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238章

血沃轩辕-第238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曲阜,已经很有些只知孔家,而不知朝廷的味道了……

“现在收拾孔家,你以为可以不可以?”朱斌随口问道。

“属下以为断然不可。”黄溪摇了摇头:“孔家自历代加封,已至衍圣公之尊位,离王不过只差一步而已。贸然动了他,只会引起天下大乱。张溥的事情方才平息,现在我以为最紧要的是尽快恢复元气,尽量稳定士子之心。”

“是啊,现在还动不得。”朱斌苦笑了下:“可是孔家的存在,对朝廷有百害而无一利。这个刺,我早晚都要拔掉。不光是要拔掉,我还要把我大汉千来的惯例颠覆。”

他这么考虑是有自己想法,孔子的思想对于目前的这个国家影响实在太大了。

古人有所谓“治统”和“道统”的说法。“治统”,就是指控制社会的实际政治权力的传承,“道统”,则是指管理社会,指导社会中各种关系的思想和理论。治统由掌握强大国家机器的君王们传承,其威力随处可见。

道统似乎比较空幻,然而它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源远流长的,小到后辈们在家长面前说话的语气,大到如何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都是由它所规定的。大明崇祯年间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就认为道统的作用更大,强烈主张以道统制约治统。

在这位老夫子看来,道统由圣人一脉相传,它的正确性是先验的,而治统却常常会因摊上一个坏皇帝而出问题,所以,绝不能让治统脱离道统所设置的既定轨道。

王夫之的议论,颇有点自恋,但当时的读书人对道统这个东西看得是极为神圣的。因为自觉掌握了道统,他们既有自豪感,也培育了一种对国家的使命感。

很多的读书人,住在穷乡僻野,吃了上顿愁下顿,但物质上的困窘却并没有消磨其胸中的激情,一有机会还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旁若无人,原因就在于他们相信,自己是道统的继承人。

帝王之统是为“治统”,儒者之统则是“道统”,二者的领域里各有各的“王”,天下的读书人坚持这一点,皇帝们也一度是认可的,但是到了朱斌这就行不通了。

朱斌始终坚定的认为,天下之能有一个王,一个领袖,无论是在政治权利上,还是在精神领域,国家为精神思想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但精神思想却必须为国家利益而服务,这是朱斌心里最低的底线。

“你亲自去趟曲阜。”朱斌定了定神说道:“你告诉那个孔兴燮,朝廷是很尊重孔家的,因此正在商议封王事宜。朝廷上对这事的议论很多,但还是赞同的占了上风。希望孔兴燮不要因为张溥余党的事情,给那些反对者以借口攻击……”

黄溪很快明白了武英王话里的,他这是要以封王为交换条件,让他交出那些人来,同时稳定住孔兴燮之心,而后,便看准时机,给予孔兴燮致命一击,以孔兴燮的性格来说,用王位来交换出那些其实对他并不重要的人,肯定是一件大有利益可图的事情!

在景平元年这一年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

这一年,朝廷换了两位皇帝,从崇祯帝到景平帝。这一年,大明京师被破,面临亡国的危险,但却靠着忠勇武英王和他的江南军,继续顽强地延续着自己的生命,并开始向一个大明从来没有到达过,甚至是历代帝皇都没有到达过的高度迈出了第一步。

这一年,在景平帝登基后,先后冒出了隆武帝、弘光帝,甚至是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皇帝”,但最后大权还是归于了正统政府。

这一年,曾经强盛的满清,在经历了山海关大战后,元气大伤,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下滑,大明边境的那么多年来的威胁,在一天之间竟然消失的无影无踪。反倒是驻扎在边境四镇的大明将士,对满清采取了咄咄逼人的进攻姿态。

这一年,曾经危害大明王朝多年的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股流寇,终于被骁勇精锐的江南军平定,李自成和张献忠,这两个最大的流寇头子,也为他们自己曾经做过的一切,而以生命为代价来偿还了自己的罪行。

这一年,大明军队开始向海外进军。巴达维亚、东胡、暹罗,都出现了大明将士的身影,大明的影响力和进取决心,终于出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它告诉那些西洋人,大明并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防守型国家,大明一样有着锐不可当的攻击性。

这一年,作为曾经复社的创始人,天下士子的领袖张溥,因为反对变法,而策动万人上书,干扰朝廷政令,最终事败的他,采取了自杀这一极端的办法来洗脱了自己。

而在这一切的背后,始终都站着一个巨人的身影:义烈忠勇武英王朱由斌!不错,大明的皇帝是景平帝,但所有人都知道,大明其实是武英王的大明,他就像一个舵手一般,竭尽自己的全部智慧和能力,操纵着大明这艘庞大的战舰辟波前进……

十一月的中旬,一支两千人的军队开进了宁阳府。这并不是大明的正规军队,而是朱斌亲手才组建的,被命名为“玄甲军”的武装。实际上,这是朱斌根据自己那个时代武装警察的构思,而精心组建的起来的部队。

军人的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开拓疆土,而将军队过分使用在地方上,只会不断降低正规军的战斗力,而仅靠衙役维持地方治安,并不足以应对一些突发状况。在这样的基础上,“玄甲军”这一特殊武装便应声而出。

玄甲军的组成,主要为退役的老兵,士兵选拔中被淘汰下来,但有潜力的年轻人,以及部分现役军队,使用的装备除了尖端武器外,与正规军差异无己。而高级指挥官,则全部由正规军将领担任。

而他们的总指挥官,则是在山海关战役、平定福建时中立下过赫赫战功的孟志轩。

当两千名全身穿戴着玄色衣甲的士兵才一出现在宁阳境内,很快便引起了人们的好奇。甚至连那些正在等着整编的明军,也都好奇地对着这支威武的队伍指指点点。那些抗在肩上的火枪,有的他们根本就没有见过。

早就得到通知的宁阳代理知府,很快迎进了孟志轩和他的玄甲军。孟志轩这次从武英王那接到的命令很简单,逮捕“游侠”铁鞭金和他的同党,武英王郑重地告诉他,这是玄甲军组建后的首次出征,一定不能出现任何的差错。

被紧急从福建召回,担当玄甲军总指挥的孟志轩,其实心里非常不乐意做这差使。自己是正规的大明将军,怎么跑到地方上来了?可不愿意归不愿意,服从为军人的第一天职,他还是尽最大的努力来适应了这一崭新的职位。

靠着当地知府的指引,孟志轩迅速指引玄甲军包围了铁鞭金的庄园。那铁鞭金自从杀死宁阳前任知府之后,声名大振。四方前来投靠他的泼皮无赖无数,只短短的几天时间,铁鞭金便拥有了上千弟子门客。

而击杀宁阳知府的行径,说实话也的确让当地百姓拍手称快,一个个都把铁鞭金视做自己的大恩人一般。见到玄甲军向铁鞭金处进发,早有百姓通风报信。但铁鞭金却并不在乎,自己是为民除害,就算朝廷大军来了又能拿自己怎么样!

他命人禁闭大门,分发武器,自己则亲自操着那条铁鞭,站在屋顶之上,看着庄外排兵步阵的玄甲军士兵,和身边亲信不时指点一番,发出一阵大笑。

但很快他的笑容便凝固在了脸上,这些军队和衙役们绝不一样,甚至和他所看过的明军也一样。庄园外的士兵几乎每两人边拥有一枝火枪,装备之精良,比起正规军来毫不逊色。

当阵型全部安排完毕后,更让铁鞭金感到害怕的事情出现了。玄甲军中竟然推出了两门火炮!

他向身边看了下,发现不光是自己,那些随他一起观看的人,脸上也都露出了恐惧的神色,火炮,竟然用火炮来对付他们!自己拿的是什么武器?刀枪剑戟,用这样的武器怎么和大明的军队抗衡?

“金双之,我乃朝廷玄甲军指挥使孟志轩,今奉朝廷之命前来捉拿尔等。若有抵抗,皆以乱党而视之,格杀勿论!”

孟志轩的声音让铁鞭金又羞又怒,大声对着下面道:“将军,我与你往日无冤,近日无仇,你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迫?不如后退一步,大家日后见也了也好做个朋友……”

“你擅杀朝廷大臣,便已是朝廷罪犯,我焉能与你这样的人做朋友?”孟志轩冷冷地道:“铁鞭金,今日这里已成天罗地网,我劝你还是老实地快出来投降吧!”

铁鞭金不服气地叫道:“我杀贪官,乃是为民除害……”

孟志轩打断了他的话道:“这不是本将分内之事,有功有罪自然有朝廷公断。本将的责任,只是将你和你的同党带回京师,交由朝廷定罪,仅此而已。”

看着庄园外那黑沉沉的炮口,铁鞭金的脑袋里一阵眩晕,几乎跌落下来。他当游侠已久,声名早远播于山东之外,见到他的人谁不恭恭敬敬称自己声“大侠”?可在这位大明的将军眼里,自己和犯人简直没有哪怕一丁点的区别。

孟志轩也并不想把事情闹得太大,惊吓到了百姓。他给了铁鞭金一个时辰的时间考虑,同时又命部下全部做好准备。只要时间一到,仍不见庄园打开,即刻开始攻击。

时间在一点一点地流逝,当规定的时间到后,那扇厚重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出现在孟志轩面前的铁鞭金,看着年轻的大明将军,长长地叹了口气说道:

“我铁鞭金纵横一生,任侠仗义,乡民百姓谁不说我一声好?可今日落魄于此,朝廷难道就不怕百姓激变,为我而请命吗?将军,到时我且看朝廷怎么收场!”

第344章 门派

就像铁鞭金所说的那样,他的被抓果然引起了轩然大波。宁阳那些把铁鞭金视为神明一样的老百姓们,竟然哭着围住玄甲军,请求他们放了铁鞭金一条生路。但在抓捕铁鞭金之前,朱斌已经仔细向孟志轩交代了这样可能发生的情况,因此孟志轩哪里敢答应百姓的要求!

硬着头皮的孟志轩,命令玄甲军分成两排,强行驱散百姓,将铁鞭金等一众人犯,牢牢地护卫在中央,缓慢地向前走去。那铁鞭金在囚车上看着,面露微笑,频频向百姓挥手。却又更是惹得一片哭声。

千辛万苦离开了宁阳,却接到黄溪的飞马快报。原来,自从铁鞭金被捕的消息传出后,那些所谓的江湖中人,便开始商量着劫囚车,以武力救出铁鞭金,而后向满清境内逃窜,以躲避大明朝廷追捕的办法。

这些“江湖中人”,从来都视官府为大敌,总以某日惩罚了某个官员,某日劫了某个赃官为荣,全无国家法纪,全然不把朝廷律令看在眼里。当日流寇四起之时,这些人中便有大部加入到李自成或者张献忠的队伍之中,开始了名正言顺的杀人。

而当流寇败亡之后,他们仗着身手了得,很快从战场上逃离,或者回到家乡,或者流浪各地,继续过着他们打家劫舍,勒索绑票所谓的“游侠”生活。

当日朱斌率江南军扫荡流寇之时,这些人的同伴有许多人死在了官兵的刀枪之下,而朱斌“义军屠夫”的名号叫出之后,这些江湖中人便始终以能取得朱斌人口为最荣耀的事情,只不过武英王身边防范严密,总也找不到下手的机会而已。

这次铁鞭金的被捕,却成为了一个导火索。一来是因为铁鞭金在“江湖”上的名头响,朋友多,为了所谓的义气,和江湖面子的原因,总也得想方设法把他给救了出来。

二来却是铁鞭金的被抓,顿时让他们其了提防之心。朝廷今日抓铁鞭金,谁知道哪天会对自己而动手?只有救出了铁鞭金,大家拧成了一股绳,这才有活命的机会。

果然,才出宁阳境内,一日之间玄甲军便遭到了数次袭击。那些亡命徒在山间小路,道路狭隘之处设下埋伏,分批袭击押运队伍。索性孟志轩防范谨慎,玄甲军装备精良,这才终于没有让他们能够得手……

而行了两日,眼看京师在望,一直阴魂不散跟在后面的那些人却一下子失去了踪影。孟志轩只想着此处离京师不远,纵然那些人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动手。

谁想到,很快黄溪再次派人送来快报。总计二十六股“江湖帮派”,已经聚集到了一起,要在铁鞭金被送到京师之前,来一次最大规模的劫囚车计划。黄溪派来的使者又传了武英王之命,要趁着这次机会,把参与这次行动所有的江湖门派一网打尽……

劫囚车的行动几乎是在一瞬间爆发的。大约有五千多江湖中人,呼啸着向囚车冲来。他们用刀,用剑,用各种奇形怪状的武器。在他们看来,自己都是高手,而对方的士兵无论训练怎么样有素,在这么多高手的冲击下哪有不狼狈逃窜的?

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玄甲军的士兵们占据有利地形,以手中威力巨大的火枪对冲来的敌人给予了重大的杀伤。而在囚车附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