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

第356章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第356章

小说: 嫡不如庶之嫡女不容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你可有怨恨我?“陈大人就跟个二十岁的小伙子似地,哪有半点官场老油子的镇定。再看静虚师太,她的年纪应该和皇帝还有陈大人一般,都应该是六十出头的人了。但是静虚师太,看上去却像是个四十几岁的美貌中年妇人。加上一身青色尼姑袍服,头上带着帽子,将光头遮住。没有任何华丽装饰,平静的站在那里,那种气度风貌就足够吸引人了。就连小年轻都忍不住要多看两眼,更何况皇帝和陈大人这两个负心汉了。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特别气质,加上不俗的容貌,顿时就将宫里面那些精心保养的妃子们给比了下去。这样的容貌,对于思之想之几十年的男人来说,冲击力是很大的。皇帝如何不知道,但是看看陈大人的样子就清楚了。

静虚师太神色很平静,”陈施主慎言,贫尼已不问俗世多年。若是陈施主请教佛法,贫尼还能说上一二。若是陈施主要找人叙旧,还请陈施主移步,贫尼无能为力。“

陈大人自顾自的说道:”这些年我一直很担心你。可是有皇命,我也无法。淑芸……“

”陈施主慎言,贫尼出家多年,俗名早已忘却,还望陈施主不要再提起。“

”对不起。我,你放心吧,外面的事情我会帮你解决的。你安心讲演佛法就行。有什么困难你和我说,我一定帮你。“陈大人总算稍微正常了一点。

静虚师太依旧面无表情,”多谢陈施主。陈施主的好意贫尼心领了。若是陈施主没有别的事情,贫尼就此告辞。“

”等等,皇上他可有说什么?“陈大人真的一点都无官场大佬的气度。哎呀呀,儿女私情果然是把杀人的刀。只怕如今静虚师太在皇帝还有在陈大人心目中,就是那颗心头的朱砂痣,这辈子都忘不了了。就是不知道静虚师太愿意不愿意被人这样惦记一辈子。

这一回静虚师太表情有所松动,不过最后还是恢复平静,”陈施主的问话,恕我无法回答。“

”若是皇上他对你有不好,你便和我说。我总是要问你讨个公道的。“陈大人你太情圣了。

静虚师太不为所动,”陈施主,贫尼告辞。“

永芳躲在一边吐槽,讨要公道?四十年前怎么没去讨要公道。如今说这种话,只能惹人嗤笑。还真把自己当情圣了。吐槽完毕,永芳的八卦之魂熊熊燃烧。看这样子,皇帝,陈大人还有静虚师太之间很明显是三角恋嘛。只是陈大人真有胆子去做男小三?敢撬皇帝的墙角?还能活的好好的,还能娶到公主,还能做上内阁次辅?见鬼吧?只是本朝第一秘闻,永芳只怕是没机会解开了。而且算算时间,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知情人怕是死的差不多了。难怪朝堂大佬们对静虚师太的身份没有怀疑过,都当她是普通人家的姑娘,婚事不顺,这才出家。这也亏得皇帝刻意的在民间营造出这个传闻,掩盖了静虚师太真正的俗家身份。

如此也能解释,为什么伯爵府知道静虚师太真实身份的人那么少,连当家太太黄夫人都不知道。永芳好想知道里面的内情,不过她也清楚,没人会告诉她真正的内情。就是华春那天多说了几句,如今都后悔的要死,死命的躲着永芳,就怕永芳继续追问。

见静虚师太辞了陈大人,陈大人也没跟上来,永芳就赶紧上前,”见过师傅。“在外人面前,永芳都是以静虚师太的弟子的名义说话行事。

”好好,这些日子难为你了。“静虚师太见到永芳也很高兴,难得的笑了出来。

”师傅请这边走,师傅住的地方已经安排妥当了。徒儿这就带师傅过去。“永芳亲手扶着静虚师太,回头看了眼陈大人,还跟个傻瓜似地站在远处。活该!

静虚师太的住处就在东大殿隔壁,原本是要留给宫中妃子住的。皇帝嘴巴一张,这里就给了静虚师太。静虚师太也接受的心安理得,别说她现在心境不同,宠辱不惊。就是论起俗家身份和地位,皇宫里面的那些妃子没一个比得上。具体当年静虚师太进宫如何,永芳是不知道的。但是永芳唯一知道的就是,在皇帝继位后,曾经有过一任皇后,但是这位皇后两年不到的时间就过世了。这是史官明文记载的内容。永芳推敲了一遍,只怕那位只做了两年的皇后,应该就是静虚师太。要是这样话,那伯爵府算的上是外戚了。只可惜静虚师太和皇帝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实在是太过狗血和虐心,加上皇帝有意遮掩,这件事情自然不了了之。就连史官的记载上面,那皇后的出身也不是伯爵府,至于具体出身史官没记载,只是随便提了一句出身显贵,然后就没了。只怕再过百年,再也不会有人去关注这个存在仅仅只有两年的皇后。千年后,对于这位皇后的来历,只有一句不可考。

到了地方,永芳扶着静虚师太坐下。静虚师太面带笑容,”永芳,你也坐下。其他事情让丫头们去忙就行了。“

”好。姑祖母这些年可好?孙女一直不曾去看望姑祖母,还望姑祖母见谅。“

”你不来见我是对的。你毕竟是皇家的媳妇,有些事情还是要有所顾忌才对。“静虚师太顿了顿,”华春这丫头,她不是有意欺瞒于你。她的脸因为我的缘故受了很重的伤,根本就没办法见人,因此才用假面示人,你别怪她。“

怎么说起这个来了。永芳愣了下,道:”姑祖母过虑了,我从来没责怪过华春。“估计是华春在给静虚师太的信件中提到此事,但是永芳怪罪,因此让静虚师太说和。永芳是真正的没有怪过华春。知道华春年岁不小后,永芳就猜测过华春那张脸应该是假的。面上的那层估计就是传闻中的人皮面具之类的东西。只是这事关华春的过去和**,永芳也就没问。如今静虚师太的话,更是证明了永芳的猜测。

静虚师太笑道:”你没怪她就好。她一直心里不安,担心你怪她欺瞒。既然如此,华春你就出来吧。刚才的话你也听见了,以后不用担心。“

华春从里屋出来,神情显得不自然,觉着羞愧。在永芳面前站定,道:”大少奶奶,我不是有意欺瞒。只是我的这张脸实在是无法见人,故才如此。“

永芳点头,笑道:”我知道。当初在伯爵府见到你,后来又听说了一点消息,我就该想到你这张脸应该是用来掩饰。只是我并没有想到你脸上会有伤。不过华春,我给你提个意见,你看看是否可行。“

”请大少奶奶吩咐。“

”如今你在人前的时候也挺多了。你多年来如一日的顶着这个面貌,时间长了,大家肯定会怀疑。毕竟世上没有谁能像你这样驻颜有术。要不你适当的改改,将面貌改的大一点,看上去也要像个二十几三十来岁的人才好。“

静虚师太听罢也点头,”永芳说的没错。华春,这一点你早该注意的。“

华春不好意思,不过还是很感谢永芳的提醒,”大少奶奶提醒的对。以前也想过这个问题,只是这样的面具不易做,手上材料不足,只能先顶着这幅样子过活。如今我帮着皇帝看病,药材是不愁的。很快,最多三个月,我就能做出第二张面具来。到那时候肯定没人怀疑了。“

永芳却摇头,不赞同的道:”华春,你的容貌若是突然变得苍老,只怕更惹人怀疑。这个变老是有个过程的,不可能一下子就老了。不如这样,我让清瓶指点你一下,清瓶别的不行,化妆可是一等一的好。每天在你脸上动一动,等过个一年两年后,大家适应了你的新面貌后,你再换上新的面具。而且你学了化妆,将来自己也可以操作。如此一来,即便没有新的面具,你也不用担心被人看穿。“

静虚师太笑道:”永芳说的没错。华春,这些年辛苦你了。如今你在永芳身边,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此事永芳说的很对,你便按照他的吩咐去做吧。“

”是,姑娘。奴婢晓得。“华春恭敬说完这话,接着又笑了起来。

静虚师太笑着摇头,看的出来,静虚师太和华春情分不一般。等华春退下去后,静虚师太这才对永芳说道:”华春本是江湖中人,后来被我所救,这才跟了我。当年为救我伤了容貌,我心里一直愧疚。幸亏大嫂出面帮忙,给了华春一个去处。如今她又跟着你,我心里就更放心了。“

”姑祖母说这些做什么。若是早知道华春是姑祖母身边的人,我以前就该对她更好一点。“永芳心里头感叹,这都是活了几十年的人了。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游嬷嬷毁容,养好后勉强能见人。华春同样毁容,却无法见人。只怕当年的事情十分惨烈,否则姑祖母也不会出家,成为静虚师太。

”别说这些。华春都和我说了,这几年她在你身边过的很好。多亏了你照顾,她才过了几年安心日子。我知道她的心思,她在伯爵府过的不开心。大嫂虽然愿意招抚,毕竟心结难解,对她们这些人……罢了,大嫂如今都是做老祖母的人,我何必再说这些是非。“静虚师太神色变幻,想来是想起了过去。

永芳低着头,她倒是能够理解老太太的心思。静虚师太出事,首当其中的就该是伯爵府,当年伯爵府在静虚和皇帝的事情中,究竟如何,永芳不得而知。如今想来,只怕不会太好。老太太当年作为孙家嫡长媳妇,有责任要为孙家的子孙后代着想。她和静虚师太的姑嫂情分如何不得而知。但是她能收留静虚师太身边的人,应该也是有几分情分。但是静虚师太的事情太严重,严重到影响了伯爵府子孙前程,老太太对她有点不满和怨言也能理解。毕竟大家立场不同,想的问题也不同。

”老太太这些年也不容易。“永芳小声的说了这么一句。对于老太太,永芳心里头是感激的。同样对于静虚师太,永芳心里也是感激不尽。也因此她希望这两位老人都能好好的。放下彼此的心结,愉快的度过晚年。

静虚师太长叹一声,拍着永芳的手,道:”你说的不错。那么大的一份家业,大哥去的早,全都压在她一个女人身上。稍微软弱一点都不行,这些年也是难为她了。两个儿子都不太成器,如今听说永礼倒是不错。“

永芳笑着点头,说到这个,永芳也很高兴。”大哥的确很不错。如今在吏部历练,等过个两三年,或许就要谋求外放。“正牌子进士出身,又是伯爵府嫡长孙,只要不犯政治上的错误,前程绝对看好。

”那就好,那就好。“静虚师太少有的激动。她毕竟出自伯爵府,自然希望伯爵府一切都好,越来越好。

自此,静虚师太便在皇家别院住了下来。华春忙着给皇帝调养身体,静虚师太则是每日跟上班似地,准时去皇帝那里讲习佛法,又准时出来,绝对不会多留一刻钟。皇帝都快死了,在死之前能够看到心头那颗朱砂痣,已经可以说是满足了他的心愿。再多的要求,那就是痴心妄想。

外面的好消息也很多。七月十五五王爷叛乱,到七月二十五平叛,前后十天。但是这十天内死的人数以万计。尤其是宗亲贵族,在这一次死伤惨重。皇帝得知具体的死亡名单和数字后,当时就吐了一口血,接着昏迷过去。要不是华春之前为皇帝调养了身体,只怕皇帝这次真的要死翘翘了。同上一次一样,华春给皇帝扎针,或许是因为见了静虚师太,皇帝的求生意志强烈,因此这次昏迷没有上次严重。扎完了针,皇帝就醒了过来。醒来后皇帝传旨,要追封那些过世的皇族宗亲,若是家族人口没死绝,找出嫡出的子孙来封爵。若是死绝了,就从别的房头过继一个,总之不能让牺牲在这场灾难中的宗室断了根。至于五王爷死一万次也难消皇帝心头之恨。先是贬为庶民,接着除籍,然后下令凌迟。

这话一出,朝堂哗然。关键不在除籍,而是凌迟。本朝开国有感于前朝的严刑峻法逼迫老百姓活不下去。因此本朝太祖开国的时候,就明文规定废除凌迟,包括各种肉刑。比如割鼻,挖眼之类的严酷刑法全都废除。如今皇帝气得糊涂了,要对一个曾经的王爷施以凌迟,而这人还是皇帝的儿子,史书上会怎么记载?除了对皇帝讨伐之外,他们这些做臣子的也会被讨伐。只能说臣子无能,不能劝解皇帝,才让皇帝昏聩到对儿子实施凌迟。史笔如刀啊,大家做官不就是为了身前利,身后名。又怎么可能答应皇帝这种昏了头的决定。因此所有朝臣反对。不过就是处死,办法多了去了,白绫,匕首,毒药,绞刑,斩首,样样都可以,就是不能凌迟。明着反对太祖定下的规矩,这个坏头开不得。要不然后面的皇帝有样学样,对大臣也这么干,那大家还要不要做官了。反正你皇帝再大,也大不过太祖的规矩,大家这么对着干吧,不怕皇帝廷杖。廷杖还更好,立马就出名了,那多实惠。大臣们可是眼巴巴的求着皇帝廷杖的,赶紧廷杖吧,皇帝成了昏君,大臣就成了名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