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404章

血沃轩辕-第404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丧失了最后的希望之后,奥斯曼军的总指挥查古曼宣布投降,残余的奥斯曼败军走出了他们再也不愿意回头的比瑞亚城,在明军威严的火炮下,放下了他们的武器。你能够听到很多奥斯曼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毕竟,他们起码现在还都活着……

萨非军却没有那么好的运气了,显然郑天瑞和他的明军,并不想放过他们,这个时候是歼灭萨非王朝军队最好的时机,只要在这吃掉了阿拔都二世指挥的军队,萨非王朝将再也没有办法,阻挡明军的进入,一直到这个国家最终灭亡为止。

阿拔都二世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想要把他的残兵带回到自己的国家。在这一刻没有人比他更加后悔,草率的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如果萨非王朝因此而被灭亡的话,毫无疑问他将是此事件最大的罪魁祸首。但面前步步进逼的明军,他真的能够把萨非军带回去吗?

事实证明了阿拔都二世最害怕的事情终究还是发生了。

明军毫不留情地予以了萨非军以沉重的打击,几乎每天都有大量的士兵阵亡、俘虏、逃跑,损失在一天一天的增加着,而军中的厌战情绪和不满情绪也在与日俱增。

其后一个噩耗传到了阿拔都二世的耳中,留守在都城的,阿拔都二世所最为信赖的大臣,本克留将军发动了政变,在宣布废黜阿拔都二世的同时,由他自己登基为新的沙阿,这也就意味着,阿拔都二世和他的军队,甚至都没有地方能够容身了……

就在阿拔都二世焦虑不堪,为了如何能够重新夺回政权而神伤的时候,一场更加可怕的事情正在绝望的萨非军中逐渐形成。

军队中的将领和士兵们,已经不再信任阿拔都二世,他们认为这个沙阿带给自己的,只可能是流血和死亡,只要他存在的一天,明军就不会放弃追击,在萨本阿将军的策划下,针对阿拔都二世的兵变,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于萨非军中突然爆发!

甚至连阿拔都二世的卫兵都参与到了兵变之中,当那些暴怒的兵变士兵冲进阿拔都二世的帐篷之中的时候,阿拔都二世很快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他并没有哀求,也没有怒骂那些背叛自己的士兵和将军,他只是微微笑了下,请求他们给予自己一个光荣的死法。

但早就对他丧失信心的士兵们,居然连这样的一个机会也没有给他,他们用刀枪凶狠地刺进了阿拔都二世的身体之中……

曾经,阿拔都二世的前任者,阿拔都一世一手将萨非王朝带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时代,他们打败过不可一世的奥斯曼帝国,阿拔都一世也因此被称为“阿拔都大帝”,但当他离开人世之后,曾经强大的萨非王朝,却迅速走向了崩溃的边缘。

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仅仅靠军事武装起来的国家,并不能够保持永远的强大。在阿拔都一世时代,这样的隐患就已经存在了。阿拔都一世完全忽略了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而这样悲剧性的苦果,却只能由他的继任者,阿拔都二世来承担了……

战争就这样结束了,便如同查古曼将军一样,萨本阿将军也明智的选择了投降。

全部的萨非军再一次和奥斯曼军走到了一起,只不过,这一次他们是在战俘营里相逢的而已……

通往萨非王朝和奥斯曼帝国的大门已经打开了,郑天瑞选择了相对弱小的萨非王朝当做了自己的下一个牺牲品,在前线萨非军惨败,以及明军强大的军事压力之下,本克留将军在经过痛苦的抉择之后,终于,选择了打开国都的城门迎接明军的进入。

当年奥斯曼帝国不断扩张,占领了整个安那托利亚,通过迫害什叶派奥斯曼帝国试图稳定被占领地区。其后奥斯曼帝国禁止什叶派。明孝宗弘治十四年对奥斯曼不满的阿塞拜疆和东安那托利亚民兵,与萨非教团联合占领了大不里士,推翻了当地白羊王朝突厥逊尼派君主。

随着大不里士的攻克萨非王朝开始了。明孝宗弘治十四年五月伊斯迈尔一世立大不里士为首都,自称为阿塞拜疆沙阿,他继续向伊朗西北扩展他的领域。次年他自称伊朗沙阿。此后他击退了奥斯曼帝国的进攻,消灭了白羊王朝的余党,并且继续扩张。

由于大不里士多次被奥斯曼军队占领,伊斯迈尔一世将首都迁往内地的加兹温。后来阿拔斯一世将首都再次内迁至伊斯法罕,在古代波斯城市边上建造了一座新城。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开始恢复过去波斯的特色。最后,萨非王朝建立了一个古老波斯帝国的继承民族王朝。

阿拔斯一世漫长的统治时期萨非王朝达到了其顶点,它包括今天的伊朗、伊拉克、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以及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部分。

可惜的是在阿拔都一世死后,他留给后来者的财富,仅仅是一支想对于其它国家而言,还算比较有战斗力的军队,但是国家的整个经济和政治,却正在急速下滑,甚至在和明军开战之前,就已经到了无法收拾,行将崩溃的边缘。

萨非王朝的败亡,并不仅仅是失去了一场战争,它的灭亡只迟早都会发生的事情。只不过,明军扮演了一个推动的角色,加速了它的死亡而已。

郑天瑞这位一生之中,充满了传奇色彩的将军,再一次为大明立下了功勋。而萨非王朝可怜的悲剧角色,只不过是在郑天瑞的军事色彩中,添加了浓重的一笔。

随着萨非王朝的亡国,明军的下一个军事目标,很快对准了奥斯曼帝国。这个苟延残喘中的庞大帝国,已经失去了和明军对抗的资本,它们最终的下场将是另外一个萨非王朝!

第544章 准噶尔

“郑天瑞做事还是很让人放心的。”当听完了战事之后,朱斌微微笑了一下:“有他驻扎在那,我们是什么都不用操心的了。能够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对奥斯曼和萨非的联合挑战,迅速灭亡了萨非,这还是有些出人意料。看来奥斯曼也快弥漫在郑天瑞的炮火之下了!”

岳谨元不失时机的拍了下皇帝陛下的马屁:“这都是陛下指挥有方。”

“不管我的事情,不关我的事情。”朱斌笑着摆了摆手:“皇帝最忌讳的就是和部下抢功。这全是前线将军拿命换来的,咱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做好他们的后勤工作,让他们能一心一意在前线作战而已。对了,你的外甥现在那的情况怎么样?”

听到皇帝陛下问起自己的外甥黄飙,岳谨元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回陛下,黄飙、李天齐所部与俄罗斯人摩擦不断,此前陛下曾经断言我大明与俄罗斯迟早必有一战,因为在前线各类物资齐备,足以支持超过二十万人进行一场长期的战争。同时在这一年之中,我几个工厂生产的火炮,大部分也都运抵到了黄飙所部……”

朱斌一边听着,一边点了点头。与俄罗斯的战斗,甚至在刚刚击溃满清的时候就已经在他的全盘构思里就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一块。这是大明边境上的国家,如果不趁着它现在还不是那么强大便将其击溃,那么,早晚它都会对大明构成严重的威胁。

“黄飙准备怎么对付俄罗斯?”朱斌半闭起眼睛问道。

“陛下,这是黄飙制定的一份详尽的作战计划。”

在岳谨元呈上的这份作战计划之中,其目标的主要作战方向并不是俄罗斯,而是与俄罗斯及大明比邻的哈萨克汗国。而在与俄罗斯直接接壤的地方,黄飙仅仅安排了部分的军事与其对峙。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哈萨克汗国,才是黄飙的真实想法。

哈萨克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处于世界各古老文明以及各民族社会、经济、文化交流来往的十字路口。

哈萨克人在他们所在的大草原上形成了强大的匈奴人国家,并且对当时的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在匈奴王阿提拉及其骑兵的打击下,强大的罗马帝国由此灭亡了。在此之后,匈奴人的后继者突厥人,在此建立了许多汗国。

而突厥人的领土自中国东部的黄海绵延几千公里直至西亚的黑海。

在蒙古人崛起之后,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骑兵占领了中亚,这次入侵对哈萨克民族形成了极为重大影响。其后他们开始了草原游牧民族集结固定的过程,形成最初的哈萨克汗国。

一旦进入哈萨克汗国,其最主要的意义是将同时对其周围的不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造成影响,并最终将其纳入到大明帝国的体系之中。同时迅猛前进的郑天瑞部,一旦彻底击溃奥斯曼帝国和萨非王国,对俄罗斯的战略包围,也就可以完成……

现在郑天瑞在自己的战场上打的风生水起,萨非王国已经在他的强大攻势下亡国,而奥斯曼帝国也无法阻挡住其前进的步伐。再有六个月左右的时间,这一庞大的战略构思,将完成其重要的第一步。那么,其后就将看黄飙部能否完成自己的使命了。

显然,和郑天瑞一样,黄飙同样是一个值得信赖的明军将领。在此之前,也就是郑天瑞部即将对奥斯曼帝国发起攻击的时候,他也同样完成了一个伟大的使命。

大明武英三年八月,黄飙部在经过充分的准备之后,对准噶尔汗国发起战争。

准噶尔部落是属于蒙古族的一支“卫拉特蒙古”,即大明朝廷所称呼的“瓦剌”。而卫拉特蒙古又分和硕特、准噶尔、杜尔博特、土尔扈特四大部落。

大明崇祯七年,准噶尔部的首领哈喇忽剌去世,其子巴图尔继承了他的事业,不断扩大自己的领土,并于崇祯十一年在博克塞里建成自己的都城。崇祯十三年,巴图尔亲自参与制定了《卫拉特法典》,正式建立了准噶尔汗国,巴图尔被称为巴图尔珲台吉。

在准噶尔汗国建立后曾经连续两次击退俄罗斯的侵略,迫使俄罗斯承认了自它的独立并与之建立了外交关系,两国互通贸易。

大明武英二年,巴图尔珲台吉病逝,其第五子僧格继承汗位,但其众兄弟不服,起兵反叛,准噶尔汗国内战爆发。发生在准噶尔的这一内战,使得其周围的叶尔羌汗国等多个国家全部牵连到了其中。甚至,包括了大明帝国在内!

拥有着边境一切军政生杀决定大权的黄飙,旗帜鲜明的支持和硕特人一方。在巴图尔建立准噶尔汗国的时候,其军事推进蚕食了不少大明的领土。武英帝登基之后,收复一切失土早就成为了明军的共识。况且在明军将士的眼里,准噶尔本来就是一个非法的国家。

得到明朝支持的和硕特人,对僧格一连发起了几次进攻。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这几次进攻都为僧格所击退。同样的,僧格在这样的状况下也向俄罗斯人请求了援助。

互相虎视眈眈的双方,终于在沁格草原爆发了一场决战。

两件突发的状况改变了决战的走向。在战争爆发的第三天,战场上准噶尔一方赫然出现了俄罗斯士兵的身影。这是事先并没有预料到的,包括明军的情报分析人员在内。在此之前他们一直认为,俄罗斯不可能直接参战,因为这也将影响到准噶尔自身的安全。

黄飙迅速做出了调整,他以大将李天齐部两万人囤驻于和硕特人身后,随时应对一切可能发生的挑战。

而就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噩耗严重打击到了和硕特人:和硕特最有权势的贵族拉图森忽然在战场倒戈,投降了准噶尔的僧格,将枪口对准了和硕特人。这一情况极大的损伤到了和硕特的军心和士气,也使得战场上的形势,开始向对准噶尔和僧格有利的一方倾斜。

和硕特人请求明军直接参与到战争之中,挽回自己在战场上的颓势。

在经过了长时间的考虑之后,黄飙下定了明军直接参战,干预准噶尔局势的决心。而也就在这个决心下了的时候,大明兵部的建议,也随着快马到达了黄飙的手中。

兵部的意见和黄飙是完全一致的,他们同样认为,和硕特人一旦失败,对大明与俄罗斯未来的战争将产生无法估量的后果,大明朝廷的侧翼,将会出现一个隐患,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明军的生存,而现在俄罗斯人的出现,也给予了明军最好的借口。

在与兵部取得了共识之后,李天齐所指挥的两万明军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了战场之中……

李天齐这员大明勇猛无畴的猛将,先是在才到到达沁格草原后便与一万八千准噶尔军于沁格草原的西南方向遭遇,时李天齐身边仅为两千七百余士兵。

部下建议准噶尔军新胜,士气正盛,况且自己兵少,敌人数倍于己,宜暂避敌军锋芒,待明军主力到达后再寻找战机以歼灭敌人。听到部下的话,李天齐大笑道:

“昔日我在太平城时,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几员,反贼百倍于我,我尚且不惧,今我有两千七百百战之士,又有火器之利,岂反有逃跑的道理?”

在明军各级将领中,李天齐始终都是一个异类。明军军法早就规定,指挥官不得亲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