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171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171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保障主力部队渡海,山东军区成立了由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组成的海运指挥部,担负保障任务。许世友征集了胶东沿海30余只海船,140 余只帆船,把几万部队运过了渤海海峡,创造了海上输送史上的奇迹。

为了打通海路,胶东军区部队消灭和驱逐了烟台附近崆峒岛和蓬莱以北长山列岛的伪军。占领了濒临辽东半岛的外长山列岛,并在沿途砣矶等岛屿设立了兵站,聚草存粮,保障了海运畅通与军需供应。

位于胶东半岛黄县的龙口和蓬莱县的栾家口是八路军的登船地点,历来山东人闯关东也都是从这里起航。

9 月19日,正当山东部队全力跨海东渡的时候,中央作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指派原欲回延安治病的罗荣桓赴东北工作。

10月13日,罗荣桓接到中央来电:决定第三期再向东北出兵5 万人,主要从山东部队中抽调。接着,中央催促罗荣桓“率轻便指挥机关,日内去东北。”

10月24日,罗荣桓抱病由临沂前往胶东,准备东渡。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罗荣桓为第二政委。

11月初,罗荣桓一行乘六艘汽船自龙口港驶向辽东半岛。按计划,作战科长尹健率机关人员及特务团一个营乘五艘汽船,在庄河登陆,然后在辽阳与罗会合。罗则带少数警卫人员与参谋处长李作鹏、情报处长苏静等直驶大连,再乘火车赴沈阳。途中罗荣桓一行在旅顺口附近海面遇到苏军阻拦,于是改道向濒临黄海的貔子窝驶去。

貔子窝是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岸边的一个渔港,座落在中长铁路南端的一条支线上。 1904 年日俄战争时,日军久攻旅顺口不下,曾派兵在此登陆,迂回到沙俄守军侧后,大败俄军。

罗荣桓一行到达貔子窝时正遇落潮,船停在离海岸一里远的海面,时值初冬,罗一行蹚过冰冷的海水,踏上了东北的土地。在向东北的进军中,从8 月中旬到10月底,八路军山东军区共输送了三批部队。这些挺进东北的部队,大部分走海路,一部分走陆路,还有一部分海陆兼行,分别在10月、11月、最迟也在12月上旬,到达东北的指定地区。这些部队是:由滨海支队和胶东军区一部组成的东北挺进纵队,共3500人,在司令员万毅和政委周赤萍的率领下,从海路抵达辽东半岛,10月到达磐石、海龙、东丰、西丰地区。

由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萧华率领的军区机关及直属部队约1000人,从海路抵达大连老虎滩登陆,10月初进至安东。山东军区第五师和第六师各两个团约1 万人,在第五师师长吴克华、政委彭嘉庆的率领下,走海路,10月24日进驻营口地区。山东军区第七师在师长兼渤海军区司令员杨国夫的率领下,经陆路假道冀东,于10月下旬进抵山海关地区。

渤海军区副政委刘其人率渤海军区三个团,经古北口从陆路抵达东北。

以上杨国夫,刘其人部共计六个团,1。2 万人。山东军区第二师7500余人,在师长罗华生、政委刘兴元的率领下,走海路,11月上旬抵达沈阳以南的庄河与鞍山地区。山东军区第一师7500余人,在师长梁兴初、政委梁必业的率领下,于11月中旬经由陆路抵达辽西锦州地区。

山东军区第三师8300余人,鲁中警备第三旅4000人,分别在鲁中军区政委罗舜初、警备第三旅旅长胡奇才率领下,走海路,于12月上旬到达辽阳、鞍山地区。

胶东军区海军支队1000余人,在支队长田松率领下,走海路,11月中旬转赴牡丹江地区。

此外,先后进入东北的还有山东军区直属部队与机关人员4000人及地方武装一部,分别进驻安东和沈阳地区。

截止到1946年初,八路军山东军区奉命开赴东北的部队共有八个师(旅),三个支队,合计6 万余人,日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

军主力部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1945年9 月17日上午,延安东关机场一架苏军后贝加尔方面军前线航空兵的双引擎道格拉斯式运输机,向沈阳方向飞去。刚被任命的东北局书记以及日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政委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彭真,刚被任命的东北局委员以及日后成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副政委的中央政治局委员陈云,此外,还有日后担任东北人民自治军重要领导职务的叶季壮、伍修权、曾克林等人此时正在飞机上。

彭真等人飞离延安,是中共根据先期进入东北的曾克林反映的情况而所采取的部署。

9 月5 日,曾克林率部乘火车抵达沈阳。驻扎在沈阳的苏军不准曾部下车,曾只好带着参谋到苏军司令部交涉。苏军卫戍司令卡夫东态度冷淡。曾克林强忍解释。卡夫东道:“根据雅尔塔协定和中苏条约,最高统帅部是不会同意你们进沈阳的。”曾克林据理力争:“你们有最高统帅部,我们也有最高统帅部。我们的最高统帅部是毛泽东、朱德。我们是奉他们的命令来沈阳的。要我们离开沈阳,需要有延安总部的命令。”经再三交涉,苏军驻沈阳卫戍司令卡夫东终于同意曾克林部下车,但部队必须住到沈阳市外30里的苏家屯。曾部2000余人抵达沈阳的消息不胫而走。当地群众涌上街头热烈欢迎的场面出乎苏军预料,于是又通知曾克林部驻扎在市区故宫东面的小河沿。9 月6 日,曾克林、唐凯率第十六军分区司令部进驻原伪满市政府大楼。

9 月7 日,苏军驻沈阳最高军事机构——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邀请曾、唐。

在近卫坦克第六集团军司令部,克拉夫钦科上将、杜曼宁中将率苏军驻沈阳各军兵种负责人、军长、军事委员会见了他们。席间克拉夫钦科表示了歉意。

随后双方就如何相互配合作战,肃清日伪武装势力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磋商,此次会谈对我军后续部队进入东北,开创东北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冀热辽军区第十六分区部队进入沈阳后,一度接管了日关东军的军火库,得到大量武器弹药,部队装备大力改善。中旬,又开赴南满,接管了鞍山、辽阳、营口、抚顺、本溪等城市。消灭了这些地区的伪满势力。然而,国民党势力也在东北急剧膨胀,国共的较量日趋激烈,苏方又不便公开支持中共,今后的局势难以预料。为得到中共中央的及时指示,苏军驻长春总司令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为了与中共中央联系,于是,曾克林同苏军代表卫斯别夫及翻译谢德林乘飞机抵达延安。9 月14日当日,刘少奇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曾克林关于冀热辽部队挺进东北配合苏军作战及进入沈阳地区后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并作出决定:成立以彭真、陈云、程子华、伍修权、林枫为委员,以彭真为书记的东北局,立即赴东北开展工作。

眼下,搭乘这架道格拉斯军用运输机的便是几位中共“接收”大员……

飞机准备直飞沈阳。因天气恶劣及飞机故障,飞机在山海关迫降。着陆时飞机冲出跑道,一头扎进田里,翘起了尾巴。陈云被巨大的冲击力推进了驾驶仓,但只吓了一跳,彭真受了轻微的脑震荡,叶季壮的腿被翻倒的油桶和通讯器材压伤,其余的人也都受了轻伤。

9 月18日,彭真、陈云等东北局主要领导,在沈阳原张作霖大帅府西楼召开了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彭真、陈云传达了中央的战略方针并提出了东北局的当前任务,这些任务包括:收缴敌伪武器,加紧剿匪工作,镇压汉奸和敌特分子;安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准备回击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在接含的城市中摧毁伪政权,建立各级民主政府;

在农村组织群众开展反奸反霸、减租减息斗争;大力宣传我党的方针政策等等。东北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东北战略区实施统一领导的开始。

中共中央东北局展开工作后,很快便与东北抗日联军中的党组织——中共东北党委员会接上了关系。

东北抗日联军,是日本占领时期中共在东北地区坚持对日斗争的武装。

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人民组成了多股游击队。然而,由于各抗日游击队之间和队伍内部存在矛盾,加上日军的反复清剿,到1933年,各游击队总数减至数万人。与此同时,中共党员李红光、杨靖宇领导的游击队则发展到2000人。1934年秋中共满洲省委着手建立抗日联军,共编成七个军,并于1935年发表了《抗日联军统一建制宣言》。1936年冬东北抗日联军又编组了四个军。1937年对这11个军进行了整编,编为:第一路军,总指挥杨靖宇;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第三路军,总指挥赵尚志(后为李兆鳞)。其总人数有4。5 万人。1938年以后,日军加紧了对抗日联军的“扫荡”,使抗联又一次遭受严重挫折。 1940年1 月杨靖字牺牲。到1942年底,抗联已不足千人。鉴于形势险恶,中共东北党委会(原满洲省委)决定将抗联的基干人员转移到苏联境内。于是周保中等撤到了苏联的西伯利亚地区。

在1945年8 月的苏军远东战役中,抗联部队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潜入东北绘制日军防御工事图,刺探日军兵力部署。在苏联的三个方面军中组织了先遣作战分队,还有一些人被空投到战略目标担任侦察和向导工作。也可说他们是最先进入东北的中共武装。

1945年9 月初东北抗联骨干分四批乘飞机进入东北,这些抗联部队分别是:第一批,1945年9 月6 日,由李兆麟、王效明率领,共170 余人,自苏联远东到达哈尔滨、吉林、延吉地区。第二批,于9 月7 日由彭施鲁带领,自伯力飞抵佳木斯地区。第三批,由周保中率领,分乘四架飞机,于9 月8 日分别到达长春,沈阳。第四批,分别由王明贵、范德林、董崇彬带领,于9 月9 日飞抵齐齐哈尔和大连。

就在彭真、陈云一行飞往东北的当天,刘少奇致电在重庆谈判的毛泽东,提出了当前的工作方针:“向北推进,向南防御”,具体内容是:为实现力争东北、完全控制热察两省的计划,将新四军江南主力部队立即转移到江北;调华东新四军主力10万人到冀东,或调新四军主力到山东,再从山东、冀鲁豫抽调10万人至15万人到冀东、热河一带;留下一部分力量坚持和发展华东根据地。毛泽东表示赞同。

在颁发给各中央局的《关于目前任务和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和部署的指示》中说:“目前我全党全军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打击敌伪,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争取和平民主及国共谈判的有利地位。”

中共中央此时还调派了大批干部赴东北,以加强东北党和军队的领导力量。

继彭真、陈云到达东北后,中央又派出了政治局委员高岗、张闻天。其

他相继派遣到东北工作的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有林彪、李富春、李立三、罗荣桓、林枫、蔡畅、王稼祥、黄克诚、王首道、谭政、程子华、万毅、古大存、陈郁、吕正操、萧劲光等。这些中央领导人中,绝大部分担任和兼任了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及其各军区的领导人,为这支人民军队的成长、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

1945年10月31日,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人民自治军,任命林彪为总司令,彭真、罗荣桓为第一、第二政委。

林彪8 月24日离开延安,同行的有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刘伯承、邓小平和新四军的陈毅等人。林彪的目的地是山东,接替罗荣桓任山东军区司令员。

当到达河南的濮阳时,一行人接到了中央“万万火急”的电报,要林彪、萧劲光、江华、邓华、李天佑、聂鹤亭等原定去山东的同志,立即转道去东北。

林彪是黄埔四期学员,湖北黄冈人。经历过南昌起义、湘南起义、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沿营长、团长、纵队司令、军长和军团长的职务拾级而上。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长,在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委员。

此刻,再一次被委以重任并昼夜兼程赶赴东北的林彪,正紧张的思索着。

不苟言笑,阴沉着脸,似睡非睡,这是林彪思考问题的外部特征。一路上,这位还未正式就位的总司令,边走边思考,已经进入了情况。

9 月22日和24日,在往东北的路上,林彪向中央军委和山东的罗荣桓发去了两份电报。电文说:“为掌握冀热辽战略枢纽,准备一切力量,争取粉碎国民党与我们争夺华北、东北的进攻,以保东北的顺利争取,因此,我们为坚决执行军委这一意图和任务,拟由此间经冀中、直到冀东,布置冀热辽一带地方工作,发动群众,组织武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