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游子-第2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到底要怎样?”
“我还没有决定。”
“那你是骑墙派!”
“不!我是实力派!我们回教徒最团结,掌握了议会近一成的铁票!”
“我也有我的票源,合则两利。”
“可是你要把当局废掉!”
“不见得,你只要答应我一个条件,我就支持你。”
“什么条件?”
“把印度给我,有没有电脑都可以!”
阿里哈哈大笑:“好主意!你是说我们来瓜分地球!”
色多罗说:“为什么不可以?”
阿里说:“问得好!实行独立,恢复民主!”
色多罗说:“打倒电脑集权!改造世界!”
阿里笑着说:“只是有个问题,行得通吗?”
色多罗肯定地说:“只要由人执政,就行得通!”
“尊敬的教长!”一个柔美的声音从二人背后传来。两人回头一看,是位回族打扮的年轻姑娘,她向阿里行礼说:“我叫沙雅,是一九一○区的议士。”
阿里点点头,说:“沙雅议士,有何见教?”
沙雅又向色多罗行了礼,她说:“我们要奉行真主的意旨,是吧?”
阿里说:“当然。”
沙雅说:“我能告诉您一个真实的故事吗?”
阿里说:“当然可以。”他又对微机说:“沙雅议士要讲故事,问问还有没有人要听?不要关在笼子里,要听的可以聚过来。”
沙雅看上去不过二十来岁,长得非常美丽,有西方人的轮廓,又有东方人的柔和。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声音也不疾不除,态度雍容自信。在这个一片混乱的场合,恰如出水的芙蓉,浴火的凤凰。
人心之同,就在于拨乱反正,有谁不希望平安幸福?有谁不向往稳定恒久?经过刚才那种危险的骚乱,人人都觉得受够了。就如一场盛宴,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之后,最受欢迎的往往是一盘平平无奇的青菜。
所以,当沙雅一开口,很多人都离开了包厢,自动围了过来。一个个尊贵的议士,此刻暂且放下了身段,聆听一下大自然的鸟语。
当局广播:“场地已经整理完毕。”
克里士接着说:“各位议士,休息时间已过,请回到自己的包厢,继续讨论。”
没有人理会他,谁肯放着故事不听?
沙雅开始讲故事了。
~第七十八回万顷江田一鹭飞~
常有人说,影像将把文字语言淘汰掉。殊不知影像是纯感官的刺激,直接而强烈,文字语言却是思维的泉源,深刻而恒久。影像随刺激而麻木,因时间而模糊。但是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概念却是历久弥新,而且在每一个主观记忆中,都有不同的诠释。
沙雅轻启朱唇,如同千古以来无数说故事的人,用简洁明白的言语,让尊贵的议士们乘坐着神思的羽翼,到真实的人间走了一趟。
“我叫沙雅.木吉,今年五十五岁,中国新疆维吾儿族人氏,是一九一○议区选出的议士。我家世世代代定居在中国西陲新疆南部,离莎车有一百多公里,有两百多户人家,沿着提兹那甫河,以种植哈密瓜营生。各位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盆地沙漠塔里木,就在提兹那甫河的北边。
“那里的气候非常干燥,年雨量不足五十公厘,河牀经年是干涸的,只有在初夏昆仑山的雪水溶化时,河水泛滥了,就是我们一年生计的开始。
“大家都知道,埃及有条尼罗河,是生命的粮仓,养育了世世代代埃及的人民,孕育了尼罗河文化。提兹那甫河是我们生命的源流,但千百年来,河浅水少,我们的祖先原是一个上万人的族群,到了二十一世纪,只剩下不到几百人。
“那是因为土地沙漠化的结果,据统计,在二○○一年,中国荒漠面积已达国土的二成七,总共二六二余万平方公里,西起塔里木盆地,东到松嫩平原,形成一条长四千五百公里、宽六○○公里的黄色地带。从一百多年前起,因为人口蕃殖,耕地滥垦,水土流失,气候反常,每年沙漠线向内地推进近百公尺。土地变成沙漠以后,树木枯萎了,草原消失了,水气蒸发了,气候更干旱了。
“尊敬的教长,我知道您来自巴基斯坦,您那里没有浩瀚无际的沙漠,您不会理解我们对风沙的认知和感情。”
阿里咳了一声,说:“其实我们国度里也有沙漠。尤其我常去麦加朝圣,我见识过,也领教过沙漠的宏伟壮丽。”
沙雅说:“是的,沙漠是宏伟的,但也是残酷的。”她的眼神逸向遥空,但坚定的意志,却吐露了她一再掩饰的主题:“我家里只有父母和我三个人,唯一的哥哥在我出生前就饿死了。母亲一直想说服父亲到北面的莎车城谋生,那里母亲还有不少亲友,可以过着平安幸福的日子。
“我记得很清楚,在我十岁的时候,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有一次发高烧,昏迷了三天。我醒来时,听到母亲正与父亲争执。
“母亲哭着说:‘沙雅要走了,我们也走吧!’
“父亲正替我擦汗,说:‘你走吧!我不能!’
“‘死守在这里有什么用?’
“‘没有用!’
“‘为什么要等死?’
“‘这祖先留下来的地!以前有二十亩,今年只有五亩了!’
“‘明年呢?更少了!’
“‘要等!’
“‘为啥?’
“‘等到了才能走!’
“‘等得到吗?’
“‘等不到也得等!’
“‘为啥?’
“‘做人呀!’
“‘做人也要像个人,这样连羊都不如!’
“‘不能对不起祖先!’
“‘死了对得起吗?’
“‘死了还有沙雅!’
“母亲哭得更大声了,父亲也跟着抽泣,两个人半天没说话。我感觉得到,我的脸上有四只手,四张棉花布,各沾了一点凉水,在我脸上揉动。
“除了那凉凉的棉布外,还有一滴滴的、热滚滚的,粒粒淌在我心头。”
沙雅的眼眶红了,她强忍着,上牙咬着下唇,停了一会。这些议士们养尊处优惯了,有的来自大都市,有的来自富裕的国度,就算不是,也是出生在所谓人类创造奇迹的时代。就算苦过、穷过,那也是淹没在遥远过去的一粒尘灰。
伤痕文学曾风靡一时,又有几个人相信其中的真实呢?眼前一个活生生的人,一个同在议事堂共进退的同僚,从她眼里和口中吐出的真实,感应的力量就放大了无数倍。不需要虚拟幻景,人人脑海中已浮出一幅鲜明的影像。
沙雅继续说:“‘怎么办呢?’母亲问。
“‘交给真主。’
“‘真要沙雅守这地?’
“‘我没死,我守。’
“‘守多久?’
“‘到我死,沙雅要守就让她守。’
“‘沙雅才十岁,没死,就送走了。’
“‘不能,我挑水去。’
“‘挑水?’我感觉到母亲跳起来:‘不许!’
“‘挑得动!’
“‘我去!’
“‘要走十里路!能挑多久?’
“‘不挑了几十年?’
“‘人用的不多。’
“‘那就挨饿。’
“母亲不说话了,我知道是怎么回事。我们一家三口,一年光靠一季哈密瓜是不够的,还要种棉花。这次河水枯了两年多,棉田要水,十担水才能灌一次田。而父亲年纪大了,挑一担水来回要个把钟头。
“那时我还要上学读书,那是祖先的规矩,也是父亲坚持的,他拼命种棉花,就是要挣钱给我读书。在先读书全由国家负担,到世纪初,中国的学生有两亿之多,而国家刚进入开发中国家,百废待举,教育经费严重短缺。再说印书要造纸,造纸要砍伐森林,砍了森林就破坏水土保持,气候更恶劣了。
“记得我的学校是由外界资助的希望工程,学校很远,要走六公里路。而所谓的学校,只不过是间能挡风沙的房子,几根木头钉成的桌子。但是那里有一位老师,十个同学,至少有人能教我们。只是老师们来来去去,没有一个愿意教上半年的。
“我们的课本是免费的,是内地学生读过的旧书,往往破烂不堪、残缺不全。练习本要买,铅笔要买,一个学期一块钱。那时候一块钱在国外买不到一个面包,我父亲却要挑五十担水!吃饭要钱,衣服也要钱,在家里可以将就,上了学,就算再穷,父亲也要我像一位穷公主!
“父亲苍老得很快,衰弱得更快。我常常跟他讲,不要读书,要做工去。
“父亲总是冷冷地望着我,说:‘真主要怎样就怎样!’
“我说:‘真主没要我读书!’
“‘有,水就是书,没读,就得挑!’
“母亲说:‘你是家里唯一的希望,读书去。’
“是的,我是他们唯一的希望!也是千百年来祖先最后的希望。
“幸而在二○○四年,希望工程改建成希望工厂,生产一种‘电子书包’,它和教科书一样大小,但是比较轻,一本书包可以装一百本课本。它以太阳能电池驱动,我们只要每半年在阳光下晒晒书就可以用了。
“这种电子书包就是当年的简单型私人电脑,可以上网,可以下载资料,可以透过远距教学向老师请教。但是那时私人电脑售价由美金一千元到三千元不等,再加上软件及其他配件,一般要上万,但电子书包只卖三、四十元,而且穷人免费。
“各位知道电子书包的意义吗?若非它的出现,二○年代以前,人类社会的贫富分化,就足以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发生!就算没有大战,也会有各式各样的社会改革,甚至是武装革命!
“为什么?当年的私人电脑是种奢侈品,全世界只有三种人够资格享用。第一种是权利的所有者,诸如政府、大企业以及各种服务机构,第二种是从事科研的学者专家,第三种是受过良好教育、有经济地位的高级知识分子。
“在世纪初,正式的统计数字表明,当时全世界共有三亿台可用的私人电脑。三亿台!而世界人口却有六十亿!只占百分之五!另外的百分之九十五呢?他们被刻意遗忘了,于是他们变成电脑盲!
“人人都知道,人类的交通系统,由初民的航海转到陆地的铁、公路,再转到天空。而交通的内涵则由货物、人,进而转向资料、讯息,和物流、金流、资讯流。
“物质是有限的,一个人得到了,称之为占有,称之为所有权。人为了争取这种物质的所有权,打打杀杀,写下一页又一页血腥的历史。而资讯是无限的,是一种新的生命,只要出现了,就会无止境的传播、复制。
“一些拥抱着私权私利的人,发明了‘知识产权’的观念,用各种社会公器设下各种障碍。或立法,或用经济制裁、或用武力威胁,完全无视于人权、国权,用尽手段以榨取各种利益,满足少数人的贪婪……”
“哈哈!我知道了,原来是反知识产权的余孽!”说话的昆士达,他早就不耐烦了,这时忍不住打断沙雅。
四周响起一片嘘声,有人骂道:“大律师,没人委托你!”
“这是公义!不需要委托!”昆士达说。
“是谁的公义?百分之五的人?”
“百分之五也是人呀!”
“那百分之九十五呢?”
“如果不是这百分之五的精英,他们早饿死了!”
“好极了!在这些精英出世以前,人是怎样生存的?”
有人喊道:“混蛋滚下去!走狗时代已经过去了!”
也有人说:“到别的地方去耍宝吧,我们要听故事!”
昆士达大叫:“我也有故事!”
一个人说:“昆士达!下去吧,要不要我把你那件故事公开播放?”昆士达再狠,一听到这个声音,知道对自己大不利,只好乖乖地闭口不言。
沙雅等大家安静了,又接着说:“电子书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品,人人能用,人人负担得起。生产商薄利多销,让百分之九十五的人都受益。过不了多久,人民知识水准增长了,经济发展蓬勃了,第三世界才有力量与工业国家并驾齐驱。
“有了电子书包,我终于能在家里帮助父母,随时可以学习功课,从无线网络了解世界各地的动态。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接上中国的农业内联网,父亲能取得各种农业资讯,诸如种子、肥料,以及市场价格、科学新知等。
“我们的生活有了改善,但是有一样最迫切需要的,电子书却无法提供。那时干旱一年比一年严重,沙化的侵袭,离河岸已经不到几公里了,我家的耕地只剩下大约四亩,种棉花已经没有效益了,我们只好改种一种叫山葛的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