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血-第20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第一步就是裁撤西王府内臃肿的官僚机构,重新制定出一个符合实际情况的政府机构编制来。
左宗棠也赞同萧云贵的想法,虽然太平天国官制有别于满清,但也不能偏离实际,王府一个点更的都职同将军,且不说这官职泛滥之后无人稀罕,就是算算养官爵的钱也是一大笔开销啊。
于是西王府的机构重新进行了改变,丞相两员不变,萧云贵这是怕左宗棠独掌大权,因此分设了另一个总领丞相位,眼下虽然只有左宗棠一人在左丞相位上,另一位丞相位悬空着就暂时空着呗。
左右丞相之下便是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每部尚书改为一员,每部侍郎改为六人,每部配属簿书、文吏、算官若干。
凡分受官员禀奏,吏部主管封赏之外,还要管各地官吏的任免、官吏的年绩核考、官吏升迁降职等事务。
户部主管圣库钱粮、人丁口数、农田数目、各军甲器、各种牲畜数目等,总之户部不仅承担了后世统计局的差事,还兼着后勤部和农业部的差事。本来萧云贵想要一次性把后勤部和农业部单独剥离出来,但左宗棠却说官面上不宜太过逾制,东王府也只有六部,要是单独再搞几部出来,岂不成了多部?是以在户部之下单独设了后勤司和农业司两个司部分管差事。
而西殿这次官制变动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户部之下设立的兵甲司和后勤司,这两个司部承担的职责便是把各军统军将领手中的权力剥了过来,钱粮甲器一应军中所需今后由户部这两个司承担,就不再是一军将领掌控全军的钱粮甲器了。这也是西王早早的把防止手下将领坐大的手段使了出来,只要控制住一军的钱粮甲器命脉,再强的将领也不能掀起什么风浪来,这也意味着西王对西殿军队的控制更加严谨了。同时户部还加入了关税司,也就是负责关税收取,还兼着苏福一省的税收差事。
礼部承担的职司原本只是礼乐之事和科举之事,萧云贵还是在这部中加入了洋务司、劝学司两个新的司部。洋务司就是礼部负责处理和洋人各种事务的司部,其下分设美利坚股、法兰西股、英吉利股等,各自任命熟悉洋务的人担任股长。而劝学司却是萧云贵开启西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劝学之意就是要劝更多的百姓向学,这也和苏南新政非常重要的一个举措息息相关,那就是萧云贵打算在苏南以各大城市为基础,创办新式学堂和各种技工类学堂,培养自己的人才和熟练工人。
兵部还是掌管老职司,负责募兵、练兵,这部也加入了两个新的司部。一个是乡兵司负责统管苏福省各地的乡兵,其实也就是民兵武装部的味道。另一个是参谋司,也就是负责制定全军的战略统筹、战役计划制定和战局推演等职司。后来这两个司部中走出了许多太平军的名将来,因为讲武学堂毕业的优等生会直接进入这两个司部,历练几年后外放。
刑部除了掌管刑罚之外,萧云贵设立了监察司,主要就是负责监察百官的规行。同时刑部被剥夺了颁布刑法的权利,刑部今后就只管查案、审案、断案,苏福省所有的法令皆有西王令的形势直接颁布。刑部多出的一个司部是警察司,也不是萧云贵偷懒,而是警察这个词还是非常适用的,刑部掌管的警察司负责管理各地设立的警察所,就是负责维持地方治安。
工部的职司除了之前的兴修水利、修桥铺路、营造屋宇、宫殿、城垣之外,萧云贵新设了火器司、船舶司、机械司三个司部。火器司就是负责制造、研发各种火器、火炮、火药的司部,该司部早在西殿东征前就存在,当时的西殿典匠们都被集中到一起,专门修缮火器和配制火药,如今只是正式挂牌而已。船舶司的成立就有些仓促,虽然太平军水师不少,但造船的工匠还是很少,民间招募了不少造船匠加入,但他们的工艺还停留在木帆船的阶段。但萧云贵觉得这事要得一步一步来,先把架子搭起来,慢慢完善便了,稍后船舶司还会请洋技师加入,自然就会带动自己的造船水平。同时船舶司还要该管内河航运往来的各种船舶,也算是江海事局的前身。机械司负责的事也不少,从矿产勘探到开采、冶炼,以及各种机械的制造等等。但这个司部和船舶司一样,开始也只是个空架子。(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九章 郡县之制
西王府除去两丞相、六部和六部所辖的三十六司之外,还有四个特殊的衙门和司部是直接隶属西王娘管辖的。一个是洪韵儿早就管着的诏书衙,一个是女事馆,一个舆宣司,还有一个是医务司。
诏书衙所管之事也就是负责刊行西殿各种法令、文书和官方书籍,也负责民间各种书籍的刊行审核,也就是西殿控制民间舆论的一个重要举措。因为洪韵儿非常喜欢书籍的缘故,诏书衙暂由洪韵儿亲领,其下有傅善祥、李璇玑等才女襄助。
女事馆也就是管着西殿女营、女馆等妇女之事,也是由洪韵儿带着傅善祥、李璇玑、杨冬青等诸女执管。
舆宣司则是由王利宾任司长,职同检点,就是负责开办报纸,控制民间舆论,也负责各种宣传之事。
最后的医务司由姚远出任司长,也就是负责苏褔省的各种医疗、医馆和军医之事。
另外还有两个部门也是由西王直接管理,一个便是新成立的情报司,由钱江主管,职同检点;另一个是童强胜的白泽堂。情报司是西殿明面上的情报机构,除了负责探听情报、收集民间消息之外,还负责秘密监察百官,他们的职司和刑部监察司不同,他们只负责收集百官的情报,并没有断处和拿人的权力。而白泽堂则好像西殿秘密警察部队一样,除了刺探情报之外,还干着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比如刺杀、造谣等等。因为这两个部门极其要紧,所以也是萧云贵直管的。
由于西殿将官中过于偏重武事,武官倒是极多,而文臣终究太少,是以六部中的侍郎很多是由武职转过来的将官担任。而六部尚书则全是由文士担任。
左宗棠为西殿左相,兼着户部尚书的差事。华蘅芳任礼部尚书还兼着要筹备西殿科学院的差事,原本肖云贵比较属意李善兰出任礼部尚书的,但这老头潜心钻研学术,无心出仕,也只得作罢,最后李善兰答应帮着西殿开办新式学堂或大学,他来做校长。李开芳转为兵部尚书,还兼着管辖苏州区的兵马,也就是苏州卫戍司令的意思。
吉文元出任刑部尚书。吉文元为人处事公正、铁面无私,虽是武职出身,但他在军中断处案事,无有不服,出任刑部尚书也算合适。只是他的刑案断处思路还停留在老旧的封建刑案思路上,讲究重刑严厉。虽然和萧云贵的思路有些不同。但左宗棠呈言此刻正值乱世,之乱时用重典,吉文元的严酷正好适合,最后萧云贵才定了吉文元出任。
工部虽然有几个司部还没有侍郎出任,算是个空架子,但工部尚书是由徐寿出任。萧云贵也给徐寿特权,只要是徐寿找来的工学人才,西殿可以破格录用。历史上徐寿帮清廷办的安庆军械所、江南制造局等等就很有成就,加上徐寿乃是不可多得的工学人才。并无其他腐儒那种对洋人科学视之为奇巧淫技的偏见,让他出任西殿工部尚书正好。
而吏部尚书则是由李寿蓉出任,无锡的差事萧云贵打算让别人接任,李寿蓉是跟着王辏г恕⒆笞谔牡热艘坏劳度胱约赫氏碌模暇┲胶投鳎菜闶俏鞯罾先耍也叛Р辉谕蹶'运之下,出任吏部尚书正合适。
西殿中央的构架搭好了,余下便是地方上的官府构架。要想管治好一方,地方政权的建立是非常重要的。太平天国在建国后,改清廷“省、府、道、县”的行政区划方式为“省、郡、县”三级制,即取消“道”,改“府”为“郡”。
萧云贵和左宗棠商议后,重新划定了苏褔省的地方行政区划,更改后的苏褔省省会苏州,置有10郡70县。苏州郡治苏州,与长洲天县、吴县、元和3 县同治一城,领10 县:长洲天县(由清长洲县改)、吴县、元和、常熟(与昭文县同城治所)、昭文、昆珊(由清昆山县改)、新阳、吴江、震泽、东珊。
常州郡(清为常州府)治武进、阳湖,领5 县:武进、阳湖(上两县同治常州城)、抚锡(由清无锡改为抚锡)、金匮(上两县同治无锡城)、宜兴、荆溪(上两县同治宜兴城)、江阴县。
太玱郡(改清太仓直隶州为太玱郡)治上海县。领5县:上海、镇洋、嘉定、宝珊(宝山所改后金珊亦同)、崇明。
松江郡(清为松江府)治花亭、娄县。领7 县:花亭、娄县、菁浦(由清青浦县改)、奉贤、南汇、川沙、金珊。
杭州郡治钱塘、仁和两县,领9 县:海宁、钱塘、仁和、富阳、余杭、新城、临安、于潜、昌化。
嘉兴郡治嘉兴、绣水两县。县:嘉兴、绣水(由清秀水县改)、嘉善、海盐、石门、平湖、桐乡。
湖州郡治归安县。县:归安、乌程、长兴、德清、武康、安吉、孝丰。
严州郡治建德县,领6 县:建德、寿昌、桐庐、分水、淳安、遂安。
绍兴郡治珊阴、会稽两县。县:珊阴(由清山阴县改)、会稽、莦珊(由肖山县改)、诸暨、尚虞(由清上虞县改)、嵊县、余姚、新昌。
宁波郡治勤县,领6县:勤县、义县、奉化、镇海、象珊、定海。
如今的苏褔省比后世历史上李秀成东征后建立的苏褔省要大得多,因此新立的苏褔省郡县划出了10郡70县来。各郡设郡守衙门管治地方,各县设县令,再到乡、村则是按乡官制度编设(详见前文)。另在地方郡县设警察所,负责地方治安,乡村之地设乡兵所,负责地方治安,该地有驻正式兵马的则不受地方辖制,而是直接由兵部和西王府节制。
而各地方的郡守任命多是地方上的人物担任,比如苏州郡出任郡守的却是降了太平的许乃钊。只是许乃钊原是署理江苏巡抚,现在变为苏州郡守,就像是降职了一般,从省长降为市长。不过许乃钊却无怨言,因为他在钱塘的家族都保住了,因他已经降了太平,要是不尽心尽力为太平办事,满清打回来的话,他这种降官的下场可想而知,是以像许乃钊这种满清官吏不降则已。一旦降了之后,便发了疯似的要推翻满清,某些时候表现得更比老长毛还要狠毒。任用降官是一类,因为这些人熟悉地方政务,上手更快。而且萧云贵这么做也有千金买马骨的意思。在十郡七十县的郡守、县令之中,这类人占了三成。
第二类地方人物便是地方的头面人物。比如出任绍兴郡守的何文庆、宁波郡的黄春生等人。何文庆、黄春生都是帮着太平军攻略地方的义军,他们除了助太平军有大功之外,其实从前的身份也是一方豪强,黄春生家中就是颇有资财的地主。这类人在十郡七十县的郡守、县令之中,也占了三成。
剩下的就是第三种情况,第三类人就是太平军中自己的老兄弟。像朱锡能就卸了军职,转为杭州郡的郡守。而王辏г顺鋈翁o郡郡守兼任上海军政司司长,却是特例,因为上海的地位实在是太特殊。上海直接面对非常复杂的洋务,必须有王辏г苏庋娜俗颉6ǹさ目な厮淙皇腔拼荷ň镜乃境は粼乒笕蚊娜词谴酉妹啪然乩吹牧趵龃ǎ趵龃ㄕ馊撕笫览飞险剂焐虾:螅谥卫砩虾J币彩瞧挠心芰Γ土笕艘渤腥闲〉痘嵩谡剂焐虾F诩洌谰砂僖敌送伟布谩�
萧云贵这么分配官职也是迫不得已,满清在苏南、宁波等地的吏治已经被彻底摧毁,太平军要建立自己的地方政权,自然得重头开始,而西殿一大票人都是打战厉害,治理地方却真不见得比满清那些贪官高明多少。用萧云贵的话来说就是自己缺少地方干部啊,想想也是,后世太祖打天下的时候,并没有一下子就占了那么大的地盘,饶是如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时候,各个根据地还是缺少地方干部,很多干部都是从部队转职过来的。
鉴于人才的匮乏,萧云贵、左宗棠、洪韵儿等人商定要尽快开始西殿在苏南的科举考试,吏部要开展短期的文官培训班,相信两边一起下手,在过半年时间,缺少文官干部这个现象才会得到扭转。
也不是没有读书人来投奔,而是来投奔的读书人相对于庞大的西殿中央、地方政权人才需要而言,实在太少。而且来投奔的读书人,才学也参差不齐,甚至还有读八股文读得失心疯的,这种人也不敢用啊。而更多的读书人其实还是在等待和观望,其实苏南、江浙之地读书人很多,但他们对于太平天国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