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警监-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确切地说应该是学历史有很多选择,有很大一部分人去了法学院,之后便成为律师、检察官或法官;有人去商学院读mba,就像前任美国总统小布什,在耶鲁大学本科念得专业就是历史,然后去哈佛读的mba。
另外,历史专业毕业生如果申请研究生院,几乎可以申请任何一个专业,包括理工科。甚至有人申请去读医学院,将来当医生。并且各个大学院系都非常欢迎历史专业毕业生,因为美国大学的历史专业要求非常高。”
肖晨雨笑问道:“学历史有这么多好处?”
韩均接过姜怡递上的水,微笑着确认道:“历史很难读,历史专业学生有很多阅读和写作,有时候两三天会要求你看完一本几百页的历史书,隔三差五会有感觉写不完的论文,对培养批判性思维特别有帮助。”
实习生李惠小心翼翼地问:“所以张教授让瑶瑶看很多书,可是她能看懂吗?”
“看懂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我对她有信心。”
洋葱比你们想象中厉害得多,姜怡禁不住笑道:“瑶瑶外婆是专门研究东方文化的学者,非常著名,在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任过教,能把《论语》翻译成英文,会说中、日语和韩语,能听懂gd话、闽南话、西川话,瑶瑶从小接受熏陶,学古文对她不是难事。”
“难怪她普通话说这么好!”
“说普通话算什么,她会背唐诗宋词,连毛z席诗词都会十几首。好多连我都不会。”
再说下去就成“王婆卖瓜”了,韩大教授摆了摆手。捧着杯子笑问道:“夏处长,张处长那边怎么样。我们什么时候过去?”
提起工作,夏莫青像换了一个人,翻开一个文件夹汇报道:“指挥部共安排十个四小组同时初查,组长基本上由各省市厅局刑侦局副总队长或经验丰富的刑侦专家兼任,小组与小组之间存在竞争。如果我们现在接手,钢山这一组在时间上就吃亏了,所以张处长决定暂缓三天。
考虑到警力不能全部耗在这儿,下午他们开个会,决定钢山这几起案子由孙成伟、李月、罗进宝、王涵和肖云飞负责。会议一结束。张处长就率领其他人员去了五湖,先研究案卷、先看现场和被害人尸体,三天后再正式接手。”
“考虑得很周到,那我们就玩三天。”
夏莫青笑了笑,继续说道:“午饭时,江处长打电话说部里下了一个通知,点名要求詹科长和谭雁冰去bj学习。同时要求包括方科长在内的行动科四名人员,明天上午8点准时去武警特警基地报到。”
詹科长和谭雁冰是他推荐的,一个在gd协助办案时打过交道。一个是从江城市局借调的,对江城非常熟悉,韩均并没有感到意外。只是没想到孟兰竹不仅要刑警,而且要特警。一要还是四个,甚至包括最厉害的“甩不掉”。
抓贪官需要特警吗,把人叫过去开会。顺便带走就是了,电视上不都是这么演的。在国内谁敢反抗,谁敢造反。
韩大教授百思不得其解。想了想之后若无其事地笑道:“去bj学习是好事,行动科训练训练也好。”
“关键这么一来,我们的人手就紧了。尤其詹科长,他本来是要带队轮换其他同志的。”
“有困难只能克服一下,谁让人家官大,谁让人家说了算。”
“您可以打电话问问曹局。”
孟兰竹官不是很大,权却不小。有“尚方宝剑”,别说借几个警察,或许连驻军都要配合,在这个问题上曹维清没任何发言权。
想到江省官场即将迎来暴风骤雨,位高权重的省部级领导即将人心惶惶,有人要倒霉,有人要调整,有人要退居二线……韩均赫然发现“崔讼师”政治嗅觉真敏锐,不当官都能想到这么多,想到这么远。
“通知都下了,哪能让人家出尔反尔,”韩均摇摇头,岔开话题问:“钢山几起命案,初查组有没有什么进展?”
“钢山五起。”
邓南晴接过话茬,指着显示屏上刚调出的材料汇报道:“一起被害人是流浪汉,尸体在公路涵洞里发现的,无法查清其身份。从案发现场看,应为多人作案,凶手也应该是流浪汉。技术民警从现场提取到两枚指纹,公安部和本地前科人员指纹里没相似指纹,应该没前科。”
流浪汉四处漂泊、居无定所,又极少跟人接触,这种案子最难查。
韩均看了一会儿被害人照片,没说什么。
邓南晴点了点鼠标,接着汇报道:“第二起是抢劫杀人案,被害人为出租车司机。初查组中有一位经验丰富的部聘图侦专家,他通过专案组当时提取到的监控视频发现,一个二十多岁的成年男子非常可疑。
昨天上午,钢山市局在初查组建议下组织警力走访询问,并于今天下午3点26分,成功锁定到嫌疑人。人在gz,市局已组织抓捕组去抓捕,估计明天一早就能有消息。”
很多案子之所以没破,跟条件和时机有很大关系。
初查组由全国经验最丰富的刑事技术专家组成,同时代表着公安部,有足够经费,可以动用足够资源。第二轮积案清查前,江省各市县公安局都想方设法破获好几起积案,他们能破获一两起再正常不过。
韩均微微点了下头,示意她继续往下说。
“第三起是部里要求我们这次必须查清的案子,被害人陈夕凤,遇害时29岁,钢山市张途县莲花镇丁荟村农民。丈夫吴伯年,30岁,一直在外打工,有一个9岁的儿子。2012年9月18日下午4时许,同村村民发现她死在院子中。
张途县公安局110指挥中心接警后,局长、刑侦副局长、刑警大队长立即启动命案侦破机制,亲自率领刑侦、技术和治安人员赶赴现场。勘察发现被害人是前额被钉耙柄敲击,猝不及防,整个人往后一倒,后脑勺撞击在一块砖头上致死的。”
邓南晴一连调出几张案发现场照片,指着最后一张上的农具,一脸凝重地说:“案发时没目击者,农村更不可能有监控,专案组根据现场提取到的足迹、钉耙柄上的指纹,以及走访中了解到的一些情况,于案发当晚对其邻居杨宝佑采取强制措施。”
韩均摸着下巴问:“抓错了?”
夏莫青接口道:“杨宝佑坚称没杀人,说案发前一天,被害人不在家,他擅自把钉耙拿去干活。案发当日上午,趁被害人去村口小店买东西,偷偷把钉耙送回去,指纹和脚印就是这么留下的。
农村没监控,但也没什么外人。专案组排查过周围所有村民,只有他具有作案嫌疑和作案时间,于是以故意杀人罪移送检察院起诉。检察院虽然没发现什么疑点,但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请省厅测谎专家对其进行测谎,结果发现其作案可能性不大。”
姜怡脱口而出道:“问题是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
“所以检察院要求公安局补充侦查,由于羁押时间比较长,同时认为他不可能杀人,杨宝佑的两个儿子开始上访,从市里上访到省里,一直上访到公安部、最高检和最高法。杨宝佑的孙女是一个大学生,同样认为爷爷不可能杀人,给中央领导写信,给各级司法机构官网公布的邮箱发邮件,最后发展到不断发帖,影响非常大。”
韩均面无表情地问:“这么说人在看守所,一直没放出来?”
夏莫青倍感无奈地苦笑道:“嫌疑人家属在上访,被害人丈夫和娘家亲戚也在上访,问证据确凿为什么不判。镇里、县里,尤其县局,被搞得焦头烂额。请市局刑侦支队重新勘察,重新审问,市局拿不准又请省厅刑侦总队的刑侦专家协助,依然没查出头绪。移送一次,检察院打回来补充侦查一次,起诉不了又不敢放,就这么一直拖到现在。”(未完待续。。)
第三百二十三章 疑点重重
到底是不是被冤枉的,去看看尸体就能知道。
现在的问题是杨宝佑如果不是凶手,一时半会儿又抓不到真凶,怎么才能证明他无罪,怎么才能避免一起冤假错案。
韩均接过鼠标,再次调出杨宝佑照片,淡淡地问:“办案人员走访询问了解到什么情况?”
“案发前两天,被害人因两家之间的灌溉渠年久失修,往南也就是往她家宅基地移了十几厘米,与杨宝佑发生激烈争执。吵得很厉害,周围邻居都知道。”
农民对土地十分看重,尤其两块地之间的地垄,常常成为邻里矛盾的导火索。
韩均是农民的儿子,在农村长大的,这种事见多了,一脸不解地问:“水渠坍塌,宅基地面积减少,应该去找打水放水的,或者找村干部,她怎么会跟杨宝佑吵起来?”
邓南晴苦笑着解释道:“杨宝佑就是负责她们那一片灌溉的,水泵安在两家之间的小河边。另外两家关系说好不好,说坏也不是特别差。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吵得面红耳赤。两家有什么事情呢,又相互来往。
比如杨宝佑妻子得癌症去世,杨宝佑60岁,杨宝佑二儿子40岁,杨宝佑大孙女考上大学请客,被害人不仅去了,而且借碗、借方桌、借凳子,晚上还让杨家离得比较远,回去不太方便的亲戚借宿。
另外被害人的儿子,可以说是杨宝佑孙女帮着带大的。小时候常在杨家玩、在杨家吃;被害人家有什么事也叫杨家人,杨家人多。甚至要专门准备一桌酒菜。”
韩均理所当然地说道:“好亲不如近邻,我们老家一样。不管平时吵多凶,有事都给面子、都送人情。抬头不见低头见,极少有那种老死不相往来的。毕竟老一辈有矛盾,小一辈还要相处。”
邓南晴同样认为不能光凭这一点就断定杨宝佑有杀人动机,低声道:“杨宝佑两个儿子一个在县城买房,一个在镇里买房,大孙女又考上大学,日子过得比较红火。而十年前,因为孩子多、负担大,杨家经济条件远不如吴家。
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差距一下子拉这么大,村民反应陈夕凤非常妒忌,两家关系大不如以前。尤其案发前一两年,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跟杨宝佑吵。但又像您刚才说得一样,吵完没过几天又说话。”
“她应该没上几年学吧?”
“小学没毕业,没什么文化。”
想到小时候老家有一个“吵遍全村无敌手”,连村干部都绕着走的妇女,韩均又问道:“她在家是不是很强势,丈夫是不是对她言听计从?”
“是的。很强势,同时很能干,一个人种十几亩地,很多大男人都不如她。”
“公公婆婆呢”
“公公几年前病逝。婆婆健在,婆媳关系很紧张。陈夕凤对她意见非常大,认为老人偏袒老二。偏袒小姑子,不帮她干农活。不帮她带孩子,不在一起住。平时不怎么来往。”
姜怡冷不丁来了句:“不孝顺!”
韩均回头看了她一眼,面无表情地说:“很多事情不是你想得那样,谁不想做孝子,谁不想做孝顺媳妇,谁希望被人戳着脊梁骨?在农村,孝顺不仅要长辈值得晚辈去孝顺,同时要有孝顺的资本。如果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忙得连饭都吃不上,累都像狗一样,你让她怎么去孝顺?”
“师傅,您同情她?”
小时候日子过得太苦,韩均不由想起早不在双亲,想起跟母亲一样吃苦耐劳的姐姐,意味深长地说道:“我同情所有付出很多,却没得到应有回报的农民。他们想赚点钱太难,饿是饿不着,但不能生病,不能遇到什么事,不然日子真没法过。”
因病返贫的例子屡见不鲜,这个话题太沉重。
夏莫青接过话茬,若有所思地说:“材料显示每次矛盾几乎都是陈夕凤挑起的,杨宝佑虽然没忍气吞声,每次都针锋相对跟她吵,但可以算受够了被害人的窝囊气,从这一点上看,他是有作案动机的。”
韩均不会轻易下定论,似笑非笑地问:“测谎结果怎么解释?”
“谎话说一万遍就会变成真话,自我催眠,自己哄自己,测不出来并非没有可能,现实中有这样的案例。所以心理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不能作为证据。”
夏莫青顿了顿,继续说道:“另外这个案子有其特殊性,被害人前额的伤很轻微,仅造成一小块淤青,颅骨没受损,连皮都没破,换言之,她是摔死的。嫌疑人完全可能基于这一点,感觉很坦然,拥有其他命案嫌疑人所没有的心理素质。”
邓南晴补充道:“其他村民不可能作案,外来人员流窜作案的可能性近乎为零,案发现场提取到杨宝佑足迹和指纹,杨宝佑又承认其偷用过钉耙。天底下没那么多巧合,这个说法很难让人相信,所以专案组认为是他干的。
考虑到致命伤在后脑勺,同时为了尽快结案,第三次移交检察院时不再以故意杀人,而是以故意伤害罪移交起诉。检察院顶着压力再次打回去了,再次要求县局补充侦查。从故意杀人变成故意伤害,再到三个月前的意外致人死亡,罪名一次比一次轻,杨宝佑一次又一次不承认,坚称他是被冤枉的。”
检察院坚持原则,县公安局显得很儿戏。
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这种情况可以算是一种进步。至少能看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