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扇-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作者:快乐女人
申明:本书由 。。
引子
词云:
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百岁光阴石火灿,一生身世水泡浮。只贪名利求荣显,不觉形容暗悴枯。试问堆金等山狱,无常买得不来无。
人生虽有百年期,天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妻财抛下非君有,罪业将行难自欺。大药不求争得遇,遇之不炼是愚痴。
学仙须是学天仙,惟有金舟最的端,二物会时情性合,五行全处虎龙蟠。本因戊已为媒娉,遂使夫妻镇全欢。只候功成朝玉阙,九霞光里架祥蛮。
这些本是《悟真上篇》中开头的几句,林林总总的让我很难理解,而这些东西在我这个岁数更是不可能,我也没有精力去进行所谓的修行。
我少时的好友李华说为了我的人生我必须得去修行一些各种各样的功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最终学习他的一本所谓的秘籍,而这所谓的秘籍就是来自那把折扇。
我从十一岁起就和他一起学习,可我根本不是那块料,用他的说法就是虽有小成但没有慧根,到后来事情的发展完全让我惊悸或者说我根本不相信他种种魔术般的变戏法,虽然最后李华不再要求我去学习那些我认为根本不存在的内功和丹诀,可他仍是每天叫我一起去锻炼。
这一练就是五年,到是有了一付不错的身板和敏捷的身手,在我上大学第二年的时候李华就彻底在从人事间消失了,这一别直到八年前的一个傍晚他来寻我,如亲兄弟的我们俩人才碰在一起。
慢慢地啜了一口酒,李华的眼睛显得有点恍惚和迷惘起来,再慢慢地啜一口后,眼角渐渐地涌上了一层雾,漫散的目光看着并穿透了我,不知道飘到了何处去了,说不尽的是一种冷漠、孤独和寂寞的神情充溢在整个空中,十分压抑。
我低低地叹了一声,又给他斟满了酒碗,心中也不知不觉地有点酸楚。
可能是我的叹气惊醒了他,李华拿起了筷子,轻轻地敲了一下酒碗,慢悠悠地唱了起来:
“绿水接柴门,有如桃花园。
忘忧或假草,满院罗丛萱。
瞑色湖上来,微雨飞南轩。
故人宿茅宇,夕鸟栖杨园。
还惜诗酒别,深为江海言。
明朝广陵道,独忆此倾樽。”
停了好一会,见李华再无声,我端起酒碗,在他的酒碗边上轻轻一碰,一口喝了下去,想来李华的这半生的曲折和坎坷不由人荡气千折、心酸百转,一时也不知该说些什么,一口酒火堵在心口,不由的剧烈的咳了起来。
李华怔怔地看着我,忽然哈哈一笑,一口喝完了碗里的酒:“散了吧,俺先去了,哥你是富贵中人和俺不同。俺把扇上的东西给哥抄了一遍,下次带来,后会有期了。”说完,拉过我的手重重地握了握,转身长笑而去,大有红楼梦中贾宝玉回归石头山的样子。
我呆呆地不知坐了多久,又是扇子,这可恨的扇子害的他家家破人亡,想想这些年来的苦,心中思虑万千,只知一口接一口地喝洒。
这酒度数很高很醇厚,是店家自酿的,我因为常来这,有时店家便会象今天这样给我端上一小坛,只是后劲太大。
不知喝了多少,没多久就有了飘飘然的感觉。叫过店家付过钱,信步由缰地出了门,天已经黑透了,没有一丝月光,路灯将我的影子拉的忽长忽短。
不知过了多久,我已不知道自已是谁了,好像有人在责备我又好像有人在扶着我,后来再后来只好就把自己交给老天了。
第一章 扇子的来历
李华的爸爸与李华一面未见就去世了,据李华的爷爷说是因为他的原因被造反的人给折磨死的。
李华的爷爷很了不起,是一位老革命了,在我十一岁的时候病死了。
李华的爷爷属于天不怕地不怕的人,身上有着很多据他说是鬼子的子弹留下的伤痕。我记的最清楚的是他老是挂在嘴边的一个故事。
在山东老家有一个大财主独霸一方,家中良田万倾,护院家丁成群结队,当真是跺跺脚地球也要抖三抖,可他有个因为不满意他的叔伯,老是以长辈身份教诲他,动不动就抬脚一顿很踏,不把他放在眼里。于是大财主为了面子一怒之下就请了人去杀他,谁知他的叔伯很厉害,虽然穷但很有骨气,当知道了这个事后叫了自已的儿孙直接闯入大财主家,把个大财主教训的哭爹喊娘,把个杀手直接就从院墙上方扔了出去。
后来大财主说我怎么也算是一个富甲一方的人物,怎么你做叔伯的一点面子都不给我?大财主的叔伯说你不是有钱吗?如果你能在我说的时间内把村后的土山搬掉,我就不再欺你。大财主说好,于是大财主就出钱把能够知道的马车全部雇了下来去挖山。
土山很大方园几里,山顶上有一座小道观,早已破败。
据说当时的马车浩浩荡荡形成两路,空车的一路,满载的一路,绵延百十里地,马头碰马尾形成了一个大回环,人多力量大,山也在短时间内被迅速地搬去了一半,很快就要挖到山顶小道观的近前了,此时,大财主和他叔伯打赌的事也被老百姓传遍了四乡。
真是无巧不成书,恰巧这一天万里无云,恰巧天边飞来了一大群鸟,恰巧落在了满载的车上,只听嘁里咔嚓地响成一片,当人们好不容易地没有受伤,拉开受了不少伤的马儿,发现凡是小鸟儿落的车的车轴都大范围地断了。
百姓们于是哄传这是天意,那个小道观是绝对不能动的,老天就是要让大财主被他的叔伯教训,要不然汉奸就没人能教训了,要不一只小小的雀儿怎么能把那么粗的车轴压断?
一传十、十传百,传说成了真,有人还看见是有神人拿着大骛将车轴一一砸断,活像道观里的大神,于是百姓们一哄而散,任你财主再有钱,小道观俺们是绝对不动地,俺们也不能违了天意不是?
大财主想想也有道理,也只好作罢,只能继续被他的叔伯横来喝去,一点不敢有违上意,小道观的香火由此又兴旺起来。
再后来鬼子来了,再后来财主虽当了汉奸,还真没敢再打半山的一点主意。
被挖去的半座山的位置也很快成了一个面积不小的池塘,这里有山有水风光无限。
当真是:渔唱晚,看小棹、归前浦,笑指官桥,风飐酒旗斜举。
既然成了当地的一景,文人墨客当然不少光顾,于是不久这儿又形成了一个大的集市。
一天据说是日本倭国天皇的弟弟来到当地,要表示亲善,于是问手下的人哪里有好风景的干活。县城的鬼子推荐了这座山,倭国天皇的弟弟兴高采烈地纠集了全副武装的鬼子的一个大队的人马,向这座小山开路开路地。
这时正是夏季,而这一天的温度按李华爷爷的说法是高的没谱,用现在的说法是破了历史纪录。
当鬼子的人马到了风景优美的半山,鬼子们一个个早已像是从蒸笼里爬出来一样,气都喘不上来了。看着山下的湖光鳞峋,水气缥缈,倭国天皇的弟弟登时来了兴致,临时决定要在池塘里来一番浪里白条。
也是天意使然,所有的鬼子都把枪堆在了岸上,一个个赤条条地投入池塘,怪就怪在成百上千的鬼子在池塘里兴风作浪,那池塘丝毫不觉的小。
要说这小鬼子胆子可真不小,一个哨的都没放,可能是觉得俺中国人太软弱了,不敢动他们。要不怎么这边枪声一响,那边韩省长就没影了,几十万大军愣叫万余鬼子吓跑了不是,还有诗赞道:“听风四十里,枪响一百八”,这意思是形容俺们的韩省长的转进速度快的没边。
正当鬼子美的不知天高地厚时,从四面八方隐藏的八路和县大队、区小队的民兵摸了上来,二话没说,手榴弹可一下出了手,虽然正午阳光高照可当时天都黑了,是黑鸦鸦的手榴弹把天都遮住了,有的在手榴弹空中就撞的不可开交“叮当”作响。
那一个嘎嘣脆,一个大队的小鬼子愣是一个没能上岸,全被炸死了,倭国天皇的弟弟了不起吧,还有他们的大神罩着呢,死了。
这可是不得了的一件大事,这边庆祝大捷,那边白幡遮天,等鬼子的大队人马开到时,八路们早就打游击去了,留下的是满池多彩的“浪里白条”们,煞是美观。
于是百姓们私下里到处庆贺,大财主村上的百姓更是治了一块大匾放着大鞭送到了财主大院前,齐声感谢大财主有先见之明,要不怎么无巧无不巧地刚好去挖这个不小的山,刚好挖出一个大的了不得的池塘,刚好是让小鬼子的天皇的弟弟葬在这里,刚好还有那么多地小鬼子殉葬,这不是明显地给这么个大人物提前挖了一座风水大墓不是。
百姓们这一传当真是让大财主不由地明显地心慌慌、意茫茫,看来天意就是这样了,要不要不自已怎么就闲的没事与叔伯打的什么赌,耗费的自已快一半的家产去挖山不算,这下子把老天都得罪了不是,所以只能也只好心平气和地被他的叔伯继续教训了。
李华的爷爷当时是区小队的一个民兵,三十来岁,手里的武器就是两颗边区造手榴弹和一把红樱枪,这还是他第一次参加战斗,虽然战前的动员让他心中的热血几乎沸腾,可就是不知怎地手不听脚、脚不听心,在埋伏的时候,那么热的天硬是还觉的身上发冷直打摆子。
当听到有人大喊一声打时,爬在池塘边的李华的爷爷用颤抖的双手把两颗手榴弹和红樱枪一下子全扔了出去,压根没管去了哪里。红樱枪自是飞翔不了多远,两颗手榴弹远远的飞出,有一颗没响那是没拉弦,另一颗正落在鬼子大队长的头顶上炸了个睛空霹雳,因此李华的爷爷也成了埋伏的队伍中第一个打响战斗的人也是第一个投弹第一个掷枪的人。
眼瞅着一个胖虎虎的家伙先是一个斤斗,然后在空中跳了几种不同国家的舞蹈,再然后就是又在其它手榴弹的爆炸声中踩着水面左上右下,于是立了大功头功,得到了嘉奖,奖品是倭国天皇的弟弟在打死道观里的一个道士后抢来的一把折扇。
扇子上面的文字十分的古怪,写得密密麻麻没人认的,就连教书的先生也直摇头,说是某种咒语,可这是一种荣誉不是,李华的爷爷就十分小心地保存下来,他带着它参加了八路,又后来南北转战直到退休,成了传家之宝,后来还用水晶玻璃作了一个盒子专门放它。
我家的老人们就常见到他拿出来给大家看,后来不知怎地因为这把扇得罪了什么人,一直到死都没再让外人看见,而我也只在李华的妈妈去世后在李华的手里又见了一次,听其他的老人说那把折扇是个了不得的宝物,可惜那年月太动荡了,后来也就是不知所终。
只是再后来见到县里的、省里的大人物们走马灯似的到我家找李华来来去去,更有人出价出到了人民币十万元,要知那时一个县级的大人物的工资一个月才几十元,当然了李华的爷爷坚决不卖,前前后后有不少人被李华的爷爷骂出了家门,前前后后又有许多领导上门求宝被李华的爷爷婉拒。
最后有人说根本没有什么扇子之事,是李家用来抬高自已在抗战中的战功,众说纷纭,最后不了了之。
再后来听说日本倭国来了一个什么考查团,要求那个县里在那个天皇弟弟死的山上有道观的地方建一个纪念碑,如果县里同意就给县里几亿几亿日元做为赏金云云,看来这事果然是真得。
为了那些个几亿日元,当既有人跳着脚儿让县里同意,听说有一位了不得的省里的领导还专为还未立的此碑写了篇题跋,以彰显中日友谊万古长青等等。
但是县里的另一位领导不干了,据传说他宁可舍了生家性命,最后坚决地将考查团赶了出去。有人说这位领导说,如果立碑也应该是抗日英雄的碑,日本天皇的弟弟被打死是他罪有应得,要不他不死在自已家中怎么会死在中国的领土上的?日本天皇如果被打死在这儿那更好,他会率全县百姓立一个中华抗日的成果的纪念碑云云,否则他重新领导县里的百姓上山打游击继续抗日等等。
结果小日本倭人天皇的弟弟的纪念碑硬是没立成,可是将日本倭国考查团赶出去的那位可爱的领导却得到了全县百姓的真心拥戴,或许他自已也或是他的某个亲友曾参加过那次战斗,也或许过去的日子让他对倭人有种刻骨的恨,反正后来这位了不起的领导还受到了一些百姓们悄悄的供奉,让我说是可见公道自在人心。
日本倭国的考查团离开后,许多人又想起李家的宝贝,登门的人又渐多,李华的爷爷干脆全部拒之门外,或以不在推挡遮掩,日子一久人来渐稀,车水马龙便不复有矣。
第二章 扇子上的文字
在李华的爷爷参加了八路后,李华的父亲就在李华奶奶的保护下一路讨饭逃到了现在住的这个小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