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226章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226章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这才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还是十四弟深思熟虑,本王这就率军南下,阻击朱常渊之军。”

“善!”多尔衮说完,又叮嘱道:“二哥切忌,此次只得防守,不用进逼。”

++++++++++++++++++

孔和率领大军,一路从盖州到辽阳,仅仅数日的时间,就占据了好几个大城,最终攻克辽阳,直面沈阳卫的大清军队。

攻陷辽阳之后,接到朱常渊的来电,让他就地修整,不用再往前进了。

就地休息,整顿军务,稳固已经占领的城池。

最高兴的人莫过于随军而来的朱金彪,他原本想着自己这个辽阳总兵官应该在宁远和锦州甚至是东江的总兵官之后赴任,没想到啊,除了秦林之外,他是第一个拥有匹配土地的总兵。

他真想一鼓作气将沈阳卫也弄下来,到时候跟天将军讨要个沈阳总兵官,也好耍耍威风,可惜的是,不知道什么缘故,天将军下令停止进军,就赖在辽阳不动了。

不过不动也好,为了显示自己是此地的总兵,朱金彪干事相当卖力,一天的时间就将之前攻破的辽阳城给修复,而后,吊死问伤,抚慰城中的居民。

其实辽阳城并没有死几个人,所有的大战都在辽阳外围打的。

+++++++++++

皇太极悠悠醒来,得知所有的一切后,喟然一叹,说道:“命令代善驻守,不许进攻辽阳,另外,洪先生与范大人,麻烦你们亲自往山海关跑一趟,朕愿和朱常渊重开和谈事宜。”

至于朱常渊要不要和谈,其实他皇太极的心里也没谱。

“是,陛下!”范文程拱手接令。

“十四弟,命人沿途清理四平关隘,切勿让明军绕道后方,若万一事不可为。。。。”

皇太极没有继续说下去,可是多尔衮已经听明白了。皇太极的意思是:若是朱常渊真的不愿意和谈,恐怕他们也只能从四平撤回北地,从此远离大明了。

ps:晚安。

第166章博弈

ps:有点晚,实在不好意思,白天我要上班,要干活。。嘿嘿,今天有人总共打赏了10000起点币,按道理来说应该加更两章,共四章,稍等,其他三章我修改一下就来。

另外,多谢读者军事神话的再次慷慨馈赠。。。。

朱常渊命令孔和大军就地驻扎在了辽阳,不许再往面前的沈阳前进一步,倒不是他没有能力进攻的能力和实力。

实际情况却是,朱常渊不想打了。

是的,他不想将皇太极完完全全的彻底的清除出辽东这个地方。

假如,皇太极被朱常渊打的丢盔弃甲,一股脑的跑回到自己的发源地松花江去,那么,名义上来说,大明算是收复了整个辽东。

崇祯皇帝也不傻,不可能就这么放任朱常渊在辽东坐大,肯定而且百分之一百的会将他手中的权利夺回去,另外再派几个人过来共同执掌辽东大政。

所谓与皇帝的口头约定,其实也只是加在自己身上的枷锁而已,于崇祯而言,并无实际意义。

如果这次一鼓作气将皇太极拿下,崇祯会真的让他在辽东发展三年?

况且,他这种发展是现代化的发展,别说皇帝本人,就是地下那些个大臣,也不会同意朱常渊在辽东“乱搞”。

所以,现在对朱常渊最有利的反倒是一边喊喊口号要三年收复辽东,一边用宁远、锦州这辽阔的地方作为试点,看看能不能带领国家提前进入现代化的雏形,这可是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

至于皇太极,既不能打死,也不能让他猖狂。

这对皇太极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至少,他能保住沈阳卫,能保证在关东的大部分土地。

于是,和谈就在辽阳城展开。

双方通过友好协商。签订了一个停战协议,协议中明确规定:辽东之地,以闾山为界,其东之地为大清所有。西边归大明朱常渊统辖。

另外,为了显示和谈的诚意,朱常渊退让一步,让出辽阳,将之前侵占的土地尽数还给皇太极。只留一个盖州城作为朱金彪的驻军基地兼大本营。

皇太极主动让出东江镇,朱常渊自然也不客气,马上派胡大带领两千人率队驻守东江皮岛。

从地图上可以看出,现在整个辽东的局势,可谓对朱常渊十分有利。

盖州和东江两个军事重地,分别像两个钉子一样钉在辽东半岛的左右腋窝处,那就等于说,朱常渊对于辽东半岛有绝对的主动权。

虽然这个辽东半岛现在仍然归皇太极统管,但双方一旦翻脸,朱常渊便能第一时间打断皇太极这条腿。

其次。闾山、大凌河以西的地区,包括宁远、锦州之地,全部归入了朱常渊的治下。这样就是说,辽东之地经过朱常渊一番运营,已经恢复到了崇祯初年的局势。

等于说皇太极此次所有的努力,都化为乌有,现在他所占据的地盘,仍旧是他父亲努尔哈赤时代打下来的。

这一点,作为大明帝国皇帝的崇祯,既是高兴。又是不满足。

高兴的是朱常渊不负所托,终于一口气收复了辽东一小部分地区,至少恢复到了崇祯初年的局势,这也就是说。大明的土地在他手中算是没有丢弃。

即便是以后九泉之下见到太祖皇帝、成祖皇帝,也不至于被骂不肖子孙是不!

然而,他还不满足,作为一个准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无疑也是有着巨大的野心。如果说现在的辽东局势可以让他九泉之下面对老祖宗的时候不至于被骂,那将整个辽东收复过来岂不是就可以获得祖宗的嘉奖。在九泉之下和哥哥熹宗皇帝、爷爷神宗皇帝相比倍有面子。

所以,在得知了朱常渊取得一系列战果之后突然和皇太极议和,他心里有个梗,不吐不快,于是就命内阁给朱常渊下了一道圣旨。

大概意思就是催促他尽快起兵,攻占沈阳,将皇太极这狗日的打回到自己原来的松花江去,打回通古斯去。

朱常渊收到皇帝圣旨的时候,仅仅是一笑而已。

攻打沈阳,他可万万不敢干的,而且,也不愿意干。

可是,这是皇帝的圣旨,不干又不行,思来想去,朱常渊决定给崇祯汇报一下辽东当前的情况,顺便哭哭穷,说说困难,分析一下辽东的形式,说一下自己的计划。

于是,这次朱常渊给皇帝上了一次大明历史上有史以来的最长的一封奏疏,这封奏疏不但陈奏了各种不进攻沈阳的理由,而且还图文并茂的勾画出了他心中的蓝图,如何如何经营辽东已经得到的土地,如何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方式将皇太极赶走甚至同化,让他变成自己人。

崇祯足足看了一上午的时间,才把朱常渊的奏疏看完。

奏疏中说进攻沈阳的主要困难是没有人防守,后方刚刚得到的城池也不稳固,所以需要时间将这些城池经营好,然后再做进一步打算。

然而,当他看完整个朱常渊的奏疏以后,觉得其中除了满篇的废话之外,还给他传达了一个信息:陛下啊,根据当初咱俩的约定,辽东这旮旯的事情现在我说了算,无论战和还是攻守,我有全权处理之权,您老人家是亲口答应的,可不能爽约。

一般皇帝在得到这种暗示之后,心里都是很不舒服的,现在的崇祯亦然。

虽然话说的比较委婉,可是事实明摆着,朱常渊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婉言提醒他,让他非常的恼怒。

可是,恼怒归恼怒,还真的没办法将朱常渊奈何。

总不能把他立马下狱吧,那样的话,估计前脚朱常渊刚刚进入监狱,后脚皇太极就会兵不血刃的取了宁远和锦州二城。

通过松锦会战,大明的精锐尽毁,九边之兵现在已经荡然无存,要是皇太极真的发起进攻的话,大明军队如何还能阻挡住建虏的大军?

而且。更为可恨的是,朱常渊这货还杀光了唯一能和皇太极纠缠几圈的六千关宁铁骑,所以,现在的情势不比以前。辽东之地真的是离不开他。

可是,崇祯作为帝尊,心中的想法推行不下去,他很纠结,如鲠在喉。简直是一个头两个大。在经过一连串的思考和评估之后,他决定再挣扎一下。

于是,第二道圣旨下达到辽东。

这一道圣旨说话的语气还是相当委婉的,主要意思就是说,你辽东不是人少么,我给你加派,我可以从陕地、山西、大同等地再调集几万兵马过来协助你,甚至,还说要将左良玉给调到辽东来帮助朱常渊处理诸多事宜。

朱常渊看完圣旨,感觉好烦。皇帝现在已经明摆着不相信自己了。

不过,也无所谓,反正这时候换做朱常渊自己是皇帝,恐怕也不会相信自己了。

可那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的辽东大局,除了老子之外,你们谁也玩不转。

给我调兵是吧,好吧,你调吧。

让左良玉来辅助辽东事宜,别辅助啊,你让他来主持好了!

老子不干了。

于是。朱常渊给皇帝上了一个辞呈奏疏。

朝廷收到朱常渊的奏疏以后,第一时间就跑到崇祯的御书房中面陈。

内阁首辅薛国观亲自当起了太监的角色,拿起奏疏给皇帝读道:“臣,蓟辽督师朱常渊。俯首顿拜,敬问陛下万岁安好。”

“臣不才,自督师蓟辽以来,鞠躬尽瘁,不敢一日或忘君恩,夙兴夜寐。不辞辛苦,赖陛下神灵之力,以至有今日辽东之功。”

“陛下威加四海,德化元元,大明雄师所到之处,建虏俯首,辽东兵锋所指,皇太极之辈闻风丧胆,愿献二城于大明,此皆陛下之力也!”

“臣久经沙场,眼有隐疾,今日竟不能视物,惶惶然未觉,老之将至矣!虽有统御辽东之心,奈何心有余力不足,臣请致仕以返封地,聊聊余生。”

“河南巡抚左良玉,大将名师,国之干城。陛下令其镇守辽东,必然无忧,全辽收复已然可期,臣并祝陛下马到成功。”

。。。。。

崇祯听了这种阴阳怪气的奏疏,气的鼻子哼哼,道:“老之将至,嘿嘿,朕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他朱常渊现在还不到二十五岁吧?”

薛国观道:“宗人令已经调查清楚,朱常渊今年二十又二!”

“二十二岁,就说自己老了,嘿嘿!”崇祯回头看着薛国观,又问道:“皇叔果有眼疾?”

薛国观说道:“据微臣所知,朱常渊并无眼疾。”

“竖子安敢欺君!”

崇祯皇帝大怒。

不过,发泄完了也就算了,万万不能让朱常渊这货致仕的。

“朱常渊倒行逆施,多行不义必自毙,陛下姑待之。然眼下仍需安抚,辽东之地,非常渊无人可当,左良玉虽是名将,恐怕也不是皇太极一合之将。”

崇祯自然心知肚明,点了点头,说道:“朱常渊既然没有容人之量,这样吧,左良玉调往辽东的事情就先缓一缓,至于其余军队,也都各驻其地,先不要填辽。”

“日月侯既然要自专辽东诸事,朕就成全他。”

崇祯一拍桌子,脸色阴沉如水,而后道:“拟旨,加朱常渊武英殿大学士,领兵部尚书衔,御赐尚方宝剑,总督蓟辽诸事,有先斩后奏之权。”

崇祯已经决定,不在辽东人事上面挣扎了,倒不如爽快的放权给他朱常渊。

不过,如此欺凌君父,等辽东诸事平定之后,看我怎么收拾你。

“臣遵旨!”薛国观领旨而去。

皇帝还没休息三分钟的时间,薛国观这货去而复回,几乎是一路小跑跑到皇帝面前,说道:“陛下,不好了,渤海王朱翊钒八百里加急奏疏。”

第167章朱翊钒的恐惧

“渤海王朱翊钒?”

崇祯想了很久一会,一时之间也没想到这货是谁。

倒是薛国观提醒他说:“陛下,这朱常渊,便是渤海王中的一支,当今渤海王朱翊钒便是朱常渊的亲叔叔。”

“哦?”

崇祯皇帝顿时一个激灵。

牵涉到朱常渊的任何事情,现在对他来说都是大事。

“怎么了,到底有何急事!”

倒也不是什么急事,若是在平时,像朱翊钒启奏的这种事情,在大明王朝来说平常之极,皇帝每年对于这类的事情一般都是问也不问就同意。

可是今天,崇祯心里有些愤怒了。

因为,渤海王启奏的事情比较敏感:王世子储位。

根据渤海王奏疏中所说,渤海王的先王世子本来就是朱常渊的父亲,而他不过是因为朱常渊父亲去世的早,占个便宜袭了王位。

现在,朱翊钒说自己已经耄耋老矣,竟然要立朱常渊为渤海王王世子,而且,立了世子之后,就想要把王位立即传与他。

这个事实在是太敏感了。

朱常渊现在军功赫赫,又是根正苗红的宗室血脉,在辽东大权独握,手下精兵强将不计其数,和当年的成祖皇帝朱棣相比,就差了一个王位。

这崇祯如何能够答应?

万一朱常渊搞一场兵变,从辽东出兵来一场轰轰烈烈的靖难之役,这天下还有他崇祯什么份?

关键是渤海王,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荣华富贵送给哥哥的儿子,而不是留给自己的儿子?

崇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