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武安天下-第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我家主公之意,要想达成结盟,须得孟德兄答应我家主公三个条件。”就如同郭嘉所料想的一般,这武安国,一开口便是说要提出条件了。
“三个?”一听公孙瓒居然要提出三个条件,郭嘉当即就想跳起来骂人:这还叫结盟吗?简直就是称臣了。不过郭嘉毕竟是顶级的智谋之士,其心智毅力,自非常人可比,因此在听到武安国说需要三个田间后,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情绪。反倒是稍做停顿后,便继续问道:
“不知是何条件,将军不妨直言。”
“这第一嘛,就是那粮草一事,由于我家主公眼下甚是缺粮,因此希望孟德兄能提供十五万担的粮草。”见郭嘉不为所动,武安国心里暗赞一声,便开口说道。
“十五万?”听了这个数字,郭嘉倒是大感惊讶,在他看来,若是公孙瓒提出条件,那不外乎就是增加粮草的数量了。而郭嘉也做好了准备,万一武安国敢狮子开大口,比如说要两三倍以上,那么郭嘉一定会和他理论到底。只是没想到,武安国居然只是增加了五万担。
“这个自然无妨。”郭嘉只是略一沉吟,便答应了武安国的要求,毕竟如果只是增加五万担粮草,就可以换来青州之地,倒也算是划得来。
“这第二个嘛,听闻孟德兄麾下有一员善战之将夏侯渊,其膝下有一女,年芳十四,如今正待字闺中,不知可有此事?”之所以不多要粮草,是因为武安国的第二个第三个条件,才是重点。
“确有此事,莫非将军欲与我家主公结成姻亲?”见武安国竟然问起夏侯渊的女儿,郭嘉也是大吃一惊。因为他可万万没有想到,这武安国居然有与曹操联姻的想法。
“不是,而是我主麾下有一大将张飞,乃是世间少有的猛将,但却至今未娶。本将是想,如若夏侯将军不嫌弃,此事倒也不失为一桩大好姻缘。”其实这个想法,武安国也是在这几天里,才忽然想出来的。尤其想到是因为自己的关系,才让张飞‘错过’了这段姻缘,武安国心中很是过意不去,所以才特意来自动请缨,为张飞‘提亲’。
“此事嘉无法擅自做主,将军不妨先说说第三个条件。”这联姻一事,郭嘉确实无法做主,因此只好先绕过这一节,随后再查人回报曹操。
“这第三个条件嘛…。”说起此话时,武安国悄悄地看了郭嘉一眼,方才慢慢说道:
“我家主公,想要一份孟德兄麾下之人的名册!”
起点中文网。欢迎广大书友光临阅读,最新、最快、最火的连载作品尽在起点原创!
第一百四十一章 盟成
PS:送上今日更新
兖州境内——陈留郡
“诸位说说,这公孙瓒提出的三个条件,到底系意欲何为?”在得到郭嘉的回信之后,曹操当即便招来麾下的一众谋士,与自己一同商议此事。
在听了曹操的发话后,在座的荀彧,荀攸,戏志才,程昱都开始静静地沉思起来,这一次的聚会,曹操也只叫了此四人前来,对于曹操而言,如果有什么问题连眼前这四个人都想不出究竟,那么自己麾下,也就无人能想出了。
“主公,这第一个条件,可理解为公孙瓒大军确需粮草。”等了许久,终于还是由荀彧第一个开了口:“只是这第二个条件,莫非公孙瓒当真想与主公永结秦景之好?”虽然荀彧已是绝顶聪明之人,但任他想破脑袋,也不会想到,武安国之所以提出让张飞迎娶夏侯渊的女儿,纯粹是出于‘不好意思让张飞打光棍’而已。
“这公孙伯珪,倒也是一个爽直之人,且他麾下猛将张飞,确实世间少有的悍将,此一事,倒也对我有益无害。”说完此句,曹操不由得停了一下,随后才说到最关键的问题:“只是这最后一事,公孙瓒欲取我麾下诸位名册,又是何意?”
“主公,以在下之见,但凡取敌名册,无非是想刺探虚实,又或招揽名士。”曹操说完后,荀攸也开始说道:“只是这公孙瓒却不需详细,只要名讳便可,这便叫我等百思不得其解了。”
荀攸这话,倒是说的一点不假。如果说对于武安国的第二个‘联姻’条件,众人还好理解的话,这第三个需要曹操麾下众人的名册一事,就叫荀彧几人难以裂解了。这只要一个名字,连出生地址都不用,即使取来,又有何意义呢?
的确,对一般人来说,光看一个名字,的确起不了什么作用。但对于武安国这个‘三国爱好者’来说,就大不一样。可以说,只需要有名字,武安国就已经可以判断出,曹操的手底下,到底有着一些什么样的人了。
其实会提出这个要求,武安国也不过是因为心血来潮而已。其实在之前的谈判之中,武安国早已认同了郭嘉的观点。其实,哪怕现在立刻取下青州,武安国也无暇去理会。因此与其这样,很不如获取些‘情报’。毕竟武安国也明白‘今时不同往日’的道理,知道经过自己的穿越后,曹操的实力,已经无法像以往一样进行评估,因此索性向曹操要一份‘名单’,好看看曹操手底都有些什么人。
“罢了,区区一名字,能换来一立足之地,哪怕是公孙伯珪另有他意,能得青州之地,对我等自是利大于弊。”既然想不出,曹错索性拿出了他那枭雄的霸气,不去理会武安国的这些‘稀奇古怪’的动作。反正对眼下的曹操而言,青州之地,实在是至关重要。
就是这样,在武安国提出‘古怪条件’后的第五天,曹操终于派来信使,告诉郭嘉自己答应了武安国的所有条件,并且还带来了武安国所想要的‘名册’。至于粮草和张飞的亲事,曹操在让来使告诉郭嘉,两月之后,粮草便会送至。至于亲事方面,夏侯渊已经答应了张飞的亲事,只等张飞攻打袁绍回来,便可择日成亲了。
而在双方达成协议后,郭嘉自然也就告辞而去了。见郭嘉离去,武安国其实是很想把他留下的,不过如果真要把郭嘉强行扣押。郭嘉降不降还是一回事,只是那曹操,就一定会来和自己拼命了。因此在思考了一下之后,武安国还是让郭嘉安然离去,还顺带派人护送,以便全了这次结盟之事。
“这老曹,倒是不容易啊!”待郭嘉走后,武安国这便在府中翘起了二郎腿,在优哉游哉地看着那份‘名册’,一边看,还一边不住地感叹道。而在看完名册的所有名单后,武安国对曹操,也不由得多出了一丝的敬佩。
自从武安国‘被穿越’后,各路诸侯的走势,以及麾下的将领,早已在不知不觉之中,受到了不少影响和变化。但从名册上看,这曹操的麾下能人,不禁没有丝毫的‘意外变化’,还间接地因为武安国的关系,而被大大地削弱了不少【许褚,于禁…】。但即使是这样,在同时面临着关中的董卓,以及势力日益增长的袁术的时候,曹操依然是不屈不饶地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这份胆识和魄力,自然是让武安国感到敬佩有加了。
当然,武安国不是没有怀疑过,这份名册是‘含有水分’、但武安国心里清楚,哪怕是曹操想要隐藏实力,也不可能那么‘凑巧’,刚好把那些‘原来不属于他的人’,给全部去掉,因此武安国可以肯定,这份名册,至少有八成的真实性。
只是武安国不知道的是,这一次的盟约,被后世的考古学一致评定为‘无解之盟’!任凭那些伟大的学家们如何猜测,也无法解析出武安国那些条件背后的‘真正用意’。而这个‘谜语’,也在后世的流传之中,成为了世界上‘最不可思议的历史事件’之一,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而在和曹操订下盟约后,武安国更是放下心来,从此全力训练兵马,以便给予袁绍致命的打击。而此时此刻,于禁的大军,也正在冀州的腹地之中,和袁绍大军打得是难分难解。
从袁绍出兵幽州开始,这冀州之地,便没怎么停过战火。也因为这样,虽然袁绍至今未败,但其实力的元气,却早已在慢慢地衰退之中了。毕竟这战场之地,就在冀州,哪怕是能打败于禁,袁绍也会受一定的伤害。更何况,还是两军相持不下之势。当然,说道这,就不得不提,袁绍的谋士田丰,沮授,与武安军的徐庶之争了。
论智谋,田丰和沮授任何一人,都不会被徐庶蠢笨。只可惜田丰和沮授天性耿直,并不善用奇谋,而徐庶虽然会,但是又难以骗过两人。因此,在于禁大军开至冀州腹地邺城之时,在田丰和沮授二人的据城死守下,徐庶便当真是无可奈何了。在双方僵持数月后,徐庶也开始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便派人去询问武安国的意思。
只是让徐庶没想到的是,在信使派出的一个月后,他等来的不是武安国的回信,而是武安国亲率的大军!
第一百四十二章 ‘宝贝’登场
PS:今天看到有书友说小仙太想当然了,有点白。虽然这是一句带着贬义的话音。但小仙却十分认同:小说吗,无论你写的多么逼真,终归还是依靠个人的想象而已。要真要说真实性,那这世上怕是没人有资格去写三国书了。所以小仙还是希望各位大大,能带着愉快的心态去看待本书。要是真的事事追究的话,那么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怕是早就被抹杀掉了。送上今日的更新,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吧。
冀州邺城外——幽州军大营
“将军,你怎么来了?”见武安国居然亲自前来,而且带的兵马还不是很多,徐庶也不禁感到有些疑惑。
“元直啊,这袁绍,也该是时候解决了。”与袁绍纠缠了数年,武安国也感到自己的发展的确很慢,若是再不快点打败袁绍。结束冀州的战事,那么等其他诸侯发展好了,武安国的末日,也就到了。毕竟武安国心里清楚,若是这次再是败退,已自己以往的‘战绩’,怕是天下之大,都不会有敢收留自己的人了。
“此话不假,只是邺城非一般小城可比,此城城防坚厚不说,城内兵马不少,且以在下观之,城里粮草定然早已备好,足已守数月之久,以我等军力,实难破城。”徐庶这话说的倒是不假,在武安国来之前,徐庶就已经想过不少办法攻城,只可惜,在田丰和沮授两人的策略下,徐庶得到的结果,也不过是损失数千将士的性命而已。
“元直啊,本将知道你说的有理,但依本将看,此城,绝对守不过三日!”见徐庶满脸的疑惑,武安国干脆神秘地笑了笑,随即走到徐庶身旁,对着徐庶附耳说道。
“这…。。将军……确非常人尔。”在听完武安国的安排后,徐庶也不禁有些目瞪口呆,随即便是难以置信地感慨了。
“呵呵,这些方法,毕竟是可一不可再,这破城之后的安排,便有劳元直了。”虽然在武安国的脑子里,常常会有着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但他自己也知道,和真正的牛人比起来,他这些‘伎俩‘,终究还是落了下乘。
冀州邺城——郡守府内
由于已经决定了要死守此城,再加上外围有着秘卫的干扰,因此对于武安国到来一事,袁绍等人还不知明细。不过即使是如此,此时袁绍心中的惊讶,也丝毫不会比方才的徐庶少。原因无他,只是因为,就在今天晚上,在邺城的郡守府中,来了一位让人绝对意想不到的‘访客’,而且这位访客,居然是一位白发长须的老者。
“老丈,你方才所言,吾实在是难以相信。”在这意外来访的老人家说出来意后,袁绍和在座的诸位谋士全部都被深深地震住了。毕竟这老者方才所说的每一字一句,都是那么地让人难以置信。
“不错,若是本初愿意助老朽一臂之力,想必那武安国,必然只有死路一条!”以老者的身份和年纪,这直接叫着袁绍的表字,倒也是合情合理。
“也罢,老丈请说,需我等如何行事?”虽然老丈说的东西,袁绍至今还无法置信,但袁绍却很明白自己的处境,虽然此时自己看似稳守坚城,但若是长此下去,最终身无葬身之地,就一定会是自己。
“无他,主上数十万大军,早已蓄势待发,只要本初能再守此城十日,那么十日之后,便是武安国命丧之时!”天下间几乎无人敢说的话,此刻从老者口中道出,竟然让人感到如此雄厚的感染力。让人觉得似乎就在下一刻,武安国便会身首异处似得。
“好。”听的老者此言,袁绍当即便激动地一拍桌子,站起来大声说道:“以我军战力,再加上此城的坚厚,莫说是十日,便是守上一年半载,亦不在话下!”以邺城如今的城防,再加上数万大军的守御,袁绍此言,倒也不是空口说白话。
“好,既是如此,老朽便先行告退。待十日之后,我主自会领大军前来,与本初回合。”见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老者已不欲多留,这便起身告辞了,而袁绍自然是客气地命人送至府外。
“主公,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