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沸血神兵 >

第13章

沸血神兵-第13章

小说: 沸血神兵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中奥秘。方今武林,藏龙卧虎,能人辈出,但说到枪法,高手却是不多。只因枪法大多用于马上战阵之中,江湖中的争斗,大多是步战,非枪法所长,故而习枪的武林中人不多;再则,枪长累赘,平日携带不便,不如刀剑那般方便,这也是众人不喜习枪的一个原因。我入忠义门已有二十余年,武林见闻不敢说广,却也不致少于常人,提到使枪的高手,却只想到一个,那就是‘枪神’。”

“宣和七年,扬州忘忧谷的忘忧老人遍邀天下高手齐到越州吼山比武,以论天下英雄。这位枪神前辈,也在邀请之列。各路成名英雄大战三日,方才分出高下,一致公认释、道、儒三位前辈当为天下英雄之首,并称为三圣。这‘释圣’说的是金国会宁府朝宗寺的戒明大师,只因他原是释家高僧,因而得名;这‘道圣’前辈也正是道家弟子,道号‘清灵’;而这位‘儒圣’前辈,却不闻其名,据说此人世居江南,只因枪法出神,故而在江南一带又有‘枪神’之誉。据当时各路英雄传说,这‘释道儒’三位前辈各有所长,若论兵刃上的功夫,当数戒明大师的紫金双锤最为了得;若说到进退趋避的轻身功夫,则以清灵道人为长;若以拳法指法而论,又当以枪神前辈凌空虚射的飞虹指力为高。”

“其后四年,也就是建炎三年,金兵大举侵宋,直取金陵,当今圣上被迫南逃,不想却在临安城外迎面遇上了预伏在此的金军。这队金军颇不寻常,名叫疾风十九骑,在金国赫赫有名,虽只一十九人,却也教圣上身侧的百余名军士难以抵敌,正在危急之际,枪神前辈忽然出现,举手之间便将骄横不可一世的疾风十九骑尽数杀死。此事传至天下,顿时群情竦动,‘枪神’之名大噪,几乎将释道二圣都一齐盖了下去。但自此一战之后,枪神前辈便销声匿迹了,武林中极少再有他的消息,只是传闻他平生颇好女色,常在临安城胭脂巷一带的烟花之地出没,也不知是真是假。你下山后若能找寻到他,细心向他请教,要破解这‘沸血神兵’之秘,或许不难。”

潘国坚又道:“军旅之中,枪术高手甚多,岳飞岳元帅和他帐下的杨再兴将军便是其中的二位顶尖人物。杨将军的枪法乃是祖传,自身对枪术的见解并不很高,对别家枪法领悟也有限,故而不足为道;岳元帅却是不同,他虽师承武学奇人周侗,却不拘泥于师传招式,融诸家武学于枪法之中,自创出‘岳家枪法’这一枪术绝技,实是一位不世出的武学奇材,如能得他指点,要解开这‘沸血神兵’的奥秘,当也大有希望。”

潘国坚道:“我忠义门原为奉岳元帅之命重建,此番变故,自当悉数告知。我暂摄掌门之位之后,便即修书,命家生持书前往岳元帅军前,告知原委。昨日家生转回,说岳元帅上京面圣去了,没有见到,书信已由牛皋将军代为收下,岳元帅回来,便能知悉。你此番下山,可径往江南寻访二人,若是机缘巧合,能遇上这二位高人,‘沸血神兵’之秘当能破解。”赵仲谋闻言大喜,向潘国坚深施一礼,说道:“多谢师伯指点。”

次日一早,赵仲谋拜别二位师伯叔和众师兄,到山下大松树下取了沸血神兵,便即向南疾行。

请大家多多支持投票,让我更新动力更足吧!

正文 第3回 阿蒙才长
(更新时间:2007…2…27 15:09:00  本章字数:25218)

下得山来,赵仲谋一路向南而行,直至午时方到得一处市集。赵仲谋胡乱买些馒头充饥,又买了匹健马代步,便即向南急行。一路晓行夜宿,不日便过了长江,江南风光尽在眼前。赵仲谋久处北地,对江南景致甚感新奇,但心念神兵之秘,无心逗留,仍是纵马疾驰。数日之间赵仲谋便到了临安城内。
此时正是南宋绍兴八年,岳飞抗金战迹之著,早已传遍天下,关于此番岳飞上京面圣,反对“和议”之举,临安城内也已传得沸沸扬扬。赵仲谋向人打听岳元帅府邸,街上众人听说是找岳元帅的,又见他手提银枪,操北方口音,只道是有重要军情禀报,未敢怠慢,急忙把他引到岳飞行辕之前。赵仲谋谢过众人,便到行辕前求见。守门小卒也以为有军情南来,急道:“这位兄弟是从北边来的么?莫非有军情禀报?”赵仲谋闻言微微一笑,想起潘国坚所说忠义门一事,说道:“我是有事要向岳元帅禀报,烦请大哥通报一声。”那守门的小卒道:“你来得不巧,元帅今早和大公子出去了,好象是去了山阴兰亭,不如你把公文留下,元帅一到,便可呈上。”赵仲谋道:“那我便去山阴走一趟,亲自禀报岳元帅。”当下向那小卒问明了道路,纵马向东而行。

临安与山阴相去不远,赵仲谋一路疾驰,两个时辰之后,便到得越州城下。越中武风不盛,名士却是极多,自春秋时文种、范蠡辅越破吴以来,便有治水功臣马臻,一钱太守刘宠,竹林狂士嵇康,东山名相谢安以及书圣王右军等诸多名人雅士相聚于此,留连于稽山镜水之间,乐而忘返。及至宋室南渡,越州更承“绍祚中兴”之重任,一度成为京畿重地,因而人口聚集,商贾往来不绝,繁华直逼临安。

赵仲谋顾不得领略越中风情,向乡人问明兰亭方向,策马疾行。昔人有云:“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赵仲谋纵马急行,双目辨路之暇,饱览一路秀色,感叹于景致之美,只觉得江南之秀无胜于此。兰亭原在越州城南二十余里外,春秋之时,越王句践曾植兰于此,而秦时又为驿亭之所在,由是得名。赵仲谋一路急行,不过半个时辰,便到了乡人所指引的青竹林边,果见路边石碑上刻着“兰亭”两个大字。

赵仲谋把马栓在一棵大树下,顺着曲折延伸在竹林间的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向前走去。竹林未尽,便见数十只高额大白鹅昂天高歌,在水池中弄波戏耍,旁边一块石碑上刻着两个大字——鹅池。赵仲谋早年随父习文数年,也曾听说过诸贤曲水流觞的故事,心想:“王右军文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此间远离尘世喧嚣,悠雅贻人,果然不错。

前行十数步,视野顿见开阔,一泓溪水从前面小山后蜿蜒而至,数十人围坐在小溪两边。只见一人伸手从小溪中捞起一杯酒,站起身来,高吟道:

燕去莺来春又到。花落花开,几度池塘草。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败意常多如意少。著甚来由,入闹寻烦恼。千古是非浑忘了。有时独自掀髯笑。

吟罢,一仰头,把杯中酒一口喝干。众人高声喝采,连道:“好词,好词!”其间便有一人问道:“不敢请问尊兄高姓大名。”那人道:“在下姓张,草字仲宗。”人群中顿时有数人同道:“原来是芦川居士,怪不得才情横溢!”

仆从换过酒杯,倒满深黄色的美酒,重又把它放浮在溪水之上。赵仲谋见众人皆作文士打扮,青襟长衫,除了颔下长须略有不同之外,甚难分辨,人群中谁是岳元帅父子,实是难以找寻,更何况自己根本就不认得他二人。赵仲谋欲待相问,却见众人其乐正浓,未敢冒昧打挠。这时忽见一个三十余岁的大汉转头向他凝望片刻,随即向他点头示意。赵仲谋未识此人,只得勉强点头答礼,走近那人身旁。一瞬间,赵仲谋心中不知怎地,只觉此人便是自己所要找寻的岳飞元帅。

此时溪中酒杯浮动,停在了一个小姑娘面前,众一人齐向她打量,只见她约莫十四、五岁年纪,面容清秀,却未脱稚气。那小姑娘回头看了看她身边的青衫长者,一转头,捞起溪中酒杯。众人略感惊讶,她身旁的老者也甚感意外,伸手轻轻扯了扯她的衣襟。那小姑娘却只作不知,起身轻唱道:

七张机,春蚕吐尽一生丝,莫教容易裁罗绮。无端剪破,仙鸾彩凤,分作两边衣。

唱罢,众人齐声叫好。那青衫老者起身谢道:“小女无礼,叫众位见笑了。”人群中便有数人问及姓名,那老者道:“在下姓唐,小女名叫婉儿。”众人心道:“唐婉……唐婉……,小小年纪便有这等才华,真不简单!”

众人赞叹之中,溪水载着小酒杯缓缓流动。赵仲谋偷眼打量身侧那大汉,但见他一张国字脸,颔下黑须,眉目顾盼之间极是威武,身边更有一年轻公子,约模十八、九岁年纪,浓眉大眼,神情与他颇为亲密。赵仲谋见那酒杯浮近,心道:“这杯酒若是让他喝了,便可知道他的姓名了。”酒杯浮近,却停在了那年轻公子身前,那公子略一迟疑,从水中捞起酒杯,起身高吟道:

七支箭,飞将笑看关山险,旌麾纵横扫狼烟。背水演阵,减灶设兵,只在笑谈间。

吟罢,那公子说道:“晚生才薄,借适才那位姑娘的调子一用,让众位先生见笑了。”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众人只觉此词词调与适才那小姑娘所吟一般无异,但在婉约之中,豪气徒生,短短数语之间,与先前词中的意境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心下无不暗赞此人才学出众,一齐鼓掌盛赞。问及姓名,那公子说道:“在下岳云。”赵仲谋一听“岳云”二字,心中一动,暗道:“莫非真是岳元帅父子?”此时更不迟疑,向身边那人深施一礼,说道:“恕在下冒昧,敢问大叔可是姓岳?”那人微微一笑,说道:“正是,小兄弟是忠义门的吧,不知有何见教?”赵仲谋闻言一鄂,喜道:“在下赵仲谋,正是从太行山忠义门而来,有要事向您禀报。”那人道:“好,我们到那边走走。”说罢,起身便行。

二人正欲离去,忽听身后一位老者说道:“二位兄台留步,众人诗意正浓,二位何故却要离去?”那人道:“在下有事和这位小兄弟商量,打挠诸位雅兴,还请恕罪。”那老者道:“二位既有要事,老朽也不便强留,那就请二位满饮一杯如何?”说着,命人端上两杯酒来。二人对望一眼,一饮而尽。赵仲谋初临江南,这越酒自然也是初尝,但见这酒作深黄之色,香气醇厚,入口甘美,饮罢更觉回味无穷。二人谢过老者,转身欲行,忽听那老者笑道:“二位兄台既饮此酒,便须按此间规矩,饮酒作诗。便请二位高吟,老朽与众位恭聆二位妙句。”赵仲谋心下暗自吃惊:“没想到喝他一杯酒,倒喝了个难题出来,我哪会什么吟诗填词?”

却见那汉子微微一笑,神色间殊无半点惊慌之色,略作思索,便依着《小重山》的调子,吟道: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吟罢,众人大声喝采。赵仲谋见他出口成章,心下拜服,自己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出什么佳句来,心道:“没办法,这次也只能随意吟上两句,任由众人笑话了。”当下便依着《浪淘沙》的调子吟道:

杨柳笑轻风,尤忆诸公。曲水流觞桃源中,万古悲愁皆成空,此乐无穷。花落花又红,几度匆匆。风流如烟俱无踪,千古一部《兰亭序》,消尽英雄!

众人一齐叫好,问及姓名,赵仲谋如实说了,只见那汉子微微一笑,说道:“在下姓岳,草字鹏举。”众人大哗,想不到此人便是威震河朔的岳飞元帅!

岳飞与赵仲谋别过众人,缓步踱至溪后小河边。二人找块干净的大石坐下。赵仲谋问道:“岳叔叔怎知我是忠义门下?”岳飞笑道:“我看你身形步法,便知你习过忠义门武功,你又持枪在手,人群中特别显眼,我又岂能看不出来。”赵仲谋心想:“岳叔叔果然非同寻常!”当下便将忠义门门户之变,以及潘师叔暂代掌门等事细细向岳飞禀过。岳飞道:“我太行山义士连结义军对抗金兵,金人早就引以为患,我也料到金人会对你们不利,曾派人通知你师祖,要他早作提防。却不料对方武功竟然如此之高,连你师祖都为他们所害,实是不幸之至。幸好有你师伯重掌门户,待我回军之后,便即与众将商议应对之策,太行山忠义门中,我也会叫人前去辅助,你大可放心。”

赵仲谋谢过岳飞,又道:“小侄还有一事想向岳叔叔请教。”岳飞道:“何事?”赵仲谋于是将“沸血神兵”一事源源本本地向岳飞讲述了一遍,岳飞奇道:“有这等事?让我看看。”说着从赵仲谋手中接过银枪,仔细观看。岳飞持枪在手,只觉那银枪入手颇为沉重,但除了枪身光滑之外,并无可查之处。正自疑惑,忽听身后十余丈外树林中“沙沙”作响,岳飞把枪交给赵仲谋,站起身来,高声叫道:“二位兄台一路跟踪岳某,不知所为何事,可否现身一见?”赵仲谋回头一看,果见不远处树林中二个人影闪动,瞬时消失在万叶丛中。赵仲谋起身欲追,岳飞道:“仲谋,算了。”赵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