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167章

血沃轩辕-第167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出征前,他还许下诺言:“等攻下山海关,我再即位。”

然而他低估了关宁军的战斗力,也没想到清兵会来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

可是,他从二十一日与关宁军首次战石河,已感到辽东边兵是他与明兵作战以来所遇到的最强劲的对手之一。他已意识到,今后的命运,成败决于一战。

为了保证这次战役的决定性胜利,他已把全部军队包括精锐都投入了战场,尽管他已倾注了全力,可不知道为什么,想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心中仍不免有几分担心!

决战终于爆发了!

关宁军呐喊着飞驰过河。忽然刮起了大风,飞沙走石,尘土蔽空,刮得对面不见人。关宁军的呐喊声,伴着狂风怒号声,不顾一切地直冲大顺军右翼的后部。大顺军毫不畏惧地迎了上去,一场空前的血战开始了。

吴三桂复仇心切,见到大顺军分外眼红,又有清兵的后援,勇猛倍增,鼓噪全军奋击。吴三桂亲自出马,他的大将吴国贵提刀跃马,身先陷阵,被吴三桂激励起来的士卒个个奋勇,无不一当百,在阵中奋力冲突。

大顺军毫不示弱,奋勇进击,前者死,后者继进,以优势兵力对关宁军实行三面包围。

关宁军拼力反击,东西驰突。关宁军向左突,大顺军的号旗左指,迅即进围;关宁军向右突,大顺军的号旗向右指,再进围,吴三桂再冲开……

如此反复,阵数十交,围开复合!

激战在继续进行,炮声如雷,箭矢如雨。李自成立马观战,屡下号令,连营并进,随着时间地推移,关宁军逐渐失去进攻的势头……

正当关宁军与大顺军酣战,难解难分之时,多尔衮才进入关城,听得西边喊杀声震耳,金鼓大作,惊天动地,风助喊杀与鼓声,直震百里,战场上的飞丸乱射,已散落到城内数里许的庙堂附近。

但是他不想马上参战,他要看看大顺军的虚实,更主要的是,他要利用关宁军打头阵消耗大顺军的实力,使清军以逸待劳。

于是他召集诸王贝勒、贝子及出征的诸大臣,说道:“你们不能越伍躁进,大顺军不可轻击,须各努力,破此,大业就会成功。”

接着,他部署兵力,清将士向海的方向鳞次布列,冲击大顺军的阵尾。阵首已被关宁军咬住,两头进攻,使大顺军无法合围。

部署完毕,清军待命。多尔衮继续观阵,寻找战机。

战斗已持续到中午,关宁军激战半日,已筋疲力尽,眼看支持不住了。多尔衮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战机,突然下令突击,蓄锐待战的清军闻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飞也似地冲了出去。

三吹角,三声呐喊,以正白旗骑兵为先锋,数万铁骑从关宁军的右侧插入,恰似万马奔腾不止,惯于骑射的清兵,从马上发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飞蝗一样密集地射向大顺军,刀枪并举,剑光闪烁,锐不可当。

李自成发现白旗一军已冲破大顺军阵势,下令后军迎击。可是,大顺军也已鏖战半日,处于疲惫状态,加之损伤不少,战斗力急剧下降。

而清军铁骑正以旺盛的锐气,勇猛冲锋,其势如风卷潮涌,铁骑所至,无不披靡。吴三桂军得到清军增援,顿时振作起来,与清军展开联合作战,战场形势迅即改观。

李自成不知吴三桂从哪来的援军,正在惊异之际,有一僧人急忙跪在他的马前,说:“执白旗的骑兵不是关宁兵,必是满洲兵,大王赶快回避。”

李自成色变,但却没有说一句话,策马下岗西走。

李自成治军颇严,不得命令,谁也不敢后退。大顺军仍在拼搏,大将刘宗敏一直在战场上厮杀,也中箭负伤。

当沙尘散开后,一发现带发辫的骑兵,都惊呼:“满兵来了!”

大顺军阵势顿时崩溃,丢戈弃弓矢,忽拉拉地败退下来,自相践踏,一片混乱。

关宁军和满清联军穷追猛打,大顺军死伤累累,活着的竞相逃跑。约有一顿饭的工夫,随着尘沙远去,石河战场顷刻变得空旷寥廓。

清军、关宁军跟在大顺军之后,一直追击四十里才收兵。有一部分大顺军跑到城东海口处,被清军追上,逐一斩杀,而投海淹死的又不知有多少!

石河之战,是一场拼实力、拼消耗的空前规模的血战,打得十分惨烈。大顺军死数万人、大帅十五人。关宁军死伤也不少。

双方留下的尸体已弥满遍野,沟水尽赤,被遗弃的辎重、军械到处都是。石河西的红瓦店一带是交战最为激烈的地方,那里的惨状简直让人不忍目睹……

“二十年前战马来,石河两岸鼓如雷。至今河上留残血,夜夜青磷照绿苔……”

关门一场血战,其结果改变了清朝、李自成、吴三桂的各自命运。这一点,他们当时都已经意识到了这场战略决战的胜负对自己意味着什么。

多尔衮曾说过,大业成否在此一战;李自成也知成败在此一战;而吴三桂的命运系于清朝,荣损与俱。清朝是很幸运的,由于种种的偶然,在无意中得到了一个特大的硕果!

这场决战的失败者李自成,对他而言,是一场真正的悲剧,也是大顺军的大悲剧。但是李自成的之败,归根到底,是他进北京后一系列的失误所造成的!

他出征山海关,失之轻率,没作准备,就匆匆出师,已伏下了失败的因素。军队的士气已不如前。进北京后,恣意淫掠,身各怀财物,谁人还有斗志……

当一听说清兵将至,已生怯心,而刚一接战,即溃逃不敢战,这些加在一起,终于招致了大顺军的全线溃败!

一场关系命运的决战,山海关大战就这样悲壮地结束了。

而在此次大战之前,大明王朝的历史被大顺军给翻过去了,经此一战之后,清军则把大顺军的历史给翻过去了,属于自己的历史的新纪元,看起来即将开始。

而吴三桂作为大明臣民的历史业已终结。从此,他要为新主人,满清,谱写另外一篇岳章!

但是,历史从则这里开始转弯,开始走向另一条道路,开始了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一场的血战,将注定无论是李自成,还是吴三桂和满清,将永远没有胜利者!

……

李自成率大顺军余部,自山海关向永平撤退,于当天晚上退到永平,收揽溃散的士卒,重新集结兵力,又得数万人!

一方面,他力图保存大顺军的力量;而另外一方面,阻击清、吴军的追击。李自成为了赢得撤退的时间,缓解清、吴军的追击,又使出了他一贯使用的伎俩,特派明降官张若麒赴吴三桂军中议和。

正在紧追不舍的吴三桂,接受了李自成议和的要求,其条件是李自成必须归还崇祯的太子和两王;速离京师,奉太子即位而后罢兵。

而李自成表示只要允许他不受阻碍地回到北京,一定把太子送到吴三桂的军中。

吴三桂当即同意,便停止了对大顺军的追击,率部返回山海关。

吴三桂明知其父尚在李自成手中,却不提以交还其父为条件,相反,坚持要朱太子和两王。这不能不使人强烈地意识到,吴三桂心中别有长图;将太子掌握自己手中,获护驾拥立之大功,且能以此号召天。

显然,索要太子远比索要其父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

但是,这毕竟是误吴三桂与李自成的一厢情愿,多尔衮岂能放过大顺军?他的目标是彻底消灭大顺军,以便夺取整个中原。毫无疑问,他不可能允许吴三桂以得崇祯太子为交换条件,放弃对大顺军的追击。

恰恰相反的是,他要遵循既定方针,乘胜进军,不给大顺军喘息的时间,防止他们逃离北京,携带大量财物而去。

虽说他急于进军,也虑及到他和他的八旗将士及关宁军连日跋涉与苦战,需要暂作小憩。所以,他于山海关之战当天晚上在追击大顺军一段路程以后,也返回到山海关,他们不进城里,却选了离山海关五里靠近战场的地方宿营。

清军从关门大战中缴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多尔衮用此战利品,大赏诸将士。

吴三桂获得了最高奖赏,多尔衮以顺治帝的名义,封他为平西王,赏赐玉带、蟒袍、貂裘、鞍马、玲珑、撒带、弓矢等物;又令吴三桂以下各将领,及山海关城内吴军皆剃发。

吴三桂受封为平西王,标志着他彻底降清。

他从请兵、献关、与清军联合作战,到受封为王,是一个短促而复杂的过程。而从吴三桂方面来说,他是在形势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这条路,用大顺军的鲜血换来了一顶王冠。

从多尔衮方面来说,他巧妙地利用了当时的形势和三桂处境困难,有步骤,而又迅速地诱迫吴三桂不得不就范,吴三桂被招降和受封为王,这是多尔衮一次巨大的胜利!

第260章 宁走家贼,不放外寇!

在四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山海关大战的第二天,多尔衮决定乘胜追击,向大顺军展开新的攻势,直取北京,行前多尔衮下令将李自成的兵部尚书王则尧斩首!

王则尧原是大明密云巡抚,明亡,投降了大顺军,李自成授予兵部尚书。山海关战役前夕,王则尧被派去山海关,劝说吴三桂投降,吴三桂再次予以拒绝,并把他扣留起来。

现在,吴三桂把他交给多尔衮处置。王则尧反复无常,毫无气节,留之无用,多尔衮干脆把他处死了事。

这天早晨,清军、吴军整装出发,多尔衮调给吴三桂马步兵一万,作为先锋,追击大顺军。

李自成率残部自山海关溃败,连夜逃至永平,驻营歇息。他以为吴三桂会遵约,许他从容撤至北京。但是,已经降清的吴三桂只能惟多尔衮之命是听。

他既受命为先锋,率部先行,为清兵入据北京打头阵是不敢行动迟缓的。

当天,吴三桂率部进逼永平。大顺军虽说已集结数万,但败退之后,士气大衰,与士气正旺的关宁军刚一交战,就被击败。

李自成拔营被迫继续向北京退去。行至永平城西二十里的范家庄,他再也无法容忍对吴三桂叛卖行径的愤怒,下令将吴襄斩首,用竹竿挑着头颅示众。

看到父亲的头颅,吴三桂整个脸都已经扭曲变形,虽然自己已经和父亲断绝关系,但这毕竟是亲生父亲,生他养他的父亲,他无法看着那颗透露高高悬挂在那……

关宁军在这一刻,被吴三桂下了死命令,不管李自成跑到哪,也都一定要把他抓到自己的面前,然后自己才可以亲手把他的头颅砍下来,用来祭奠父亲……

关宁军近乎疯狂地在后面追剿着大顺军,才遭惨重失败的大顺军,已经失去了作战的勇气,而作为他们首领的李自成,现在一心想着的,也只是如何尽快地跑回北京,不管战局变化成了什么样子,他也要一圆自己的皇帝梦!

“主上!主上!”正当李自成催促兵士行进的时候,忽然见到一名大顺军将领满身是血地冲到了自己面前,从马上跳下放声大哭道:“主上,北京没啦!”

李自成猛然从马上跳下,一把抓住了这将领大声问道:“你说什么?”

“北京没啦!”那将领边哭边道:“就在主上走了后,江南军忽然席卷河北,短短一天时间,我河北军就遭到惨败,接着,江南军兵临北京,和城里的乱民里应外合之下,北京城终于破了……牛金星、刘希尧等人全部被抓……”

李自成眼冒金星,几乎跌倒,边上刘宗敏急忙扶住,瞪着一双牛眼道:“江南军,是谁带队攻的北京?”

“是朱由斌亲自带的队!”

“不可能!不可能!”刘宗敏暴跳如雷:“朱由斌死了,他已经死了,还怎么再可能攻城!”

李自成捂着头,摆了摆手:“宗敏,咱们都被朱由斌骗了,他根本没有死,他诈死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主力出北京,与吴三桂决战……”

“主上,现在该怎么办啊!”刘宗敏近乎咆哮地喊道。

李自成看了一眼他的部下,自从山海关兵败后,虽然自己已经尽力收拢残兵,但到现在已只得四万人,而且新败之师,士气低弱,战斗力达到了近三年来的最低点。

现在后有追兵,前路断绝,难道自己才达到顶峰的生涯,就要葬送在这里了吗?自己的这一生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终于打进了北京,灭了明朝,可为什么,却会落到这样的下场?

“不,绝不!”

李自成忽然大吼起来,把边上大顺军的将领全部吓了一跳,随即他跳到了一块大石头上,高声对着他的部下叫道:

“大顺军的兄弟们,全部都给我起来,列队!”

疲惫的士兵站了起来,在将官们的吆喝下,排成了几列队形,李自成看着曾经让他引以为自豪的队伍,如今变成了这个样子,强忍着心酸说道:

“弟兄们,我不想隐瞒你们什么,北京已被江南军重新占领了!”

顿时,这话引起了底下一阵惊慌,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害怕的表情,私语声响成了一片,北京城已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