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

第148章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第148章

小说: 谨言 作者:来自远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外交部长他干着,国务总理他兼着,这宣传部长的活怎么也要推他身上?
  能者多劳?
  这是压榨劳工!万恶的统治阶级!
  “妹夫啊,你最近是不是肝火旺了些?”楼大总统一脸的关切,“别那么大火气,淡定,淡定点啊。”
  展长青:“……”他怀疑,之前的国务总理不是累病的,是被大总统气病的。
  最终,展长青还是把这件事推给了宣传部长周炳勋,他知道周炳勋之前是南方政府的人,宣传部次长倒是北方政府的官员,只是在手腕上一直差了一截,基本被压得没了脾气。这个人能力是有,却一直对楼盛丰怀有成见,还曾公开说联合政府表面共和,实际上是在走独裁的老路子,若是楼盛丰有一天想复辟当皇帝,他都不会吃惊。
  碍于各种原因,楼大总统不能轻易炒他鱿鱼,只能放他继续在那里恶心自己。
  当皇帝?当TNND皇帝!当他楼盛丰脑子里塞的都是草吗?
  “大总统,这件事我不能插手。”
  展长青知道楼大总统为何抛开周炳勋,将这件事直接交给他,他同样厌恶这个人,但这么做的确不合适。
  哪里都不缺少像周炳勋这样的人,得防着他们,还要用他们。政府不能成为一言堂,要是全都众口一词的歌功颂德,将会导致更严重的问题。腐败,专制,没有权力制衡……没有制约的权力,听不得反对意见的当权者,是很危险的。
  “好吧。”
  楼盛丰依旧觉得别扭,但他也不是听不进劝,展长青话说到这个份上,他再一意孤行,恐怕真会落人口实。毕竟让自己的妹夫做外交部长兼任国务总理,把自己的大舅哥安排到国家银行总办的职位上,就算展长青和白宝琦的确能力出众,政府里也早有任人唯亲的风言风语。
  “这件事是我考虑的不周到。”楼盛丰皱了皱眉,或许真的是手中的权力大了,让他做事不再如以往走一步看三步。
  周炳勋说话讨人厌,做起事来却毫不含糊。
  接到大总统的命令之后,宣传部立刻高速的运转起来。上到他本人,下到科员,全都忙得脚不沾地。当旁人以为他会对楼大总统安排下来的工作阳奉阴违时,他此举着实是让不少人跌碎了眼镜。
  “问我为什么?”周炳勋放下手中的报告,看向一旁脸色复杂的次长,宣传部里的人都知道,周部长对楼大总统怀有成见,次长却是大总统的忠实拥趸。对于周部长如此不遗余力的完成大总统交代的工作,很多人都抱有同样的疑问,只是没人会如次长一般拐弯抹角的问出口。
  周炳勋给出的答案有些出乎预料,却又在情理之中。
  “我或许会和某些人唱反调,但我不会因此就怠慢公事,尤其是于国有利之事。”
  闻听周炳勋的这番话后,楼大总统仔细想了想,顺带反省了一下自己,结论是,周炳勋这个人不错,他会继续用他,但他依旧讨厌他,尤其是他那张嘴。
  
  第一百四十五章 

  民国六年的春节显得比以往都要热闹。
  大年三十;关北城的鞭炮声响成一片。
  开爆竹厂的王老板早已笑得合不拢嘴;从只有五六个工人的小作坊;发展到北六省规模数一数二的爆竹烟花厂;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当初建厂的资金还是向北六省官银号抵押贷款得来的,不到半年成本就收了回来;当初因为他把祖宅抵押出去,差点把他撵出家门的老父亲;如今也逢人便说儿子有出息,厂子办得好,丝毫不见当初追在王老板身后;拐杖舞得虎虎生风的样子。
  大帅府中,李谨言点燃了一根大红色的二踢脚,两声炸响,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却格外的过瘾。好像过去一年中所有的郁气,憋闷都在这两声炸响中烟消云散了。
  院子正中的礼花发出咚咚的声响,一个又一个五彩的花团在空中绽放,楼逍和李谨言并肩而立,戎装的军人,长衫的青年,看似矛盾,却仿佛天生该站在彼此的身边。
  “少帅,明年会更好吧?”李谨言侧过头,笑容中带着不自觉的期望。
  “会。”楼少帅单手抚上李谨言的脸颊,缓缓的勾起了唇角,“我保证。”
  那抹笑太过突然,直到一声烟花炸响,李谨言才恍然回神。
  这是犯规吧。
  李三少颇为不自在的捏了捏耳朵,好像,耳朵有点发烧啊……
  楼大总统和楼夫人留在京城,大帅府的年夜饭桌上,只有楼少帅和李谨言两个人。
  一大桌子菜,都是按照楼少帅和李谨言的口味做的,再加上白胖的三鲜馅饺子,个大肚圆,咬下去汤汁浓郁,好吃得让人想把舌头都吞下去。不过好吃归好吃,个头却着实大了点,一盘下肚就吃得李谨言直打饱嗝,不得不提前结束战斗。楼少帅却继续一口一个,丝毫没有停下筷子的意思。
  等到楼少帅终于吃饱了,李谨言的下巴也掉地上捡不回来了。
  他知道楼少帅能吃……可足足五盘啊!这还腰板笔直,一马平川的,普通人早就该撑得走都走不动了吧?
  吃过了年夜饭,回到房间开始守岁。
  屋子里烧着地龙,暖融融的,李谨言靠在床边,腿上搭着一条毯子,手里捧着一本德文书,一页一页的翻着。许二姐的语言天赋深深打击到了他,加上身边有楼少帅这个标杆,李三少痛定思痛,决定跟着许二姐一起学外语。
  英文他算半吊子,俄文和法文他都提不起太大兴趣,西班牙文在大学时选修过,不过在工作之后也基本还给了老师。想来想去,李谨言最终选择了德文。
  学会了德文,下次楼少帅和乔乐山丁肇他们说鸟语,他就不会两眼一抹黑了。
  李三少学习的劲头很足,又跟着先生下了苦功,再加上身边会德语的人不少,简单的交谈已经不成问题,但读写方面却没办法在短时间内提高。
  李谨言叹了口气,合上书本,起身走到桌旁,楼少帅正在一个人做兵棋推演,一张欧洲地图铺在桌面上,地图并不完善,但几个重要城市和边境要塞却都做了详细标注。
  只看了一会,李谨言就能看出楼少帅在推演德法战争,从军级单位细化到一个排,哪怕李谨言在战略和军事上只是个半吊子,也不由得被地图上的布局所吸引。
  “少帅,你认为德国能战胜法国吗?”
  “很难。”修长的手指滑过东普鲁士,停在德国和俄国的交界线上,然后又回到了预设的德法两国战场,阿尔萨斯和洛林。
  他持有的观点很明确,一旦开战,德国将面临两线作战,战败的几率要远远高于战胜的可能。除非德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结束同法国或者俄国的战争,集中力量在另一线作战,否则,战败会是注定的。
  “普鲁士军队的传统是集中兵力,主动出击。”楼逍侧过头,看向单手支在桌面上,俯视地图的李谨言,“进攻,尽一切可能夺取胜利,是德意志军队的最高精神。”
  李谨言突然觉得喉咙有些发干。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闪电战,应该也是源于此吧?这种一往无前的作战精神,让德意志的军队横扫欧洲,却在两次世界大战中折戟沉沙。如果说一战的失利是源于小毛奇擅自改动了施里芬伯爵的作战计划,再加上德国军队贪功冒进,暴露出了侧翼,导致运动战变成了堑壕战。那二战时德国在苏联的战败,有一大部分原因,应该是生生被苏俄的人海战术和广阔领土给拖垮的。最显著的标志就是,德国的军人越打越少,苏联的军队却越打越多,往往是一个团打没了,会立刻再武装起一个师。再加上的恶劣的气候和糟糕的后勤补给,斯大林格勒成为了所有德国军人的噩梦。
  不过一战时德国并没有机会攻入沙俄本土,战争进行到1917年,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接连爆发,沙皇倒台了。主张继续参战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布尔什维克取代,俄国彻底退出了一战。
  楼少帅的兵棋推演,完全基于他对这个时代欧洲的了解和固有的军事理论知识,他无法预测到未来的俄国会发生什么。所以,在他的推演过程中,德国失败,比真实的历史上足足早了一年。
  不过,不管怎么说,德国战败都符合华夏的利益,至少借来的八千万马克不用真金白银的还了。
  “少帅,要是欧洲真打起来,沙俄再发生内乱的话,你觉得咱们是不是能趁机占点好处?”
  “比如?“
  “俄租界,蒙古,还有西伯利亚。”李谨言的这些想法在脑子里存在已久,只是一直没机会全都说出来,“如果俄国政权更迭,咱们可以马上动手收回租界,还可以趁机进入蒙古,至于西伯利亚,还要再想想办法,不过俄国一旦乱起来,肯定不会在短时间内平稳。”
  若有必要,还可以在沙皇一家的身上做点文章,苏俄政权建立的早期,国内局势并不怎么平稳,高尔察克领导的白军加上一直反对布尔什维克的哥萨克,再加上怀念旧政权的人,他们曾聚集起一股不小的力量,当时英法等西方国家几乎都站在白军一边。
  白军曾试图救出沙皇,不想沙皇一家却先一步失踪。若是白军成功解救出沙皇的某个子女,那么,是不是俄国的内战还将持续更长时间?
  楼少帅不是说过,东宫里有华夏的钉子吗?
  “少帅,咱们不如打个赌。”李谨言双手撑在桌面上,凑近楼逍,笑眯眯的说道:“我赌沙皇会在战争结束之前倒台。”
  “哦。”
  “……”这是什么反应?
  “我知道了。”
  “……”就这样?
  李三少气得磨牙,楼少帅却缓缓拿起一颗棋子,落在了地图之上。只不过,棋子没有落在法国,而是在东普鲁士和俄国的边境线上。
  
  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国六年注定是不同寻常的一年;无论是对华夏还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来说。
  刚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山东就出事了。
  韩庵山空有督帅的名头;手中却已经没了实权;山东的军队根本不听省政府的调遣,省议会的议员大多是延续了咨议局的老底子;成天除了吵架就是吵架,一份议案提出;光是审议就能审上半个月,等他们吵个子丑寅卯出来,黄花菜都凉了。
  最典型的例子;联合政府以立法形式正式下达裁撤厘金,整改各省税收的命令,不说几个经济大省,连一些偏远省份都开始按例执行,唯有山东,除了北六省和南六省驻军的市县,其他县乡仍在实行晚清旧例和军政府时期的老规矩。
  税招收,厘金照收,有时还以各种各样的名目征粮。层层盘剥的结果是,山东的农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终于爆发了抗税运动。集合起来的农民,不只赶跑征粮的税官,还闯进县政府,打死了县知事。
  这些一辈子都老实巴交的农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像是老黄牛一样的干活,就为了能让家人吃顿饱饭。
  本以为韩督帅没权了,不会再有人逼着他们种大烟了,大总统还下令不许再收厘金,税金也要比去年少了两三成,今年的年景应该比往年要好了吧?没承想头顶的官老爷们还是那个样!
  收钱征粮,比以往还要狠!按照定额交税,全家都得饿死,不交税,至少黄泉路上还能做个饱死鬼。
  官逼民反,活不下去了,大家都没别的路可走了。
  “早知道就和大壮一起去关北了。”一个高大的山东汉子举起袖子用力一擦脸,“听说他在关北的农场里干活,一天三顿,顿顿都能吃上馒头,一家子都过上好日子了。”
  “话是这么说,还不是舍不得这些田和庄稼吗?谁想到……唉!”
  起先是乐陵农民抗税,随后开始向周边县市蔓延,大有燎原之势。
  驻守在山东境内的北六省第十一师,第一时间将山东的情况报告了关北,楼少帅当即下令,收缩部队,全部返回军营驻地,若山东省政府请求第十一师出兵围剿“乱民”,一概不做回应。若有其他势力趁机冲击军营,坚决予以回击。
  同在山东境内的南六省部队也接到了宋舟的电报,两份电报大同小异,表达的意思只有一个,这次山东的民乱,他们不参与,更不要搅合进去。
  浑水摸鱼固然好,但也要看这滩水混到什么程度。若是水太混,看不清下面是不是有能把人吞没的泥潭,还是不要轻易涉足为好。
  山东农民抗税与白正叛乱不是一回事,一旦被牵扯进去,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引火烧身。
  楼大总统得知山东乱了,眉头就没松开过。
  山东省内的那点事他早有耳闻,不只是在减免税收裁撤厘金的事上阳奉阴违,连修筑铁路的款项他们都敢动。掌管监察院的司马君已经派人秘密进入山东,只等着所有证据到手,就能将现在这个沆瀣一气,为了钱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