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170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70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45年8 月,苏联百万红军出兵东北,势如破竹,一举歼灭了日军侵华部队的精锐——关东军,摧毁了伪满政权。

这突如其来的胜利,对重庆的国民党政府来说,显得有些猝不及防。

原来,在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蒋介石袭用前朝人“以夷制夷”的方略,把光复祖国的希望寄托在美国人的战略反攻上,准备以美军的力量驱逐日军。再加上国民党军队主力大多在西南、西北。搞得蒋介石有些无措。特别是在东北,随着伪满政权的垮台,出现了行政权力的空白。当然,按照8 月26日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关条款,苏联人在得到若干利益后,答应将东北的行政主权交还给中国国民党政府。但就眼下而言,自己的400 万大军,却窝在西南,鞭长莫及……

这急剧变化的国际国内局势,使延安的中共也感到突然。但是,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华东都建有敌后抗日根据地,这使中共挺进东北占有了先机之利。英明睿智的共产党人,充分抓住了历史潮流荡迭起伏所赐予的机会。

8 月11日,即苏联红军出兵东北的第三天,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便向有关部队发出了进军东北的命令。其内容如下:为了配合苏联红军进入中国境内作战,并准备接受日满伪军投降,我命令:一、原东北军吕正操所部由山西、绥远现地,向察哈尔、热河进发。

二、原东北军张学思所部由河北、察哈尔现地,向热河、辽宁进发。

三、原东北军万毅所部由山东、河北现地,向辽宁进发。

四、现在河北、热河、辽宁边境之李运昌所部,即日向辽宁、吉林进发。

在接到进军东北命令的上述几支部队中,八路军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及其所属部队,驻扎在冀东,毗邻东北,于是近水楼台先得月,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共最先出关进入东北的正规武装。

8 月13日,冀热辽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李运昌,在冀东丰润县大王庄召开紧急会议,传达毛主席、朱总司令和聂荣臻司令员的指示、命令,紧急动员,向东北进军。会议决定:由李运昌率领冀热辽军区八个半团,两个地区支队和朝鲜支队共13000 多人,组成东进部队,分为东、西、中三路,向热河、辽宁、吉林等省进军。部队进军的具体部署为:东路,又称为挺进东北的前梯队。由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司令员曾克林、副政委唐凯率领,共4000多人,从冀东的抚宁地区出发,沿辽西走廊,向锦州、沈阳方向进发。

西路,由冀热辽军区十四分区司令员舒行、政委李子光率领,共约2000多人,从兴隆、围场地区出发,向承德方向进发,尔后进入东北。

中路,由冀热辽军区十五分区司令员赵文进、政委杨文汉率领,共计3000余人,从喜峰口出发,向热河的凌源、赤峰、朝阳方向进发。

会议确定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热河的任务是:配合苏联红军作战,消灭东北、热河的日伪武装及日伪汉奸势力;接管日伪占领的城市,建立人民政权;收缴敌伪武器、资财,扩大部队;为后续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开辟通道。具体任务区分:东路和随后出发的军区第二梯队,配合苏军解放辽宁、吉林;西路和中路,配合苏军解放热河。

8 月16日,担任东路进军任务的十六分区部队,在曾克林、唐凯的率领下,自抚宁地区出发,沿北宁铁路两侧东进。当时,日本政府虽已宣布投降,但据守在冀东北宁铁路沿线据点里的日伪军,没有主动交出武器的意思,这给部队的东进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沿途经过的一些重要集镇,像昌黎、张家庄车站、双旺镇等,几乎无一例外地是用武力攻克的。就这样,曾克林部且战且走,一路东行,于8 月下旬打下了海阳镇、柳江和石门寨煤矿,进抵山海关地区。

此刻,山海关城内尚有日伪军2000余人,装备精良,凭险顽抗。曾克林和唐凯研究决定:由于北宁铁路沈阳至锦州段已为苏军控制,中段也被八路军切断,山海关无关大局,因此,东进部队应迂回出关,加快进军东北的步伐。

8 月28日晚,部队冒着倾盆大雨,由山海关西们的九门口出关,踏上了辽西的土地。

前所,是北宁铁路山海关外的第一个车站。该站驻有伪军400 多人。29日上午,曾克林部派代表向驻守车站的伪军送去最后通牒,令其放下武器。

下午5 时,前所400 多伪军全部投降。当日晚,曾克林、唐凯接到通知:“苏军一个分队从赤峰方向开来,于明日抵达前所,请注意联系。”

为了庆祝两国军队在中国反法西斯战场上的历史性会师,曾克林部全体指战员倾注了极大的热忱。当晚,决定临时抽调司号员。组成“军乐队”,战士们把手中的武器也擦得锃亮。曾克林、唐凯向苏军提出联手攻打山海关的建议。苏军上校请示上级后同意配合行动。

于是,中苏两国军队在山海关攻坚战中首次联合作战。作战的任务与协同十分简单:曾克林部担任主攻,夺取城垣;苏军则担负火力支援。

上午11时许,中苏双方派出的代表乘苏军吉普车进抵山海关城下。谈判在城外的一栋房子里进行。中苏两军代表令驻山海关的日军和伪军于当日下午2 时,率部于山海关南火车站无条件投降。

日方代表表示:山海关不归“满洲国”管,也不属苏联军队作战范围,更不是八路的受降区域。他们已奉上级命令,只能向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军投降。8月30日下午5 时,在苏军炮火的支援下,曾克林部开始攻击山海关。冀热辽十六分区的十二团和十八团分别从两翼向城关展开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战斗,十八团首先夺占了城内制高点,将红旗插上了“天下第一关”的城楼。随后,十二团也攻下了火车站,炸开城门,突入城内。黄昏时分,战斗结束。

攻占山海关后,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的部队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出关第一军”。东进部队也决定乘火车进发。山海关车站的铁路工人全力支持,很快,一列由客、货、敞篷等几十节车厢组成的混合列车准备就绪。

9 月4 日,曾克林、唐凯率部队登上东行列车,当日抵达锦州,与已到锦州的苏军会师。部队到锦州后,由十六分区十八团组成了锦州卫戍司令部,接管了伪锦州省、市政府和辽西地区,控制了辽西走廊。主力部队则继续东

行,向沈阳挺进。

正当曾克林、唐凯率东路挺进部队打昌黎、出山海关、进入辽西之际,冀热辽军区其他两支部队也进入热河。

8 月18日,由舒行司令员、李子光政委率领的西路十四分区部队,沿兴隆、承德、滦平前进,与由多伦南下的苏军会师,解放了围场、隆化等一批县城。

由第十五分区司令员赵文进率领的中路部队,8 月17日经喜峰口向平泉、凌源、赤峰开进,并于8 月20日在平泉与苏军会师,解除了当地的伪满武装,接管了八座县城。

9 月5 日,曾克林、唐凯率领的东路挺进部队,搭乘火车,一路风尘仆仆,进入东北最大的城市——沈阳。

一个星期以后,这支部队又相继进入了鞍山、辽阳、抚顺、本溪。至此,冀热辽军区十六分区部队,在曾克林司令员和唐凯副政委的率领下,抢到了先机。

一个月以后,即1945年10月,这支最先出关的部队已经发展到6 万多人。

1946年元月,第十六分区扩建的各部队,与南满的山东部队、南满纵队合编,建立了辽东军区(南满军区)和东北民主联军第三、第四纵队。第十六分区的供给、卫生、军工部门编入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机关。

1945年8 月11日清晨,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住处聚集着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的重要领导人。罗荣桓宣读了朱德总司令命令各解放区部队积极进军的电报,并布置了晚上召开的高级干部联席会议。

当晚,在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高级干部联席会议上,罗荣桓就执行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提出了具体意见。他要求:迅速整编部队,及时向铁路线和大城市进击,以有力的反攻作战,逼使日伪军缴械投降。

山东根据地的发展壮大,倾注了罗荣桓的心血。 1938 年11月,八路军一一五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师机关和第六八六团组成的东进支队从晋西出发,于1939年3 月进入山东,同八路军山东纵队会合。随后,这两支武装发展到8 万多人。1943年3 月,中央军委决定:罗荣桓为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一一五师政委、代师长。8 月,罗又兼任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在六年多的抗日烽火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已拥有27万武装和2400万人口。

在大反攻的日子里,罗荣桓抱病指挥部队分五路进军,迅速进入津浦、胶济、陇海等铁路沿线敌占区,收复主权,收缴日伪武装。与此同时,罗荣桓认真执行了中央关于派部队进军东北的指示。他安排了第一批从海路进军东北的部队,即由滨海军区副司令员万毅率领的“东北挺进纵队”。该“挺进纵队”是由滨海支队和胶东军区一部分部队组成,约3500人,万毅任司令员,周赤萍任政委。

万毅是原东北军将领,曾在张学良的东北军第五十七军中任团长,出生于辽宁金县。他15岁来到奉天城(沈阳),参加了奉军,在十数年的军旅生涯中,因作战英勇,逐次晋升为团长。

1938年,已经随部队撤至关内的万毅,在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介绍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当年春,万毅率东北军五十七军六二七团血战连云港,拒敌登陆,歼日军百余人。1939年初,他率部破袭津浦路,生俘日军少将原山

方雄。同年秋,已升任五十七军一一一师第三三三旅旅长的万毅,率部袭击鲁东南大店,一举歼日军两个中队。在当地,日伪军据点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怕一万,就怕万毅(一)!”

1940年9 月,万毅和其所在师师长常恩多发动了一次锄奸运动,驱逐了与日军勾结的军长缪澂流。1941年2 月,国民党清理东北军中的中共地下党员和进步分子,万毅遭到关押。1942年3 月,蒋介石电令国民党鲁苏战区总司令于学忠“就地秘密枪决”万毅。于学忠采取拖延态度。7 月,蒋介石再次电令于学忠除去万毅,所幸万毅已逃至八路军驻地。随后,常恩多率一一一师脱离国民党,进入滨海抗日根据地。 1942 年8 月,常恩多病逝,万毅接任师长。1944年10月,万毅率领的东北军第一一一师正式改编为八路军山东军区滨海支队,万毅兼任山东军区滨海军区副司令员。在中国共产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万毅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罗荣桓、万毅等人仔细研究了部队行动的细节,包括部队的航渡路线、登陆地点、海上可能遇到的情况、到东北后的工作方针等。之后,罗荣桓送走了山东赴东北的第一批部队。

9 月11日,罗荣桓收到了中央来电,电文说:“据胶东区党委派人在大连侦察,我党我军目前在东北极好发展。为利用目前国民党及其军队尚未到达东北以前的时机,迅速发展我之力量,争取我在东北巩固地位,决定从山东抽调4 个师12个团共2。5 万至3 万人,分散从海路进入东北,并派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前去统一指挥。”

这是中共中央在一个月内,第二次调山东军区所属部队到东北,并且是主力部队。

罗荣桓立即电召在博山指挥作战的萧华,命他火速回军区接受任务。

萧华长期以来,一直在罗荣桓的领导下工作。抗日战争爆发后,罗荣桓任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萧华任副主任。1938年,萧华奉命率部队挺进冀鲁边。以后,罗荣桓任一一五师政委,也到了山东。1940年5 月,萧华任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

接到电报后,萧华轻骑简从,日夜兼程,赶回军区。

罗荣桓在病榻上向萧华交待了任务:“中央指派你立即去东北。你先看看这几份电报。”

电报有三份:第一份是8 月29日《中央关于迅速进入东北控制广大乡村的指示》;第二份是9 月11日中央转发胶东区委报告大连情况并命令萧华率部进入东北的指示:第三份是9 月15日中央关于成立东北局全权领导东北一切工作的决定。萧华感到责任重大,请示罗荣桓:“什么时候出发?”

罗荣桓答道:“立刻。分局讨论决定:由你先期率领司、政、供、卫机关一部分干部去胶东,从海路挺进东北。调去东北的四个师的部队,由我来安排。……

“过海要注意美国军舰捣乱。要改穿便衣,晚上偷渡。沿途的岛屿要控制起来,设立兵站。”

为了保障主力部队渡海,山东军区成立了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组成的海运指挥部,担负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