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太极博弈原理 >

第50章

太极博弈原理-第50章

小说: 太极博弈原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受骗,不好意思说。 
(2)从目前警方掌握的情况以及相关科学鉴别来看,尚无证据证实社会上流传的“喷烟”、“拍肩膀”或“喷雾”导致他人“迷魂”、失去意识而任由摆布的实例。警方提醒群众,要保持清醒头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所谓“迷魂药”的谣传,明辨是非。 
(3)往人肩膀上一拍,问什么人家就会说什么,可从清往后的历史,也许我读书少,从没见过拿这东西问口供的。如果真有,何必严刑拷打呢,拍一下不就什么都问出来了? 
(4)目前没有发现有迷魂党存在的证据。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迷魂药。至少目前世界上最厉害的科学家还没发明出来,所以也根本不可能落在一些下三滥的人手上。其次,假设这个世界上真有迷魂药,那么有迷魂药的人会去迷李嘉诚或者李东生,不会在街上随便迷个路人。所以迷魂药是不存在的! 
(5)某电视台专门有过一集纪录片,说明迷魂药根本不存在。 

什么是拍肩迷魂呢? 
 
迷魂并非晕这么简单,而是可以由施药者操纵其意识,像一些武侠小说描述那样摄魂大法。 很多人都会认为,这类事情是没有科学证明其存在性的,但是这些人偏偏却没有办法从科学的角度去否认它的存在。 

记得有一个成语故事叫“井底之蛙”:有一只青蛙长年住在一口枯井里。有一天有一只大海鳖探出头对着青蛙说“陆地上有一种动物是两只脚走路的哦”于是青蛙不屑地说,“胡扯吧,那是青蛙受伤了,所以两只脚暂时用着”,终于有一天它爬出枯井,看到了这个世界,原来海鳖说的两只脚的并不是青蛙! 
——在青蛙的世界里面,只有它所看到的,听到的,而对于外来的新世界,它们往往会将此套加其中! 
我们之所以认为迷魂之说不真实,直接的原因在于我们并不明白这种可以让人迷魂的约则(约束规则!),是怎么样使用的,有对象限定吗?超出日常所认识的,我们便认为不存在……… 

要证明?这个世界只能证明有,但是不能证明没有!(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定理)
所以本文在此目的并不是为了争论,不是为了证明。而是现实上有这类情况,假如这类事情不幸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能否在事件出现之前宁可信其有而防患于未然呢?这也不失为生活的上上之策呀! 

而再看看这些案例,星星点点分散出现在各地,都表现为异口同声的相似处,是有一定根源的。 

根据不才所阅,假定存在迷魂一说,那么其施用方式有四种: 
(1)特殊能力:如在某些修炼的功法中有提及这类似摄魂法的法门,如巫术。——可控制意识。
(2)为大众所认知的药物作用:如催眠药,迷晕药,麻醉药。——失去意识,但难以控制意识。
(3)非大众所认知的药物作用:如蛊或未知药方药物(配方为极少数人所掌握),传闻有一种药可以控制人的思维,好象是自己咬在牙缝里,和人说话的时候把那个药气吐出去就控制到人了。——可控制意识。
(4)心理暗示:如深层催眠(在某些极具修为的心理师,可以在利用人在容易造成心理及思维上的空白瞬间,如愕然,此刻中催眠人的心理)。——可控制意识。施用条件以及催眠师水平的不同,效果不一样。
一般的催眠需要对方的配合,如果从开始就报以警惕和抗拒,是很难把人催眠的。但是如果是高手,如美国有一个非常出名的催眠师,在他的节目里面,手指一弹,几十个观众就在瞬间东倒西歪的进入了催眠状态,但是也是要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抗拒这个人。

第(1)和(4)点可以归为一类,第(2)和(3)点可以归为一类。甚或在实践中两者均有可能用上。 

迷晕之后施方一般会输入以下两类信息: 
1。 直接命令型:施方会直接告诉受方怎么做,然后受方就按照说话去做了。比方说,施方告诉受方你拿100块给我,那么受方就直接拿。 
2。 合理要求型:施方告诉受方一种利益关系,受方会觉得很合理,并且积极主动实现某些目标。如施方告诉受方手上的笔很贵,买了之后会增值,赶快拿全部钱来买。

两类信息的区别在于后者容易被受方所破也容易难以被破,为什么?因为后者需要受方更多的思考,人一旦思考深入,那么就比没有思考的更容易出现两种情况:
(1)更容易突破这个思维设下的局——跳出来了,清醒了!
(2)更容易陷入这个思维设下的局——更迷魂了,就算别人阻止也要坚持。 

如果遇上被迷魂,怎么办呢?有什么方法可以破解呢?目前笔者还没遇上这事,难以确定一个准确的方法,但是希望籍借浅薄的文化认识中找到方案,亦希望能抛砖引玉,期望各路前辈能告知,点破迷津,造福于民,便是功德无量。 

被迷魂的那一刻,存在从清醒到不清醒的阶段,无论时间长短,都能感受到(因此是你最好了解了社会有这种陷阱,并且对陌生人有此防备)。在这段期间一定要坚定一个信念,如:
(1)闭气并坚定地在心里默念自己的名字(怎么样才能做到坚定,比如你想象自己很生气,很想打人的那种状态);
(2)默念“不会被你迷惑”等等。
并且尽可能转移到其他人气旺的地方。余后可以做一些加强清醒的工作,比如洗脸,搓脸,大声叫喊等等。 

4。2方向性——动力学
上节我们提到趋向,背离。这些都是一种趋向,即具有方向性。凡事在某一方面上具备趋向性,即具备阴阳关系。
如经济学中的市场,价值,需求,情感上的爱情,亲情,即具有方向性,我们在分析问题的时候,必须找到这种动力的方向,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一点非常重要。

阴阳流转(动力),为万物运行的原型!

有位作者提到一个例子,那就是日本豆腐,话说日本豆腐和麻婆豆腐有一段血缘关系:
我们知道麻婆豆腐,是驰名中国的川菜中的一个品种,在所有大小川菜馆里都有得卖。据说早年有一位美国人来到中国,在川菜馆用餐,却把麻婆豆腐叫作日本豆腐,并且认为中国人的“日本豆腐”没有美国市场上的“日本豆腐”好吃,味道太麻。陪同的中国主人一再解释麻婆豆腐是中国国粹,日本人是从中国学的。
而传说也的确如此,日本人把中国制作豆腐的各种技术学到手,然后从制作到烹饪逐一环节进行改良。他们认为中国川菜的麻婆豆腐花椒放的太多,味道太麻,一般人接受不了。于是他们就对其进行改良,把麻味减轻,采用保鲜包装,并改名为“日本豆腐”。进而出口到世界各地,以至于美国人认为豆腐是日本发明的。

于是故事就合符情理地让这位作者得出这么一个结论:“要创新”:
“与日本人相比,我们中国人太遵从古训循规蹈矩,我们严格按祖宗传下来的配方行事,从没想到过改良,我们对祖宗表达了足够的恭敬,但麻婆豆腐永远只能是中国的名牌,只能在中国驰名。作为商界的朋友,应该认识到“骄傲使人落后”这句普普通通而又富含哲理的名言的深意。“名牌”也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实,笔者深信,看了这个例子的绝大多数人都会得出这种类似的结论。你们怎么不想想,即使你把两个大大的“创新”刻在企业的最显眼地方,结果呢,天天还是会有企业在倒闭,天天还是有企业在苦恼“为什么我的产品还是那么旧?”
为什么你们的结论不管用?是因为你们想到了一种永远是对的,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做的废话——深入不到这些例子的骨髓里面——剖析不了这种结果的成因过程!
就像你作为一个观察者看到这只船在水上不动,你就斥责别人不努力了,未免太单纯了,而实际上,他之所以看起来不动,是由划船情况与水的流动这两者共同作用的,而这两者又可以细分很多因素,如划船可以分为身体体质,疲劳曲线等等。

故而不是仅仅一两句“不创新”,“骄傲使人落后”就能点破的。停留在这个认识层面上,这永远是一种废话,空话。

我们试着对照一下百科归类图的归类原理,就会知道这些词都是不具有操作性的,也就是它只能作为一种对事物的形容,界定,它们并不能够对事物如何推动,如何操作有个实际性的方向指示,或者说它们解决不了问题。
更直接地说,当你把这些话告诉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你在说着一些废话。
这些词语有:
“要创新”,“骄傲使人落后”,“要努力”,“要有远见”,“做个好人”,“要活得美好”……

☆衍生定理之心力学原理
不要以为有爱心的人就是好人。一个人爱自己的太太、小孩或小狗,并不代表他对其他人也有爱心。
人从小到大都被灌输要做好人的意识。好人意识很强的人自然不会行坏,相反好人意识弱的人,也不需为自己的行坏解释。大部份人都有好人意识,也有行坏的欲望。所以当两种矛盾的意识撞在一起的时候,人就一定要从矛盾中给自己一个合理的解释。可怜的是,这种解释一定会把恩人的恩惠和恩情,逐步边缘化。
我们知道,万物的相互作用都是凭借力去完成的,同样,我们的心,也存在这样的力,本书称之为心力。

这个想法最先提出的是为许多人熟知的《厚黑学》作者,李宗吾先生。
笔者认为至今关于心力的论述皆不出其中一段论述,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所以笔者不敢在此方面下笔,恐献丑于众,今将此段话摘录并部分整理如下:
………………………………………………………………………………
孟子讲性善,说:“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
我讲厚黑学,说:“小儿见母亲口中有糕饼,就取来放在自己口中。小儿在母亲怀中食乳食糕饼,见哥哥走近来,就用手推他打他。”这两种说法,岂不是极端相反吗?究竟人性的真相是怎样?我们不妨细细观察,即知小儿一切动作,都是以我为本位,各种现象,都是从比较上生出来的。
将母亲与己身比较,小儿更爱己身,故将母亲口中糕饼取出,放入自己口中。母亲是怀抱我,乳哺我的人,拿母亲与哥哥比较,母亲与我更接近,故更爱母亲。大点的时候,与哥哥朝夕相处玩耍,有时遇着邻人,觉得哥哥与我更接近,自然更爱哥哥。由此推之,走到异乡,就爱邻人;走到外省,就爱本省人;走到外国,就爱本国人。其间有一定之规律,其规律是:“距我越近,爱情越笃,爱情与距离成反比例。”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是相像的。
我们把这个规律绘出来,如下图,第一圈是我,第二圈是亲,第三圈是兄,第四圈是邻人,第五圈是本省人,第六圈是本国人,第七圈是外国人。这个图是人心的现象,我们详加玩索,会发现生活中的种种现象均离不开此。

……
读者常驳我道:“人之心理,变化不测,哪里会有规律?”我说:物理也是变化不测,何以又有规律?今之科学家,研究物理,可谓极精了。我们试取一瓷杯,置之地上,手执一铁锤,请问:此锤击下去,此杯当成若干块?每块形状如何?恐怕聚世界科学家研究之,无一人能预知,所可知者,铁锤击下,此杯必破裂而已。何也?杯子内部分子之构造,无从推测也,我们不能因此就说,物理变化,无有规律。人藏其心,不可测度,与瓷杯之分子相同,所以心理变化,如珠走盘,横斜曲直,不可得知,所可知者,必不出此盘而已。人持弓箭,朝东射,朝西射,我们不能预知,但一射出来,其箭必依抛物线进行,这即是力之规律。我所谓心理变化有规律可寻者,亦就是也。

我说“心理依力学规律而变化”,原是一种臆说,不能说是公例。公例者,无一例外之谓也。当初牛顿发明万有引力,定出三例,许多人都不承认,后来逐渐证明,逐渐承认,最后宇宙各种现象,俱合牛顿规律,惟天王星不合,有此例外,仍不能成为公例。直到1846年,有某天文家,将天王星合牛顿规律这部分提出,将其不合规律之部分加以研究,断定天王星之外,另有一行星,其形状如何,位置如何,加入此星之引力,天王星即合规律了。此说一发表出来,众天文家,依其说以搜求之,立把海王星寻出,果然丝毫不差错,牛顿之说,乃成为公例。心理之变化,较物理更复杂,更奇妙。我之说法,不为一般人所承认者,因为例外之事太多也。我不认为我之臆说有错,而认为人心中之海王星太多。我们亦能只握着大原则,以搜求各人心中之海王星耳。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