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激情辣文电子书 > 括苍山恩仇记 >

第15章

括苍山恩仇记-第15章

小说: 括苍山恩仇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未经圣人教化的缘故。圣人们总是量大福大的,“宰相肚里好撑船”嘛,至圣如林公步雪者,对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难道还不能宽宏大量,原谅他们么?

等到林炳去把“子路不说”请到家里来,叔孙三代人计议了半天,到底还是读过圣贤之书的人有学问。“子路不说”说:

“像这一路穷途落魄的英雄,讲的是江湖义气,报的是知遇之恩,结的是生死之交,绝不是多捧上几两束脩银子就可以把他挖过来的。要想把他挤走,事情好办;要想把他从吴石宕挖到林府来,就不那么容易了。这事情要想办成,非得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然后由我出面去游说。凭我这三寸不烂之舌,准保叫这个刘某人心甘情愿地自己来就你家的武学馆。”一席话,说得林国栋父子言听计从,佩服之至。

过了几天,吴石宕前前后后的大小村店,不知道从哪里刮来一股子邪风,人们三三两两,议论纷纷,都在传说吴家留下的这个外乡人,不是白莲教①的余党,就是长毛反②留下的太平军。有的说,风声已经传到壶镇吕团总的耳朵里去;有的甚至说,吕团总不日就要派人把刘浪抓去审问了。风声渐渐地传到吴石宕来,吴家父子和刘浪也都听到了各种各样的说法,恼火得了不得。可是传说纷纭,不知道这些话都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是谁第一个说出来的。本良他们计议一番,打算先礼后兵:吕总团要派人来抓,就由全村人出面联名去保;要是不答应,就叫他们找人出来对证;找不出人证来,就到县里告他一个诬良为盗,仗势欺人的罪名,闹僵了,要是动起武来,那就跟他们硬拼。立志和刘浪虽然都觉得这不是办法,但也没有更好的两全之计。谣言传了几天,虽然越传越奇,却也不见吕团总派人来抓。

……………………

①  白莲教──是一种民间秘密组织,又称焚香教,为河北蓟州人王森于明代天启年间所创建。缙云民间传说中的白莲教,则是一些武艺高强的江湖人物,而且带有神秘色彩,与历史上的白莲教并不相同。

②  长毛反──因太平军留长发,所以太平军起义被蔑称为“长毛反”。

有一天下午,吃过了晚饭,“子路不说”穿着白竹布长衫,衣襟上挂着眼镜袋,手里拿着白折扇,迈着八字步大摇大摆地往吴石宕走来,进了本良家,指名要见刘教师。刘浪到这个村子来住了一年多,虽然早就听说过林村有这样一位老夫子,却从来不与他来往,也没见过这位老塾师来吴石宕串过门。

虽然本良、本忠他们七八岁的时候都在林村村塾里寄过学,但终究是外姓人,平时并无往来。不过论起来,总也是本良等人的启蒙教师。今天既然是老学究屈驾枉顾,指名要见自己,想来必然有事,就和本良父子一起出来接进屋来,坐下待茶。本良当然只能在一旁站立。

老冬烘先是一番客套,说了些“久仰大名,如雷灌耳,往日失之交臂,今日幸会,真乃三生有幸”之类。然后言归正传,说一些近日的街谈巷议,谴责一通乡愚无知,无事生非。接着发一番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的议论。最后归结到怎么办的问题上来,口口声声说:“为足下设想,留则投鼠忌器,不单自己有身羁囹圄之虑,而且吴氏一门,难免有窝藏同伙之嫌,终将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去则受人以柄,徒落畏罪潜逃之责,半途若被截获,更其百口莫辩;如果率众反抗,则又情同谋反,罪比叛逆。窃意为此区区小事,大可不必铤而走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实乃下策,不足取也。”于是老学究假充知己,出谋划策:“为足下及吴姓一门借箸以筹①,愚意莫若觅一妥善去处,暂避风头,待谣言销声匿迹之后,再作区处不迟。纵观左近乡里,权势显赫之缙绅,莫出于林府之右者。迩来四方不宁,林氏父子亦有率子弟、驱僮仆、执干戈以卫乡里之素志。如足下愿意投彼处权且藏身,不才愿供驱使,前往说合。彼必以重金延为教习。为足下思之,此实乃两全之计也。不揣冒昧,谨陈管见,幸三思焉!”之乎者也,酸溜溜地一通臭嚼,说得眉飞色舞,唾沫星儿四溅,大有张宓入蜀舌战群儒的气概。

……………………

①  借箸以筹──也作“借箸代筹”,  语出《史记》:“臣请藉(借)前箸,为大王筹之。”说的是汉楚战争中,有一次刘邦正在吃饭,要谋臣张良出计策,张良就借用刘邦面前的筷子(箸)来比划着讲说。一般用来指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其实刘浪是个铁匠,本良父子都是石匠,虽然认识几个字,只是为了应付记账立据,既不会酸溜溜地转文,更不会引经据典地跟他舌战的。不过三个人都是心如明镜一般的人物,对“子路不说”的说客身份,早已一眼看透,只是不给他揭穿而已。老学究一通演说,三人只是唯唯,不置可否。老学究见刘浪不作答复,只得自己给自己一个台阶儿下,接着又说:这种事情,必须双方同意,既然刘教师已经默许,今天回去,先探探林国栋的口气,明天再来回话。刘浪也就不再挽留,端茶送客,大家送出门外,拱手作揖而别。

“子路不说”走了以后,一众子弟们围着刘浪,七嘴八舌,议论纷纷。有说老东西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的;有说老家伙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的;有说老塾师这一趟登门拜访,明明是为媳妇儿拜老丈人──有所贪图的;有说老学究诡计多端,背后指不定又做什么文章的。一句话,大家都认为老塾师此来决非好事,没准儿还是个奸细,特地来探听虚实的。

自从谣言传出来以后,刘浪也反复琢磨过这件事情:不论说他是白莲教也好,太平军也好,只要查对属实,都是立斩之罪,绝非儿戏。不过谣言只是谣言,自己并没有半点儿证据落在他人手里。但是张扬开去,一旦要是真的传到官府的耳朵里,事情就麻烦:如今当官儿的,有几个不是花了上千两银子买来的顶戴?那些当官儿的坐在大堂上,人模狗样地咋咋唬唬,有几个不是为了弄钱?这班人,平时只恨鸡蛋没缝儿,不能钻进去挑骨头。一旦听见一点儿风声,瞅见一丝儿影子,就好像苍蝇见着血一样,嗡地一声马上就会围上一大群儿来,都惦着从中撈油水,只要能弄钱,谁来管你是真是假,是死是活?因此事情一旦弄大了,自己死于非命固然不足惜,牵连到吴氏一门那可怎么算?看起来,老学究说的“投鼠忌器”,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跑当然跑不得:一跑,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了。自己一身无牵挂,一跑了之并不难,但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漏子早晚还得由吴家父子頂着。再说,这些吴家子弟们跟自己相处一年多来,情同骨肉,也不忍相离。另外,这些青年子弟虽然都已经练了一些基本功,但离“炉火纯青”四个字还很远,还需要在师傅的指点下再用一番功夫。听老学究说话那口气,似乎还不像是吕慎之派来的奸细,到更像是林家派来的说客,目的是想请他去当教师的。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这些谣言竟是林家放出来的也未可知。老塾师的葫芦里到底卖的是什么药,只要听他明天来了怎么说,就可以猜着八成儿了。

想到这里,刘浪向大家讲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不如将计就计,干脆答应到林家去处馆。这样,一者有了拳教师的身份,就可以借林家的势力,确保自己和吴石宕人平安无事;二者一早一晚还可以随时到吴石宕来,指点这边的拳脚枪棒,给他来个拿林家的饷,办吴家的事儿。再说,林家跟县里镇里的官家都有来往,耳目灵通,地面上有些什么动静,也可以早一些知道。

吴家子弟虽然不愿意刘浪离开吴石宕,可是考虑到师傅的安全,又不耽误自己练武,再说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答应。

第二天傍晚,老学究果然又摇摇摆摆地走了来,一进门就拱手道喜,说是:

“昨日回村之后,即去舍亲林国栋处备说足下武艺如何高强,推荐足下到林府主持武学馆。舍亲居然未曾驳回,并认足下为其先父任上同寅刘某的大世兄,借此杜绝外间的流言蜚语,官面上如有查问,舍亲当可具状作保。足下如愿俯就,舍亲当供膳宿之外,每年奉上束脩足百制钱六十吊。今托在下带来菲仪薄礼白银十两,权充足下治装之资,不在束脩之内。如蒙慨允,三日之后当令林柄兄弟亲自来迎。”说着,摸出十两一锭的一个银锭来,放在桌上。

刘浪也不推辞,只提出一个条件:教师只管传授武艺,林家的人来客往、买卖关系、租佃争执,概不参与。另外,他已收月娥为螟蛉之女,因此跟吴家有干亲关系,今后仍要不时走动,林家不得干预。老学究连声答复:“应该,应该。当然,当然!”

老学究走了以后,吴家父子惜别依依。月娥更是眼噙泪水,只怕引起刘浪伤心,不敢哭出声儿来。刘浪指着桌上的十两银子对立志说:

“这几两银子,先留给小娥做几件家常衣服穿。等她有了人家,我也攒下了束脩的时候,再给她添嫁妆。”回过头来,又对月娥说:“从今以后,你就是我的女儿了。在家要听父母亲的话,闲时还要跟你哥哥学剑法,不要荒疏。好在林村离这儿也不远,隔个三天五天,我自然会过来看望你。”说得月娥眼泪汪汪,一面点头答应着,一面忍不住抽抽搭搭哭出声儿来。

刘浪在吴石宕住了一年多,名为教师,实则不曾收过一文钱的束脩,反倒在采石场帮了不少工,每月只分一份儿杂工的工钱。如今林家送来了治装费,他又留给了月娥,立志怎么肯收?推让半天,刘浪主意已定。立志深知刘浪的脾气性格,只好收下,心中过意不去,拿出家织土布来,添上一众子弟们送来的棉花布匹,让老婆、闺女加上几个姑娘、媳妇儿赶做了几身家常穿的单夹棉衣,连被子也换成了里外三新的,才算心中轻松了点儿。

三天之内,那边儿林炳着人扫房、铺床、擦桌子、搬椅子,准备安顿教师;这边儿吴家各户杀鸡宰鸭,转着圈儿地为刘浪饯行。第三天一早,合族老一辈儿的备酒为刘教师饯别,各干三杯,互祝如意。巳初时分,老学究带着林炳兄弟和十几个青年庄客来接老师。林炳、林焕进门以后都向刘浪行了弟子礼,又管本良叫了师兄──论年纪,林炳比本良还大一岁,不过拜师傅学本事,规矩是先来的为兄,后到的为弟,不论年纪大小。几个庄客,替刘浪挑着行李,吴家合族大小一齐送出村外来。

月娥和一众跟刘浪有师徒名份的青年子弟们一定也要送到林家,刘浪苦辞不过,只得由着他们。许多人一路上前呼后拥慢慢儿地边说边走,倒也十分热闹。

到了林村,林国栋亲自在门外迎接,见面就乐呵呵地抓住刘浪的手叫“兄弟”,刘浪也只得当着众人叫了一声“东翁”。进了门,主人请新到的教师到花厅待茶。本良他们带着庄客把行李什物搬进了专为刘浪准备的房间里,略说了几句话,即时告退。林国栋也不挽留,却叫林炳兄弟二人送出门来。刘浪牵着月娥的手,走出大门,又小声地叮嘱了几句,这才挥手作别。月娥早已经哭成了泪人儿一般,由本良、本忠一边儿一个,脚不点地,架回吴石宕去了。

这边林国栋和老塾师在花厅上陪着新教师叙话,一面打发人到村子里去把族长、保正①等等头儿脑儿的全都请到家里来,跟刘教师见面。接着就点上香烛,林炳、林焕衣帽齐楚地当众向刘浪磕过了头,又把家里的僮仆庄客和族团里的头目团勇也都叫来参见教师爷,完了就在客厅上排开三张圆桌为刘教师摆酒接风。虽然都是乡下土菜,却也十分丰盛。席间,林国栋免不了又向大家介绍了一番这位新教师的来历。会捧场的,当然也就大大地恭维了一番。刘浪见林家父子对自己倒也诚心诚意,接待得也十分排场,心里才略为踏实了一些。

……………………

①  保正──清代的地方政权和治安组织为保甲制:十户为一牌,设牌头;十牌为一甲,设甲长;十甲为一保,设保正。保正也叫“地甲”或“地保”,相当于古代的里正、后来的保长或村长。职责是调解处理地方上的纠纷杂务、稽查盗贼、催讨钱粮、办理人口登记和户口转移、应接官府差役等等。保正没有俸银,但可免丁口税和徭役。

经过这一接一送,特别是林国栋为此又请村里的头面人物吃了一顿相当丰盛的便饭,当天就轰动了林村和左近的一些村落。人们纷纷传说:刘浪是道台老爷任上同寅刘都司①的公子,是林家的世交,林国栋对他是知根儿知底儿的。正因为前些日子有人胡传谣言,林家为确保地方绥靖起见,特请乡约老夫子去查问来历,倾谈之下,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