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

第223章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第223章

小说: 中国雄师-中国五大野战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临汾是晋南最大的一座城市,也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重镇。临汾城内高外低,城墙坚厚,好像伏在汾河东岸的一头黄牛,素称“卧牛城”。当地有人讲,临汾城从来没有被攻破过,明朝未年李自成率军攻城,不但没有降伏这头“卧牛”,还被射瞎了一只眼,气得这位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把盔甲挂在城外的一棵树上,撤兵而走。

也许历史记载的作用,自运城解放后,晋南的反动乡团、地痞恶霸都缩进临汾躲避,把临汾当作了一个避风港。临汾守敌自恃墙厚壕深,欺我军没有飞机大炮,一时也嚣张无比。

徐向前决计攻取临汾,陕北中央也对此寄予厚望。拔除临汾,山西战场形势将发生重大变化。 1948 年2 月,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决定组成临汾前线指挥部,由徐向前往总指挥。中央的命令正合徐向前的心意,他早已有心要制服临汾这头“卧牛”。

徐向前毕竟是我军有数的几位著名战将之一,他对啃“硬核桃”似乎更有办法。当时,双方的兵力对比和地势差别注定了临汾之战将是一场持久而残酷的啃“硬桃核”式的城市攻坚战。临汾守敌有阎锡山的第六十六师主力、胡宗南的第三十旅主力及8 个地方保安团,共2。5 万人。而徐向前统一指挥第八、第十三纵队及太岳军区、晋绥的吕梁军区各一部共5。3 万人,兵力虽占优势,但除八纵二十三旅是参加过上党、平汉战役的老部队外,其余部队很少有攻坚战的经验,甚至其中的15个团是刚由地方部队升级上来的,装备差,无炮,总体上我军并不占优。

3 月8 日,临汾战役提前拉开了战幕。

徐向前原先并未准备仓促攻击。但3 月7 日中央军委通报,胡宗南马上

就要空运在临汾的三十旅回西安。为了阻敌西运,配合西北战场,徐向前决定提前发起临汾战役。八纵二十四旅连夜出发,在旅长王塘带领下,一昼夜强行军120 里,赶到临汾城南飞机场附近,架起迫击炮,连发9 弹,击中敌机2 架。其余8 架敌机来不及运兵,仓皇飞逃。胡军晕头转向,伤亡惨重,逃往城内。紧接着我军各部队从四面八方赶来,包围了临汾。

阻敌西运的战略意图已经实现,下一步就是强攻临汾,最终解除晋南敌情的问题了。但敌军岂肯就此认输?阎锡山给梁培璜下了死守的命令,要他“城存成功,城亡成仁”。梁培璜也表示要“下定决心与临汾共存亡”。他给部队下了“八杀”的命令;如“凡奉命进攻,迟延不进者杀”,“未奉命放弃阵地者杀”,“邻阵地被攻,有力不援者杀”,“主官阵亡,次官不代行其职务者杀”,可谓杀字满天飞,强迫官兵“决心死战”。

战斗稳步有序地发展。我军将临汾包围后,首先扫清外围,打通攻城道路。敌人炮火非常猛烈,我军多次冲锋,都未成功,敌我伤亡很多。我旅长王墉也不幸中弹牺牲。

在城东电灯公司阵地上,我夺得了阵地,敌六十六师师长徐其昌亲自督战,连续反扑。我军战士抱着“流血换来的阵地绝不能让敌人夺回去”、“能前进一尺,不后退一寸”的决心连续打退敌人7 次反冲锋。徐其昌盛怒之下,撤了一个团长的职,又连毙数名作战不力的官兵,但其精心组织的反扑也像是撞在了橡皮墙上,不能前进一步。

我在攻击东关时,十三纵队一一二团七连战士李海水在登城战斗中负伤,被埋在土里,没有撤退。他隐蔽在外壕里边,组织起外壕里十几名伤员,挖工事,捡弹药,继续战斗。敌人冲来,十几名伤员奋勇反击,竟能在我后续部队难以到达的情况下,先后打退敌人6 次反扑,坚持了一天,为我军最后打退敌军反扑赢得宝贵的时间。战后,临汾前线指挥部发布嘉奖令,表扬李海水的英雄事迹,命名第七连为“李海水英雄连”。

战争是英雄施展才能的大舞台,一名英雄造就了一支英雄的连队。

外围战,也是徐向前施展指挥才华的关键时刻。战役开始后,敌人先把地方武装放在城外固守据点,与我拼杀,又把胡宗南三十旅两个团用来与我死拼,并从西安、太原、天津派来飞机助战,狂轰滥炸,并恶毒地施放毒气,企图消耗我主力于城外,使我丧失攻城能力。徐向前看清了敌人的企图,重新调整了部署,保留若干主力部队准备攻城,使各部队轮番与敌在外围作战,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控制护城外壕,加紧完成坑道作业,为坑道破城创造条件。而我军主力轮番上阵,轮番休整,不过多消耗。此举大获成功。战斗进行到4 月10日,我全部扫清外围据点,并爆破开东关城墙,两个旅突进东关,基本歼灭了敌六十六师,仅徐其昌等少数人逃往城内。

战斗虽有进展,但战斗也是惨烈的。临汾城外围,激烈的枪炮声持续了20多天。我军在这20多天里虽歼敌3000多人,但自身伤亡也不在3000以下,虽扫清了外围,但攻城计划未能实现,部队士气颇受影响。

徐向前经过冷静分析,再次横下一条心:不拿下临汾,誓不回兵。

黄埔校出身的徐向前也是位饱读兵书、熟谙中国历史的人。战场的隆隆炮声并没有干扰他清晰地思维。他想到古典小说《封神演义》中有个土行孙,能钻地行走,来无影,去无踪,觉得打临汾也可以采用“土行孙战法”,在炮火不强,坚城难摧的情况下,集中兵力依靠坑道爆破来攻破敌人的“铜

墙铁壁“。既然敌军的优势在地上,那我们就比地下。

朱德总司令也十分关心临汾战场,他同刘少奇一起专门拍电报给徐向前,介绍聂荣臻他们进攻石家庄的成功经验,希望徐向前再接再厉,攻克临汾。

5 月7 日,徐向前给朱德、刘少奇等人写了《克临东关以来作战情况综合报告》,汇报了在地上地下同时进行的战斗情况。但是,由于攻城消耗大,连续作战两个多月未克临汾,有人背着战场主帅徐向前提出放弃临汾,回师东进。

朱德听到这种议论以后,立即写信给晋冀鲁豫军区的领导,嘱咐他们尽最大努力支持徐向前,决不可自动放弃临汾。

徐向前当时并不知道上述情况,仍在一心一意地在研究“土行孙战术”

破临汾。徐向前甚至对主力战将王新亭说:就是胡子打白了,也要把临汾打下来,打不下来你和我到五台山当和尚去。

战斗激烈的那段时间里,徐向前有时候看苏联小说,有时在作战值班室里练习写毛笔字,一张纸写满了,卷起来点烟。5 月10日,徐向前给夫人黄杰写信说:“攻下临汾指日可待……我已数年不直接指挥打仗了,这一次出马就遇了一个硬桃核,而部队又多系新成立的,战斗经验不多,战斗力不高,真是使人焦心,现总算熬过来了。”

徐向前对自己的“土行孙”战术充满信心,而“土行孙”战术的能否最后成功,关键是破城坑道。对此,徐向前亲自过问,调动大量部队和民工,加紧坑道土工作业。长蛇般的坑道一步步伸向临汾城下。

5 月中旬,我军以惊人的毅力和牺牲精神,经27昼夜挖成了两条长110 多米的破城坑道,直通到临汾城墙底部。这两条坑道的尽头,一条内装6000斤黄色炸药,一条装1。2 万斤黑色炸药。这时为保证安全,要消灭一切火种,铁器相撞,易发生火花,一切铁器要换成木棒作业。为运送炸药,300 多人一个个连接起来,从炸药库一直排到坑道口。二十三旅黄定基旅长在坑道口一面指挥,一起运送炸药。天又下起雨来,指战员们生怕炸药被雨打湿,脱下军上衣盖住炸药……

一切准备妥当,总指挥部计划5 月17日夜间攻城。

5 月17日夜,只见三颗信号弹升起,手摇发电机猛一摇,山崩地裂一声响,前线指挥部的大柱子不住地晃动,沙土哗哗地落下,两段城墙和城墙上的敌人坐着土飞机飞向天空,然后土块砖头,像冰雹一样落下,霎时天昏地暗,城墙炸开了两个40米宽的大缺口。敌人一时目瞪口呆。我突击队马上冲入城内,分割歼灭敌人,当天夜里就解决了战斗。梁培璜带残部2000人争相逃命,互相拥挤倾轧,坠城落水者不计其数。逃敌均被我埋伏部队歼灭。

临汾战役进行了72天,徐向前指挥我新军再获大捷。临汾战役,我军全歼敌六十六师、三十旅等共2。5 万人,梁培璜、徐其昌被活捉,晋南完全解放。这是一种特殊方式的战斗,是解放区军民的创造。八纵二十三旅出色地完成破城坑道和担负主攻任务,对保证突破的成功起了关键性作用,中央军委命名该旅为“临汾旅”,予以表彰。

此后,“临汾旅”叱咤解放战场,扬名朝鲜前线。在共和国不同的历史时期,这支英雄的部队也是屡建奇功,威震天下,成了人民解放军行列中一支颇富传奇色彩的光荣之师。

华北我军的发展,预示着我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壮大。1948年5 月,中共中央任命聂荣臻为华北局第三书记兼华北军区司令员,任命徐向前、膝代远、萧克分别为华北军区第一、第二、第三副司令员。晋察冀和晋冀鲁豫的部队合并组成华北野战军第一、二、三兵团,加上地方武装,全区共有50万大军,兵强马壮,成了中央军委名副其实的战略机动部队。三个兵团中,徐向前兼任第一兵团司令员兼政委,主要任务是发起晋中战役,在晋中打击阎锡山。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县人。1913年曾投靠袁世凯,任山西督军兼省长。1927年5 月归附国民政府,任陆海空军副司令兼山西省政府主席。几十年来,当各地军阀纷纷走马换将时,唯独阎锡山30多年大旗不倒,连蒋介石对此也表示惊异,因而阎素有山西的“土皇帝”之称。

临汾被徐向前攻克以后,阎锡山手下在晋中尚有5 个军、13个师以及民卫军约10万人。这些部队分布在榆次至灵石段铁路及太原至孝义公路沿线各城镇要点,阎锡山还以其中的13个步兵和炮兵团组成“闪击兵团”,机动应援,控制晋中。徐向前当时能指挥的部队包括八纵、十三纵、太岳部队及晋绥军区、北岳军区所属部队共46个团,6 万多人,兵力对比上处于劣势。如果正面硬碰硬的打,谁胜谁负就难说了。

徐向前与阎锡山真可谓是老对手了。鄂豫皖苏区革命失败后,徐向前一度回山西赋闲。阎锡山的老家与徐向前家仅一河之隔。在鄂豫皖,徐向前指挥红军屡挫蒋介石中央军的锐气,阎锡山非但没有对徐向前产生敌手的感觉,反而深为五台出了徐向前这样的帅才而骄傲,逢人便夸徐向前。闻知徐向前回到山西,他亲自出马迎接。得知徐向前欲回故里,他派车送行,又差人给徐家送去厚礼。

徐向前当然知道阎锡山的用心。当两人再次见面时,阎锡山开口就说:“你过来,我马上委任你当团长。”

徐向前沉静地摇摇头。

“师长,你回来,我马上给你个师长干。”阎锡山急切地许愿道。他知道,黄埔出身的徐向前的价值实在在这个师长之上。他也知道,当时徐向前的黄埔同学中还没有哪个人能超过师长这个高官的。

但徐向前还是摇了摇头,开口说:“你就是给我个军长,我也不能跟你干。咱们毕竟志不同道不合。”

一次谈话,令阎锡山感慨万千,叹息不已。他知道他无法让徐向前投身到他的麾下。但他清楚一点:徐向前这样的将才是不可多得的。总有一天,他的军事才华将显露出来。

也许出于敬意,也许是出于同乡之谊,阎锡山没有加害徐向前,反而礼让有加。也许他还寄希望于有一天徐向前能被他的诚意打动,回心转意,加入他的晋绥军。他曾不止一次对他的众多不服气的晋绥军将领说:“徐向前是帅才,你们没一个能比得了他。可惜!可惜!”

星移斗转,阎锡山的话应验了。但令他头疼的是,徐向前却成了他的对手,而且是一个令他屡吃败仗的强硬对手。

徐向前预见到,阎锡山的部队困守孤城,粮食极端困难,必然会在麦收季节出来抢麦子。千里晋中平原是山西的粮仓,也是阎锡山军粮供应的重要基地。在阎锡山看来,如果晋中丢失,军队粮秣无继,10多万官兵就会不战自乱。因此,每当晋中千里沃原上麦浪滚滚,阎锡山都把保粮、抢粮、屯粮

作为在山西进行战略防御的关键,也成为晋中群众同阎锡山斗争的一个焦点。当时的山西,连小孩子的歌谣也唱道:“麦子麦子不要黄,黄了不够交公粮!”

临汾解放后,阎锡山虽万般沮丧,但仍舍不得放弃山西。在高级将领作战会议上,甚至令人啼笑皆非地提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一跑万有,一跑万胜’”的“十六字诀”。这“十六字诀”在徐向前看来纯属无稽之谈,是“一事无备,东风不吹”。但徐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