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沃轩辕 >

第53章

血沃轩辕-第53章

小说: 血沃轩辕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先向朝廷要十门大将军炮,一百枝火铳。”朱斌略想了想说道:“再要些工匠什么的,至于奏章上怎么写,你就代劳了吧。哎,想为朝廷做点事还要耗费如此脑筋……”

黎风笑了一下,说道:“大人,海盐陶家筹集的第一批银子已到,总计两百七十八万两,如何用度请大人时下示下。”

“一百五十万两给我留下。”朱斌想也未想,说道:“这笔银子我要留做军用,其余的,交给陶一元处置,他妈的,老子这巡抚当得可真没趣之极,又要费着心思和朝廷周旋,又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对了……”

说到这,他想到了什么,说道:“再拨出一笔银子来,给太平死难的将士做为抚恤,咱不能寒了众将士之心……”

他现在开始体会到了当官,尤其是想当个好官的难处。浙江和四府之地哪里不需要用钱?尤其是在军事方面,更是朱斌关注的焦点。关外女真鞑子虎视眈眈,席卷大明的农民起义很快就会开始,到时,崇祯十有八九会启用自己平叛,那时候的军队和军队的战斗力将是最为至关重要的。

趁着现在自己管辖的地方还算太平,尽早把军事力量发展起来成了当务之急。

朱斌忽然觉得有些可笑,自己先平了常定武之匪,接着又间接镇平定了古世清之反。未来的史书上,会如何称呼自己这个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镇压农民起义的刽子手?还是让大明王朝内部趋于稳定的功臣?

见巡抚大人沉默不语,黎风提醒他道:“大人,现在有两件事需要先办了,一是陶家已经把银子按约送来了,您答应别人要铲除宁波孙家的事,我看得想办法给办了。还有一事,锦衣卫的黄溪在此地事情已了,不日就要启程,大人多有仰仗他的地方,当需亲自前往送行,日后在京城还少不了要麻烦到他……”

黄溪的事倒也算了,可如何对付宁波孙家让朱斌大是头疼,孙家在朝廷里也多有势力,要对付起来不会那么容易,否则早被陶家干了,自己总不见得也给孙家安个通匪的罪名吧去!

第121章 意外的金币

第二日,送走了黄溪之后,浙江和四府之地的军务、政务,直让朱斌忙了个不亦乐乎。叫苦不迭的巡抚大人,心里直哀叹要当个有作为的官员,那当真是普天下最困难的事情!

好在新任常州府张云乐、苏州府孔浙扬为朱斌举荐了不少人才,这才解了大清洗之后留下的巨大的人才空档。

而陶一元到了杭州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展开经商,相反每日里带着朱斌专门指派给他的随从,在浙江全境和四府之地到处游荡,朱斌情知他必有计较,也不管他,只通知各地官府,但凡陶一元到处,皆要好生招待。

军队的整顿虽然还没有达到朱斌的要求,可也正在逐渐走上轨道。而唯一最让朱斌心烦的,就是宁波孙家的问题。有的时候陶乐闵经常会派人从海盐给这位“准姑爷”送来一些吃的穿的,真正亲热的和一家人一般,可就是来的人总会有意无意地询问起孙家的事情……

当初答应协助陶家铲除孙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也是一时权宜之计,商人和商人之间,尤其是两个大商人,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孙家究竟是不是非铲除不可,是不是真的如陶家所说的那么可恨,朱斌可是一星半点也不清楚。

想着找人询问,可转念一想,现在身边的人大多知道陶家和自己的关系,十有八九是竭力称赞陶家,所言未必可靠,思来想去,终究还是找到了已经被自己引为智囊的黎风。

“这陶家和孙家究竟有什么恩怨,谁对谁错,说实在的,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知道的。”黎风轻轻笑道:“不过商人言利,大人也必须言利。当初黎风给大人献计,一派打压一派,不过依当时情景权宜之计而已。如今大人羽翼已丰,当可待机而动……”

“你真他妈的不是个好东西。”朱斌笑骂了一句:“你可我说说,现在我该怎么办才对?”

“当今无非三计而已。”黎风竖起三根指头笑道:“其一,铁了心与陶家结盟,不过孙家是何许人,只管干净利落的处理掉,以大人的智谋和权势,此事不难做到;其二,可先观察孙家一段时候,而后再考虑如何处理;其三,干脆两面都不得罪,周旋于两方,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此三计任凭大人择一。”

朱斌皱着眉头想了半天,说道:“上计太急,自咱们到了浙江,在朝廷里也树立了不少敌人,长此以往可不是太妙;下计也不很好,脚踩两只船迟早翻船;我看中计倒还不错,黎风,你说我把陶海召来询问,他可会对我说实话?”

“会!”黎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闻陶海舍偌大家业不顾而去辽东从军,又不愿以家中权势投军,此真汉子也,大人可以以心腹之言相告。”

这事悬在朱斌心里日久,听到黎风这么说,当时就派人快马前往海盐请陶海回来杭州。谁想到,陶海却拖拉了七八日才到,朱斌正想责备几句,不想陶海为他送上的一份礼物,顿时让朱斌眉开眼笑。

原来,当日打破钓鳌岛,生擒了以比摩亚为首的一百五十名佛郎机人,他巡抚大人效仿山贼,索要赎金,可随后浙江的一连串事情,却让朱斌忙得焦头烂额,倒把这事忘到了脑后。

他朱巡抚忘了,可陶海却牢牢记在心中。出任海盐守备后的第一件事,即是派人与蚝镜(澳门)总督马士加路也取得联系。那马士加路也也正为此事大为犯愁,一百五十名葡萄牙人成为了俘虏,这事要传到国内可怎么交代?

想要与大明朝廷交涉,可自己本国人充当海盗,理亏在先;要与朱斌联系,却又无从下手。正没思量之间,浙江方面却来了人,马士加路也大喜,欣然答应谈判。

这陶海真正精干得可以,与马士加路也的使者争论来,争论去,最终以每名俘虏一百枚金币为大家成交。而那比摩亚,是这些佛郎机人的首领,又是马士加路也的亲戚,身价自然要高一些,最终定价为五百五十枚金币。

出去送信的那名佛郎机人,总计一百四十九名俘虏,共一万五千三百五十枚金币,分毫不差,见钱放任,绝无二价。朱斌要家陶海的当口,正是交钱放人的要紧时候,故此这为海盐守备晚来了几日。

朱斌直乐得眉开眼笑,连连拍着陶海的背称“干才”。他朱斌朱巡抚素来是见钱眼开,有了上万的金币,别说让他在杭州空等了那么几日,就算躺朱大人再次屈尊海盐,那也是绝对没有二话的!

夸了好半天后,朱斌说明将他叫回的来意,陶海想也未想就说道:“小将不知道,不清楚,就算知道了小将也不会说。”

这可让兴高采烈的朱斌有些不高兴了,陶海接着说道:“小将终究是陶家的人,说出来的话,多多少少会站在自家的立场,未免有失公允,所以小将不能说……”

朱斌点了点头,这倒的的确确是大实话:“既然你不愿意说,我也不难为你,可是本抚问你,难道真的要本大人去宁波,当面看看那个什么孙家?”

“这却倒也未必。”陶海微笑着说道:“孙家当家的孙伯台,每年都会去秦淮河上参加花魁大会,在那他有个相好的,这次花魁大会就在下月,大人何不亲自前往,亲眼见到的东西,总比道听途说的要来得强……”

秦淮?秦淮八艳?那倒是久慕大名的了,可掐指一算,这个年份,这八艳最小的可大的可才只有十来岁,离成名还早着呢,不过能一睹秦淮河倒也不错,朱斌坏坏笑道:

“这主意不错,兄弟们这段时候也实在辛苦,这个,这个,下月,叫上兄弟们,咱们一起前去秦淮轻松轻松,就当是本大人给他们的嘉奖了!”

第122章 南京

“此外,来前我家老爷子让我转告抚帅……”陶海犹豫了下,说道:“山东叛乱才定,山东灾荒不断,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若是此时大人收购一批粮食运往山东,既能使浙江及四府种地百姓欢悦,又能安定山东民心,使其民心向着……”

这却让朱斌迟疑起来,无可否认这是个好办法,不过,这似乎是皇上,是朝廷应该做的事情,自己若不经请示就这么办里,以崇祯的个性,说不定就会吃力不讨好,反而会引起朝廷和皇帝的猜疑……

“老爷子让抚帅无须多虑。”看出了朱斌的顾虑,陶海接着说道:“抚帅只需对灾民说这是圣上委托抚帅做的,必然能使圣上大悦。粮食也不必太多,这么一来,山东各地灾民必然闻大人之名而蜂拥向浙江四府之地,这既能安抚山东,众多的劳力到来,又能为大人解决许多头疼的事情……”

朱斌沉吟了好久,终于点了点头说道:“这么着吧,这事就交给令尊去办吧,他来了杭州,每日里都是四处转悠,我看他老人家也看出了这点,不需多言,只要稍微透点话,我想他会知道该怎么办的……”

……

朱斌的这群部下,自从跟随抚帅到了浙江,每日紧张忙碌,早把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扔到了脑后,现在好不容易得了点空,听到抚帅居然亲自带他们去闻名已久的秦淮河上,无不欢欣雀跃,就连那断了天手臂的燕飙居然也主动“请战”!

这段日子这群人可当真是扳着手指数过来的,好不容易算算启程的时间差不多了,终于等来了抚帅的恩典,命令众人各自准备,明日一早上路,晚了那可是自己的事情。

浙江及四府地方不能无人看管,朱斌留下黎风、张云乐、孔浙扬等人负责政务,这可把个黎风实在郁闷坏了,自古名士风流,怎么现在反而是这帮大老粗的当兵的去风花雪月,倒把自己这个名士扔在了这里?

可惜纳闷归纳闷,谁让这位朱斌朱大人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最客气的巡抚大人临走时还从府库支取了一笔银子,用做路上花费,这也算是大明王朝时候的公款游玩了……

“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蒙元至正十五年,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攻下集庆,改称应天府,以此作为根据地。从此后朱元璋就开始修筑城墙,营建皇宫。洪武元年,朱元璋在应天府登极,建元洪武,定都应天府。

朱元璋整整用了二十一年的时间,修建起了一座东连钟山,西据石头,南贯秦淮,北带玄武,规模盛大,气势磅礴,普天下最大的一座砖石城。

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改称应天府为南京,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南京除了没有皇帝之外,其他各种官僚机构的设置完全和北京一样。南京所设立之六部称“南六部”,虽同有一套职官,但多安置闲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员,其职权远不如北京六部。所以,南京各官自成一种势力,与北京明争暗斗,两京官员迭为消长,操纵朝局。这是明代的一种奇特现象。

而鼎鼎大名的秦淮河分内河和外河,内河即在南京城中,是十里秦淮最繁华之地。自古在内秦淮河人文苔革、商贾云集。青楼妓院遍地都是,“浆声灯影连十里,歌女花船戏浊波”,“画船萧鼓,昼夜不绝”,最是文人雅士向往之地。

按说北京也是繁华之所,这些天字第一营中自小生在京师,见惯了风月场所,热闹之地的浙江军官们,此时到了南京,却也恍若在梦中一般。

精致、典雅、秀逸,甚至带着点臃懒的气息,很容易使人不知不觉迷失在其中,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南京容易出才子佳人的缘故吧……

找了家精致的酒楼,要了一桌菜,几斤酒,又专门点了南京最出名的桂花鸭,朱斌指着新上来的桂花鸭说道:“南京八月时期,盐水鸭最著名,人人以为肉内有桂花香也,所以这鸭子才有了这么个名字。”

李天齐大为奇怪:“抚帅,咱可没听说你来过南京啊,怎么居然对这典故知道得如此清楚,莫非,莫非你趁着我们在太平血战的时候,偷偷跑来这里玩过,是不是啊抚帅?”

朱斌当时就桌子下给了他一脚:“他妈的,再三说了,现在可以没有什么抚帅,我这是朱公子。你说你这不学无术的家伙,本……我没吃过猪肉,还没有见过猪跑不成?”

一片嬉笑声中,几杯酒落肚,众人谈兴起来,低低议论着即将看到的秦淮河上的盛事,这些血气方刚的青年当真是又好奇,又期待。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这时,忽然边上传来低低的吟唱,众人好奇看去,却是一个客人,二十来岁,秀才打扮样子,吃得已有几分醉意,在那低声吟唱着这诗。

“大哥,女墙是什么啊,专门给女人翻的墙壁吗?”李天齐眨巴着眼睛问道。

郑天瑞差点被这个作战勇猛无比,却对读书一点兴趣没有的三弟气得几乎吐血,翻着白眼说道:“狗屁女人专门翻的墙壁,女墙又叫‘睥睨’,指的是城墙顶上的小墙,起到护栏作用,你这话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