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33章

血沃轩辕-第133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边上黎风却笑着一句话也不说,只任陶一元在那发着牢骚,武英王愁眉苦脸,待朱斌和陶一元商议了一些紧急处置的办法,陶一元离开后,朱斌想也未想,立刻破口大骂:

“黎风,滚过来,我看你着贼眉鼠眼的样子,就知道你心中必然有了办法,赶快给老子爽爽快快地说了出来,他妈的,就是见不得你这样子!”

黎风微微一笑,说道:“王爷圣明,一下便看透了属下的心思,属下本来也心里着急,可是,今天我却不急了,因为,我帮王爷帮海龙王请来了……”

朱斌一怔,却见黎风起身,到外面去了不一会,就领进了一个人来,这人六十来岁的年纪,从穿着上来看,根本就是个江湖术士,朱斌却不知道黎风想要做些什么。

那术士一听面前站着的是当今的武英王,吓得一下跪了下来,浑身哆嗦着不知说什么好,本来以为这人或许有些本事,一见他这样子,朱斌心里顿时大失所望。

“起来吧,康神仙,给王爷说说你是做什么的。”黎风微笑着说道。

那康神仙这才敢哆哆嗦嗦地站了起来,头也不敢抬地说道:“回王爷,回大人话,小人本名叫康茂才,只因料事如神,问卜占卦无不灵验,故尔乡间百姓才送给了小人个‘神仙’的绰号,让王爷和大人见笑了……”

“放屁!”朱斌本来就心情烦躁,见这康茂才还在那自吹自擂,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道:“就是个江湖骗子,既然料事如神,说,今天本王去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有一句错了,本王就砍了你的头!”

那康茂才哪里知道这些,见王爷大发雷霆,吓得又跪到了地上。

一边黎风笑道:“好吧,老老实实告诉王爷,你做得最得意的一件事。”

康茂才脸上果然露出了得意的神色,胆子也稍稍大了一些:“回王爷,两年前,小人在还边一带行走,见几户渔民想要下海捕鱼,当时就对他们说道,今日我算出必有大雨,你等都有杀身之祸,万万不可下海。当时除了一户,其余人见艳阳高照,都不肯相信,结果他们出海没有多久,果然遇到了大暴雨,全部葬身于海底。只有那户听从我话,没有出海的人,这才躲过了杀身之祸,小人‘活神仙’之名也正是从此而来。这以后,那的渔民每逢下海,必要先问于我才肯出行……”

朱斌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他开始明白黎风为什么要把这个江湖骗子带来了,他尽量缓和着语气说道:“说吧,你是凭什么知道会下雨的?老实说了出来,本王不但不会罚你,反而要给你一千两银子,可要是不老实的话……”

一千两银子让康茂才红光焕发,反正这位王爷也不会抢了自己的饭碗,说给他听又有何妨:

“王爷,其实小人从小就习得观天象之数,最是灵验不过,比那些长住海边,靠天吃饭的渔民还要准;二者,那些渔民暴雨天出海,岂不有杀身之祸……”

下面的话朱斌可没耐心听下去了,打断他急切地问道:“那么依你之看,江南之地旱情已有三月之久,本王心中焦急,且问你最近可会下雨?”

康茂才胸有成竹地说道:“王爷,小人愿以性命担保,后日午时三刻必有大雨,雨量七寸有余,若小人说得有半分不灵,请王爷砍了我的脑袋!”

“好,好!”朱斌大声笑了起来:“黎风,把这位神仙带下去休息,若是后日果然如他所说,赏他一万两银子,可是要没有雨,嘿嘿,本王可就绝不留情了……”

黎风客客气气的把康茂才带了下去,找了地方让他坐下,却并没有立刻回王府,第一时间找到了黄飙:“临江兄,有件事情得麻烦你,刚才我带出去的那个康茂才,请你今夜找人立刻把他杀了,一定要做成是暴毙而亡的样子……”

黄溪吃了一惊:“那人得罪了王爷吗?”

“是啊,他得罪了王爷。”黎风淡淡地说道:“他不该懂天文之术,也不该让我知道他懂,为了咱们的王爷,可也只能委屈他了,但愿他下辈子别再做这行吧!”

第220章 骂天

“好,好啊。”等见到黎风回来,朱斌还在那兴奋不已,赞口不绝地夸道:“你这次做得漂亮,后日要真的有雨的话,我看赏那康茂才一万两银子都嫌少了!”

“督帅的这笔银子可以省下来了。”黎风不紧不慢地说道。

朱斌一愣,就听黎风说道:“因为这场雨是督帅请来的,和康茂才并没有任何关系,偏偏康茂才知道这其中的真相,所以这人绝对不能再活在世上……”

朱斌的眼睛眯了起来,他开始明白了黎风话里的意思,只听黎风继续往下说道:“属下已经为督帅准备好了求雨的地方,到时杭州、然后是整个江南,所有的人都会知道,督帅为了江南的百姓求雨,督帅之恩感天动地,督帅乃是上天早就选好的复兴大明的第一人,所以,像康茂才这样的人,是不宜活在这个世上的……”

“那么你也知道真相,是不是你也不该活在这个世上?”朱斌冷冷地说道:“康茂才虽然是个江湖骗子,但他也只是想讨口饭吃而已。他预测到了即将下雨,你却把他杀了?我命令你立即停止!”

“已经来不及了,此时他已经死了多时了。”黎风叹息着说道:“至于我,知道的事情的确太多,早晚也得该杀,可现在还不是杀我的时候,只有等到督帅成就了大事,那时再杀属下,属下就算死也是笑着死的……”

看着朱斌的面孔冰冷苍白,黎风平静地说道:“督帅,要想成就大事,总会死人的,不管这人冤枉不冤枉,若是能以一个康茂才,换来督帅神一般的名声,康茂才死得值了……”

朱斌死死地盯着这名部下,脸色从苍白,慢慢地转回到了平静。也许黎风说得是对的,在这个时代,为了成就大事死再多的人也不能皱一下眉头。

可是黎风让他觉得有些害怕,这个人自从当初投奔自己,一直忠诚耿耿的为着自己,可以说是鞠躬尽瘁了,可这人的心机实在过于深沉,深沉的让人害怕。没有人知道他在那想着些什么,可他往往做出来的事却让人不寒而栗……

……

在黎风的刻意安排下,武英王即将为江南求雨的消息迅速传遍了杭州。第二日,一个求雨的祭台已经搭好,按着八卦的样式设置,下面又是八对童男童女站立。

周围早站满了杭州军民,他们想亲眼看一看,武英王能不能把这场雨求下来。

当大队卫士簇拥着朱斌来到这里的时候,看着这一切,朱斌苦笑了一下。自己是最不相信这一套把戏的,可没有想到,现在却偏偏要自己来完成这一切。

黎风慢慢地走来,递上了求雨用的祭袍子,朱斌看了一眼,忽然一把推开,黎风吃了一惊,正想说话,朱斌冷冷地盯了他一眼,黎风心里打了个寒战,什么话也没有说……

朱斌大步走上了祭台,看着那些眼中流露出殷切希望的百姓,他忽然大声说道:

“江南三月无雨,田地荒芜。我大明江山十余年来天灾不断,人祸横行,致使百姓流离失所,国将不国,家将不家,老天,你就是这么对待我大汉子民的吗!”

谁都想不到这位江南之王忽然大骂起了老天爷,百姓们一个个吓得面无人色,若是得罪了老天,半年、一年,甚至十年都不下一滴雨怎么办……

朱斌拔出了腰间的铁血宝刀,对天厉声说道:

“老天爷,你若有怨,尽管对我一人而来,今朱由斌在此以刀起誓,三日之内若再无雨,我即下令,拆毁江南境内所有寺庙;三日之内若再无雨,我江南大军马踏天庭!”

说着,他举刀奋力一刀线供台砍下,这一刀力量何其之大,只听到“轰隆”一声,那供台竟被他生生砍成两段,朱斌却看也不看,大步走了下去……

“这可怎么得了,这可怎么得了,王爷把老天爷都给得罪了,哪里还再会下雨?”

“天,天,王爷难道发疯了吗……”

……

看着朱斌的背影,顿时一片唧唧喳喳的议论之声,每个百姓的脸上都是大祸临头的表情!

只有黎风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这才是武英王,他心目中那个威加四海的武英王,跟着这样的王爷有朝一日平定天下,就算真的死了,那又有什么可以遗憾的呢!

正在杭州百姓惊慌不已的时候,就如同奇迹一般,远处忽然响起了“轰隆隆”的声音,似战场上两军交战的炮声一般,百姓们顿时安静下来,场面一片出奇的死寂。

“雷声,是雷声!”

不知是谁第一个发出了惊呼,是,是雷声!欢呼声顿时压过了隆隆的雷声。

雷声越来越响,天空上几道霹雳闪过,就在这毫无征兆之间,暴雨转瞬即落!

“下雨啦,下雨啦!”

“天那,真的下雨啦!”

“王爷,王爷,你看看啊,真的下雨啦!”

后面的响声不绝于耳,可是朱斌并没有回头。康茂才的预测是准确的,真的下雨了;可康茂才的预测也并不完全准确,这雨落得比他说的整整提前了一天……

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奇迹?

手中紧紧握着的铁血宝刀,忽然像是在朱斌的掌心里跳动起来,就好像有了生命一般。他曾以这刀举天起誓,现在却真的灵验了,究竟是老天爷的奇迹,还是这刀带来的奇迹?

朱斌看了眼手中的宝刀,依然如此的锋利,雨水落到上面,迅速地滑落下去,却愈发让这刀耀眼夺目,充满了震撼人心的魅力……他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没有回有,大步走了开去……

“王爷,神人啊,马踏天庭,连老天都怕了王爷,这是我江南之福,大明子民之福啊!永保江南之神!永保大明之神!”

那黎风何等聪明,见此立刻跪下,大声呼喊道。

“马踏天庭,永保江南之神!永保大明之神!”

军民们齐刷刷地跪了一片,低垂着头,一齐大声叫道。

这是江南,乃至大明的一个奇迹,而这所有的一切,都被归于到了武英王朱斌的身上。老百姓就是如此的淳朴,他们相信奇迹,他们相信天命所归,而连老天都害怕的武英王,就是他们的希望,就是他们可以依靠的江南之神!

而这一消息也迅速在大明各地传开,忠勇武英王朱斌,也渐渐的成为了一个被神化的人物……

而就在这一年,崇祯十三年八月,陕西、山西、山东等地,崇祯一朝最大的灾荒爆发。大明王朝遭受了三百年来未遇之饥荒,以至于造成了父子相食,夫妻相食的惨剧。

大明朝廷再也拿不出赈灾银子出来了,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铤而走险,纷纷揭竿而起,汇入到流寇之中,一时李自成、张献忠部声势大振。

山东的状况还要多少好点,一半的灾民跑去当了流寇,一半的灾民跑到了济南。那济南每十天便由江南方向运来粮食,赈济灾民,早为山东各地所知。可随着大批灾民的涌入,镇守济南的李天齐压力大增,连连向江南方面要粮,陶海不得不下令由每十天运次粮,改成每五天运送一次,到了后来又变成了每三天一次……

而江南方面的状况其实也不很好,旱情虽然被解除了,但在浙江数府、县也同样发生了灾荒,这样变成了江南既要救济自己,又要负责山东一带,压力大大增加。幸好陶一元和陶海平日里精打细算,积攒下的家当也够勉强维持……

面对声势重新复振的李自成和张献忠,以及对山东的进犯,朱斌几次欲要起兵征剿,但都被陶家父子和陶海等人否决。眼下粮食正在源源不断地拿出赈灾,江南方面已经没有力量再供应数万大军的军粮了……

朱斌无奈之极,虽然知道若不趁着这个时候把流寇剿灭,那么很快他们将给大明王朝以最致命的一击!

他一方面紧急派出商船,从海外邻近之国采购粮食,一边命令严守江南各要隘之地,务必不使战乱贻害到江南,而江南军各部,也都接到了暂不出兵的命令!

就在这个时候,四川方面的坏消息传来了。崇祯十三年,连连大败的“曹操”罗汝才与“八大王”张献忠残兵会合,商议过后,两人达成一致意见,觉得湖北官军云集,只有逃入四川才有生路。

杨嗣昌得报后,立刻发文让四川方国安部官军迎头痛击这两股人数仅三、四千的贼军。但是,贼军脚快,先于方国安部下渡过昌江。当时,守净堡的川军有五千之多,全都龟缩于山顶,避敌不战,张献忠、罗汝才军得以从容入川。

本来,杨嗣昌原有计划是驱敌入川,他以为蜀地峻山险壑,贼军被逼入后可以陷其死敌。岂料,张献忠、罗汝才等人入川后反而如鱼得水,更加势盛。

由于耽心四川当地官军扼守险隘会导致张献忠急红眼反扑湖广,杨嗣昌又使阴招,依仗自己的威权,把大批蜀地精兵调出,只留二万弱疲士卒给川抚邵捷春守重庆。

那石柱的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