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贼-第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王点点头,董承说的很好,既然他能处理善后之事,代王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站起身朝外走去,只留下一句话给一直站在身后的陶敬。
“把那五百两银子留下,然后把杨休带回王府。”
代王走后,董承忙和陶敬推脱,不肯收那银子。不过陶敬说是让董承将这银子,一部分给张家送去,算作赔偿,剩下的留在府衙里,当作罚银。董承推脱不过,而且这么些年,在大同这官员云集之地,他捞的油水也不多,想要自己掏腰包给杨休付罚银也是拿不出,只得收下。
被关在府牢中的杨休见到陶敬时丝毫没有惊讶,在这之前他和宴卿把事情的所有后果、以及发展都商讨了一遍,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代王一定会救他。
出得府牢,杨休对着陶敬深深鞠躬,感谢道:“多谢大人相救。”
陶敬神色有些不屑,他对杨休没有一丝好感,没什么好语气的道:“你也不必谢我,我只是听命办事而已。”
杨休对陶敬并不熟,可以说是根本就不认识,也不知道他的为人如何。不过见他对自己挺冷淡的,杨休也就没有再去套近乎。
代王来时有两顶小较,代王离开时坐了一顶,此时还剩下一顶,这是专门给杨休预备的。这到不是代王多么器重杨休,还特意给他备轿子,而是不想让杨休太明目张胆的走出牢房罢了,坐在轿子里能遮掩一些。
在王府中,代王给杨休专门安排了一间房间,就在王仪卫房间旁,好让两人商讨明日的抓贼计划。陶敬走时还特意嘱咐杨休,不让他出王府、更不要回客栈。
杨休和王仪卫商讨到了很晚,那张王府地图上面已经画满了黑、红两色的线条,封死了刺客所有逃跑之路。杨休和王仪卫都对自己两人的计划非常满意,相视而笑,就等着明日宴会上,将刺客一网打尽。
第一百一十六章 宾朋满座
大同北城外一处密林中,几名穿着夜行衣的汉子把守主树林的几条小路,在树林深处,罗静儿正在和于伯水商讨明日的计划。
“你们明天不用在北门放火了,我有个更好的计划。”罗静儿开门见山的说道:“明日你们直接去府衙大牢,解救一个叫杨休的秀才,把他救出城,同时在烧了府衙,府衙大牢被劫,比城门失火能更有效。”
于伯水想了想,反对道:“不行,让弟兄们进城岂不更危险?”
“那也总好过当忘恩负义的人要强,这人我救定了。”罗静儿看着于伯水,眼神无比坚定。
“娘子,我们这次的计划是刺杀代王,不要节外生枝了。”于伯水身高近六尺,看上去高大威猛,但却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惧内。所以见罗静儿如此坚定,他神色上到带着一丝祈求。
“于伯水,你就不能爷们一些?杨秀才的兄弟两度有恩与我,就算代王不杀了,我也得救他报恩。”罗静儿小小女子,却有恩必报,性格非常豪爽。
于伯水说不过他,低着头思虑好久,最终还是不敢违背自己的娘子,不情愿的道:“好,那我明日就去牢里救他!”
大同府今日特别喜庆,整个城内的街道旁都挂有红色的彩带,打早上开始,就陆陆续续有人开始往代王府里去。有从城外来送菜的农夫、还有送肉的屠夫、打杂的仆役。还有一些草台班子,希望去早些可以占一个好点的位置。
这种大型的酒宴,可正是这些草台班子扬名的好时候,只要博得那些看戏老爷们的好,还愁以后没有饭吃?
不过小草台班子还真没法和天禧班想比,其实天禧班以前也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戏班,可自从有了罗静儿后,名声一下子就扬了出去。这不、其他班子都要起大早,连早饭都顾不上吃就去抢好位置。可人家天禧班,王府特别给预留出来一个,而且是在王府内院。
忙忙碌碌一个早上,当日头快要到脑袋顶上时,城内的官员们、富商们,开始陆陆续续的往王府赶去,一时间城内的街道上跑的不再是推着板车的小贩,而是一顶顶豪华的软较和高头大马。
当然、今日代王设宴,虽然不是过寿,但却是为小郡主压惊。这些官员们也抓住了时机,一个个各种礼品是琳琅满目,堆了整整两间屋子。
代王府、承运殿。
气势辉煌的大厅中,此时坐满了人,而且全都是大同府有头有脸的人物。就拿杨休认识的人来说,有大同知府董承、总兵刘汉、总督林瑞生这三位大佬。杨休粗略的看了下,并没有找到前天晚上松鹤楼酒席上的那几位守备司的武将,和知府衙门的同知,看来那种级别的官吏,是没资格来这的。
代王今日身着杏黄色蟒袍,腰间佩玉带,看上去威风凛凛。在明朝、蟒袍只有王爷和皇帝特别赏赐之人,才可穿着,而明黄、金黄、杏黄三种颜色的蟒袍,则是只有皇亲可以穿着。
可以说,蟒袍在明朝,等于是身份的一种象征,朝中大臣都以有皇帝赏赐的蟒袍为荣。
往常大同府的这些官员见到代王的这身蟒袍,都在想着什么时候皇帝能赏赐自己一件?而今天不同,这些官员的目光都没有在代王的蟒袍身上,而是代王身后,那身着粗布短衣的青年身上。
“杨休!代王果然把他救出来了!”刘汉眼中闪过一抹惊讶之色,这一早上起来忙忙碌碌的,也不知道府衙那边的情况,现在见到杨休竟然在代王身边,心里有些惊讶,同时、也为张衡感到惋惜。
看来代王器重杨休,已经是事实了,张衡想要报仇,也成为了一种遥不可及的梦想。
反观林瑞生,丝毫没有觉得意外,面无波澜了扫了一眼董承,他就知道、这个油嘴滑舌的家伙会倒向代王。
代王在大厅最上方的首位坐下,大厅内的众人顿时安静了下来。
“多谢大同府内的各位大人捧场,各位大人都知道,前些时日四郡主回山阴探亲,结果路遇匪患。”
说到这,代王表情很严肃的扫了下面众官员一眼。其中负责大同府内治安的、比如说刘汉、林瑞生等人,纷纷移开目光,心虚的不敢与他对峙。
代王突然一转严肃的语风,神情兴奋的拉过身后杨休对众人说道:“幸亏遇到杨秀才,将四郡主从马贼手中救出,送回大同府,一路上可是非常艰辛阿……”
林瑞生神色一动,从代王的举动、以及这番话,他能听出其中的意味。那就是,这位各地藩王中,在皇上那说话最管用的王爷,要提拔杨休这个小秀才了。忙起身认错道:“下官失职、没有管理好境内治安,让四郡主受惊了。”
刘汉也忙站起身,他的顶头上司都出来认错了,他哪能安稳的坐着?
“两位大人这是做什么?本王没有怪罪两位大人的意思,两位大人日夜操劳与蒙古鞑子作战,辛苦的很。”
“今日本王设宴,说是为四郡主压惊,其实也想让各位大人放松一下。我们大同府不比江南、平日闲暇之余喝喝茶、听听戏,游山玩水一番。平日里各位大人除了治理辖内琐事,还要操劳如何抵御鞑子,实在是辛苦的紧,皇上在秘折中时常提起,各位大人之辛苦,让本王多多相助一二,所以今日在这宴席上,各位大人好好吃喝,不必拘谨,外面本王请来了二十多家戏班子,还有天禧班,各位大人尽管玩个高兴。”
代王这番话说完,大厅内的众官员可谓是欢喜一时。原来皇上还惦记着这边远之地、惦记着我们这些守边的臣子们阿。其中一些文臣们,更是热泪盈眶,心道有此一番话,不枉自己在苦寒之地劳累多年。
杨休默默的看着代王背影,心里思量着,这代王也不是个省油的灯。刚才下面众官员看自己的眼神,杨休可都瞧见了,本以为要周折一番,可没想到,代王只是几句话,就将众人的视线转移开来,竟是没有提起一句关于自己不在牢狱中之事。
代王领着杨休、陶敬两人坐在大厅内最里端的桌上。这桌上都是大同府内官职最大的几人,代王相互间给几人做了介绍。
除了有杨休认识的总督林瑞生、总兵刘汉、知府董承以外,还有皇上派来练兵的南大营都督王德成,都指挥使赵松、以及大同参将兼备军统帅王清。
杨休心里暗惊,这大同府的水还真是深阿,这三人任何一个都不比林瑞生来的差,手中都有着大把的军权,可以说是真正的实权派。
不多时、王府的仆人将松鹤楼和彦居阁大厨烹调出的美食,一盘盘的端了上来。桌上的各位大人开始先为代王敬酒,杨休也趁着这个机会,好好的将那三人打量了一番。
要说三人中,权势最大的,莫过于王德成了。南大营,是嘉靖帝特别从京师三大营中抽调出来的精锐,临时组建成的,就是专门为了这次的练兵。而王德成作为南大营的都督,领五军都督府左军都督衔、乃是正一品武官。从皇上能让他独领三万京兵到大同练兵,就可以看得出来,嘉靖帝有多器重他。
杨休心中暗暗记下这人,可以说在整个大同府,除了代王以外,这个王德成是最能在嘉靖帝面前说得上话的人了。
第一百一十七章 扑了个空
接着杨休将目光落在了都指挥使张松的身上,都指挥使司衙门,是三司衙门之一,都指挥使为正二品官职,管一省之军事。
看上去这个官位非常的牛,可实际上,经过这么些年,各省巡抚、总督官职从临时的,变为了常驻的后,权利已经慢慢被瓜分干净了。而这个张松,竟然能在这种情况下,异军突起,着实不能让人小看。
不过从面相上看去,杨休还真就很讨厌这个家伙,身材虽然不能说是瘦小,可张松却是天生的尖下巴,加上那对犹如外星人一般大的眼睛,怎么看怎么让人觉得这家伙心术不正,是个不能值得信赖的人。
杨休将目光落在最后一人身上,大同参将兼备军统帅王清。这个人杨休感觉有点意思,他本来只不过是大同的参将,正三品而已,按照官职,参将是总兵的副手。然而他这个副手,也不知道走了哪门子狗屎运,竟然莫名其妙的兼上了备军统帅这个职位。
这下可就了不得了,要知道大同府常年受鞑子侵扰,本地官兵不足,每年都要有几万的客军从各省赶来帮助抵御鞑子。
人多了、那就出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指挥、管理的问题,因为各省的官兵来到大同,都自成一脉,谁也不听谁的。最后没办法,朝廷才特别加了一个备军统帅的职位。
说实话、刘汉很倒霉,他虽然脾气暴躁些、对手下官兵甚至有打骂现象,可他却很护犊子,也自认为自己对手下官兵很好。可是呢……王清自从兼任了备军统帅后,就没把他这个老上司放在眼里过,还时常与之做对,这让刘汉很伤心。
杨休将桌上几人的官职、立场、秉性在心中都捋了一遍,牢牢的记在心里。因为他知道,既然要在大同府生存下去,就一定要了解这些人。
席间、几位大人推杯换盏,着实是大喝了一顿,而代王也并没有再把话题引到杨休身上,因为此时的代王心里想的都是一会抓刺客的事情,他只想这几位大员赶快吃完,然后好跟着出去看戏。
杨休也一样,他也想快些把刺客处理掉,因为只有解决了刺客,他才能知道、代王接下来要如何安置他。
这几日在大同,杨休实在是度日如年,他和宴卿已经商量了很多今后的发展,很想快些离开这里,然后打出一片自己的天下。
在心事中,只觉得这饭吃的特别慢,吃了好久才完事。席间,众位官员还就今后大同府的治安、以及发展进行了意见交换。其中让杨休最感兴趣的一件,就是朝廷要在大同府实施新的改革,设立兵械制造衙门,就近在资源丰富的大同府,制造兵械。
杨休初听之下很是诧异,据他所知,明朝是个很固步自封的朝廷,而且对儒学非常看重,对商业有着歧视的眼光。这样一个朝廷,怎么可能会设立兵械制造衙门,来……赚取利益?
其实杨休历史知识太差了,他不知道的是,在明朝时期,中国就已经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了。在苏州、朝廷设立的织造衙门,专门生产绸缎然后远销各地。
织造衙门的诞生,不仅仅是一个衙门那么简单,他还新生了一个产业。从浙江周边种桑田开始,养蚕、纺织、染布、大批的百姓都能在其中谋求一份工作。
不过、再好的政策,也要看是由什么人执行。这朝廷的政策虽好,可执行之人却毫无远见,只知道自己的利益,而不去想着为了民生。渐渐的、这些工厂不再是百姓的养家之地,而成为了他们的劳役之地。
杨休听着桌上众官员讨论着兵械制造衙门之事,觉得这或许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至少……杨休以前在军队,对军械方面还是很有研究的,无论是冷兵器、刀枪棍棒的打造,还是枪械的构造原理。
“诸位大人,罗老板可能已经在外面久等多时了,不如我们出去瞧瞧?”代王见众人吃的差不多了,对诸位大人提议道。
杨休心里着实小小鄙夷了他一下,自己着急抓罗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