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梅酒香螺嘬嘬菜 >

第13章

梅酒香螺嘬嘬菜-第13章

小说: 梅酒香螺嘬嘬菜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迹断粝簦嘤杏阆撼鋈肫渲小#郏祝祝住#爪HU。]

尤其是荻港这里很出名的野生江鳜鱼,就生活在板子矶下湍急水流里,守伏或扑逐小鱼虾于多寒的石罅孔隙中,进食猛烈,其肉少肥腻,多清爽,寒香入窍,别有滋味。吃惯了市场养殖鳜鱼的人,若是有幸遇上江鳜鱼,初尝之下,肯定大为动容。

几年前,有朋友从荻港过来,给我带来三条体形流畅、极具骨感的江鳜鱼,每条都在一斤重左右,正适合做酸菜鳜鱼。从菜场买回的深黄酸菜切碎,干红椒、蒜头和生姜在锅里煸香,将煎好的鱼放入,倒上料酒,我口味偏甜,就搁点糖,加水烧煮一会。待酸辣味渗透到鱼肉中,倒点米醋,再撒上葱段或香菜,就可以起锅。其实这种长江野生鳜鱼是难得的珍贵食材,酸菜加米醋太容易夺去原味,而做成清蒸,才最能保住其细腻、鲜嫩的本质纯味。鳜鱼清蒸也很简单,放上盐、姜、葱结,倒点黄酒就行,主要是掌握蒸的时间,不能蒸过头。其味清香,没有肥腻感,特别是异常结实的蒜瓣肉,块块可以剥离,几近透明。若是用上从超市买来的蒸鱼豉油,则难显手艺高低了。倒上豉油,十来分钟蒸完,谁都可以一试身手。

两年前,我在网上看到一帖,叫《板子矶上忆旧游》,演绎南明旧事。竟能让板子矶与当时正在南京上演的昆曲《桃花扇》暗通款曲,深以为此文大好,遂多方打听,联系上发帖者,作了一些核实,并让其专程去南京拍摄了“第三十一届戏剧节大型演出——昆曲‘一六九九桃花扇’”剧照,最终分上下两期以两个整版的篇幅将此文在我们晚报“钩沉”版刊出。作者姓李,是荻港镇上一个做工商贸易的年轻人,很有文史方面的潜质和个性见解。因为这番交往,今年春节前,他给我带来一只咸鸭、一罐香菜,还有一条三四斤重的活的江鳜鱼。我则是回赠他自己的刚出的一本散文集,内中有不少写美食的文章。他三天后看完此书,回我一信,说送我的三样土特产,算得上是“红粉赠佳人,宝剑酬志士”了。我则告诉小李,我的儿子和儿媳从北京回来过春节,那三样菜真是帮衬了我一把。特别是那条江鳜鱼,我全部切片用小碟装了,以后几天里,吃腻了肥鲜,就从冰箱里取一些出来用湿淀粉拌了汆汤,加点龙口粉丝,搁点芫荽,真是香鲜透骨。事情的确如此,儿子两口子年纪轻轻,却也算大口吃四方,他们春节带回一大盒新鲜刺海参,两天后又有鲜对虾、黄鱼等从原产地加冰装箱航空托运过来……孰知老爸这鳜鱼片汆汤也能别开生面很好装点了几回。

江鳜鱼活动范围大,嘴阔吻长,颜色深浓,鱼皮紧绷而富有弹性,肌肉板结,切片后不易散失,尤适合做汤或小炒。鱼片以盐、糖、料酒腌十来分钟。清水里下姜数小片,烧开,即倒入捏过淀粉的鱼片,以锅铲划开,水滚鱼片浮上,略放点熟猪油,撒上芜荽就行了。鱼片鲜嫩滑爽到筷子都夹不住,入口后舌头轻轻一裹即化,其汤清洌而香浓袭鼻,更是不可状述。我做汤菜做到今天,尚未见有若江鳜鱼这般既能受味又能护持本真之美妙绝顶好材质。

忽然就想到齐白石曾经说过的八大山人画鱼“鬼神不可知也”的话。八大山人朱耷是明室王孙、亡国遗民,家仇国恨,满心悲愤,纵是落发为僧,也无一日心神安定。所以他画鱼、鸭、鸟等,皆斜目向天,充满倔犟之气。特别是嚣张不通人情世故的鳜鱼,白眼撅嘴,怒气冲天,鱼鳍戟张,寒光闪射……压着铁器的森冷,满把陈年的风云,神情颇似板子矶下的江鳜鱼。一枕似前尘,一枕是今生。明末旧史,多孤愤妍艳之气,不知此间可有渊源牵连?

三十一、秦淮桥下水,口舌惜繁华

十里秦淮,十里风月事。在南京,我时常来秦淮河边勾留,一次次体味杜牧、李煜、张岱、俞平伯、朱自清笔下的那份旖旎。秦淮河的柔波里,弥漫的情韵与美食醇香,总是飘散不尽。

明清时期,秦淮河旁边就有了夫子庙、江南贡院,并建起重檐雕脊的聚星亭。在那个年代,不管走到哪里,凡孔庙所在都为庄严肃穆的场所,唯独这金陵的夫子庙显得很特别,仿佛着意要和孔圣人开个玩笑,周遭酒楼茶楼青楼媛阁林立,仕女如云,画舫满河,丝竹悠悠,纸醉金迷。食色,人之性也,来此博取功名的男人们,还有骚客和达官贵人,来这里可不会饿着肚子听小曲啊,他们都会选取一个很好时分到这条河上放纵或沉缅自己。所谓“君子不过文德桥”,一座文德桥又能挡住什么?

当现代商业文明的霓虹灯光照彻那些曾经的迷离韵事,秦淮繁华依旧。各式商号的旗幡幔帐,争相斗艳,穿着入时的游客摩肩接踵,就是徜徉在瞻园路、贡院街、贡院西街、美食街、琵琶路文化休闲街上,也依然能感受昔日衣冠胜雪、笙歌彻夜的风流景象。站在那个真假莫辨的“李香君故居”媚香楼下,我的眼前闪过了“秦淮八艳”的倩影,她们芳华绝代的风姿似在缥缈的楼阁和茶坊婀娜飘动。柳如是、马湘兰、寇白门、顾横波、卞玉京,连同那个陈圆圆……无论是娟娟静美,还是庄妍靓雅,巧伺人意,春意阑珊时,她们似水面白莲,一个个且歌且舞且自醉。

如今,顾盼倾城的秦淮八艳只有让人遐想的分了,少了往日的精彩,人们也只好从口腹之欲中找寻美食的“秦淮八绝”了。所谓“秦淮八绝”,指的是当今南京八家小吃馆的十六道名点:魁光阁的五香茶叶蛋、五香豆;永和园的蟹壳黄烧饼、开洋干丝;奇芳阁的鸭油酥烧饼、麻油干丝;六凤居的葱油饼、豆腐脑儿;奇芳阁的什锦菜包、鸡丝面;蒋有记的牛肉锅贴、牛肉汤;瞻园面馆的薄皮包饺、红汤爆鱼面;莲湖糕团店的五色小糕、桂花夹心小元宵。只是那个由董小宛发明的董糖,或许是太甜浓了,与当初传说的劳军初衷违背甚多,虽有精美纸盒包装,但就像她那些诗词歌赋食谱茶道一样,早已芬芳散失拢不到嘴边来了。

金陵小吃,六朝时便有记载。如今夫子庙地区茶楼饭店,街边小吃,满目皆是,甜咸俱有,形态各异,形成独具秦淮传统特色的饮食集中地。在这里,除了上述“八绝”外,还可以吃到如意回卤干、大煮干丝、状元糕、豆腐捞、蜜汁桂花藕、鲜肉小馄饨、蟹黄小笼包等,全是南京地道小吃。夫子庙很多餐厅都有小吃和点心套餐,可以一次尝遍秦淮八绝。据说,前国家副主席荣毅仁在夫子庙品尝秦淮风味小吃后,题写横幅“小吃好吃”,贴在圆柱上,亦可回文念作“吃好吃小”。

沿江一带人,都偏爱吃鱼吃家禽,我一向对名菜桂花鸭(有的地方则叫盐水鸭)情有独钟。棂星门外的码头上,秦淮八艳的青铜浮雕在巨型宫灯的光影里恍惚迷离,空气中可以闻到桂花鸭独特的香味。在南京,有关鸭子的吃法更是难尽描述,除啤酒烧鸭和金陵烤鸭以及八宝珍珠鸭外,桂花鸭、香酥鸭、卤鸭、板鸭、酱鸭,此外像鸭肠、鸭肫、鸭脖、鸭头、鸭掌……都是美味。夫子庙的老鸭粉丝汤,很多人尝过之后皆言味道好极。总之,这里是无数鸭子的灵魂超越地。

鸭血粉丝汤是这里不得不说的招牌小吃,味道好,看相也好。有客人坐下,摊主一边招呼着,一边利索地抄起漏勺,抓一把先已泡软的粉丝放入,在沸滚热汤里来回晃动几下,翻过漏勺将粉丝倒进碗里,再放上鸭血和油果子,加够汤水端过来。如果你嗜辣,可以自己挪过调料罐,浇勺红红的辣油。一块块深褐的鸭血被晶莹的粉丝缠绵绕裹,浸在米黄色的汤里,绿色的芫荽菜、褐色的鸭肫、泛白的鸭肠散落其间……看着就令人食欲大动,几不自持!

鸭菜中以盐水鸭最为知名,咸淡适中,香而不膻。往年的鸭子都是从郊县用竹竿赶来的。由于一路走一路觅食,到南京后,只只练得脚力非凡、肌肉紧凑,因而与现在的饲料催肥的鸭子口味不可同日而语。盐水鸭又以金秋桂花飘香的时节最为味美,鸭肉会淹留桂花的芳香,故美其名曰“桂花鸭”。要想品尝最正宗口味的鸭菜,可以走进秦淮人家、贵宾楼、状元楼这些大餐馆品尝,但价格起码在百元以上。而多走几步路深入秦淮那些背街小巷里,一鸭三吃或许五六十元就能打下来。

此外,在夫子庙的大石坝街和湖南路的狮子桥这样著名的美食街,有狮王府狮子头、尹氏鸡汁汤包、“忘不了”酸菜槃等。我在那里的店堂吃过炒田螺、干锅牛杂、小龙虾,美则美矣,就是辣得够炝。听说芦蒿炒香干是最有特色的一道菜,我特意要了一盘。芦蒿择得很细,都是青青脆脆的杆儿尖,和切细的香干丝一起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再无别的调味料,要的就是芦蒿杆尖和香干丝相互缠绕的那份清香馥郁。在香艳的秦淮感受这种青青涩涩的滋味,而食后唇齿格外清爽,也算是别致的体验了。

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无疑是一条流淌在男人心头的河。这里的旖旎迷幻,这里的口舌之乐,这里的琵琶古筝、二胡丝竹,连同雕栏玉砌风流才子俏佳人一起……注定永远属于江南。

三十二、舌尖下的西湖

杭州最美是西湖,游西湖不能不登楼外楼品尝糖醋鱼。

春天的西湖确实美丽。来到西湖畔,顺着绿柳参差的湖滨大道,过望湖楼,上断桥,走过白堤,经平湖秋月,就看到了傍依孤山悠然临湖的楼外楼,再往那头就是西泠印社和俞曲园故居,还有秋瑾风雨亭,再绕过去,便到了岳庙和曲院风荷……卓然成姿的楼外楼,正与断桥残雪、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几处著名景点遥相呼应,可谓风光独览。山光静对烟波际,塔影清涵水月间。游人虽为造访人间天堂而来,但对天堂美味的期盼亦是一种撩拨——若是能在楼外楼这样的绝胜之处,将窗外的湖光山色、人间美味连同传世诗文一同快意品尝,那才叫不枉西湖之行哩!据说在楼外楼,有以“天堂西湖”为主题的“十景宴席”,将断桥残雪、三潭印月、苏堤春晓等十处西湖名胜意境烹调成美味佳肴,让人们把西湖美景品在舌尖上,藏在思念中!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携新婚的妻子早春二月旅游苏浙,在西湖边楼外楼第一次吃了糖醋鱼。我们临湖凭窗,先要了一杯龙井,慢慢点菜。菜上来了,记得大快朵颐的同时,窗外有柳絮飘入,清新宜人,印象殊深。那时的游人不像现在这么多,食客也大都是气定神闲的模样,楼外楼仅是碧瓦飞檐二层小楼,而厨师烧菜也都非常用心。西湖草鱼专门养在厅堂楼梯旁的水池里,一尺多长,一两斤重,任由客人自点,指哪条抓哪条。一番收拾,入油锅炸三两分钟,浇上醋芡,端上桌时鱼的口尾仍在微动,肉质自是异常鲜美滑嫩,又甜又酸,别具特色。只是,如此做法难免有点残忍。

后来再去尝西湖醋鱼,发觉有了改变。一般不再直接活鱼下锅,而是把宰杀洗净后的鱼身剖成两片,抽去鱼骨,用清水煮,浓淡恰到好处的糖醋勾芡,敷覆在拼接得有头有尾有型有款的鱼身上,散发出檀香木般清亮幽雅的光泽。因鱼已先在清水池里饿养两天,吐净胃肠,故吃来不但没有丝毫泥腥味,且恍惚间有一缕缕蟹肉香。这个菜的特点是不用油,只用白开水加调料煮。烹制时火候要求非常严格,仅三四分钟,至鱼的胸鳍竖起,以鱼肉断生为度,讲究食其鲜嫩和本味。看看店堂壁上悬挂的题词,你就知道难怪那么多文化大佬和各界名流趋之若鹜。

浙菜富有江南特色,用料讲究品种和季节时令,刻求细、特、鲜,以充分体现食材质地的柔嫩与爽脆。其三鲜海参,可以说是名动天下。在以经营杭州风味菜为特色的楼堂馆所,主要名菜除了西湖醋鱼,还有宋嫂鱼羹、龙井虾仁、东坡肉、响铃儿、叫花童鸡……菜点如西施舌、银丝卷、三鲜烧麦、虾肉烧麦、猫耳朵等。

说到西湖边的菜,杭州人自有说法。说是一百多年前,一个姓洪的落魄秀才,从【文!】故乡绍【人!】兴来到【书!】孤山下【屋!】的寺庙旁开了家小店,将鲜活的西湖鱼虾烹成特色菜肴,供应往来游客。秀才利用肚里墨水,将流传在西湖的史迹传说糅进菜谱中,在材料、品色、口味、特色上挖空心思,创出极富文人味的特色菜,渐渐就有了名声。糖醋鱼自是湖边的第一招牌菜,是点睛之作。有人说,西湖醋鱼真正原创者是一位颇受文人眷爱的“宋嫂”,由其小叔子给打手下,故西湖醋鱼又叫“叔嫂传珍”;也有人说,袁枚《随园食单》里的“糖醋溜瓦块鱼”,才是西湖醋鱼的最初范本。还有西湖莼菜羹,晋朝的张翰见秋风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