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无敌前传-第3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坚决对非洲至西欧之间的航线进行无限制潜艇战。
在罗斯福的暗示下,清楚希特勒与美国存在着暗中交易地他,放弃了原先准备先行进攻英国本土的打算。
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北非。
情报部向我汇报的情报,非常明显地显示了艾森豪威尔对北非的兴趣。
只要美国人在北非登陆,就能成功地切断直布罗陀海峡甚至苏伊士运河。
这样一来,中国与欧洲的联系就只能通过乌拉尔地区。
而中东可以忽略不计。
如此阴毒的招数。
一下子就公令总参紧张了起来,他们一方面紧急通知法国总参谋部立即加强在法属摩洛哥、突尼斯等地地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也通知在大西洋上的郭挺和厉海魂,要求其立即说服欧洲舰队,加强反潜作战的力度,并进一步强化在北非的防守。
接着。
中国政府也立即与欧洲宪章紧急磋商,希望能够同意中国派遣陆军和空军,强化在北非的武装力量。
这遭到了希特勒的强烈反对,墨索里尼也对此表示出一定的疑虑。
毕竟,北非在历史上,一直属于欧洲的传统势力范围,中国突然插进一脚,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都无法让欧洲人感到安心。
墨索里尼也最终被希特勒说服,在欧洲宪章主席会议上,不顾勒布朗的坚持,否决了中国的这一提议。
而在本土上因为驻扎了大量的德国军队,荷兰与比利时政府也在此事上采取了妥协态度。
西班牙实力不足,弗朗哥的独裁统治甚至需要法西斯党徒的全力支持。
一时间,勒布朗陷入空前的孤立状态。
艾森豪威尔上任后,虽然其正职是欧洲盟军总司令,但罗斯福还是让其参与了太平洋上的军事计划。
艾森豪威尔在提出解决目前太平洋上的局势的办法时,引用了中国军事院校的教材上的一个课题:建立千敌后根据地!既然珍珠港已经被占领,而美国本土还没有十足的力量能够夺回来,那么就干脆在中国的腹地也建立一个前进基地。
拿下关岛(看不清)实,那就立即干脆巩固新几内亚岛,在东南亚打下一个钉子。
同时为了能够给新几内亚岛提供强力支持,需要一个强大的工业力量,而澳大利亚就成了最佳选择。
澳大利亚本身具有相当发达的工业基础,其上的冶金、炼铁、炼油、机械制造等工业力量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地步。
更为难得的是,澳大利亚本身就蕴藏有几乎所有现代工业所必需的各种矿产资源。
煤炭、石油、铁矿、铜矿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都含量丰富,而且新几内亚岛上的橡胶资源也完全能够满足美国及盟国地所有需求。
澳大利亚以白人为主,其受教育情况也远高于其它国家,甚至高于中国,拥有大量的高素质人才。
实际上,澳大利亚本身就具有成为一个超级强大工业国的潜力。
艾森豪威尔地计划,其实就是将澳大利亚迅速工业化起来。
虽然这个计划确实是一个从根本上能解决问题的办法,但在时间上似乎却又有些来不及。
要想完成艾森豪威尔的这个计划。
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中国在一年半到两年内,无法有效占领澳大利亚。
而以澳大利亚为战略目标的中国,此时正在集中力量准备进入此地。
艾森豪威尔的计划,在目前看来,还有些天方夜谭了。
至少尼米兹认为。
在西南太平洋上地美国潜艇被逐一清除之际,让澳大利亚拖上一年以上,这绝无可能。
罗斯福却非常认同艾森豪威尔的计划,他在认真思考并详细咨询了参谋长承席会议全体成员后,最终决定了采纳艾森豪威尔的意见。
因为艾森豪威尔的一句话打动了他:让美军在大西洋上拖住中国人的部分力量,更重要的是,让希特勒在西西伯利亚尽快采取行动。
那么中国就绝无可能同时面对几方面的压力。
因此,罗斯福立即命令在新几内亚岛上地美军无论如何也要拼死抵抗,以求能够最大限度地拖住中国人的脚步。
接着,罗斯福立即加强了与希特勒的“沟通”他要说服希特勒,立即对中国展开行动,甚至以中国的石油资源作为砝码,许诺一旦中国被击败,美国将与德国共同拥有这个世界地石油中心。
希特勒虽然狂妄到了发疯的地步,但他并不愚蠢。
美国人在大西洋上取得的胜利,是以付出几乎所有战列舰部队为代价地惨胜。
而中国在珍珠港取得的胜利,则是有目共睹的。
是一个完全的胜利。
事实证明,中国与美国的交锋。
在某种程度上还占有一定地优势。
这让希特勒难以取舍。
但美国人的诱惑也是让人无法拒绝地,不仅完全承诺希望欧洲出现一个由行车主导的欧洲,而且还将中东这个全球最大的石油产地与美国共享。
尤其令希特勒不安的是,中国人似乎正在西西伯利亚大幅度地加强兵力,在乌拉尔地区已经集结了近三百万的兵力。
这样强大的兵力,使希特勒寝食难安,虽然有苏联这个庞大的缓冲地带,但一旦苏联被击溃,那么德国就无法利用苏联的资源,就会在短时间内沦为二流国家,完全丧失了与中、美争锋的资格。
从内心深处来讲,希特勒更愿意与美国人合作,不过,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远处不在的影响,也使希特勒心重恐惧。
因此,他选择了拖延,他要等到中美两国对掐到生死存亡的关头再决定去向。
总参与海军现在已经忙得脚不沾地,其实,要想在同美国的全面战争中,真正占据上风,就必须在太平洋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情报部门虽然没有侦察到艾森豪威尔提出的计划,无法了解到美国希望在西南太平洋上与中国进行持久作战,并在此期间完成对澳大利亚的工业化。
但通过大量的蛛丝马迹,情报部门的分析报告中非常清晰地指出:美国大量向澳大利亚派遣工业技术、管理人员,有超过80%的可能,美国人要将澳大利亚建设成一个新的重工业基地。
这一分析报告立即引起决策处的高度重视,这意味着,美国人将绝不会放弃澳大利亚。
在西南太平洋被中国基本控制,切断了美国本土与澳大利亚的联系后,要想坚守下去,只有将澳大利亚变成一个实力强大的地区才有可能。
那么,现在中国需要做的就是在最矮的时间内攻陷澳大利亚。
而新几内亚岛就成为首要攻击目标,拿下这里,才能打开澳大利亚的北大门。
但是,美国大航母舰队进入拉包尔后,已经超过边境,进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的中国军队受到更大的打击。
目前,占有空中优势的美国军队已经将中国军队死死地压制在边境不远的地方,这已经将原有的战线向回推了至少数十公里。
如果中国的空中力量得不到加强地话,再等一两个月,甚至会被逐回印尼。
4月4日,已经装备了三个师的喷气战斗机被空军全部调到了印尼。
其中两个战斗机师在南部的昆贝机场和蒙本机场,另一个师则集结到查亚普拉机场。
空军将喷气式战斗机地改组发挥到极致,从4月5日至5月25日一个多月的时间里。
第二百六十七章 … 澳大利亚战役
艾森豪威尔的梦想随着新几内亚岛的“陷落”而变成了一个笑话,澳大利亚不可能在中国军队占领之前就演变成一个强大的工业化国家。
这一点,无论是中国的最高统帅部还是美国白宫都非常清楚,因此,罗斯福立即中止了向澳大利亚输送工业技术、管理人员,并紧急召回之前送到澳大利亚的工业人才。
中国政府也不希望夜长梦多,导致整个澳大利亚局势发生不必要的变化,因此也加快了在新几内亚岛上的作战物资囤积工作。
当然,美国人也不会轻易地就让中国人占到澳大利亚这个便宜,他们以新西兰为基地,持续向澳大利亚输送着各种作战物资和大量的地面作战部队。
到了6月10日,在澳大利亚的美军地面部队就达到了惊人的110万人,加上原澳大利亚陆军20万人、陆军航空队4万余人、海军十万左右,使美国总兵力达到了145万人。
而中国海军准备投入到澳大利亚背部的登陆部队也有30万,几乎囊括了全部的海军陆战队兵力,同时,陆军也有20个师约35万人云集在新几内亚岛上。
中国军队的优势在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作战勇猛,航空火力、炮兵火力雄厚,并且控制了珍珠港港,切断了美国的后勤保障的路线。
劣势在于澳大利亚经白种人经营多年,其地利、人和均在美国人那边,而且在总兵力上还有不如。
中国动用近七十万地面部队参战,这也差不多了到了国内所能承受的物资极限了,毕竟,在西西伯利亚、欧洲还牵制了大量的作战部队。
总参将总攻澳大利亚的时间定在了6月10日上午,在这一天之前,海军动用了上千架反潜飞机、近二百艘潜艇用于清扫托雷斯海峡、巴布亚湾、珊瑚海、卡奔塔利亚湾等海域地美国潜艇。
使美国潜艇在这些海域基本绝迹,这极大地增强了两栖登陆陆舰队的安全性。
而澳大利亚北部的所有机场都遭到了中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的重点打击,在整个澳大利亚北部、南纬17度以弱的空域,已经没有一架美国战机能够突破中国的空中封锁线。
中国军队用四天的时间先后攻占了巴杜岛、莫阿岛、星期四岛和威尔士王子岛这四个横亘在托雷斯海峡地较大岛屿,从而获得了攻击约克角、巴马加地域的前进基地。
驻守在这些岛上的约两个团的美军官兵虽然构筑了大量的工事和地下坑道。
但火力兵力悬殊过大,使其没有能够进行有效地抵抗,在指挥官阵亡后,纷纷举起的白旗。
6月15日,上千艘各型登陆舰艇搭载着数万海军陆战队官兵和上百辆坦克、装甲战车从威尔士王子岛出发,向约克角和巴马加驶去。
虽然在此之前,包括战列舰在内的各作战舰艇向海滩阵地倾泄了无数的弹药。
航空兵也不断地对这片区域进行地毯式轰炸,但仍有相当数量地永备地下工事存留了下来。
攻击约克角的两个陆战队师还未上岸就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整整五六个小时的时间,甚至没有建立一片过得去的牢固的滩头阵地。
好在五六个小时的战斗,也使前线官兵摸清了美军在滩头阵地上布置地地下工事及火力点。
应地面部队地要求,舰载机携带重达一吨的制导炸弹开始逐个对这些暴露地火力点及地下工事进行精确轰炸。
在投下了上百枚制导炸弹后,终于摧毁了19处火力点和地下工事。
这扫清了一个宽约2公里、长约6公里的通道。
使大量的作战部队能够迅速通过,进入纵深。
相对于约克角的战斗来说。
对巴马加的攻击要容易得多,这座小小地港口城镇虽然码头设施不多,但却非常齐全。
海军陆战队特种分队在清除了码头附近航道的水雷后,立即控制了兵力并不太多地码头。
使数十艘高速登陆艇能够迅速地靠岸,然后约一个团的官兵很轻松地解决了镇内的数百美国。
并占领了这个小镇,等待着从约克角登陆的主力部队。
整个约克角半岛上,大分水岭就占去了一大半的位置,只有西海岸的部分区域地形还算平坦。
这也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登陆部队的主要突击地方。
但在这里,美军也修建了大量的永备工事,密密麻麻、大大小小的火力点充斥其间。
但在航空兵的打击下,这些永备工事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仅用了四天,中国登陆部队的三个师就突破了文洛克河防线,占领了一个还算较大的港口城镇韦帕。
韦帕的占领,使中国登陆部队在约克角半岛获得了一个极佳的重装备登陆场,从6月22日起到7月2日,中国登陆部队就在这里卸载了2个整装的装甲师,即第552师和553师。
虽然这两个装甲师属于陆军部队,但海军却大方地动用了上百艘各型登陆舰,并通过海上预置舰,提前将各种零部件、弹药等物资送到作战海域。
指挥陆军登陆部队的商云义陆军上将亲自向陈海拍去了感谢电报。
有了装甲师的进攻,使中国登陆部队的推进速度一下子快了起来。
7月4号,海军战队第22师占领了奥鲁昆,并在阿彻河对岸键立了数个桥头堡。
由于工兵的辛勤工作,使阿彻在数个小时就搭建了十余座战钢桥,这让两个装甲师能够迅速地通过阿彻河。
而登陆部队总指挥王楷庭上也下令在默卢纳建立第一个大型后勤中转补给站。
正是这个补给站的建立,是装甲部队能够在两天后,即7月7日占领爱得华弗里和斯特拉斯梅。
但是到了7月9日,装甲部队协同2个陆战队师在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