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惊雷入汉 >

第167章

惊雷入汉-第167章

小说: 惊雷入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雍凉异族冒险一战,蜀汉还负担不起这样的风险。

关彝留守河内;姜维,柳隐屯驻长安,弘农乃至武关一线;雍凉蜀军的主将乃是廖化和霍弋二人,每日里操练人马,打探敌情,兵将气势高昂却苦无战事磨砺,眼看军心渐渐的也开始疲惫起来。

魏国对于蜀汉极为忌惮,无论是并州军团还是洛阳的钟会,都不敢轻举妄动。若是在战场上遭遇蜀汉的先进斗具,那魏军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了。损伤些兵力还无关紧要,因此丧失了军心才是不可承受之重。

魏人不来骚扰,姜维和柳隐拿着微弱的兵力也正好不去找魏人的麻烦,两边倒是各有顾虑相安无事。

蜀汉有异族牵制国内大部分兵力,曹魏在司马昭挥军南下之后,更有大将司马望提兵北上应付匈奴的骚动。

匈奴左贤王刘豹的同好诸葛绪投降了蜀人,刘豹显得就不可靠了。而在诸葛绪投诚蜀汉之前,魏国对于匈奴不许增兵战场的政策也让刘豹感到寒心。回到自家部落之后,刘豹见四周的魏军动作频频,更是感到危机四伏。

在魏国的匈奴被分作五部,其余四部首领见刘豹抢了头筹协助魏人作战,都是翘首以待看刘豹能得到什么好处。不想刘豹好处没捞着,还连累整个匈奴人被魏人敌视。

埋怨刘豹是埋怨刘豹,但事情摆开了这事儿也不能全怪刘豹。我们匈奴人帮你们魏人作战,结果却是这般的冷落对待,如何让人不寒心?

虽然有魏国各路人马监视着,然匈奴五部却暗中不断交流着消息。看到事情没有转机的余地,当下五部首领索性趁着魏国北部边防兵力不足时全族北撤,撤入草原之中。

匈奴是整个族群都迁入了魏国的领地,若单单是战力迁移那倒是容易些。然而整个族群男女老少数十万人,这般动作是瞒不住人的。魏军见匈奴的大动作,急忙通传国内,另外调遣兵将开始截杀!

匈奴兵力众多,可随行的族人也是众多。魏人采取袭扰的战术倒也让匈奴族人遭到了不小的损伤。

随着魏国之内派来增援的兵力越来越多,匈奴的压力也是越来越大。老弱妇孺,牛羊马群,都是不可舍弃的,每天的吃住就是让人头疼,更别提再应付魏国的追杀了。

双方不断交战一直到了草原地带,匈奴人才有了喘息的机会。而魏国也不敢深入草原作战,因为草原的那一边有让魏国忌惮不已的族群,难以轻举妄动!

魏国的重心分为南北,恰好蜀人的重心也不在魏国身上,这个时候东吴的选择就显得无比的重要了。

而吴国的触手此时也深入了南中的不毛之地。马觅带着自己的不到三百人,在南中内应的指点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了马钧遇袭的山谷附近。

沿途还好避开了几个少有的族群,只是此行马觅也没有找得到马钧师徒的把握。这南中的穷山恶水可没有什么野果野菜之类的可以随时食用的东西,有的只是野兽和毒泉,雾瘴。

就算身强体壮的成年人也难以在没有干粮的情况下长期生活,何况马钧这年近八旬的老者?

每每想到这里,马觅就觉得泄气。只是父亲还在南方大陆苦苦支撑局面,自己若是完不成任务终究也会被吴人当做弃子,那个时候是杀还是交给蜀国就不一定了。到了这个时候马觅又是勉力支撑精神,期待有奇迹的发生。

马钧遇袭之后,诸葛瞻对于整个南中地区的高级和低级官吏进行大批的排查和换岗。

马觅二次来到南中,已然无法得到前一次的后勤支援。将近三百人的干粮也是勉强凑出,而留给这些人的时间只有五六天而已。

数日的搜寻毫无所获,马觅陷入了空前的绝望之中。就在马觅等人即将放弃之时,却有人发现了马钧的踪迹!虽然只是生过火的木头,却足以说明马钧等人就在周围。

马觅近乎疯狂的带着族人走遍大山,终于在一处山谷之中找到了马钧暂时栖身所在。当马钧的身影出现在众人眼前,马觅激动的几乎喘不过气来!




第一百一十章 战火再起(下)
“陛下,这是最新的消息。”

“嗯……广休,你说朕该如何抉择?”刘禅接过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密信,抬眼询问文立的意思。

“雍凉之危未解,臣以为还是以大局为重。”文立虽然只是呼雷阙四大头目之一,可呼雷阙的实力遍布国内外各族之中,可谓耳目发达无所不知。

“国内之事准备的如何?”刘禅略感疲倦,合上双眼道。

文立抬头看了一眼刘禅,原本安于享乐的陛下经过这几年的操劳两鬓已然白发丛生。记得去年和魏人激战时陛下还是意气风发,犹若少壮,可经历这近一年的征战陛下也开始显得苍老。

即便在两军阵前,每日里刘禅也要抽出时间处理国家政务。呼雷阙的存在不仅仅是耳目畅通,更是让蜀汉官员心灵上的枷锁。

与吴国所设置的“校事”不同,吴国的校事专门针对朝中的官员,随时想着吴国皇帝禀报朝中大臣的不法举动。在孙权晚年时吕壹便因此专权,残害了不少吴国名臣。

那个时候的吴国名相顾雍,大臣陆逊,潘濬,步骘,诸葛瑾之流也是倍感困倦。朝堂支柱反而被吕壹这小人玩弄于鼓掌之间,可谓是搞得人心惶惶。后来孙权斩杀吕壹,到了孙亮时为了博取朝中臣心便取消了校事。

校事不过是针对吴国一处的朝堂群臣,呼雷阙几乎是遍布天下的三教九流之中。无论是朝堂高处,还是市井之徒,都有呼雷阙众的影子——可谓是无孔不入。

刘禅没有奋发图强之前,蜀中的贪污之事便如同家常便饭。到了刘禅手握大权之后,也无力公开打击贪污行贿之事。一旦公开打击,必然要牵扯大批的蜀中官员。到时狗急跳墙之辈众多不说,蜀中堪用的人才也只是这些人罢了。

不过刘禅几年来并未曾放弃对于贪墨成风的政治,除了简化官僚机构加强监管和执行力度外,最重要的渠道就是呼雷阙。

有的大臣明明是犯了其他的错误,然而在朝廷给于庭审时,往往都会加上其贪墨的记录——这份记录只在你犯了国法时才拿来加重刑罚,而非因为贪墨找理由处置你。

本是小罪的,因此成了大罪;应该贬职的,却被一撸到底。时间久了,每个人的记录不能说完全准确,但大部分都是符合事实的。这个时候蜀汉的官僚们开始自觉的收敛起来。

陛下的意思通过行动说的很清楚了,这个时候干净些,也算给日后的自己留一条生路。

眼下只是犯事儿了才追究,可这份记录无疑是装在陛下心里的。台面上没说,可私底下陛下会否因此来决定百官的升迁?自己倒是捞够了,因此把后人的官途毁了那才是大大的不值得!

文立见刘禅询问,于是道:“杨大人和郤大人在川中操练十万人马,以及军用物资都准备妥当,不知陛下何时调用?”

刘禅冷哼一声道:“吴人实在是过分,若非雍凉之事悬而未决,哎……”

文立想了想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陛下布局深远,人所莫及,只是眼前难关终须熬过才是。”

刘禅闻言颔首表示赞同,旋即起身负手道:“川中文武陨落甚多,朕每思及便感心力憔悴,太子治理川中日久,广休有何看法?”

文立闻言慎重道:“陛下正直建功立业之时,不过是最近操劳,少有歇息所致。不如陛下回转川中暂歇,也可考察太子之德行。”

自从刘禅北伐,很少回到川中。就是眼前和魏国的战事告一段落,也是屯兵雍凉的样子,文立不直言评价太子刘湛,反而劝刘禅回川中,其用意也是好心。毕竟刘禅离川时幼子尚在襁褓之中,一年和张皇后母子未见怎能不思念?

“也好,朕在此处也无甚大用,广休告知廖元俭,霍绍先,朕明日回川。”刘禅吩咐一声后,便回房休息,若是有家人陪伴想必自己不会觉得如此疲惫吧……可自己的家,却是永远都回不去的,那是不属于这里的时代啊……

得到了刘禅的授意和接见,这个时候黄崇和吴国使者薛珝已然在返程的途中。沿途蜀汉兵力薄弱不说,一看也都是已新兵居多。薛珝嘴上不住的夸奖蜀军雄壮,心中倒是揣摩黄崇当日所言“蜀中甲士十存五六”非是虚言。

南方用兵,雍凉也要用兵,这样的局面下蜀国内部分不都是新兵才怪呢……

蜀主刘禅对于吴国的同盟之意颇为赞叹,同意从国中军备抽出三十辆投石车送给吴国。

比起吴国要求的五十辆,这可不算多。然而马钧和刘邵都遇害了,蜀汉的投石车也只能是送出一辆少一辆。先有五百副新式斗具,再有三十辆投石车,蜀汉对于吴国同盟表示出的诚意也算是足够了。

薛珝和黄崇顺着长江回到建业,沿途山越并起的情况也是无法遮掩的。黄崇十分惊讶吴国到了这个时候还没摆平山越,要知道吴国和魏国撕破脸皮在即,内患不除怎么挡得住魏人?

吴主孙亮对此倒是颇有信心,示意黄崇可以留在江东观察局势变化。黄崇身为蜀国使者,这个时候倒也愿意留下看吴国如何处理这山越危机!顺路还可以看看老朋友荀勖。

自从黄崇离开后,荀勖便难以和吴国的世家重臣们见面,更不用说吴主孙亮了。而跟随荀勖来到吴国的随从们更是被限制了出入馆驿的自由,甚至武器都被吴国缴械。

到了这个份儿上,谁都知道吴国的态度。而荀勖能保住性命就已经是烧高香,哪还会在武器的问题上和吴人发生冲突呢……馆驿渐渐地成了荀勖和魏人唯一能够自由活动的区域。

黄崇再次来到江东,安排的馆驿已然是另一处了。


听说黄崇来拜访,荀勖微微感到意外。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荀勖在江东人物眼中的地位早已不如从前,这黄崇来见自己是耀武扬威,还是想羞辱一番呢?

“公曾先生许久未见,为何如此憔悴?”黄崇进入馆驿后开门见山的道。

荀勖把眼看了看黄崇身后不仅是蜀国的随从,更有吴国的大臣和侍卫相随,当下拱手还礼道:“偶感风寒,倒是让黄大人见笑了。”

黄崇点了点头道:“今日前来,黄某只是陪客,见公曾先生无恙便放心了。”

“哦?”荀勖闻言双目神光一闪,落在了跟随黄崇前来的吴国大臣身上。

黄崇既是陪同,那么主角就是吴人了。看到黄崇的神态,就知道吴国和蜀汉依旧是保持盟好,如此说来多半今日就是决定自己去向的日子了。

“这位大人看似面生,不知有何贵干?”荀勖出入吴国宫殿,遍观江东群儒,然而对于眼前这名吴国大臣,却是面生得很。

“公曾先生不用多虑,在下乃是新近入宫的侍臣,特奉吾主之命请先生回国。”那吴国大臣也不愿意交代自己的姓名,言罢拿出吴主孙亮的圣旨开始宣读。

吴国和蜀汉本就是盟友,吴主孙亮的圣旨中自然是些吴蜀友好的话语。最后才是让荀勖回国复命,劝魏国“识天命,顺民心”之类的言辞。

荀勖谢恩之后,见黄崇和吴使都是拍屁股就走,只好自顾自的苦笑。说是让自己回国,可归国之路就这么简单么?别的不说,单是自己知晓了蜀汉斗具的事情就足以让自己死八次了……

然而王命不可违,吴国皇帝不是自己的王,自己却在人家的地盘上。当下荀勖派手下人去要回属于魏人的兵器,开始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建业城。好在吴人也没有为难这些魏人,归还了兵器还赠送了些许的路费和盘缠。

魏人黯然离去留下的不过是背影,整个吴国的眼光都集中在了平定山越上。和魏国开战在即,山越是一定要平定的。好在江东的虎将仍有不少,在吴主孙亮的几番催促之下接连攻破山越领地,占领山贼的巢穴,终于是让内患暂时平息,给了吴国喘息的时机。

依照道理,实在是应当等山越彻底平复,再放荀勖离开江东的。可魏国也不是吃素的,许久没有荀勖的动静,司马昭的魏军和王基的魏军都开始渐渐活跃起来,大有开战的架势。

这般趋势之下,吴国唯恐司马昭发动进攻,只好把放荀勖回北方的消息传出作为缓兵之计来应付魏人。

无奈缓住了魏人,就要尽快的平定山越。魏人用荀勖来和吴国谈和,暗中鼓动山越和山贼作乱,如此行径早引起了吴国君臣的公愤。比起蜀汉暗中留力的事情来说,反倒是魏国做的过分了。

要知道从蜀汉的官方解释上讲,蜀汉那先进的斗具可是都为了吴国的荆州毁掉的。而且仅存的斗具和投石车更是慷慨的分给了吴国一半,这样的诚意也算可以弥补吴人脆弱的自尊心了。

算算日子荀勖也快回到了北方,江东兵将不断的调动,吴主孙亮更是请黄崇火速回到蜀国,请求蜀国一同发兵抵御魏人。黄崇欣然而去,吴主孙亮和陆喜暗中盘算着什么,却也只能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