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星际基地 >

第12章

抗战之星际基地-第12章

小说: 抗战之星际基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挂�1至2元钱。《银元时代生活史》一书也披露:上海卫生局的一名科长,月薪也不过30元。?
你相信吗?一个纺纱女工的工资,竟然高过巡长和科长!而在当时,物价低廉:据《上海解放前后物价资料汇编》和《上海工人运动史》披露:1927年在上海,二号梗米1石14元,面粉1包3。30元,切面1斤0。07元,猪肉1斤0。28元,棉花1斤0。48元,煤炭1担0。14元,煤油1斤0。06元,肥皂1块0。05元,香烟1盒0。036元,茶叶1斤0。23元,活鸡1斤0。37元,鲜蛋1个0。027元,豆油1斤0。19元,食盐1斤0。043元,白糖1斤0。096元,细布1尺0。107元。原文中的“石”,应为两百斤;1包面粉,应为44斤。?
《银元时代生活史》也有类似记载:二十年代的上海,大米1担3到4个银元,老刀牌烟一包3个铜板,剃头8个铜板,绍兴酒1斤1角钱,臭豆腐干1个铜板买两块。拿了1块钱稿酬,请六七个同学去吃茶,茶资8个铜板,生煎馒头、蟹壳黄等各种小吃也才花去20多个铜板。《文化人的经济生活》一书则提到:1929年,每块银元兑换两三百个铜板,一两个铜板可以换一只鸡蛋。?
其他城市,大抵如此。三十年代的北平,1银元可买6斤好猪肉,40个猪肉饺子、两碗小米粥、外加一盘白糖,两毛二分钱。在重庆,1936年,大米1斤2分5,100斤两块五角钱。甘肃农村,抗战前7年,百斤小麦5至3元。汉口方面,1930年,每百斤麻油和鸡蛋的价格约为20元,每斤棉花和猪肉约为3角钱,1斤鲤鱼不到5分钱,1斤煤油的零售价则长期保持在0。10~0。15元之间。
?再看金价——汉口的价格是:1920年,每两38元,1927年65元;上海可能便宜些:1920年,每两21元,1927年37元。?至于地价和住房,除租界和商业区以外都不算昂贵。1928年,上海近郊的高行、陈行、江湾和杨行的每亩地售价分别为150…100、100…60、100…70、100…300元。1933年,汉口第六区的最低地价为84元1亩,第七区的最低地价为90元1亩。?
房租价格:上海的石库门一层楼,有电灯、自来水,月租10块钱;住客栈,每一铺位3角5至6角;纱厂宿舍,月租2到5元不等,两层楼可住10人,自来水由厂方提供,有的还供电,带家眷者,两家分租一层,费用不过1元多;最好的宿舍,为砖瓦结构,铺地板,长宽500立方尺,容积5000立方尺,有厨房、路灯和下水道,月租6至9元;此外,工人也可租地,结庐而住,半亩地年租金200元,21户人家分摊,平均下来每户每月8毛钱,当然,环境极差。?
又如在北京:“四合院,房租每月仅20圆左右;一间20平米的单身宿舍,月租金4—5圆……鲁迅所购买的西三条胡同21号四合院有好几间房屋和一个小花园,售价国币1000圆。”?从二十年代中期一直到三十年代末,全国物价大体平稳,因粮食丰收,部分农产品还有所下降。
工业品方面,由于欧、美、日展开商品竞争,棉布和石油等洋货还降价促销。如在汉口市场上,1934和1935年,100斤麻油分别只有17。90和14。50元,1斤猪肉分别只有0。29和0。198元,鸡蛋跌幅最大,几乎跌了一半,而100斤大米也从1926年的7。55元跌倒1933年的4。66元,100斤煤球的零售价,1936年也从过去的1块钱跌到8毛钱左右。如此同时,地价也随之回落。抗战前,江苏镇海县亩产400斤的农田,售价从1928年的140元跌到70元,亩产300斤的农田则从100元跌到40元。?
北洋军阀用一套福利设施的办法笼络员司、麻痹工人,在交通部内设有铁路员工福利委员会及职工教育委员会,在铁路上也组织了一个员工联谊会,福利机构遍布在各段各厂各站,大的车站,都设有扶轮学校,主办中小学教育,专收员工子弟,一律免费,每年年终发双薪,季节发奖金,这些小恩小惠从局长员司到工匠为限,小工却沾不到边。
“初提升的工匠,每月工资不过二十多元,工龄长、技术好的每月可得四、五十元……至于小工和临时工,那就苦极了,从八九元到十一二元不等,工作的时间除正规的十小时而外,还要给员司和师傅服役。”?“工匠的生活和工作时间与一般政府机关的中下级职员差不多,比人力车工人、码头工人、纺织工人高得多。
小工的工作情况与生活情况就比较苦,他们的工作时间长,收入少,工作还没有保障。”?具体的福利制度,《中国近代史通鉴》则透露了一些:在劳动组合书记部领导之下,京汉铁路的工人也取得一些胜利,如“每年有十五天官假休息,一年有两身工作服,六十岁退休,工资照发”。?即使按小工最低工资8块钱,也完全吃得饱饭。在上海当见习医生的陈存仁,同样的月薪,吃了用了,还剩下5块钱呢。?再对比当时物价,你相信
吗?一个“苦极了“的小工,年薪竟然可以在汉口买1亩地!至于那些“工作时间长”、“要给员司和师傅服役”的问题,自古皆有,这是小工、学徒入门后的传统陋习,如今仍未绝迹。?工人的温饱生活,不是个别现象。二十年代初期,开滦煤矿工人罢工,要求增加工资,最后劳资双方达成协议,日工资由原来的0。90元增至1。26元,即月薪从27元涨到37元以上。
即使是未涨工资前,矿工的薪水也大大超过警察。铁路工人、煤矿工人、纺织工人,都是人数较多、近代化程度较高的产业工人,他们的收入状况,对于全国工人阶级而言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青岛党史资料》第二辑的两个数据:1925年,中国女工平均日工资0。45元;1928年,青岛纱厂女工日工资最高0。73元,最低0。18元,平均0。455元。这两个数据完全吻合。
而1929年,山东各省一等警察队巡长的工资是12元。另据1934年7月1日出版的《劳工月刊》载文指出:目前武汉一般工人的月工资平均15元。大多数是女工的第一、裕华、震寰三大纱厂,工人1。5万,工资平均20元。?
再看看其他劳动阶层的收入水平:1926年底,武汉国民政府在财政相当困难的情况下,筹措教育经费,将小学教师的月薪增至20个银元以上。1933年,湖北省立第一小学的月薪为39至56元;省立第一、二、三中学的月薪多在60—80元之间,可买1两黄金。1935年,汉口的金价最高90元、最低76元,上海最高96元、最低77元。?
说完教师,再说店员。?汉口过去有家悦昌新绸缎局,营业员工资最低10元,最高40元,一日三餐的伙食由店方提供,早上馒头、稀饭、油条,中午和晚上四菜一汤,八人一桌,节假日加菜。每年还有两个月例假(学徒除外),下江籍的回家,报销车费。穿衣有津贴,每年多发一个月的本人工资。年终如有盈余,则按16股分红,店东12股,经理1股,全体职工3股。?老武汉的叶开泰,待遇也不错:学徒三年期满后,月薪10个银元,第二年15个,第三年20个,全体店员每月发“月费钱”,作为剃头、洗澡、洗衣的费用。每年带薪休假72天,如果没请假,则多发72天的薪水。端午、中秋有奖金,到年终再以各人薪水为基数进行分红,一般年景,1元薪水可分红四到五毛钱。药店还有基金会,分期存入4个月薪水,切药老师傅吴硕卿告老回乡时,取回本息500多元。?
抗战前10年内,扣除物价上涨因素,上海工人实际收入年均增长0。9%。作为中国工业最发达、产业工人最集中、商品经济最繁荣的大都市,这一指标具有典型意义。不幸的是,1937年7月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无情地打断了中华民国的现代化进程,几乎将中华民族推进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些曾经真实的工薪阶层,就这样残留在历史的碎片之中。




第十五章  钱之所用

面对这样一大笔钱,没有人不动心,但对刘子清、高玉龙、方想、卓君和黄琳五个人来说,处于学生时代,心里向往着美好,社会黑暗的一面,接触的并不多,也许她们此刻非常激动,却没有将之独占的冲动。
刘子清的提议,除了卓君外,另外几人却没有出声,一时间现场的气氛一下子冷清起来。
尤其是黄琳,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过心里却觉得刘子清也太不会为自己着想了。出生在商业家庭的她,耳读目染之下,对钱的认知,在五人之中,是最为深刻的。
这个世界上虽然到处都是人,但是人们却无不是为了钱而活,可以说人们一刻也离不开钱,甚至古来就有名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钱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不管到什么时候,社会如何发展,人类如何进化,但都不能反驳这句话。
“子清,你有没有想过,把钱交上去,有多少钱能真正用到地方?”这时一向无所谓的方想开口说道。对钱财的渴望,让他不由自主的想要挽留一番,虽然他内心知道,只要有刘子清的参与,他不可能从中拿到一分钱。
方想说完,看了看旁边的高玉龙,几人之中,就数他的家庭条件最差,弟弟妹妹一大群,虽然父母健在,但是生活的重担已经压在了他的身上。
可高玉龙并没有开口说什么,眼睛虽然看着桌子上的大洋,但是表情却非常沉默,看不出他内心在想着什么。
看清楚了目前的状况,一时间方想绝了对这笔钱的念头,于是他开始想着,这么多钱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刘子清却坚持道:“不管怎么说,学校的组织能力远远强过我们,再说学校也并不是没有支持我们的行动,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现在就摆在我们的面前,就看我们怎么使用它,那位先生的意思是赞助我们的行动,不管他是出于同情,还是有心,我想咱们最好从这方面着手,首先壮大明天我们游行的队伍,增强声势,向报社投稿,出钱做广告,最好是请有门路的同学买通警察局里的人,就算发生不可预测的事情,咱们也不会太被动。”黄琳对几人说道。
“对啊,小琳这次可说到点子上去了,每次游行,警察没有不镇压的,而且那些政客最怕报纸了,我看能行。”高玉龙兴奋的说道,其实在心里他是很怕警察镇压的,为了参加明天的游行,他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服自己,毕竟他家里还有好几个弟弟妹妹需要养活,父母年龄都大了,他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了。
“这得要多少钱啊,好不容易有了这么多钱,一下子用的太多,怕是不好吧。”卓君有点儿可惜的说道。
刘子清却精神一震,看着黄琳的眼睛,不自觉的炙热了几分,然而他并没有发现旁边的卓君双眼如明灯一般盯着他的一举一动,好似他的举动占据了卓君整个心神。
刘子清道:“没了钱,咱们可以再赚,但是流血流汗没了命,可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小琳说得对,她比咱们懂得如何利用这笔钱,只要有了报社和警察局的参与,这次游行声势定会高涨,再加上暗地里各个学校学生抗日热情,以及许多工厂中的工人罢工。这样的强音,绝对可以传遍整个国家,到时候,怕是北平那边也会知道,更不要说广大的工人阶级了,这绝对是一场盛举。”
黄琳得意的一笑,虽然这些想法其中大部分不是她的主意,但是此时能在几个好朋友面前大出风头,绝对是让她心情愉悦的事情。
但是她不解的是,工人罢工又是怎么一回事,道:“子清,你怎么知道工厂里的工人会罢工,不会这么巧,他们罢工选择的日子,和我们是同一天吧。”
刘子清则满脸笑意,就连他因为笑容,牵动伤口都没有感觉,道:“我也是听其他校友说的,要知道此次支援抗日游行的举动,发起人就有许多名声在外的人物,以他们的能耐,做点儿事情,为游行助威,并不是难事。”
众人闻言,显然都觉得此次游行肯定大有成就,尤其是这样的一次即将闻名全国的举动,他们竟然也是其中的策划者。虽然主力不是他们,但是为这样的盛事,出谋划策、精心准备、锦上添花也是一件非常激动人心的事情。
“那么咱们就说定了,壮大游行队伍,就多拉人,无论是学生,还是跑车的车夫,要饭的也没有关系;增强声势,条幅、大字报、传单什么的,都要加大量,对了,还有广告,这个绝对不能少;接下来就是最主要的了,报社和警察局,咱们学校的同学有几个家里就和警察局关系很深,拿着钱去找他们,我想请他们办事不难,报社里面投稿,就需要有才有名气的人出头,也需要一笔钱,哈哈,没想到这些事情都是钱可以搞定的,还这么简单,怪不得吕先生说,凡是钱能搞定的事情,都不是难事。”黄琳雀跃的说道。
刘子清、高玉龙、方想和卓君都被她的话所鼓动,一时间心潮澎湃,纷纷出谋划策,甚至已经决定,立即重新联系学生会里的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