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权柄 >

第36章

新宋-权柄-第36章

小说: 新宋-权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动着佛珠。

那渔夫钓得一阵,也不见浮标动静,心中似乎极烦闷,“啪”的一声,提起线来,往另一处甩去。

和尚微微一笑,高宣佛号,笑道:“阿弥陀佛,相公怎么还是这般沉不住气?”

渔夫听到后面人言,似乎唬了一跳,放下竿子,转过身来——却正是王安石,他见着和尚,立时面露喜色,笑道:“智缘大师,你终于回来了。”

“贫僧回来了,却不知相公回来未?”

王安石摇摇头,叹了口气,道:“我却是回不来了。”

“不忙,终有回来一日。”智缘笑道,又问:“公子病情可有好转?”

王安石苦笑道:“时重时轻,终日目视南方,却不知有何心事。”

“只得随缘。”

“我就怕这孩子自小太聪明,易遭天妒。”

“贫僧却怕公子是胸襟未广之故。”

王安石摇摇头,默然良久,方问道:“大师,此行顺利否?”

智缘淡然道:“略尽人事而已。相公忠君之心,也可报得了。”

“或是我多虑。”王安石苦笑道:“退出朝中,许多事情,反倒看得清楚。石子明之才,若用之于正道,自是朝廷之福;若万一有莽操之心,他三十便已得志,此后若数十年执政,真不可料。”

“贫僧此去京师,特意见过王子纯,子纯说,石子明似乎想取得他的支持。他有意彻底的整军经武,贫僧看石子明之规模气度,不在相公之下。他由改革官制入手,更见高明。如此之人,不用则可惜,不防则可惧。”

王安石听说石越拉拢王韶,倒也不是太意外,问道:“军制是本朝忌讳,我创议将兵法,已是困难重重,他石子明又有何良策?”

智缘低宣佛号,缓缓说道:“其中具体之策,便是枢密使吴充,亦不得与闻。所知者,无非皇上、石越、韩维数人而已。现下所知的,不过是练兵之法,恕贫僧直言,此法已不在相公将兵法之下。”

说罢便将当日石越所说练兵之法复叙了一遍,且说了王韶拒绝之意。

王安石静静听完,沉思一会,断然说道:“石子明之意,不止于此。”

智缘微笑点头,“相公也看出来了。石子明用讲武学堂与教导军,一面是整编军队,培训将校,训练士卒;一面也是要趁机裁汰冗兵!贫僧之见,他是想先把禁军中的冗兵裁汰到厢军,待到禁军事了,再来整顿厢军,如此步步为营,不动声色的解决困扰本朝数十年的大问题。”

“自古以来,人心只要有退步,就不会铤而走险。禁军裁到厢军,军吏虽然薪俸减少,待遇变差,却也是技不如人,而且还有薪俸可拿,每个指挥中被淘汰的又毕竟是少数,纵有怨言,也相当有限——只是不知道石子明究竟想把禁军控制在什么规模?若是裁的人太多,终究还需要补助的手段。”

王安石摇摇头,沉吟道:“大师,只要皇上有决心,有耐心,这样裁军,总能成功。我所担心的,却是讲武学堂的山长与教导军的指挥使由谁来担任?此人若威信太高,皇上断不能放心;若威信不高,又如何服众?石子明迟迟不肯下决心推行,定然是在犹疑这个人选。”

智缘怔道:“相公是说石子明找子纯,是想让他做讲武学堂的山长?”

“也许吧。”王安石收拾起钓具,轻叹口气,不再说这个话题,笑问道:“君实那边又如何?”

“贫僧以为司马学士不是出世之人,但是他与石越毕竟不同,会不会回京师,也很难说。”

“哦?”

智缘笑道:“方今天下,除去那些顽固无识之人,真能有主张的,不过三人而已。相公主张的是富国强兵,司马学士主张的是富国安民,至于石子明,却似乎是什么都想做,他的富国强兵的主张,也包含着司马学士富国安民的内容,也有相公富国强兵的主张。相公说开源,司马学士说不能开源、只能节流;而石子明却似乎是说,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司马学士能不能容忍他的主张,贫僧也料不到。”

这番话说得王安石也笑了,“那便且听石越去做吧,我们回去手谈一局如何?”

智缘一面接过王安石的钓具,绑在驴背上,笑道:“甚好,贫僧正好手痒。”

二人相顾大笑,离了江边,向城中走去。才走近城外官道边,便听到一个背着书篓的人大声唤道:“《海事商报》,第一份《海事商报》,杭州最近创刊,江南十八家大商号联合发行,有海外奇闻,有各地商情——江东第一报,不可不看。”

王安石饶有兴趣的停下脚步,与智缘对望一眼,叫过卖报人,笑道:“报家,这又是什么时候有的报纸?”

那个卖报人打量王安石一眼,虽不认识,却也知这人气度不凡,连忙应了一声,笑道:“哎、这位官人,这《海事商报》是江南十八家大商号联手创刊,前天才在杭州发行的,快马送到江宁府,您看这报纸,厚厚一叠,不过五文钱。这也是咱们江南第一份报纸呀……”

王安石瞅了一眼,果然是厚厚一叠,不由奇道:“这岂不亏吗?”

卖报人笑道:“人家有钱,咱也管不着。官人,要不要来一份?有京师十天前的物价,听说是急足快马昼夜兼程从京师将物价送到杭州的;瞧这,有海外日本国、高丽的奇闻;这儿,有扬州、杭州等地物产价格——若要做个营生什么的,这《海事商报》最有用。”

智缘和尚捡起一张报纸,读得几句,突然扑嗤一笑,指着报纸笑吟吟地对王安石说道:“这是什么回事呀?《李家纺织机最好》、《买船出海,当到唐家船坊》……”

王安石接过来看了一眼,笑道:“这是所谓的‘广告’。难怪厚厚一叠,竟全是广告,果然是‘商报’。”一面掏出五文钱,交给卖报人。

二人一路边看边聊,《海事商报》严格来说,也并非只是些商业信息,其中也有皮公弼的奏章,讲的是交子之法与铸钱之事;也有一篇《高丽游记》,不过讲的内容却不敢恭维,无非是一个落泊子如何去高丽经商,复兴家业,且博得美人归的粗俗故事……

王安石一面看一面笑道:“这份报纸还好是在江南发行,若在江北,定然为千夫所指,被人骂成败坏世道人心的罪魁祸首。”

智缘却似没有听到王安石的说话,出神的望着报纸,突然说道:“相公,你说这份报纸真的是商家自发创办的?”

王安石怔道:“大师何出此言?”

“相公,你看这个——这是给技术学校招收学员的广告,这是招老师的广告……”

王安石看了一眼,不以为然的说道:“这不过是平常之事,大师何必大惊小怪?”

“相公,我所惊怪的,不是这两则广告,而是这几篇报道——这一篇,是为朝廷的兴学校唱颂词的;这一篇,是讲江南这些商号是如何积极和朝廷合作,创办学校的;最可注意的,是这一篇对新成立的‘江南联合技术学校’的介绍,那些学生在此,甚至可以学到座钟制造工艺——其中还有几个科目,竟然是与军器监合作的,学生毕业后将往军器监各作坊做事……”

王安石连忙细细读下去,果然与智缘所说一模一样,他思忖一会,似自言自语的问道:“唐家为什么愿意放出座钟制造的技术?为什么会扯上军器监?”

智缘笑道:“只有一个解释。”

王安石嘿然叹道:“的确,也只有一个解释。”神色中,又似赞叹,又似另有深意。

“石越在杭州两年,所执行的政策,很博得商人的好感。如今杭州蔚然成为江东大镇,夷商往往宁可多历风浪,也愿意在杭州靠岸,市舶务的岁入更成为主要财政收入。石越是唐家的保护人,也是众所周知的——贫僧以为,这《海事商报》,是与石越进行呼应的,石越推行的第一项政策,三大报虽然都是正面的评价,但是如《汴京新闻》,总是少不了左一个建议,右一个建议,如果千里之外,能得到来自‘民间’的认可与全力支持,无疑会增加石越的威信。这样,在改官制后,如果石越愿意,他也能够有更多的理由占据一个更高的位置……”

王安石正要答话,忽然背后一个声音笑道:“大师说的,只怕却是错了。”

二人齐齐吃了一惊,转过身来望去,便见一个二三十岁的男子,站在自己身后七八步远的地方,笑吟吟的望着二人。若说王安石倒也罢了,智缘却是文武兼修的和尚,听觉一向敏锐,有人站在自己身后如此之近,他居然不知,这一惊却是非同小可。

那人见到王安石,立时拜倒,爽声道:“晚辈程栩,拜见王相公。”

王安石诧怪道:“你是何人?怎生认得我?”

程栩笑道:“晚辈本是孙少述先生的学生,西湖学院延请孙先生往学院讲学,故一向在杭州读书,是以相公不识。”

他口中的孙少述,名叫孙侔,当年与王安石、曾巩交好,名倾一时。年轻时也求过功名,不料累举不第,后来母亲死后,自誓终身不仕,隐居在江、淮间,名声也是极大的。王安石却是没有想到他被请进了西湖学院,听说程栩是孙侔的学生,不免笑道:“令师一向可好?”

“家师身体甚好。因晚辈家在金陵,此次回乡探亲,家师记念相公,特托晚辈带书信问候相公万福。本欲亲自送往尊府,却不料在此处邂逅。”程栩一面说,一面递过一封信来。王安石接过来草草看了,却无非是问候平安之意。

智缘打量程栩一眼,道:“施主如何认得这便是王相公?”

程栩笑道:“晚辈岂止知道王相公,也知道大相国寺方丈智缘大师的法号。”他生性敏悟,自幼兼习文武,机缘凑巧听到王安石与智缘的对话,兼之平素也听说过二人的事迹,又岂能猜不出来?这时候却不过是故弄玄虚而已。

王安石于小节处却不甚注意,伸手扶起程栩,笑道:“想是尊师和你说过我的相貌,也不足为奇。贤侄说家在金陵,敢问令尊是?”

程栩连忙欠身答道:“晚辈草字近谦,排列第三,相公唤晚辈三郎便是。家父名讳程望,本是庆历间进士,现已致仕,便住在城东。”

虽则王安石也是庆历间的进士,却不认得程望此人,想来不过汲汲无闻之辈,当下也不再多问,笑道:“贤侄方才说大师猜错了,却是为何?难道贤侄深知其中内幕不成?”

程栩笑道:“据晚辈所知,这《海事商报》,其实与石学士无干,乃是提举市舶务蔡京蔡元长大人,与敝院山长李先生,召集了十八家大商号,一同商议决策的。”

王安石与智缘对望一眼,心中不约而同的想道:“蔡京不就是石越的爱将吗?”他们哪里便肯相信,这件事情,石越虽然不能说是丝毫不知情,却也的确也没有参预。

程栩此人显得甚是豪爽健谈,又笑道:“自兴学校诏颁布以来,仅以两浙路而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富民以为建学校既可博名又可抵税,无不乐从。此官民两便之事,石学士此举,颇得民心。又何必画蛇添足?蔡大人之所以要创办《海事商报》,传说中倒是另有隐情。”

王安石与智缘见他如此交浅言深,不免心中好笑,一面却又忍不住好奇之心,不由问道:“又有何隐情?”

程栩却不过是说些市井传闻之意,更不以为意,他生性洒脱,也不在乎王安石对自己的观感,因此肆无忌惮的笑着答道:“相公自是知道朝廷明颁诏令,要改革官制。杭州那边便有传言,说新官制其实已定,而六部九寺中,太府寺将负责商税与市舶等事务,蔡大人猜到朝廷以后必定会重视吏才,他这时候干出治绩来,无非是想入太府寺,以为升迁之道而已。两浙路上则呼应朝廷新政,下则吸引商贾拓展税收,一时之间朝野称誉,号称大治,这中间又岂能少得了蔡大人的功劳?”

王安石见程栩语气中颇有嘲讽之意,顿时大是不以为然。心道:“蔡京持着什么心迹姑且不论,但是他若真有本事报效朝廷,自当论功行赏,按能授职。若是人家有本事做点什么事出来,便嘲笑人家是追名逐利之辈,那天下事又由谁去做?”只不过程栩虽然是孙侔的学生,但毕竟相交不深,兼之王安石心中并不喜欢蔡京,更不愿意帮他辩解,当下嘿然一笑,道:“市井传闻,姑妄听之。明年又是大比之年,贤侄此次回乡,可是想整点行囊往京师赴考?”

程栩摇了摇头,笑道:“晚辈已经无意功名,倒是想学薛提辖。”

饶是王安石颇为开明,此时也不由吃了一惊,诧道:“你想考武举,去水军?”

“薛提辖是机缘凑巧,以后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了。”程栩无比羡艳的说道:“石学士主动组织船队通商,能给朝廷带来巨大的收益。昔往大食夷商至广州、泉州,一船之货,多者可卖数十万贯,而除去税收与成本,利润少说也有两三万贯,多者十万贯。试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