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家事by卫风 >

第107章

家事by卫风-第107章

小说: 家事by卫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代个人的力量太小,声音也太小,凝聚在一起才有力量。所以一姓的人往往聚族而居,田地也都连在一块儿。

    当然,人多了难免是非也多,比如李心莲那一家子。朱家的亲戚里头也有这样的人,又林也见过,有人趁着朱家办喜事,上门来打秋风的。坐下了就哭穷,昨天又林去大太太那儿的时候,还有个四十来岁的女人在那儿喋喋不休,说得那个惨哪,似乎家里眼见就揭不开锅了一样,大太太已经下了逐客令她还是当听不懂,就坐着不动。

    当着儿媳妇的面儿,大太太好不尴尬。又林很是识趣,权当什么都没听到,先避开了,过了一会儿才又过去。

    本来大太太找又林过去,是想敲打她一下。虽然是新婚夫妻,可也不能不为着丈夫的身体和前程着想,闺房之事也要有所节制。妇人当贞静自重,可不能有放荡淫行。尤其是他们这样的人家,当主母的人要贤淑恭俭,才能服众。

    可是被那打秋风的穷亲戚那么一扰,大太太也没心思说这些了。

    她心里头还是没把又林也当成朱家的人,而偏偏让她看见了朱家人也能干出这么没脸的事来,觉得折了颜面。

    其实又林真没那么想,谁家没有穷亲戚?就是皇帝家也有,何况他们这种平头百姓?

    于是大太太另找了话题,说起要是到京城该怎么安置的问题。朱慕贤原来在京城的时候岁数小,也没有自己单独的院子,就是大太太院子旁边砌了墙,单开了门,里头也就三间屋子。现在他成了家,院子里这么多人,那是绝对挤不下的。

    当然,这些详细情形不是大太太费劲的说,而是范妈妈殷勤的替她说的。

    “空着的地方,也有。一处是靠东边,那个院儿里有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地方还算宽敞,就是靠街近了,怕是不大安静。还有一处是靠后院儿,这个倒是安静,地方比东边的还大一些,出门就能看见花园的假山,就是屋子旧了一点儿,空了好长时间了。”

    又林正要说,这件事情她不能决定,还得问朱慕贤的意思。大太太已经发话了:“我看就住后院里,那儿宽敞,将来再添了人口也住得下。旧一点不怕,翻修一下就成,用不了多少日子。”

    那还问她的意思干什么?大太太这都做了决定了。

    再说,听大太太这个意思,又要整房子,还琢磨着添丁进口,分明就没有再回于江的打算了。

    又林晚间问朱慕贤这件事,朱慕贤倒也赞成住后院那。

    “正好靠着花园,又幽静。东院那边靠街,确实有些吵攘。”

    既然朱慕贤也这样说,那说明后院儿应该不错。大太太总不能给自己小儿子弄个破烂的地方猫着。

    朱慕贤一时兴起,还把整个朱家宅院的大致图样画出来给又林看了。

    虽然画得几个框框套在一起很是抽象,但又林也大致是看明白了。

    这院子看起来是不错,左右两边都是花园,左边花园里有个不大的池子,据说夏天还有睡莲花盛开。

    又林指着右边隔了一段距离的一个小院子,顺口问:“这里住的谁的?”

    朱慕贤转头看了一眼。

    “是三婶儿和六弟。”

    又林就明白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朱慕贤索性又拿起笔,把哪一处住的谁都给她写上了,又林笑着说了声多谢,仔细的看着这张图。

    如无意外,这就是她将来要住很久很久的家了。

    又林有些忐忑,不过更多的是如何规划布置这个未来的新家。

    看起来这院子的确宽敞,正房三间,两侧有耳房。左右还各有两间厢房。朱慕贤虽然画得抽象,但是很细致,连院子后面有扇小门都画上了,从小门出去就到了花园,这要是吃完了饭或是睡醒了觉想找个消闲散步的去处,倒是非常方便。再比对靠东面的那个院子,这里无论是大小还是方位,都更加理想。

    他们夫妻当然是住正屋,她带的人里头,两房陪房可以不在府内住。到京城之后她肯定会再置点地或是买个小铺子,让他们打理着,不求有什么大营生,只不过钱放在手里就是死钱,不如做个营生,少赚多赚的都不要紧。至少这样一来,不至于对外头一无所知,要让他们跑腿带话采办东西都方便。

    剩下的就是胡妈妈和几个丫鬟了。小英和翠玉还是管着她身边的这一摊事儿,白芷和茯苓又林还要再看一看再做安排。至于傻妞和半夏,一个是傻大姐,一个是另有打算,都不能大用。

    这么大的院子,住下这几个人是绰绰有余了。算起来,说不定人手还不够用。

    书墨说,朱慕贤在京城的时候,身边有两个丫鬟伺候的。但是因为当时于家表姑娘总因为她们发脾气,所以她们很少近身伺候。换句话说,对又林都没有丁点儿威胁。

    于表妹的醋劲儿是够大的,不过她当时辛苦是为了她自己占的地盘儿,现在却归了又林了。

    人手不够倒是不用愁,比着周榭她们几个先出嫁的例子,婆家肯定会再给指派人手的。比如那个曾经误报消息给她的三妞儿。就是为了给周榭使唤才买的。但是她犯了个不大不小的错儿,让舅妈在客人面前丢面子,大概是不会轮到近身伺候的活儿了。

    很残酷,可能因为一个小错就断送了前程。这辈子都很难出头。

    老爷子和老太太当然住的正院,大太太的住处在后一进,二房住靠西边的院子。三房就母子俩,估计伺候的人也不会多,所以他们母子那小院儿连大带小才四间屋。

    又林想了想怎么布置,朱慕贤也兴致勃勃的帮她出主意。

    “那院子我以前进过,东屋靠南墙是暖炕——北方家家都睡炕。暖和。你可能一时习惯不了,日子长了就好了。”

    又林点头,他们肯定是住东屋了。屋里头要放桌椅、梳妆台,穿衣镜、衣柜,这些都是必须的。要是宽敞的话,还能放个屏风盆架之类的。西屋一般是白天待的地方,见客说话也可以在这里。所以要花点心思布置的体面精致一些。挂个字画,插把花儿什么的。桌围椅袱也得花点心思。因为能在这儿见的肯定都是自家人、亲戚,全是女客,所以倒没别的忌讳。这些东西都是现成的。又林嫁妆里头不缺这些。到时候挑一挑,全有了。

    朱慕贤还指了下东屋:“在这儿给我理出个小书房来吧。”

    又林有些意外:“府里不是有书房吗?”

    从朱慕贤画里的图上看,不光有书房,还有两个呢。一个外书房,还有个小书房。

    朱慕贤摇头:“外书房其实是长辈们议事见客的地方,不合适。小书房其实是家里以前兄弟们一起读书的地方,当时还请了个先生坐馆,都不合适。”

    又林就明白了。

    那就是说家里孩子都在那儿上课,大小孩子混一起,朱慕贤以后肯定不会再和他们一起念什么“宽柔以教。不报无道”了。

    “好。”又林笑着应下来。

    朱慕贤看着她的笑容,心里微微一热,凑过去在她唇边亲了一亲,又蹭了一下。又林微微垂了头——幸好屋里没别人。

    她平时也不习惯在唇上擦什么香露胭脂,不然朱慕贤这么蹭,肯定要蹭一脸胭脂去。

    “家什器物家里都不缺。”朱慕贤压低声音说:“我才四五岁的时候。祖父有次让管事去库里拿东西,我也要跟去。祖父指着一套书案橱架给我说,那是给我将来预备的。”

    又林一笑,能让朱老爷子这么说,那东西肯定错不了。

    但是这些东西都是记在家里公账上的,管公产,可不算他们小两口的私产。到时候如果分家,这些东西除非指明分给他们,否则他们不能带走。

    真正属于他们的,只有她的嫁妆,和他们将来共同齐心协力存下的私房。

    小夫妻跟着大家族一起过日子,吃穿用度大面上大家都是一样的,还领月钱,自己的其他收入不摆在明面上,都归自己兜里。这就是所谓的吃官饭,攒私钱。

    又林一算,得,她这亲结的,朱慕贤等于一无所有,她却可以称得上一个小富婆了。可是她的嫁妆虽然算是她的,她对自己的嫁妆是享有财产权的,可女人在这世道没人权啊!可以说连人身自由都不是自己的,她的财产归属于她,她自己却归属于别人。

    动身起程的日子已经定了下来,就在下月月初,正好是他们成亲满一月。俗话说新房满月不空夜,不管怎么说他们这新房也的确住满了一个月。又林自打知道要去京城,就没起过收拾这屋子的念头。反正收拾了也是白收拾,以后不知还能不能回来住。东西从箱子里拿出来再装回去这么倒腾一次,还不够费事的。

    远行在即,很多东西都要预备。什么衣裳预备路上穿,什么要装进箱中封起来。路上预备的吃食,常备的药,一些零零碎碎的东西,都要想得周全。几个丫鬟里头,象小英和傻妞这样的,想法单纯,牵挂不多,对远行十分好奇和雀跃。象茯苓和翠玉她们,就抓紧时间找机会和家里见面送东西告别。不过不同的是,茯苓是把东西和攒的月钱赏钱往家送,翠玉的家里人则是倒过来给她塞钱塞东西,千叮咛万嘱咐的。虽然翠玉这些年稳重多了,可是要去京城那么远的地方,以后再也照应不到,他们家人当然不放心。

    朱老太太很是通情达理,体贴的让朱慕贤再陪又林回娘家去坐坐,反正离得近,来去方便。以后就算想回娘家也难了,趁现在让她和娘家人多说说话多聚聚吧。

    对这事儿大太太没反对,只是私下跟范妈妈抱怨:“老太太这也是,谁家新媳妇出了嫁不是一样?偏她就不容易了,隔三差五的往娘家跑,让人看见了肯定说闲话。”

    范妈妈知道她的性子,顺着她说了几句,又劝:“都说隔辈亲隔辈亲,老太太这是疼孙子,顺便也体贴孙子媳妇。有个文绉绉的词儿不是说什么?爱间屋什么的……”

    大太太颇为得意的纠正她:“是爱屋及乌。”

    这么一想,大太太心气也平了。反正往后日子还长着,她一到了京城,举目无亲,家里可人疼的晚辈可不是一个两个,儿子还要读书,还有正事,不会象现在一样新鲜热首。到时候大太太让她往东她不能往西,不想规矩也不行了。

    范妈妈一笑,手不由自主,摸了摸另一支手腕上的镯子。

    那是只成色相当好的金镯子,沉甸甸的,手工也精致。

    这是新少奶奶赏她的——胡妈妈还跟她说了许多话,无非是初来乍到,请她多提点照应。

    范妈妈是当下人的,到她这年纪能图什么?不过想多弄些钱好养老。大太太从前出手大方,现在今非昔比。可是少奶奶是什么人?那嫁妆厚的人眼热,一出手就这样大方,范妈妈的心当然会有所偏移。虽然不好明着替她说好话,可是大太太要是有什么不满,范妈妈就会象今天这样帮着些。

    另外,范妈妈也向胡妈妈点出来了黄嫂子。

    双方都对这个人有敌意。范妈妈防备黄嫂子,纯粹是担心自己的地位动摇。而胡妈妈则是因为她对自己家姑娘的中伤和敌意。两人心照不宣——有共同的利益和利害关系,迅速就结成了同盟。

    当然,这种关系很脆弱,可是至少目前,在消除黄嫂子这个威胁之前,她们的立场和目标是一致的。

    四奶奶又偷偷给又林塞过一些东西,有行军散、棒疮药,寒露丹这些。夹在药盒里的还有银票,和几张普通的药方子夹在一起,不仔细根本看不出。

    又林眼尖的瞧见了,忙给抽了出来:“娘,我不要。”

    “拿着。”四奶奶很坚持:“你要是一直离娘家近也就算了,离家远,别人都靠不住,自己手里有钱才能不慌。这些钱平时不要动用,真出了什么事儿,没别的办法了,用来救急。就和药方子什么的收一起,旁人不会留意的。跟谁都别说,就是胡妈妈、小英、就是你丈夫,也不要说。”四奶奶叹了口气:“我宁愿你一辈子都用不着这钱。”


第一百六十八章
 
    朱家要起程动身,船自然是李家帮忙安排的。别说两家已经成了亲家无须见外,就算没成亲家,李光沛和朱老爷子隐然成了一对忘年交,邻里间帮一把也是应该。 

    李光沛和四奶奶都来送行,四奶奶握着女儿的手,眼圈红通通的,扑了粉都盖不住――又林一看就知道她昨天夜里肯定没有睡好,而且还哭过了。 

    她又是心疼,又是不舍。 

    没到要走的时候,又林一直觉得自己很坚强。可是事到临头,她才现自己远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冷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