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07章

血沃轩辕-第207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文秀大笑起来:“你这话来蒙骗谁?我好好朝廷将官不做,却去与你继续为贼,过那亡命天涯的生活?李定国,看在兄弟一场,我劝你一句。江南军锐不可当,武英王英明神武,继续当贼早晚必亡,赶快下马投降吧,我在武英王和定南伯面前竭力保你性命!”

听他一口一个“贼”,李定国再也忍耐不住:“你既然为了荣华富贵愿意侍奉朝廷,李定国的人头就在这里,来拿吧!”

刘文秀手中长枪向前一指:“严军令,取李定国人头者,赏银万两,官升三级,冲!”

这场战斗很快就在两个昔日的兄弟之间爆发了……

那刘文秀部自归顺朝廷之后,武器精良,军粮不愁,郑天瑞又专门为刘文秀配备了一千条火枪,以壮声势,因此其部战斗力大大提高。加上又有严军令在后督战,谁也不肯落后,人人俱是奋勇争先。

而李定国的部队,却因被官兵不断追剿,疲乏不堪,而且又断了军粮,体力虚弱,昔日这支雄壮无比的军队,竟然在刘文秀的节节紧逼下不断后退。逐渐的,被逼到了身后狭小曲折的鬼磨峡边……

但李定国的嘴角却露出了微笑,他已经看到了胜利。鬼磨峡地势险恶,最窄狭处只容单骑通过。而在羊肠小道的两侧杂草树木中,那里有甘子龙的七千伏兵。只要刘文秀踏进了这里,那便是他的葬身之处!

刘文秀慢慢地逼近了,道路的艰难狭隘,让他的队伍渐渐散乱起来,队形也便得不整,前面和后面的士兵,已经逐渐脱节。

当看到刘文秀终于出现的时候,李定国知道时机到了,他大声道:“摇旗,命令甘子龙行动,全歼刘文秀部!”

大旗摇了起来,但两侧却毫无动静……

“摇旗!摇旗!”

见没有什么动静,李定国急了,又吼道。

大旗拼命地晃动,但道路两侧还是死一般的寂静!

“李定国,你是在召唤甘子龙吗!”

忽然,战场的那条响起了刘文秀的大笑:

“你叫不动他吗?那我来帮你叫!”

官兵的大旗也摇摆了起来,忽然道路两侧杀声大作,无数的士兵出现在了战场。

李定国忽然明白了什么……

甘子龙也出现了,他走到了刘文秀的身边,慢慢地说道:“大元帅,没办法,不是我想出卖你,实在是大西国已经亡了,你看看身边的弟兄,还有谁想继续作乱的?”

李定国向自己的身边看去,士兵们一个个都破衣烂衫,面露菜色。当看到李定国扫想自己,他们的头深深地低了下去……

是啊,不想打仗了,谁都不想打仗了。近百万的军队都没了,就剩下他们这么些人,还有谁想继续死去呢?尤其是郑天瑞“定贼四令”的下达,更加把他们逼上了绝路。

就算能够逃到云贵又怎么样?“定贼四令”一样会到的,那时他们的境遇也许比现在还惨。

胜券在握的刘文秀笑道:“自定贼四令下达后,甘子龙很快就派人联系上了定南伯,定南伯有我二人有令,不急,慢慢的把你引上绝路。”

李定国惨笑了下,正想说话,忽然身边亲兵将领乐岩说道:“元帅,不是人人都像他们那么贪生怕死的,乐岩愿意以死护卫着你出去!”

看着百来名亲兵决然的眼神,被出卖而丧失的信心一下又都回到了李定国的身上,他笑道:“好,我们就冲出去,死也死个轰轰烈烈!”

乐岩一马当先,嘶声狂吼:“乐岩在此,是兄弟的给我让开一条道路!”

甘子龙一见李定国想要突围,正想上去围堵,却被刘文秀拉住了他:“放他一条生路,定南伯对我说了,放着他还大有用处……”

甘子龙怔了一下,嘴里虽不敢反驳,可心中却大是不安。自己出卖了李定国,万一有一天他卷土重来,那还有自己的好日子过……

……

李定国就这样奋力“冲”出了重围,那些叛变的大西军士兵们,似乎因为背叛,而显得心中有愧一般,并没有如何尽力堵截,就这么让他们从自己眼前冲了出去!

李定国看了下,连他和乐岩在内,只有八个人了……

他笑了,苦涩地笑了起来。从大西国最鼎盛时期的百万大军,到现在只有八个人。这一切的一切,就如同做梦一般。

“大元帅,现在我们该去哪?”受了几处轻伤的乐岩问道。

是啊,去哪,又能够去哪里?

到处都是官兵,到处都已是大明朝廷的天下。大西国没了,百万大军没了。天下虽大,又哪里是他们的容身之所?

“去东胡国!”忽然,李定国咬着牙齿道:“这里去东胡国,不过十几日路程,官兵又还没追到,我们八人目标小,一定能够到达的!”

“东胡国?”乐岩怔了下:“去那里做什么?”

“借兵!”李定国斩钉截铁地说道:“我有办法说动东胡王,让他借兵给我们。尔后,先取云贵,再取巴蜀,为大西国报仇,为陛下报仇,为我们所有死难的义军兄弟报仇!”

第307章 班师

景平元年九月十七,北京。

这一天从一大早开始,在离京师十七里远的地方,便站满了朝廷的文武官员。

十七对于景平王朝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数字。崇祯十七年三月,李自成攻入京师,崇祯帝壮烈殉国。同样是在这一年,山海关大战爆发,江南军大败闯逆和清兵两部,巩固边关,收复京师。

还是在这一年,朱由斌定南京,复蜀地,废伪帝,迎新君,不世之功,日月昭昭!

崇祯十七年,大明王朝经历了一个大悲大喜的过程。短短的几个月时间,这个庞大,但却衰老的帝国,从流寇横行,京师实现,行将灭国,却一眨眼便神奇的凤凰涅盘,完成了一次中兴的伟业,这是任何人都无法想像的。

而这一切,只因为一个人:

——义烈忠勇护国武英王朱由斌!

这是一个被渲染了太多神奇传说的人。他是建文帝的后人,那个柔弱的君主,却有着一个如此勇武的后人。当年没有人认识他,没有人知道他的存在,他却如晴空惊雷一般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十七岁出任浙江巡抚,提督四府军务。惩贪官,罢恶吏,一手缔造了强大的江南军。定贼乱,败海贼,一个富裕稳定的江南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可就在他声望逐步走向顶峰的时候,他却与一手提拔他起来,情同兄弟的崇祯帝撕破了脸皮,甚至几乎就要刀戈相向!

然而就在所有人都以为,崇祯和朱由斌这对君主,从此后就这么变成死对头的时候,在闯贼攻破京师的那一天,他却毅然决然地出现在了紫禁城外,血染京师,与崇祯这个大明的君主一同赶死!

他究竟是大明第一个忠臣,还是一个最大的奸臣?已经没有人能说得清了……

……

一面血红色的大明战旗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那是崇祯帝留下的战旗,用这位勇敢的大明皇帝,用忠诚的太监王承恩,用无数将士鲜血染红的大旗!

这已经成为了武英王的象征,成为了江南军的象征,成为了大明朝廷的象征!所有人的心里都很清楚这面大旗意味着什么:

——血旗一出,三军死战!

这面血旗,指引着江南军十余万将士,打赢了山海关之战。这面血旗,指引着江南军十余万将士,恢复了中原大地。这面血旗,指引着江南军十余万将士,鼎定了巴蜀局势!

而在这面血旗的后面,就是天下精锐之师江南军,和他们的领袖忠勇武英王朱由斌!

“朱由斌接旨!”

就当那穿着金色盔甲的朱由斌出现的时候,岳谨元大声说道。

“臣朱由斌接旨!”

“义烈忠勇护国武英王朱由斌,追剿贼张献忠,身先士卒,于贼决战于巴蜀之地,大破贼百万之众,斩贼张献忠之首,忠勇可嘉,是为朝廷官员楷模,特加护国军神,钦此!”

“臣朱由斌谢恩!”

朱由斌接过了圣旨,揉了揉鼻子,护国军神?自己算什么护国军神!也不知自己是小皇帝的主意,还是那些个大臣为了讨好自己想出的名……

“义烈忠勇护国武英王朱由斌千岁,千岁,千千岁!”

听着那些大臣的山呼,朱由斌苦笑不止,这千岁在他的印象里,好像都是些奸臣才用的,现在用到自己身上,也不知该哭还是该笑。

岳谨元这时笑道:“圣上还有旨意,命文渊阁大学士岳谨元,武英殿大学士史可法为武英王牵马。命宫秉笔监太监马登初为武英王开路,圣上和众百姓,亲在京师迎接武英王和江南军,以嘉王爷不世之功!”

朱斌却被吓了一跳:“这,这万万不可!”

岳谨元和史可法却哪里容他推却,将朱斌硬推上了马,一左一右牵起了缰绳,那马登初却挺胸凸肚,在前开路。就听史可法边走边神色郑重地说道:

“王爷,说实话,早先我和并不服你,而且总认为你是大明天字第一号的奸臣,竟敢以江南之地与朝廷抗衡,魏忠贤之流亦做不到这点。可后来自打到了江南,来到京师,又去了蜀地,亲眼看到了你的所作所为,这才知道错怪了王爷,打心眼里佩服王爷和江南军……”

朱斌心里终于有了几分得意,要得到史可法这等人物的佩服,那可不是容易的事情……

“朝中政局如何?”朱斌问道。

岳谨元很快答道:“一切平稳,南京那闹事的官员斩了,潞王也被押到了京师,就等王爷归来后处置了。只是前几天金虏那派来了使者,请求赎回他们的英王阿济格。朝中有的赞成坚决杀,以树大明天威;有的却说为了边关稳定,还是放了的好,可与清朝交好……”

朱斌冷哼了一声,什么清朝,自己虽然早准备放了阿济格,以为日后长久计谋,但朝廷里总有那么一些人,胆小怯弱,稍稍过上了几天太平的日子,便不思进取,能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便很知足了。

“我是赞成杀的。”史可法毫不犹豫地道:“金虏在山海关大败,杀了他们的亲王,可立我天朝赫赫之威,而后正可趁势直取盛京,一举奠定我大明万世之业!”

这话倒让朱斌想起了一个问题。自己向来是以对满清强硬的姿态闻名的,若是就这么轻易地放了阿济格,未免有损自己的形象。得想个办法出来,如何巧妙地把阿济格放了回去……

边走边聊,不多时已近京师,就看到无数的百姓正在门口等候,远远地看到江南军出现,那些百姓一齐跪下,黑压压的一片,齐声道:

“武英王英名昭昭,江南军战功赫赫,铁军一出,百战百胜,千岁,千岁,千千岁!”

“全都起来!”朱斌大声道:“朱由斌和江南军能有今日之胜,全赖我大明上下一体同心,朱由斌安敢把功劳全揽在自己身上。我江南军亦是朝廷之军,从此后废江南军之称,皆以朝廷之军相称之!”

“大明皇帝到!”

随着一声长呼,九岁的大明皇帝景平帝出现在了众人的面前,那些百姓文武官员又都重新跪到了地上。

朱斌翻身下马,马鞭想后一挥,只听身后江南军一片山呼:

“万岁!万岁!万岁!”

“平身!”

景平帝只简单地说了两个字,对周围的人不管不顾,径直走到朱斌面前,一把就抓住了朱斌的手:“叔父,我,我想你!”

朱斌新潮翻滚,只觉得景平帝那双小手微微颤抖,他微笑着说道:“陛下,臣回来了,臣在前方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陛下……”

“捷报,捷报!定南伯大捷!”

还没有来得及更多的说话,就听后面迭声大喊,三匹快马飞奔而来,马上骑士冲到朱斌和景平帝面前,就在马上,大声呼道:

“捷报!定南伯急报,巴蜀大捷!”

朱斌接了过来,不敢先看,交给了景平帝。景平帝打开匆匆看了几眼,脸上露出喜色,将战报重新交还给了朱斌,轻声道:“叔父,你和他们说吧!”

朱斌略略浏览一番,脸上也是抑制不住狂喜,他尽量定了定神,慢慢地说道:

“景平元年九月,定南伯追剿李定国残部,屡战屡胜,此后决战于鬼磨峡,大胜,贼李定国仅只八骑突围!”

所有的人一下都怔在了那里,似乎还没有从这巨大的喜讯中反应过来!

忽然就听朱斌厉声吼道:

“李定国平了!巴蜀之地平了!贼寇平了!我大明的江山太平了!从此后,大明江山,再无贼寇!”

“万岁!万岁!万岁!”

一瞬间,官员们沸腾了,百姓们沸腾了,整个京师都沸腾了!

万岁的欢呼声响彻了京师,朱斌悄悄把身子向后缩了缩,让景平帝在自己的身前,接受所有臣民们最热烈的欢呼……

景平帝却兴奋的一张小脸都红了,他忽然小手一挥,臣民们这才安静下来,只听景平帝说道:

“武英王之功,可昭日月。大明中兴,皆武英王一人之功劳。朕以武英王留驻京师,辅佐朝政。江南之地永为武英王封地。以次子世袭……”

大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