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小郎中-第24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左少阳听这声音很熟,似乎在哪里听过,便放下毛笔,蹑手蹑脚走到门边,拉开一条门缝往外看,正看见乔巧儿拄着拐杖,在老妈子搀扶下,送一个带着小丫鬟的女子出来。
他细看那女子,满头珠光宝气,身上绫罗绸缎,胸部扁平,脸庞平庸,唯独一张大嘴让人印象深刻。——正是甄权老神医的那位曾孙女
莫非这大嘴女就是乔巧儿的闺蜜甄瑶?
左少阳看得出神,不留神门缝大了点,被乔巧儿看见了,招手嘻嘻笑道:“想看就出来,不用偷偷摸摸的”
左少阳有些不好意思,只好把门拉开走了出去。
乔巧儿介绍道:“这位就是我跟你说的我的医术如神的哥哥,合州贵芝堂的小郎中左忠左少阳。也就是我托你让请你曾祖父帮忙的那位相亲被人悔婚的可怜的哥哥。——哥哥,这位便是我跟你说过的甄老神医的曾孙女甄瑶,我的好友。”
左少阳忙拱手道:“甄姑娘”
甄瑶竟然很是惊喜,上下打量了一下左少阳,道:“原来公子就是填词作诗相亲的那位小郎中公子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填的词作的诗更是绝妙,我曾有幸拜读公子大作,当真佩服,特别是那首蝶恋花,荀奉倩为救妻而冻死这催人泪下的故事,自古以来都是那些男人们的笑柄,公子却盛赞讴歌他们感人的爱情,当真让人惊叹,特别是我等女流之辈,更是深感公子情义。我一直期盼能有幸拜见公子,今日得见高贤,足慰平生矣。”说罢,盈盈福了一礼。
左少阳忙拱手还礼:“姑娘谬赞了。姑娘上次在东市好意馈赠我药童的重礼,因故未能接受,也未致谢,前次又指点在下拙作,那一首关于长安早朝的诗,说宫门数目有误,真是在下的一字之师今日有幸遇到姑娘,当面拜谢”
“不敢当”
甄瑶微笑道:“上次在东市济世药行,与左公子有一面之缘。对了左公子,你的那位俊俏的药童呢?”
白芷寒跟在后面出来,甄瑶一见,笑道:“哟,说着就出来了”
乔巧儿扑哧一声笑了:“你说的是她啊,她是女的,女扮男装,是我哥哥没过门的嫂子”
“哦?”甄瑶很是有些不好意思,好生地看了白芷寒好几眼,奇道,“左公子有了这么漂亮的没过门的媳妇,为何还要找于家相亲呢?”
“唉”乔巧儿已经知道白芷寒是因为奴婢身份不能成为左少阳的妻子,但这不好说,便道:“这里有些缘故,一时半会说不清的。反正我哥要找个京城的官宦家的姑娘为妻。没想到,你们京城人说话不算话,三番五次悔婚,这个忙你一定要帮给我哥哥讨个公道”
“行我尽力,”甄瑶微笑道,“不过,不是我有意推诿,我曾叔祖可没有我曾祖父好说话。而且他忙得很,不知道是否有空帮忙。”
左少阳忙道:“无妨的,实在帮不了就算了。不就是一个女人嘛,三只眼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女人有的是。”
“嘻嘻,既然左公子有这个心态,何不拿了对方的赔偿,再找一房更好的媳妇?”
左少阳谈了口气,压低了声音道:“我爹咽不下这口气,是说话,我也听憋屈的,想问个究竟讨个说法。特别是连着三家都悔婚,我想知道其中真正是什么原因”
“哦?”甄瑶奇道:“你是好奇他们三家悔婚的原因?而不是真的一心想把于家千金要过来当媳妇?”
“是啊,如果能探听到悔婚背后的真正原因,那也行。如果情有可原也好说服我爹。”
“这个应该容易一些,我去找我曾叔祖想法子问问。”
“好多谢甄姑娘。”
“该当我谢谢你才对。”甄瑶莞尔一笑,这笑容倒有几分俏丽,当然,如果不主意她的大嘴的话。
“谢我什么?”左少阳愕然问道。
“听巧儿说,若不是你用木枝接骨,施展神奇接骨医术,巧儿的腿就废了,而且还有生命危险,巧儿跟我情同姐妹,你救了她就相当于救了我,自然要感谢你了。——如果左公子在京城有什么需要我效力的地方,尽管开口。”
“多谢,你能帮我查清楚于老太医家为何悔婚,就已经是帮了我的大忙了。”
“这不算什么,再说了,就算我曾叔祖答应去打听,这件事也不一定能成。”
“为什么?”
“很简单啊,于老太医连你们告到衙门让他加颜面扫地都不怕,说明让他们悔婚的原因肯定是非常的不得已,我曾祖父也不过跟于老太医是同僚,朋友的交情,这样去问,也未必能问出什么来的。所以你别抱太大希望。”
左少阳想想也是,苦笑道:“若探听不到就算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
乔巧儿对甄瑶道:“姐姐,你曾祖父和曾叔祖不是有很多医典藏书吗?何不借些出来,给左公子看看呢,我见他整日在这里无所事事的,给他找点事呗。”
左少阳其实对唐初的医学典籍并无多大兴趣,因为唐朝的中医水平比自己落后一千年,唐朝中医的著名典籍自己都已经烂熟于胸了,不过,他到很有兴趣看看后世已经失传的唐朝时期的著作,或许有所启发。当即拱手道:“这主意好,就不知道是否方便?”
第387章 新农技成果
甄瑶沉吟片刻,道:“我曾祖父和曾叔祖的藏书阁是严禁外人借阅的,而且藏书很多,我只能偷着拿几本,多了被曾祖父、曾叔祖知道就惨了。”
左少阳道:“不用都拿,特别是论述医理方面的书不用拿,只选基本医方的我看看就行了。一两本就可以。外面能找得到的就不用了。”
甄瑶点头道:“这容易,我回去把我曾祖父和曾叔祖当宝贝的珍藏方剂书给你拿来。不过你得看快一点,拿时间太长了容易被发现。”
“行,我就看一晚。”心想唐朝的方剂学也是相对比较落后的,估计没有太多的让自己感兴趣的方子。用一晚上翻一番就足够了。
甄瑶愕然道:“一晚?太短了吧?给你借三天吧。”
“不用了,让甄姑娘偷书出来给我看,已经很不好意思了。”
“没关系的”甄瑶笑道,“医书本来就应该推开了大家看的,医者的医术都提高了,病患才有好处嘛。”
左少阳拱手道:“甄姑娘宅心仁厚,令人佩服。”
“比不得你听说你在合州为了救治一个生病的要饭的小姑娘,甘冒奇险,冲破敌军封锁上山找药,这才是真正的仁医。别人没几个能做到的。”
左少阳瞧了乔巧儿一眼,知道这肯定是她说的,乔巧儿莞尔一笑,朝他扮了个鬼脸。
————————————————
第二天傍晚,甄瑶才来。
一见甄瑶的表情,左少阳就知道事情恐怕不太好,果然,甄瑶苦笑告诉左少阳,她跟曾叔祖甄立言软磨硬泡,曾叔祖不仅没答应,还训斥她别管别人的闲事入室弟子的六十年医方经验集给拿了,然后通宵不睡,花了一天一夜时间,誊抄了一份。
左少阳接过甄瑶递过来的厚厚一叠字迹娟秀的手抄医书,这可是甄立言六十多年行医的经验总结,相当于最高层次的武功秘籍。瞧着甄瑶熬得满是血丝的双眼,左少阳真是很感动。
随后的时间左少阳就有事做了,将这本唐朝顶尖名医六十年经验汇集的医书仔细研读。
看完甄立言的这本所谓六十年行医经验汇总,左少阳终于明白甄氏兄弟为什么能成为神医了。因为他惊讶地发现,甄立言的这本书中,有不少方剂是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上的方子
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这部书包括了伤寒和杂病两部分内容,全书在东汉战乱中散佚了。其中伤寒论部分被西晋王叔和整理成了《伤寒论》开始流传,而其余的杂病部分一直湮没到了北宋,才被收集整理成了《金匮要略》,然后才流传于世,在唐初,杂病论部分已经湮没,而甄立言利用太医身份,占有了相当一部分的方剂,窃为己有,当作自己的经验方在使用。
也就说是,甄氏兄弟的神医地位的得到,很大程度上是占有了当时唐初已经散落的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医方,相当于拥有一本前世武功超级高手失落的武功秘籍,照此修炼,医术自然高出旁人甚多。
这些方子对旁人来说是宝贝,对左少阳来说太普通不过了,都已经烂熟于胸。不过,他还是从甄瑶手抄的这部书中获益匪浅的,因为这手抄本中相当一部分是甄氏兄弟六十多年的行医经验的总结,包括相当一部分是甄氏兄弟自己的经验方,对他还是很有些启发的,这些可是教科书上学不到的。
他悉心细读,转眼又过了十多天。
乔巧儿的伤病进展十分缓慢,好在有左少阳针灸止痛,倒还能忍受,只是乔老爷很着急,他知道左少阳现在的配药还差一味鸡血藤,而这味药合州很可能有,所以希望他们尽快返回合州,能给女儿治病,但现在这情况,也不好催,只有想办法让他们尽快结束这场官司。
于是,乔老爷再次到朋来客栈拜访,主动提出愿意去甄家找甄权帮忙解决这件事。左贵老爹见对方如此热心,便也就不计前嫌,见了乔老爷。
乔老爷去了一天,傍晚才回来,带回来的结果是,乔老爷费了很大一番功夫,终于请动了甄权老神医的大驾,去找了于老太医商谈。可是甄权老神医回来说,于老太医的确是病倒床上不能起来,经过甄权老神医的游说,于家又提高了赔偿数额,愿意翻倍赔偿左家的损失,也就是退还八十贯聘礼之外,另赔偿八十贯的损失。
左贵老爹气不打一处来,说打这场官司不是为了钱,断然拒绝了于家的提议。声称要把这官司打到底。
可是,县衙以于家家长于老太医病重,不能到堂接受闻讯为由,一直拖延此案的审理,左贵老爹也知道彭县尉只是个傀儡,真正操纵这件事的,是幕后的高官。
连京城最有名的老神医甄家都出面说服对方,还是没能成功,甚至都探听不到悔婚的真正原因。这让左贵老爹极度郁闷。
眼见老爹为了这件事愁眉苦脸,整天唉声叹气,左少阳无奈,拿出大将军赵王李元景的题字,建议厚着脸皮去求赵王主持公道。
左贵老爹无奈之下,只能答应拿着题字驱车赶往赵王府登门求见。
赵王府的人认出这的确是赵王的字,对左家父子很客气,但是遗憾地告诉他们,突厥再次突袭大唐边境,赵王已经奉皇命领兵赶赴北边,参加对突厥的作战去了。不知何时才能班师回朝。
左贵老爹想去敲登闻鼓鸣冤告御状,可是,乔冠和瞿老太爷都说了,这案子现在长安县衙正在审理,对方找出的借口是因为于老太医病重无法到堂应诉,而且这件事后面肯定有高官在撑腰,所以就算敲了登闻鼓,也没有任何意义。说不定反而会节外生枝。
左贵老爹简直绝望了,这时候,彭县尉给左家做工作,说只要左家愿意调解,他甚至还可以说服于家把赔偿金额再加一点,希望左家据此了结此案,另择良配。于家也明确表态,只要退婚,赔偿金再增加一些也可以商量。
左贵老爹虽然知道这案子已经没了希望,但是,他心中这口气咽不下去,一根筋犟到底,说这官司就这么拖,他不怕,反正自己儿子可以不娶,于家闺女也甭想嫁人
于是,官司就这么耗着了。
乔冠派去合州的人赶回来了,带回了鸡血藤,还有梁氏的一封信和捎来的一百贯钱。
从信中得知,合州田地已经秋收了,左少阳的二十亩用现代精耕细作技术种植的田获得了高产,比其他田地产量高出一倍。不仅如此,而且因为没有采用把稻子和杂草一起割掉的水耨法,而是采用了现代农耕的“三挝、三荡三掘”法,虽然麻烦,却能节约时间,所以比其他割掉重新长的田地稻子早熟了一个来月。虽然各地持续往合州运粮,粮价已经大幅下降,但是由于当时地里的粮食都还没打上来,粮价还保持在约七百文一斗的高价位,根据姑爷侯普的建议,这些田地产的粮食全部出售了,卖了三百五十贯
等到左家其他田地与各地一起普遍进入秋收时,由于今天风调雨顺,整个合州几乎所有田地都种下去收上来了,所以粮价直线下跌,几天工夫便狂跌到了三十文一斗,还不到战前粮价的一成
左家剩余的九百五十亩地,抽出六亩收成交田税,剩下的按四成收佃租,收了七千五百斗。
幸亏侯普有先见之明,在老宅里帮着请人盖了不少粮仓,粮食打上来之后,留了一千五百斗稻谷,晒干之后及时入仓当作口粮和来年的种子。其余六千斗打成粮食三千六百斗,卖掉后赚了一百余贯。
秋收赚的钱总共四百五十贯,已经全部还了余掌柜。
看罢信,左贵老爹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和震惊,他想不到左少阳教苗佩兰使用的精耕细作方法种植的二十亩地,打的粮食卖的钱,比九百五十亩总数产粮赚的钱还要多三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