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太平血 >

第234章

太平血-第234章

小说: 太平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萧云贵就不同了,他在穿越前管过他父亲的公司,接触过更多的人和事。穿越后萧朝贵留给他的一些战争记忆对他也是帮助颇大,而且他也是一路领兵打出来的实践派。这一点上他比荣禄做得好很多。
    上海讲武学堂去岁成立。萧云贵将讲武学堂设在了闸北,隔着吴淞江和英法租界遥遥相望。讲武学堂占地颇广,军营、屋舍、教舍、训练场无所不全,整个闸北区就是一座太平军的大兵营。
    萧云贵把讲武学堂设在此处是有深意的,他不希望列强的租界区进一步向北扩张,他把闸北等地变成一座大兵营。变成军事用地就是想断了列强扩大租界的妄念,同时也是对租界列强一种无声的压力。
    英法美等国的公使曾今抗议过,但萧云贵坚持在此处设立讲武学堂,他告诉几国公使。这里是太平军的军校,有驻军在这里能更好的保护租界安全。
    文翰在年初的时候就回国了,继任他职位的是约翰。包令爵士,在领略了西王的口气强硬,和言不由衷的好意之后,包令没有过多的纠缠这个问题。毕竟西王占了情理,闸北还不是租界地,作为占领者他可以在自己的占领土地上干任何事,虽然这件事可能威胁到租界的安全,但至少在目前为止,西王还是一直在遵守着强加给他的那些满清签订的条约。
    包令的注意力更多的被吸引到苏沪铁路的修建和远东英法联合舰队北上打击远东俄国佬两件事上来。苏沪铁路是英国通过怡和洋行在远东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铁路,怡和洋行投资三成的资金获得了这条铁路未来的三成股份。包令的本意是由英方投资全部,但太平天国必须给出路权,甚至包括铁路沿线的采矿权。
    但远赴苏州的包令带着怡和洋行的人和西王谈判之后,没有得到他想要的东西。西王坚持不出让路权,而是采取股份的形式分配今后这条铁路上的权益。为此西王府出投资总额六成的资金来获得这条铁路的最大股权,而其余两成西王则分给了苏褔省的富商大贾们。
    包令不愿意放弃这次尝试,因为这年月想要在愚昧、落后的中国获得修建铁路的机会是非常难得的。包令希望通过这条铁路打开中国这扇古老的国门,他相信中国人在知道铁路的便捷之后,便会像美国一样开始疯狂的修建铁路。他也相信在随后的大修路环境下,就算西王再有钱,他也不可能支付如此庞大的修建费用,最后他还是得让出很多条路权来换取铁路的建设。
    另一件事却让包令很头痛,那就是远东英法联合舰队对太平洋地区俄国的进攻问题。克里米亚战争的主战场虽然是在克里米亚半岛,但在远东也有俄国的军事设施。根据情报显示,俄国在太平洋仅有四、五艘战舰能勉强作战,余下的是一些民用船只,陆战部队只有1000人左右能投入战斗。
    包令自然是希望能够打击俄国在远东的目标,既然已经和俄国宣战,在远东也必须开辟一个新的战场。
    由于双方兵力悬殊,俄国远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将全部力量投入勘察加半岛、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固守。
    年初四月份,由英、法海军组成的联合特遣舰队抵达堪察加半岛,穆拉维约夫下令俄国海军全部撤入海港,英、法海军见俄国海军避而不战,决定转而强攻俄海军基地彼得罗巴普洛夫斯克军港。4月30日,英、法战舰向该军港发动了猛烈的炮击,炸毁俄军许多防御大炮。但俄军彻夜修复,很快便重新布置好防御。
    英、法海军正一筹莫展,突然来了三名自称是从一艘捕鲸船上逃出来的美国人。几位美国人告诉英军指挥官说,进攻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军港从陆上比从海上要容易得多,并主动透露给他们最近的行军路线。英、法联军立即派出一支700人的陆战队登陆,准备突袭俄海军基地。但那几位“美国人”把他们引入了俄军设下的伏击圈。当他们撤回船上时,已经伤亡过半。英、法海军的海、陆两次进攻都没能奏效,只好退回北美的温哥华和旧金山整顿待命。
    吃了败仗的包令自然觉得脸面无光,他需要调集更多的军舰来远东教训俄国佬,但令他头痛的是在远东他的陆军很少,他不大认为光靠海军就能解决问题,可是凭空又怎么会多出一支陆军来呢?
    这天清早包令正在享用着早餐的时候,已经升任上海领事的密迪乐快步走了进来,低声说道:“先生,西王到上海了……”
    萧云贵的确到了上海,他在吴淞江畔,上海讲武堂的军用码头登岸,一刻也没有停顿,直接赶往数里之外的讲武学堂。
    讲武学堂在成立之后,萧云贵抽调了自己身边大部分的亲卫和军官送到讲武学堂训练,而且以童营为基础,成立了近卫青年军。
    讲武学堂成立之初,萧云贵用他和洪韵儿亲自编写的军事训练大纲在进行训练,随后萧云贵聘请了一些普鲁士、英国、法国、美国籍的退役军人出任教官。讲武学堂有第一批将近一千三百多名军官和童营将士组成的在校生,他们将是接下来作为第一批军官充实到陆续赶来上海整编的西殿太平军中。
    上海讲武堂分步兵、炮兵、骑兵、工兵、辎重五种兵科。根据学生特长,分甲、乙班入堂后重点学习军事学科,如地形学、筑城学、兵器学、军制学、卫生学等,并学习西王和洋教官们捣鼓出来的兵科教程。丙班、特别班先学习普通学科及军事学基本教程,如国文、伦理、器械画、算术、史地、英文或法文、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阵中勤务令、工作教范、野外演习等,然后分科专业学习兵部下发的军事学科和本兵科教程。
    西王聘请的洋教官也是多专科的人才,如辎重兵科这个新兴的兵科,西王就聘请了英国的一些后勤退役军官充任。虽然萧云贵知道英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的后勤保障落后得令人发指,但他还是需要这些英国人,在他们编写出辎重兵科的典、范、令等教材之后,萧云贵带着兵部有实战经验的人研究和改编了好久,最终才形成了附和太平军现在运输能力和后勤供给能力的辎重兵科教材。而其他兵科的教程、教材大多也是这样来的,虽然萧云贵不太喜欢教条,但他更担心一支没有纪律的过渡型热兵器军队出现在战场上,那将会是一场谋害人命的灾难。(未完待续。。)

第三百三十三章 外籍教官
    “西王殿下,人都到齐了。”萧云贵被门外唐二牛的声音吵醒了,昨晚深夜到了上海讲武学堂之后,萧云贵便命人通知讲武堂的各主要负责人明日一早会商。
    萧云贵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口中应了一声:“知道了,本王马上就来。”昨晚到讲武学堂安顿好之后,萧云贵便和衣而卧,不过睡了两个时辰便天亮了。随着他管的人和地盘越来越大之后,萧云贵发现他的私人时间已经消失,就好像老婆怀孕,自己都没空照看,到现在甚至连睡觉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好王爷和好皇帝还真是不好当啊。”萧云贵嘲弄的一笑,起身梳洗穿衣。他还一直保持着自己梳洗穿衣的习惯,没有什么下人、奴婢服侍,这也成了西殿上下广为传颂的美德,也成了效法的美谈。
    快步来到讲武堂正殿,这个正殿不能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式宫殿样式,它更像外国的哥特式建筑风格,柔和了一些本地的建筑风格。这座不中不西或者说中西结合的建筑有三层,便是讲武学堂的办公大楼。虽然萧云贵知道它就是办公大楼,但按照中国人的习惯讲武堂的人还是给它取了个中国式的名字,叫宣武楼,而里面最大的一间会议殿堂叫做圣武殿。
    其实萧云贵并不太看重叫什么,而更看重它的实用功能。讲武学堂萧云贵来过几次,但那时宣武楼还没建设完成,后来更因为要摆平各地乡官上访的事,西王错过了宣武楼的启用仪式。
    第一次步入宣武楼,萧云贵就被它的内饰吸引了,楼内柱子上、廊坊下没有雕龙画凤。而是以刀剑枪火为装饰,浓郁的武道气氛迎面扑来。大楼的门厅内是一幅巨大的《汉军出塞图》,这幅长三丈高一丈二十尺的巨画是出自苏松民间众多画师的集体创作,它刻画了一千九百多年前汉军出塞时的凛凛风威,上面的汉军将士们,兵戟如林,马似飞燕,战旗猎猎,让人一见之下,顿时会豪气丛生。
    门厅两侧是太平军浴血厮杀的浮雕之作。并刻有萧云贵亲自编写的西殿太平军新军规。顺楼梯而上,各兵科、各司处办公之所井然有序的排列着,最上一层便是圣武殿以及各种小型的作战推演室或聚会厅。
    宣武楼和讲武学堂的大多数建筑一样,都是由洋人设计建造的,而萧云贵和洪韵儿更改了许多地方。所以它才有了这般怪模样。但萧云贵却希望这些建筑既不是传统的中式建筑,也不是照搬西式建筑。他更希望讲武学堂带有明显的中西合璧样式。因为他是在给人一种心理暗示,讲武学堂里教授的东西也是中西合璧的东西。
    整个宣武楼内随处可见各个朝代汉军抗击外族入侵的历史画卷、镂纹和浮雕,整栋楼给人的气氛就是赫赫的汉家武风。萧云贵希望这种武风能够振作起民族的尚武之风,虽然是在被讲礼仪之邦讲了一千多年之后。
    在圣武殿内,各个时期的汉军戎装图在墙壁上挂着,数百名讲武学堂的师生们正在观看。不时的指指点点,兴奋的讨论着什么。圣武殿是第一次迎来这么多人,虽然他们当中很多人都在讲武学堂内学习,但圣武殿却是第一次来。
    其实萧云贵也不记得这些汉军戎装图有没有错。都是洪韵儿根据她看过的史料回忆后命画师画出来的,或许里面会有谬误,但萧云贵不在乎,他要的只是让这里的将士们知道,汉军的光荣历史。
    “西王殿下驾到!”圣武殿的大门打开之后,唐二牛见殿内众人三三两两的在看墙上的挂画,当即大声喝道。
    殿内众人闻言之后,很快的回到自己的位置上,个个占得笔直,整个过程不过半分钟时间。
    萧云贵很满意他们的迅捷,军人该有的就是这种雷厉风行的态度。走上自己的主位站定后,萧云贵摆摆手道:“坐下!”
    殿内数百人身后都有自己的座位,在一起向萧云贵敬了一个西殿特有的新式军礼之后,众人整齐划一的坐了下去,没有人出声,也没有人矫情,更没有人推让,他们的作风已经有了后世军人的风采。
    离萧云贵最近的便是讲武学堂的校长,上海军政司的林启荣,自从萧云贵给他安排了创立讲武学堂这个任务后,他一直完成得很好。在他对面的是上海军政司的王辏г耍谏虾=参溲美锶沃案毙3ぃ奔嫒握嗡舅境ぃ土制羧僖谎际羌嫒谓参涮靡暗摹H昧制羧俸屯蹶'运两个上海军政一把手兼任讲武学堂的校长和副校长,足见萧云贵对讲武学堂的重视。
    随后便是讲武学堂西洋教官顾问团的总顾问李斯特和他的助手巴里特。这两人就是当初萧云贵攻打上海之时结识的两名英**官。李斯特一度曾经担任过太平军的军事顾问,但后来被文翰勋爵召了回去。当时李斯特还是军人,英**人抱定为女王效忠的思想,所以李斯特向萧云贵请辞。但回到国内后,李斯特马上被解除了军职,除了他平时得罪了太多的上司之外,擅自出任一支武装力量的军事顾问,这个罪名还是多少起了催化作用。最后李斯特失业了,还面临一些军事法庭的起诉。好在好友巴里特等人的帮忙,李斯特最后只是被开除了军职。
    李斯特在国内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之后,他并没有自暴自弃,他纠结了几名朋友返回了上海,他接受林启荣的邀请,成立了讲武学堂外籍教官顾问团,负责为讲武学堂招募合适的外籍教官。
    在李斯特看来,他已经不是英**官,出任太平军的教官已经不存在任何问题,而且太平军并没有和英国敌对,他的行为也不算叛国,更何况李斯特一直坚信今后太平军一定会取得全中国的控制权,他这么做只是想为祖国和女王争取到潜在的朋友。
    历史上太平天国的外籍军人有数百人,忠王李秀成手下的洋人志愿军就有200人左右。这些人来自欧洲、美洲、澳洲、非洲,来自非洲的战士就有五六十人之多。来自欧美、有姓有名、其事迹可考的共有13人,其中英国5人,美国4人,法国2人,意大利1人,希腊1人。有6人在战斗中牺牲,这数字还不包括他们的家属,如英国人呤唎的夫人玛丽。
    而现在萧云贵已经改变了历史,英国退役或者说是被人抛弃的军官李斯特成为这支外籍军官团的指挥官,也成了外籍教官顾问团的总顾问。经过李斯特和巴里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