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55章

血沃轩辕-第155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拼杀着的崇祯,忽然听到背后传来了王承恩的声音。他回头,他看去,他看到了,他看清了怎样的一幕:

王承恩身上到处都是鲜血,无数的被折断的箭杆插在他的身上,那满头的白发散乱在了一处,他的两条大腿都断了,可是,那面大明的战旗,却依然还在那高高飞舞!

崇祯并没有动,他看着这位忠诚的太监,他的眼中有泪光在那闪动,可是他必须控制住,不能让它流下,因为,他是天子,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他!

“陛下啊,老奴要走了……”王承恩微笑着说道:

“陛下啊,老奴服侍了你一辈子了,从您当上这大明的皇上开始,老奴就盼望着看到一个英明有为的皇帝,今天老奴终于看到了,老奴心里高兴啊,是真的高兴啊……陛下,您多保重,老奴这就去了……”

眼泪终于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崇祯默默地注视着,默默地注视着……

“陛下,把咱大旗接过去,咱人可以死,但战旗不能倒下!”

王承恩颤抖着,一步一步地挪向崇祯。然后,他把那面大旗交到了崇祯的手里……

崇祯接过了战旗,王承恩这才慢慢地倒了下去,他笑着,他笑着看着自己为之效忠了一生的皇上,他笑着离开了这个世界。所有喧嚣的声音,在这瞬间似乎都在天地间停止,有的只是一缕琵琶声,一缕为忠魂弹响的琵琶之声……

“大明之魂,这就是我大明不灭之魂!”

崇祯嘶声叫着,舞动着那面大旗,像一个真正的,不世出的杰出帝王,指挥着他的臣民,指挥着所有忠勇的部下,为了一个明知道不能取胜,但却一定要义无返顾去从容赴死的战斗而战斗!

“邢老三!”

崇祯厉声叫着,当他看到邢老三的时候,他吼着:

“邢老三,你,给朕去死,去死!去杀开一条血路,保护武英王冲出去!朕,亲自给你们断后!”

“大明皇上,臣邢老三,接旨!”

邢老三没有任何一点犹豫,把疯狂地挥动着手里的战刀,近乎疯狂地叫道:

“关宁铁骑,圣上有圣,保护武英王,圣上亲自断后,去死,去死!”

“死!死!死!”

最后三十三名关宁铁骑齐声叫道,这声音,让大地为之颤抖;这声音,让江海为之倒流;这声音,让群贼为之胆寒!

看着关宁铁骑奋勇搏杀,看着御林军将是奋勇搏杀,看着朱由斌奋勇搏杀,崇祯笑了,大明没有亡,大明也永远不会亡!因为,有着这么多的忠勇将是,流寇、满清,不管是谁,都亡不了大明的江山!

忽然,崇祯身子晃了一晃,他的脸色一紧,但随即就恢复了正常,在战马上,他拼力挥动着战旗。从他嘴里迸出来的,只有一个字:

“杀!杀!!杀!!!”

“滚!”朱斌暴怒地吼道:“邢老三,王八蛋,给我把皇上救出来!我在前面帮你们开路!”

打到这个时候,朱斌的脑中早就忘记了过去所有的不快,他现在只有一个念头,自己不能死,崇祯也不能死,千军万马,他也要保护着崇祯冲出去!

邢老三又重新回到了崇祯身边,不待崇祯痛斥,一把就见崇祯从御马拉到了自己的战马上,猛然,他的表情怔在了那里,他看见,在崇祯的背上,插着一枝箭,插得是那样的深……

“邢老三听旨。”崇祯微微笑着:“把箭杆给朕折断,朕不能让任何人看见!”

邢老三咬着牙折断了那箭杆,快马冲到朱斌面前:“抚帅,圣上就交给你啦!”

他把崇祯放到朱斌身后,一马当先,冲在最前:

“抚帅,圣上,随我来啊!”

三十三名关宁铁骑,像三十三把出鞘的钢刀,笔直地插向敌人的胸膛!

三十三名关宁铁骑,像三十三把离弦的利箭,闪电一般地刺入敌人的心脏!

贼兵从来没有见过大明有如此勇敢的士兵,贼兵从来没有见过大明有如此勇猛的王爷,贼兵从来没有见过大明有如此果敢的皇帝!

这道路,竟被三十三名关宁铁骑生生砍出了一条血路,一条用三十名士兵的生命铺成的血路!

刘宗敏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几千人的军队,竟然没有阻挡住崇祯和朱斌,几千人啊,竟然没有阻挡住三十三名士兵,这是什么样的队伍啊!

“皇上走啦,武英王走啦!万岁!万岁!!”

还在浴血苦战的御林军士兵,忽然爆发出了一阵阵欢呼。他们的一起牺牲,一切鲜血,在这一刻,已经充满意义!

“弟兄们,皇上走啦,武英王走啦,他们一定会为我们报仇的,大家把命留在这吧!”

不知是谁发出了这一声怒吼,没有人投降,没有人怯弱,他们要让对面的敌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战士,他们要让敌人的尸体,铺满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

“冲啊,杀啊!王公公,我们来啦!”

从宫中,忽然冲出了几百名太监。不,冲出了几百名战士,大明最优秀的战士!他们就如同那些御林军士兵一般,勇敢地投入到了战场……

……

“陛下,抚帅,城里都是闯贼,唯南门尚未被合围,陛下和抚帅可从那儿突围,或有生机!”那邢老三大声说道。

“你呢?”朱斌死死地盯着他。

“我的兄弟都死了,你说,我还会独自活着吗?”邢老三凄凉地笑了一下:“你们走吧,大明可以没有我邢老三,可是,不能没有你们……我,要回去找我的兄弟……”

他笑了笑,然后和他的两名同伴,默默地拨转了马头,向着紫禁城的方向,向着那死亡的道路,慢慢地走去……

“陛下,我们走了,我们去江南。”朱斌大口大口呼吸着空气,说道:“抱紧我,陛下,前面还有敌人,咱们,一起冲出去!”

身后的崇祯,用低沉的声音“恩”了一声,声音很低很低,朱斌没有在意,皇上累了,这么激烈的搏杀连自己都觉得累了……

……

紫禁城的战斗已经结束了,一地的尸体,一地的鲜血……

刘宗敏的心情,只能用绝望两个字来形容,从进京城开始,他就没有遇到过那么激烈的抵抗,没有遭到过那么重大的伤亡,近千名闯军士兵死在了这里……

几乎所有的御林军士兵和冲出来助战的太监都死了,这对刘宗敏而言,根本就不是一场胜仗,而是惨败,不折不扣,最惨重的失败。

“将军,你看!”

忽然有士兵指着远处说道。

刘宗敏放眼看去,远处的阳光里,慢慢地走来了三条人影……

太阳忽然收去,天下又开始下起了小雨,雨点打在这三人的身上,他们却忽然不觉,只是一步步向这走来,走得很慢很慢……

“杀了他们!杀了他们!”

刘宗敏认出了,这三人就是什么关宁铁骑,正是这些关宁铁骑,让他蒙受了耻辱!

贼军蜂拥着冲了上去,他们原以为会遭到抵抗,可谁想到,当刀枪落到三人的身上,三人却什么反应也没有,还是向前一步步地走着,向前……

邢老三身边的两名同伴终于倒下了,可邢老三没有倒下,他的身上不知中了多少刀,他不能倒,因为,他还没有和他的兄弟死在一起……

贼军害怕了,胆怯了,他们不敢再把手里的武器砍下,他们眼睁睁地看着这条大汉从他们的面前缓慢,但却坚实地走过,看着地上那一串串的鲜血映着这大汉的步伐!

看到了,邢老三看到了,他看到了自己兄弟的尸体!

四十九个好汉,没有一个投降,所有的人,直到死还依然保持着向前冲锋的样子!

“兄弟们,我来了,咱兄弟又能在一起了……”

邢老三软软地坐在了一具尸体边上,抱着他的兄弟,微笑着喃喃说道。

“你是谁,你究竟是谁!”

刘宗敏几乎要发狂了,他端着一口大刀冲到了邢老三的明前。

邢老三笑得那样开心,他笑着:“你害怕了,是吗?告诉你,我是关宁铁骑,知道吗?战无不胜的关宁铁骑,是你的噩梦,一生一世都无法摆脱的噩梦……”

他死了,和他的兄弟死在了一起,没有任何的遗憾,甚至带着几分快乐,因为,他是大明之魂,他的兄弟,紫禁城外这么优秀的士兵,都是真正的大明之魂!

第246章 举火自焚

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闯贼攻陷紫禁城,做为先锋的刘宗敏功不可没,但让他愤怒的是,大明皇帝和大明武英王的逃跑,而为了弥补这一遗憾,他以两百余骑自后紧紧追赶,务必要追杀到此二人而后为快!

当朱斌到达北京南门的时候,只看到十几具大顺军的尸体。仔细追问,原来是守在南门的大顺军士兵,见到一骑驮着二人飞奔而来,才想阻拦,却见前面的那人,也不知手里拿着什么东西,竟然隔着老远就能杀人于无形……

大顺军士兵以为对方鬼魅一流,心中害怕,竟是不敢阻挡,任凭二人冲了出去。

那追兵的首领,刘宗敏部下大将马温俯身细看那些尸体,却见人人身上都有一个血洞。马温心中大骇,一个小小的血洞就能致人于死地,这究竟是什么样的武器?

可害怕归害怕,刘宗敏之命不能不执行,他又想着一马驮着二人,如何能够逃远?当时就整点起部下,一路狂追而去。

十九日临近中午时分,北京城内人声鼎沸,战马嘶鸣,贼军大队人马进城。这些贼军疾驰而过,他们身穿白衣,头戴青色帽子,手上拿着劲弓,夹着长箭,腰上拴着短棍。

老百姓们照常开门,街上的行人站在道路两旁观看,寂然无声,只听得盔甲与马蹄的声音,他们似乎对这一天早就有了心理准备,一个脸上都写满了麻木和冷漠……

李自成头戴毡笠身着缥衣,乘乌驳马,拥精骑百余,由得胜门入,转大明门。伪军师宋献策、伪内阁牛金星及宋企郊等五骑从之。

伪将李牟,副将田化龙、李岩等,分将各兵。

李自成从西长安门入,弯弓仰天大笑,自恃百发百中,射长安牌坊,说道:“若射中间字上,天下太平。”谁想却一箭射在瓦楞内。

宋献策赶紧说道:“射在沟中,以淮为界。”

其实在相术上来说,瓦楞内为空虚之处,一旦成空,乃必亡之兆耳。

李自成长得相貌丑陋,又瞎了一只眼睛,等到了承天门,顾盼自得。见“承天之门”四字,欲借以惑众,复弯弓指门榜,大声语诸贼曰:“我能为天下主,则一矢射中四字中心。”

射之,谁想到又不中,只中“天”字下,李自成闷闷不乐。

牛金星又说道:“中其下,当中分天下。”

李自成这才开心起来,投弓而笑。太监王德化率内员三百人,先迎于得胜门,这位崇祯曾经重用的太监,却做出了最无耻的行径。

早先投降的太监曹化淳引导李自成和他的随从人员牛金星、宋献策、宋企郊,从长安门进入大内,紫禁城就这样易主了……

但并不是人人都如他们这般无耻。

驸马都尉巩永固、新乐侯刘文炳,十八日接到皇帝的密诏,赶到宫中,崇祯问他们能否为自己巷战抵挡贼军,两人告诉他已经毫无可能。崇祯说:到此地步,朕的意志已定。

巩永固回答皇帝:“我们在家中堆积了柴草,决心全家自焚,报答皇上。”巩永固回家后,在墙上写了八个大字“世受国恩,身不可辱”。当时妻子安乐公主已经自缢,巩永固和子女五人自焚而死。

而刘文炳全家也自焚而死,年已九十多岁的祖母,投井而死。

大学士范景文眼见大势已去,感叹自己身为大臣不能为天子出力,深深愧疚,从此绝食。十九日京城陷落,传闻皇帝驾崩,或者说已经“南巡”,叹息道:

“不知圣驾所在,只有一死,来报答陛下。”

随即在妻子陆氏灵堂前自缢,被家人救下后,赋诗明志:“谁言信国非男子,延息移时何所为?”向皇宫方向跪拜号哭,纵身跳入龙泉巷的一口古井中。他是内阁辅臣中唯一的殉难者。

都察院左都御史李邦华,十八日率领御史上城巡视,遭到太监阻挡,归途遇见同僚吴麟征,握手挥泪,互相鼓励,誓死国难!

次日获悉“国难”,抱头痛哭,拿了印信、官帽、官服,前往吉安会馆,祭拜文天祥,题写绝命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今日骑箕天上去,儿孙百代仰芳名。”随后自缢而死。

像他们这样殉节的还有惠安伯张庆臻、东宫侍卫周镜、宣城伯卫时春、阳武侯薛濂、兵部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仆寺丞申佳胤、太常寺卿吴麟征等人。

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大多数官僚贪生怕死,卑躬屈膝地卖身投靠新朝,追求荣华富贵。大学士魏藻德、陈演等领袖人物,在李自成入主紫禁城的第二天,就前往拜谒,表示改换门庭之意。

魏藻德恬不知耻地说:“臣在内阁三年,皇帝不听我的话,以至于有今日的下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