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东汉末-第5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坐下,说了几句闲话,小天子主动提起了陈登的任命问题。他小心翼翼的看着刘修:“先生,这件事……我处理得还算妥当吗?”
刘修微微一笑:“陛下,妥当不妥当,臣说了也不算。我想,司徒府自然会给出结论。只是陛下,这侍中是内臣,陛下自可一言而定。可是太守却是外臣,牧守一方,不事先给司徒府通个气,臣怕我那先生到时候会不满意啊。”
小天子哑口无言,他知道,刘修对这件事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
小天子沉吟了很久,声音低沉,但是态度却非常坚决。“先生,卢公有什么不满意的,虽说天下民事考核皆在司徒府,可决定权不是还在内朝吗?先帝在时,几任司徒可都没有否决天子任命的先例。”
刘修早有预料,他微微一笑:“正因为如此,天下才会大乱啊。”
小天子脸色突然通红,他强压着怒气,浅笑一声:“先生是说政不自天子出,才会天下有道吗?”
刘修没有立刻回答,他只是静静的看着小天子。小天子这句话可不是没来头的。他这句话出自孔夫子,是孔夫子在批评擅政的季氏时说的话,用在这里,这季氏看似指卢植,实际上直指刘修本人。
刘修伸手从案上取过茶杯,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他慢条斯理的呷着茶,眼睛盯着漂浮的茶叶,眉头轻轻的皱着。小天子气息有些急,他目不转睛的看着刘修,小脸通红,鼻翼翕张,藏在衣袖中的小拳头紧紧的握在一起,手心汗津津的。
“陛下,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里面可有鲁国的事?”
小天子一愣,想了想,摇摇头。
刘修放下了茶杯,将一片茶叶从唇上取下,曲指一指,茶叶准确的落入案旁的废指篓中。“儒出自鲁,可惜,春秋五霸中没有鲁,战国时,鲁更是早已经灭国。可见,国祚之长短,与儒家之道并没有什么关系。前朝孝宣帝曾对太子说,汉家霸王道杂用之。岂可尽用儒术。孝元帝不听,即位后重用儒生,王莽因此而起。王莽篡汉时,为他摇旗呐喊的儒生大有人在。陛下,蔡先生没有对你说过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训吗?如果他没有讲过,那就是他的失职,臣要弹劾他。”
小天子哑口无言。蔡邕当然讲过《汉书》里的这些故事。不过蔡邕是儒生,他对这件事的解释与刘修的演绎完全是两个方向。现在他用孔夫子的话来反驳刘修,不料刘修直接用孝宣帝的话来回答。可谓是一针见血。
“儒自孔子开宗,孔子死,儒者分为三家。各有其说,至孟子复兴,然孟子之儒,已非孔子之儒。孟子后,至荀子而大成。然荀子之儒,亦非孟子之儒。荀子一代儒宗,却教出了李斯和韩非两个法家弟子。高祖开国,与民休息,重黄老而轻儒术,儒者不显。至董仲舒以天人三策中试,说孝武帝独尊儒术,可是终武帝一朝,儒者不得重用,三个顾命大臣中。保尝有一个儒者?至孝元帝时,儒者方大兴于朝,不过数十年,炎汉即为王莽所篡。陛下,这些……你了解吗?”
“我……”小天子结结巴巴的答不上来。
“陛下,读书。不能只记住一些章句,更不能抛开史实随意发挥,否则,就有卖弄口舌之嫌了。”刘修重新端起茶杯,泰然自若的喝起了茶。小天子很郁闷,他只是引用了一句孔夫子的话,却被刘修教训了一通,结果还下了一个“卖弄口舌”的判语,偏偏他还真说不过刘修,只好把一肚子的闷气藏在心里。
“陛下,臣是带兵之人,学术本非所长。陛下如果要论学术,那臣可以推荐几个大儒,比如宋忠、綦毋辏е嗟模茄识疾淮恚蹦炅醣碓诰V葜保统:退翘致垩省!�
小天子气得无语。刘表被刘修赶出荆州,现在闲居在山阳老家,把曾经和刘表讨论学问的大儒推荐给他,刘修真还是会挑人啊。
“这个……还是以后再说吧。我这次来,是向先生学习用兵的,可不是学习儒术的。”小天子生怕刘修不依不饶,连忙岔开了话题,放低了姿态。“还请先生不吝指教。”
“陛下有意于用兵之道,我非常高兴。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刘修端着杯子,侃侃而谈。小天子立刻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的听他讲解。刘修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源于从学于段颎。段颎是武将,研究孙子兵法是份内的事,但是段颎虽然是名将,在心里上会自然的把自己局限于一个将领的身份,他更多的是着眼于战术,而不是战略,更不可能从整个天下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刘修则不然,他的视角要远远高于段颎,他对孙子兵法的领悟,也要远远超过段颎。
小天子以前读过孙子兵法,也常和周瑜等人讨论,但是他们讨论的范围大致不出段颎的境界,因为实践经验的欠缺,他们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如今听刘修一讲,他顿时有云开日现,别有一番天地的感觉。他用心倾听,将刘修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里,仔细琢磨,不时的提问两句。刘修会停下来,一一解答,小天子原有的一些疑问一一得到解答,顿时觉得眼前豁然开朗,大有收获,不由得喜上眉梢,一时忘了刚才被刘修挤兑得哑口无言的窘境。
后帐,宋太后悄悄的站着,刘和俏生生的侍立在她的身旁,强忍着笑,眉眼飞动。宋太后也浅浅的笑着,伸手抚着刘和的头发,心里却有些酸溜溜的。小天子是刘修的儿子,小时候又在刘修府中生活过好几年,他虽说名义上不是小天子的生父,可实际上在小天子的心目中,刘修比孝灵帝更像一个父亲。他亲近刘修还能说得过去,可是自己的女儿眼中流露出的骄傲却让她有些嫉妒。她看得出来,刘和对刘修的崇拜恐怕比小天子更热烈,更自然。
宋太后给刘和使了个眼色,两个蹑手蹑脚的走出了后帐,回到不远处宋太后的御帐。一进帐,刘和就忍不住叽叽喳喳的说起来。“太后,我就说嘛,陛下只要看到我阿爹,他就会大有收获。我阿爹不仅善于用兵,更善于传道。不管多复杂的道理,他都能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陛下比我聪明,我都能听得明白,他肯定收获更多。”
“你也不差。”宋太后拉着刘和的手,笑盈盈的说道:“我可听不少人说起过,和翁主平易近人,将来一定有母仪天下。阿和,你现在原谅他了吗?”
刘和羞涩的笑道:“其实……这件事不在我,我的婚事,自然由父母作主的。”
“你阿母那边自然是没问题的,你阿爹怎么想?”
“他啊……嘻嘻……”刘和缩了缩脖子:“我阿爹说,如果陛下心结不能解开,他不会让我嫁入皇室。他希望给我找一个哪怕身份地位都不是很高,但是人正直上进的好男子。”
宋太后眉头一挑:“可有满意的人选?”
“哪有那么快。”刘和连连摇头:“阿爹说我还小,现在不用急着考虑这些事。”
“还小?你已经十三岁了,就再现在不成亲,再等上三四年,十六岁了,还能不嫁人?”
“阿爹说,十八岁以前不考虑这件事。”
“十八岁?”宋太后愣了一下,想笑又没笑出来。“那还得五年啊。我大汉女子十五岁及笄,有哪家女子十八岁才嫁人的?”
“阿爹就这么说的。”刘和眨眨眼睛,有些得意的笑道:“我想阿爹是想我多陪他两年吧。”
宋太后哀叹一声,有些生气的说道:“这也太不像话了,他还有其他的孩子,怎么能因此耽误你的婚事?”
“我觉得没什么啊。”刘和不以为然的说道:“十八岁也不算晚,我阿母就是十八岁才生的我。阿爹说,我身体这么好,就是因为阿母生我生得迟。生得迟一些,不仅对女子好,对孩子也好。”
刘和说着,不好意思的红了脸,如玉般透明的耳垂都红了起来。宋太后看在眼里,喜在心里,本能的将刘和搂在怀中,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阿和,你阿爹有好几个孩子,听说风雪又给他生了一个女儿,和风雪一样的漂亮。他没有你,还有其他的儿女,可是我在宫里却寂寞得很,我希望你能尽快的嫁过来,以后能多陪陪我啊。”
刘和伏在宋太后的怀中,不解的眨着眼睛。她觉得宋太后这话说得有些奇怪,搂得也有些太紧,好像是想将她从阿爹那儿抢来似的,生怕搂得松一点,就被阿爹又抢了回去。
“我现在也可以陪着太后啊。”刘和轻声说道:“太后放心,你在营中的时候,我一有空就过来陪你,好不好?”
“好,当然好。”宋太后连连点头,心里却并不满足。她清楚的知道濮阳一战不会耗费太长的时间,刘修和曹操合兵之后,小小的濮阳城根本没有什么反抗的余地,也许只要大军一围城,濮阳就会和平舆一样不战而降。到了那时候,她就要和小天子一起回到洛阳,回到那个皇宫里,要想再见刘和一面,就得下诏请王楚带着刘和进宫。就算刘和进了宫,王楚也会在一旁坐着,根本不可能让她独自和刘和坐在一起。
而且从刘和的反应来看,刘修很可能将她继续留在身边,一直到她十八岁嫁入皇宫,她才有可能和自己的女儿朝夕相处。五年啊,这将是一段多么漫长的日子。她已经等了十三年,她不想再多等一天。
要想办法尽将落实这桩婚事。宋太后在心里暗自下了决心。
第677章 姜是老的辣
九月中,刘修和小天子一起到达濮阳。在此之前,曹操已经赶到濮阳半个月,不过他一直没有攻城,只是将濮阳城包围了起来。这个态势搞得城里的辛毗和颜良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突围吧,没实力,守城吧,好像也守得有些诡异。曹操没有攻城,他们却不敢掉以轻心。经过两个多月的战斗,八万袁军渡过黄河,进入兖州,现在只剩了他们这几千人,每一个袁军士卒都忐忑不安,辛毗和颜良更是如临大敌,生怕一不小心就有人把他们绑起来送给城外的曹操当见面礼。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每一个时辰都变得非常漫长。
天子御营的到来,终于让辛毗看到了这种煎熬结束的希望。
小天子当天就接见了曹操等人。御帐之中,小天子当中而坐,刘修坐在一旁,曹操行礼之后,小天子赐了座,问起濮阳城里的情况。曹操如实的汇报了一遍,小天子一一听了,最后问起攻城的相关准备。
曹操实事求是的说,濮阳城作为东郡的郡治,又是沟通河南河北的要道,城墙高大厚实,城里的防备设施也很齐全,如果要强攻的话,恐怕伤亡会很大,耗费的时间也很长。眼下已经是九月,陛下御驾亲征时间很久了,如果要等攻破濮阳城,只怕今年都无法竟其功。因此,他的建议是劝降,如果能劝降,那当然再好不过,陛下的亲征可以圆满的结束。如果辛毗他们不降,那陛下就先回洛阳。由刘修和他在这里围城,做长期攻坚的准备。
小天子眉头一挑:“既然如此,那就先派人进城劝降。告诉他们,如若降了,可以饶他们不死,如果不降,待到城破。再降可就没机会了。”
曹操皱了皱眉头,目光一扫刘修,提醒道:“陛下。这语气是不是太强硬了,我怕城里的袁军会……”
刘修淡淡的说道:“城里城外的强弱分明,语气强硬一点也是应该的。难道陛下还要对些许叛逆低声下气不成?”
曹操连忙解释道:“骠骑将军误会了。我只是说,既然要劝降,那就应该给点退路。否则,他们据城坚守,我们……”
“袁隗三万大军守平舆都降了,濮阳城里区区几千人马又算得了什么?”刘修打断了曹操的话,挥挥手:“孟德,你放心便是。陛下在此,一切由陛下做主便是。”
小天子用眼角余光看了一眼刘修,心中暗喜。有了刘修这句话撑腰。他知道攻破濮阳城是意料之中的事。他相信掌握在徐荣手中的杀器能够轻易的攻破濮阳城,他担心的只是刘修会不会把这个立功的机会留给他,毕竟那是刘修留给徐荣的杀器,是让徐荣立功扬名的。现在徐荣已经立了功,扬了名。他如果想收回去,随时都可能收回去。
如今刘修当着曹操的面给他撑腰打气,化解了他的担心。他高兴的说道:“曹卿,你的美意,朕心领了。不过,有骠骑将军和你以及这近十万的雄师在。我相信濮阳城里的余逆不会有抗拒的能力的。”
曹操见此,暗自腹诽了两句,心道你们俩父子既然有这个想法,那我乐得看笑话。我倒要看看到时候你们怎么强攻濮阳城。
小天子随即安排了使者去劝降。
曹操退下,夏育等人随即进见,一见到小天子坐在正中,刘修坐在一旁。他们都有些诧异。不过夏育随即上前见礼:“北军长水校尉臣育,奉骠骑将军军令出战,军务完毕,特向陛下交令。”
小天子迅速的瞟了刘修一眼,刘修不动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