臣取之海,海警则无家,非专救不可。”
    皇帝见到郑芝龙去意已决,知道三关一撤,清军必然大举进攻福建。
    于是苦苦哀求郑芝龙:“先生少迟,请与先生同行。”
    但是郑芝龙出宫后,直接不辞而别,而是跟洪承畴一起启程,去仙霞关迎接满清八旗去了。
    有郑芝龙带路,八旗兵在后威慑,福建州府全部不战而降,每到一地,洪承畴立刻任命官员,闽浙总督张存仁、巡抚佟国鼎都一直随军,清军竟然早就认定能够攻陷闽浙了。
    洪承畴则带着一大批空白官文,上面加盖着皇帝大印,洪承畴劝降一个文官,立刻就写下任命书,即刻颁行下去,让这些文官安民。
    不到十天,整个福建全省尽失,郑家军将十万人齐齐投降,只有一个郑芝龙突然出海,带了一小批第少壮派兵将,不打算投降。
    这时候,没人怀疑他们投向了一个明主,只是郑芝龙颇有些顾虑起来。
    “朝觐天子?”
    洪承畴劝他去北京朝觐清朝顺治皇帝。
    洪承畴点头道:“郑侯爷放心,本经略一言以决,郑侯爷依然是南安侯,依然为我大清镇守福建,公侯万代,与国同休!只是本经略无权任命一侯爵,所以请南安侯朝觐天子。”
    郑芝龙犹豫,他之所以能被清军招降,不就是因为他是福建的土皇帝吗,但是洪承畴说的也有道理。
    “即刻启程,不得延误!”
    巴山冷冰冰的说道。
    郑芝龙一愣,此时他身处巴山军营中,身边没有一个亲信将领,更没有几个兵,看到这鞑子将领如此蛮横,他顿时心生不妙。
    “哈哈哈哈,本侯也早有此意,正想朝觐圣天子,能得天子召唤,实乃我郑家荣耀。待本侯回家多带行李,即刻就启程。”
    说完郑芝龙就起身,带着一副幸福的微笑,似乎真的非常向往一睹天颜。
    但是巴山突然冷喝一声:“不行!即可启程。违令者斩。”
    “这蛮子!”
    郑芝龙心里暗骂一声,却见到巴山的十多个亲兵就走了进来。
    “送郑侯爷去北京,不得有误,误期当斩!”
    郑芝龙哀叹一声,见惯了江湖风雨的他此时已经确定,他被人阴了。
    至此时郑芝龙都没有怀疑过清军已经取得了绝对的优势,他坚信整个江南已经完蛋了,整个南方除两广之外都已经沦陷。
    “那个杨潮倒还真是条好汉!”
    郑芝龙被押下去后,巴山对洪承畴叹道。
    洪承畴嗯了一声没有说话。
    巴山又叹道:“如果明军多几个杨潮,怕是我大清根本都入不了关。”
    这种话巴山这个正宗旗人可以说,但是洪承畴说不得。
    洪承畴道:“杨潮不过是走运罢了,就是一百个杨潮,也阻挡不了我大清的大业。”
    巴山不赞同,他心里很清楚,如果洪承畴现在让他北上去攻打杨潮,他绝对不会奉命,他立刻就会跟这个汉人翻脸,因为如果奉命的话,不知道他手下这些八旗儿郎还会不会活着回到北京去。
    老实说巴山从心里对那个杨潮有些气弱了,这发生在一个汉人身上,以前的他是根本不能想象的。(未完待续。。)

第四百二十一节 惨胜
    有些人他似乎有某种天分,他没有过任何经验,他就单纯的凭借想做他就做了,有时候他还做成了。
    曾几何时,有一个人他不懂外交,但是他背负着使命,义无反顾就冲入敌后,渡大漠,越绝地,只为了给他国家,给他的君王,找一只能够刺向他们敌人后辈的长枪。他两次被敌人俘虏,他始终没有忘记使命,逃出去后继续出使,十三年后他将出使的结果汇报了君王,完成使命回到了他的国家。
    这个人叫做张骞,史家司马迁给他的评价是——凿空西域!
    曾几何时,有一个人他是个书生,他感慨英雄不该虚度,他扔下了笔杆子,握住了刀把子,只带了三十六个人,义无反顾的冲到了西域,他连横合纵几乎只凭一己之力,扫荡了整个西域,为家国维护了一个稳定的边塞,经营了一个流淌黄金的道路。
    这个人叫做班超,他经营的道路叫做丝路。
    张骞和班超,绝对不是孤案,在久远的历史中,这样的英雄如过江之鲫,数之不尽。
    中国人就是这样,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开拓了一个个领域,从无到有,创下惊天伟业。
    现在又有一个年轻人抱着这样的目的,踏上了征程,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他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混乱的局面早让他迷茫了,他只抱定了一个初衷,那就是绝不屈服。
    他父亲投降满清,跟他的观念起了冲突,他离开父亲。来到海上。他说服父亲的旧部。跟他一起出海,跟他一起抗争。
    这个人是郑成功。
    “小侯爷,他们不想来。”
    厦门附近一片海域,一个小船靠上了大船,船上一个年轻的士兵苦恼的汇报。
    “算了,人各有志。陛下可有消息?”
    “听说陛下驾幸广东去了。”
    郑成功叹了口气:“为人臣子不能得保君王,真是无言苟活于世啊。”
    “少侯爷千万不敢作此想。不如我们去广东投靠陛下吧。”
    “也只能这样了!”
    郑成功始终没有办法说服他父亲手下的老弟兄,那些人只听郑芝龙的。对他这个“意气状貌,犹书生也”的小少爷根本不待见,从郑成功虽然也被封为忠孝伯,而别人都称呼他为小侯爷都看的出来,大家把他当成郑芝龙的儿子,多过把他当成一个独当一面的大人物,“虽遇主列爵,实未尝一日典兵柄”的他,现在显然还无法服众。
    郑成功不由朝着北方看了一眼,心中充满了挫败感。杨潮那样的猛将,竟然都败了。这大明难道真的要亡国了吗!
    怀着一种绝望中抗争的悲凉,郑成功命令手下开船了。
    让郑成功庆幸的是,皇帝果然没有事,已经驾幸到了广州。
    历史从这里改变,或者早已改变。
    原本在福建登基的应该是唐王朱聿键,可惜杨潮的出现,让四个皇子安然无恙的来到江南,结果这个果敢的唐王没能登上地位,依然只是一个普通的藩王,当然也幸运的逃过了被清军杀害的结局。
    历史上的唐王,由于幼时屡经磨难,性情坚韧,同时又有些小家子气,当郑芝龙逃跑的时候,他也出逃福建,可是舍不得扔下一杆宫女、金银珠宝,尤其是极大箱子书籍,结果当发现清军追兵的时候,才开始扔下一切慌不择路的逃命,但是已经晚了,被清军看到就逃不掉了,被追上带去福州杀害。
    跟历史上的唐王不一样,朱慈焕这个朱三太子显然对危险有一种本能的敏锐,历史上他能东躲西藏,到处暴露身份,直到七十岁才被清军抓住杀害,证明他对逃命一途有着独到的能力。
    当郑芝龙告诉朱慈焕他要撤防三关的时候,朱慈焕就立刻跑了,谁都没有通知,只带着他手下亲信马吉祥,两人四马,飞一般的逃出福建,从建宁到延平,到泉州到漳州,最后进入广东潮州府,这才脱离了危险,喘了口气,而两匹马都累死了。
    因为朱慈焕觉察到危险,立刻飞奔逃窜,逃的比郑芝龙投降的速度还快,逃的比清军进兵的速度还快,因此他没有跟唐王一个结果,他成功的到了广东,在广东巡抚丁魁楚的迎驾下进入了广州城。
    在潮州收到这个消息的郑成功自然非常高兴,但是他更高兴的是突然传来杨潮打退了清军的进攻,恢复了南京城。
    “小侯爷,我们去广州吗?”
    这时候手下问道。
    郑成功坚定有力的摇摇头:“不去了。陛下无碍就好,既然杨伯爷已经恢复了南京城,我们也杀回去,收回福建,保我天子无忧,这才是英雄该干的事情。”
    说完又命令船队掉头往北,向福建驶去。
    此时已经是清军进入福建第十天了。
    时间回到十天前。
    清军一到南京,分三面包围城池,除了西面迎着见面的一侧,其他三面都有清军包围,可惜南京城太大了,三万清军显而易见是不可能围起来的,甚至他们做不到堵住每一座城门,于是只是在东南北三座城门远处扎营。
    杨潮分派五万士兵守城,杨潮不打算带着这些新兵出城跟清军野战,那样跟找死没什么区别,但是他有足够的信心让清军在南京城下撞的头破血流。
    可是谁想到,一到夜里,突然南门聚宝门发生爆炸,城门被炸开了一个大洞,清军数百骑兵寻机杀到,接着猛打猛冲硬是占领了这座城门,接下来大量的骑兵涌入南京,在街上见人就杀,见房子就放火。
    屠杀!大火!南京恐慌了!
    杨潮承认一刹那他自己都有些慌乱,但是多年浴血奋战之下养成的精神意志不是那么容易崩溃的。他第一时间派出了身边大部亲兵回家保护家人。他是有私心的。国破家亡之时,他最想想到的还是家人。
    但是他自己没有回家,先是制止附近新兵的骚动,然后骑着一匹火红色的高头大马,带着章惇李良等少数几个老亲兵在城墙上飞奔,打出自己的旗号,让每一个士兵看到,然后亲口传达命令。让各部稳守防区。
    一时间等于是放弃了城里,任由南京城在清军的铁蹄下悲戚。
    稳住城上新兵之后,杨潮才开始组织反攻,让士兵有建制的走下城墙,在每一个城门下跟清军争夺。
    清军进城后沿着大街杀人放火制造混乱,同时还杀到各个城门下,只有城门两侧才有通向城墙的阶梯,清军占领这上下城的通道,就将整个南京城的守兵锁在了城墙上,除非他们跳下来。否则就只能待在城上眼看着城中大乱,一步步瓦解他们的军心。
    杨潮刚好相反。先是稳定军心,接着才开始跟清军争夺城门要道,反复的争夺,死伤惨重,一直到天亮才占领了一半城门,而城中许多街道已经被烧成了白地。
    接着杨潮传达命令,让士兵不要慌乱,跟清军逐街逐巷争夺,依托地形杀敌,不要强行冲锋!
    又是杀了一整天,才将南城一带夺回手中,继续向着北方推进。
    一连战斗了三天,才将清军打退到运渎以北,杨潮当即沿着这条城内运河布防,毁掉所有过河的桥梁,将南京城最繁华的南城保护起来。
    此时损失惨重,五万新兵只剩下了三万,两万人不是战死了,就是溃散了。
    南京,这座大明朝最繁华的都市,自从建成后还从没有见过敌军,可谁能想到有朝一日会有两支军队分据南北对峙厮杀,南京的百姓没有遭受兵祸的经验,心里更没有这种准备,因此表现的格外惊慌,各种出逃的,乱跑的,哭喊的,也有趁乱闹事的,劫掠的,报仇的,将人性中最丑恶的那部分彻彻底底的暴露了出来,此时的南京就是一座地狱之城。
    杨潮据守运渎以南,当即停止进攻,不但兵力不够,而且从运渎往北,南京城就扩散般展开,北城比南城大了五六倍,就算能够攻进北城,说实话杨潮也没有兵力把守。
    因此只能收缩兵力在南城狭窄的城区,连北边的皇城都让给了清军。
    一直等到四六天,许多男才带领两万主力,从杭州方向赶回。
    这时候杨潮才下令向北方进攻。
    许多男的主力部队开路,已经经历过战火洗礼的新兵跟在身后冲杀,猛打猛冲,一条街一条巷的将清军打的节节败退,只用了三天时间,就将清军彻底赶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