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大鉴定师 >

第935章

大鉴定师-第935章

小说: 大鉴定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书法在放入盆中之后,镜头开始拉近,他们清清楚楚的看到,在书法刚进入盆中时,毫无任何的反应,可是过了一会,忽然从书法中冒出了一股股黑色的东西,不断的在水中蔓延。
  在高清摄像机之下,他们看到了这一股股黑色的东西,是从书法上那一个个文字中浮现出来的,这如此清晰的画面,让他们面上露出了震惊之色,这简直就是在观看一部特效大片一样。
  哪怕之前从陈逸的书法中,知道了这幅王羲之真迹所拥有的秘密,可是此时真正的观看时,他们的内心,却有一些不敢置信。
  这些从文字中浮现出来的黑色墨迹,在水中飘荡了一会之后,却是慢慢的消失不见,此时这些水依然是透明的,看起来没有任何的浑浊现象。(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王羲之真迹现世

  而在摄像机下,他们也看到了黑色墨迹消失后的文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第一行的三个字,黄庭经,这三个字看起来与之前毫无变化,可是在众人的眼中,却是有了一股浓郁至极的神韵。
  所有人的面上,都是带着浓浓的惊叹,看似一样的字,却给他们带来了不同的感觉,虽然他们看到的仅仅只是三个字,但是却能够感受到,这里面存在着比陈逸小楷更加浓郁的笔意神韵。
  他们继续观看着接下来的字迹,都是与刚才的图片,大不相同,那张图片,他们实在是不想要继续观看,可是视频中的这幅书法,却是让他们不由自主的想要观看下去。
  正在他们想要继续观看接下来的浸泡时,忽然画面一黑,陈逸和郑老从旁边走到了发布台中央。
  现场顿时升起了一片哗然声,正看得兴起时,却是关掉了视频,这换了谁,都无法接受啊。
  “各位,刚才的视频,只是让你们了解,王羲之真迹解开秘密的方式,那视频中浸泡书法,解开秘密的东西,看似如清水一般,其实则是一种化学剂,而书法之上,覆盖着一层可以溶解的墨迹,是有人用笔描摹上去的,这也是为什么书法会毫无神韵。”
  “在这里,必须要感谢的就是华夏文物研究所,没有他们的辛苦研究,我们现在根本无法解开书法的秘密,自然无法见到真正的王羲之真迹。”
  说着,郑老指着一个方向继续说道:“今天,他们也来到了现场,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他们所作的一切。”
  在发布台一侧,夏老带着几名研究人员站了起来。向着众人挥了挥手,此时,现场升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由于时间关系,视频无法继续播放,如果各位想要观看完整的视频,我们接下来会和文物研究所进行合作。制作一部关于王羲之真迹的记录片,你们到时候就可以看到全部过程。”
  郑老笑着说道,这一段视频,可是拍了一二个小时之久,自然不能在现场全部播放出来。
  随后,现场再度平静了下来,所有人的目光,依然放在发布台上,郑老手中的盒子上。
  “接下来。就要到了发布会最重要的时刻了,观看视频,远远不如观看真正的书法来得更加真实,下面,请各位认真观看,因为这是王羲之真迹的第一次现世。”郑老语气凝重的说道,然后慢慢的将盒子打开,从中取出了那幅绢本书法。开始在发布台上展开。
  在郑老缓缓打开书法之时,现场所有人都再次屏住了呼吸。目光紧紧的盯在发布台后方的大屏幕上。
  随着书法的展开,他们在屏幕上,渐渐的看到了这幅王羲之小楷黄庭经真迹的真正面貌。
  第一行的黄庭经三字以及后面的那几段文字,正是他们在视频中看到过的,可是视频毕竟只是视频,还是在化学剂中拍摄的。哪怕再清楚,也是有一定的影响。
  此时,他们看到的是高清投影仪所照射下来的画面,非常的清晰,一个个字迹。仿佛像有着生命一样,跃然于纸上,有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他们可以说看到过很多。
  故宫博物院时不时的也会展出一些唐宋代的王羲之摹本,在现在,哪怕这些摹本,也能被称之为国宝。
  在陈逸进入书法界后,他们又有幸看到了充满王羲之真意的小楷字迹,而现在,当这幅书法出现在他们眼前时,内心的感受,是充满着一阵阵的震惊。
  这幅书法,所带给他们的感受,比陈逸的小楷,更加的强烈,里面所包含的真意,也是无比的浓郁,让他们真真正正见到了平和简静的小楷。
  无论是唐宋摹本,亦或是陈逸那让无数书法家为之惊叹的小楷,都比不上他们面前的这一幅书法。
  他们已经深深的被这幅书法所吸引了,眼睛似乎都不敢眨一下,认真的随着文字继续观看着。
  无论是字体的结构,还是其中所蕴含的笔意神韵,都是超出了他们的想象,真不愧是王羲之的真迹,当看到这幅书法之时,所有人对于这一幅真迹,都是没有了任何的怀疑。
  笔画字体可以模仿,但是模仿不了的是其中的笔意,陈逸所书写的小楷,充满了王羲之的真意,但是与这幅书法,也是有着一定的差距。
  现代的书法,与这幅小楷相比,当真就是太阳和地球的差距,观看着书法,感受着其中的意境,众人完全被里面所蕴含的平和简静给吸引了,整个现场,此时一片寂静,没有任何的杂音,有的只是众人那轻微的呼吸声。
  特别是最前方的那些书法家和收藏家,看着这幅书法,内心的感触最深,他们观看过的书法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有一些名家之作,可是此时看到王羲之的这幅真迹,他们才知道,那些书法,都无法与这幅书法相比。
  或许那些书法有着其他的优点,但是就书法的整体而言,王羲之无疑是走到了许多人的前面,让后世许多书法家为之敬仰,为之学习。
  他们之前也是在不断的猜测,陈逸的书法为什么会有着如此浓郁的王羲之真意,现在看到了这幅书法,他们完完全全的明白了。
  饶是如此,他们内心也是充满了惊叹,虽然临摹的是王羲之的真迹,但几年时间,便能达到这般的境界,这也不是普通人所能做到的。
  他们认真的观看着这幅书法,深深的感受着其中的意境,随着不断的观看,他们内心的震惊也是更大,那些所谓的唐宋摹本,号称真迹,其中所存在的,不过是王羲之一半的真意罢了。
  等到众人观看了约二十分钟时,陈逸和郑老这才回到了发布台前,轻轻敲了敲话筒,然后说道:“各位,虽然我知道你想要继续观看这幅书法,但是为了发布会的进行,不得不打扰你们,想要观看书法的话,发布会结束后有的是时间。”
  在陈逸的提醒下,众人都是回过神来,望着屏幕上的书法,面上都是露出了无比的激动,真迹,这果然是王羲之的真迹,可以想象,这幅真迹的出现,将会带来多么大的震动。
  一直以来,华夏所拥有的一些珍贵文物,在国外博物馆中,或多或少都会拥有,甚至于华夏没有的珍贵文物,在国外都有,这都是国外侵略者用卑劣的手段抢夺走的,是华夏民族所无法忘却的伤痛。
  可是,这一幅王羲之的真迹,却是任何博物馆所没有的,它代表着华夏书法承前启后的阶段,更是自唐宋以后,书圣王羲之出现的的唯一遗墨。
  华夏书法渐渐的没落,也是让许多人为之担忧,或许是时代的变迁,或许是利益的驱使,但是这一种属于华夏的文化,如果消失的话,恐怕会是整个华夏的遗憾。
  本来由于陈逸的影响,而渐渐复苏的华夏书法,也会以更快的速度复苏,这幅书圣真迹的出现,将会让华夏书法,重新崛起,所有人都毫不怀疑。
  “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就是我给各位,给所有华夏人带来的巨大惊喜,在接下来的二个月时间,这幅王羲之真迹,都将会在华文博物馆进行连续展出,各位到时候可以尽情的观看。”
  “如果无法到博物馆的人,也无需担心,之前我师傅也说了,会和文物研究所推出王羲之真迹记录片,到时候,你们可以足不出户,观赏这一件华夏至宝。”陈逸指着发布台上的书法,面带笑容的朝着众人说道。
  “在这里,也要感谢我的师傅,没有他的帮助,这幅王羲之真迹,亦然是无法重现的,没有他的帮助,也不会有我今天的成就。”陈逸朝着郑老深深的鞠了一躬。
  郑老走过来扶起了陈逸,面上充满着自豪,“有徒如此,人生无撼,各位,老头子先下去了。”说着,郑老将书法慢慢的卷了起来,放入盒子之中,然后走下了发布台。
  看着郑老的动作,现场所有人的面上都是露出了不舍,刚才那一点时间,根本不够他们观看的。
  “好了,接下来进入发布会的最后阶段,按照惯例,我依然可以回答你们三个问题。”陈逸笑着对现场的媒体记者说道。
  听到他的话语,所有媒体记者瞬间站了起来,将手高高的举了起来,可以说是群情激奋,他们的心中,都在不断呐喊着,选我,选我。
  “第五排的那位身穿灰色西服的男士,就是你。”陈逸随便选了一个。
  那位记者接过话筒,因为激动,手还微微颤抖着,“陈先生,您好,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这幅王羲之的真迹,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可以说是值得整个华夏人庆祝的喜事。”
  “我的问题是,在您的书法自叙帖中提到,这幅书法是从一个隐世道观中取得,能否告诉我们这道观在何处吗。”(未完待续。。)


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发布会结束

  听到这位记者的话语,旁边的一些记者不禁在心中大骂,这家伙简直就是个坑货,浪费了一个问题,怎么发布会上都出这种傻冒啊,都说了是隐世了,还能告诉你吗。
  “哦,这个问题貌似有些浪费了,既然是隐世道观,那么自然不能公诸于世,所以,恕我不能回答,好了,这个问题不算。”陈逸笑着摇了摇头,他自然不能将三清观的位置,告诉这些人。
  陈逸的话语,不由让现场许多记者松了口气,如果因为这个无聊的问题而浪费一次机会的话,那就十分让人遗憾了。
  而那名提出问题的记者,也是十分尴尬的坐了下来,在看到陈逸自叙帖的同时,他的职业敏感就认为如果知道了这道观的所在地,绝对是一个大新闻,所以才毫无顾忌的提了问题。
  随后,下一个记者被陈逸随机挑中,面上带着惊喜的站了起来,“陈先生,您好,我是xx日报的记者,书圣王羲之真迹的出现,让人充满了惊叹。”
  “我的问题是,之前在观看真迹时,听旁边的人讲起了这幅真迹上的鉴赏印章,数量十分的稀少,大多都是与道家有关,而且他们能认出的印章,最早也只是宋代的人而已,就算这幅书法被隐藏了起来,并且放在道观之中,一文不值,也不应该到了宋代,才有人在上面盖印章啊,当然,我不是怀疑这幅真迹,而是有些疑惑。”
  听到这名记者的话语,现场一些人不禁笑出声来。而坐在最前方的那些书法家和收藏家都是忍俊不禁。
  “这位媒体朋友。你的话语中。有一句话是对的,那就是到了宋代,才有人在上面盖钤印,华夏的印章虽然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但大多都是在公文上,而古书画上钤盖最早者,应以唐太宗贞观年号的联珠印为始,至于钤印书画作者本人印鉴的早期所见。也就是苏轼,米芾等人。”
  “因此,鉴赏印章到了宋代,才有人盖,而这幅书法上面所盖的是鉴赏印章,数量稀少的原因,自然是因为王羲之真迹被隐藏起来的缘故。”
  陈逸笑了笑,慢慢向众人解释着钤印的问题,“根据我师傅所研究的一些晋代古籍显示,在晋代有一个工匠身上常常会有一些墨迹而清洗不掉。所以通过几年的研究,用其他材料制成了一种墨。在墨迹上,与生产出来的其他墨块毫不差别,只是通过一种药剂,可以清除掉。”
  “大家都知道,华夏书画所用的墨是由烟炱制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碳,而学过化学的人都知道,你翻遍所有的化学书籍,也找不到一种溶剂,可以溶解碳,而这幅书法上隐藏所用的墨迹,其中却没有碳的存在,这幅书法或许是在晋代被隐藏起来的,或者是在隋唐,但这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已然被揭开了秘密。”
  听到陈逸这般详细的回答,那名记者稍稍露出了尴尬之色,谢过之后,坐了下来,不研究古玩,不明白这其中的知识啊。
  “陈先生,我是xx电视台的记者,我想问的是,这幅王羲之真迹现世之后,一定会有很多人想要临摹学习,不知道你有什么样的方式能满足他们呢。”接下来又是一名记者提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