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宇宙游子 >

第237章

宇宙游子-第237章

小说: 宇宙游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然,自从有了银行机制,人们已不再埋藏黄金,而是存入银行中。实质上两者分别不大,只不过银行用相对的黄金担保。若一个国家也如此,人民争相储蓄,以外汇存底,那种力量相当可怕。 
  以公元二○○○年为例,中国的外汇存底为一六○○亿美金,日本一三○○亿,香港一○七五亿,台湾一○六七亿,包办了世界前四位,而全部中国人总和就将近四千亿。换句话说,这些都是美国帐面上的国债。 
  对日本,美国的手法是刚柔并济;对台湾,则是以销售武器为交换;香港是自由港,只要钱进钱出不后于人就可以了。真正可怕的是中国,改革开放不过二十年,国民生产毛额却连续平均增长九.七%。 
  在大哥卧榻之侧,有谁愿见另一头睡狮醒来呢?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她沉睡了很久,在西方军事、经济、政治、文化多方侵略围堵之下,几乎要与其他三个文明同一命运。但是中国挣扎着、睁开了眼睛,这就面临了游戏规则的铁律,要重新洗牌了。霸主是不能下台的,至少想做霸主的人,会使出各种招数,硬是占着位子不放。 
  一九九七年,由于亚洲诸国的金融体系只能应付小额流量,在对冲基金的逆向操作下,堤防溃决了。首先是韩国,由国际避险基金出面,贷款三百亿美金,强迫其改变金融结构。接着蔓延到泰国及东南亚各国,没有一个国家禁受得住这股洪流的冲击,经济一一崩溃,币值大贬。危机波及香港、俄国及中南美洲,最后延伸到墨西哥,连美国也饱受威胁,涉及的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 
  在经济理论上,每一个经济循环都有一定的周期,据统计,以往是十年左右。因为经济的市场基础在于资源、生产与消费(与经济发展有所不同,经济发展的三大基因是劳动力、资源技术、资金及市场),当正向发展到达一定程度,资金充沛、生产过剩,就一定导致消费减缓。这三个环节若窒碍不通,经济就出现萧条的征候。 
  美国在八○至九○年代,因生产力不敌日本,国内失业率大增。克林顿总统上台后,决定开放网络,并与风险投资挂钩。此举使得数十万名高科技失业人员,转而投向网络市场,开启了电子经济这一崭新行业。藉此消化了前一循环中积累的存货压力,又在资金充裕的环境下,创造了一波新的生产力,故能维持连续不堕的经济高成长荣景。 
  美国国力雄厚,资金流量高达万亿,足够承受各种波涛。但是国际对冲基金却因错估形势,在香港及俄国各损失了数百亿美元,从此一蹷不振,连带国际避险基金也被迫宣布关门。这场惨烈的金融战役,表面上看来,对冲基金投机失败了。实质上,这却是一场经济殖民的前哨战,对冲基金不过是马前卒而已。 
  这事源于一九九八年,香港回归后的第一年,国际金融骇客索罗斯认定有利可图,下手偷袭。索罗斯是一对冲基金的负责人,拥有数千亿的流动资金,专事套取市场波动的差额。手法凶狠,国际知名,是世界村的拥护者。但矛盾的是,他认为自由经济行不通,为了求证,便以自由经济的机制,进行扰乱金融市场之实。 
  索罗斯早有预谋,趁着港人大批外流之际,他先暗中大量收购廉价股票,然后在九八年将数以百亿的美金汇入香港。根据供需原理,港币应该升值。届时他再抛售股票,买进廉价的美金,如此便达到对冲的双闸营利目的。 
  万一行不通,在他全面抛售股票之际,由于有钱的投资者走光了,市井小民进场能力有限,空堆着满街黄金,无福消受。香港的恒生指数将无量下跌,等到跌破净值,他便大肆收购,把香港的金母鸡据为己有。 
  再若人们对港币丧失信心,人人抢购美金,港币便难逃贬值的噩运,这时,索罗斯也可以在汇市中赚回预期的利润。这是一着万无一失的战术,股市、汇市已分别设下陷阱,香港民众数十年来的血汗钱,必将成为他的囊中物。 
  他所未料及的是,中国不能容许香港回归一年便遭劫掠,决定以国家及香港共约两千多亿的存底保证,放手与投机客一搏。于是,香港成立了一个怡富基金,专事收购低价股票。并由汇丰银行挺住汇市,随时进场干预,坚决与美金挂钩。 
  这一来,索罗斯所买的香港股票,高价收进,低价沽出,全落到怡富基金帐下。而港币与美金挂钩的结果,波动差值极其有限,索罗斯白白送了三百亿美金的大礼。这场战役证明了,有人口中喊着世界村,骨子里是想做村长。 
  一九九九年正是美国网络经济的最顶峰,所有挂上网络概念的股票,在市场上都炙手可热,其本益比有的高达千倍之多。换句话说,仅值一元的股票,可以炒到一、两千元!一时之间,人人放下正事不做,大家一窝蜂的追风逐浪。 
  也有些外国基金很有眼光,他们看准中国几十年来,不论多么困难,却一直信守国际承诺。所以趁着金融危机已经化解,即将融入世界贸易组织之际,大举进驻香港,使香港维持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东方明珠光耀不堕。 
  自一九七○年以来,在国际贸易自由化的呼声下,世界贸易量以五%--十二%增长,到一九九○年,却下降至一.二%;拉丁美洲出口由一九五○年的五.六%降至四.九%;中国则由微不足道之值突增至一九九九年的十四%。 
  此外,根据联合国公布的资料,显示出全球最富与最穷的国家中,前五分之一富者与后五分之一穷者的差距,由六○年代的三○:一,到一九九五年,变成了七四:一。 
  一九九八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组织报告进一步指出,经济全球化的结果,世界上最富有的三个人,其财富超过最穷的三十五个国家与其六亿人口收入总和,前二百名富翁竟与全世界百分之四十一人口总所得相等。 
  这种现象说明了一个事实,人类社会未必是贸易自由化的受惠者。虽然表面上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改善了,但已开发国家才是真正得利者。问题出在后者的心态,当一个原本贫弱的国家崛起时,经常会受到工业大国的排挤,导致民族主义再兴。 
  民族主义是人性本能的依归与认同,如果不妥善疏导,便会趋向极端。更进一步,由极端变成狂热,狂热中丧失理性,那是先进国家最害怕的洪水猛兽。两次世界大战的肇因,皆源于此。 
  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初,在美国西雅图有十万名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士,集会反对WTO会议。其中不乏高瞻远瞩的精英,却被官方视为暴力份子,实是浅视之极。但这又怪得了谁?风暴核心中,但见飞砂走石,谁又料想得到社会结构的改变? 
  这是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科技日新月异,进展神速。而经济竞争激烈,高潮迭起,工业国家领衔冲刺,新兴集团急起直追。政治则风云诡谲,美国独大,欧洲联盟,中国开放,苏联解体。人人看得眼花撩乱,不知未来的走向,更无法想像到,另一个进化的天堑就在眼前! 
  一九五○年,第一部电脑问世,资讯时代从而降临,被视为人类第三次革命。第一次是指农业革命,人类得以解决食物的供需,因而创立了文化。第二次是工业革命,在能源的释放下,商品生产成为主流,开启了物质文明。这一次是知识的爆炸,古往今来人类所有的经验,都将即时呈现在世人眼前,作一次最后的巡礼。 
  早在一九九四年,丁一就把他的基金移到香港,他看准了网络市场,打算放手一搏。但在当时,网络只在美国刚刚兴起,东方受到语言的限制,无法应用。香港虽说受英国影响,英语是官方语言,但也只限于官方,七成百姓都难登大雅之堂。 
  天时、地利、人和是事业成功的三大基础,天时及地利已经掌握住了,所差的只是人和。丁一早有准备,在世界各地物色了各种专才。只是他的条件太高,既要人有能力,又要无私无己,可以说是要马儿跑得快,又能不吃草。 
  香港的海鲜举世闻名,有一家虾蟹居,更是蜚声遐迩。一天中午,丁一带了约瑟夫和庄重,三人专程到虾蟹居进餐。 
  这时店中已是人山人海,没有订位的,必须排队等候。 
  约瑟夫最不喜欢等待,说:“师父,换一家吧,人太多了。” 
  丁一说:“急什么?既来之,则安之。” 
  这时,有两个醉汉为了抢付帐,竟争吵起来。拉拉扯扯中,一人身上的钱包掉在地上,各式大钞散落一地。但两人一无所知,还继续相持难下。 
  旁边一桌有三位客人,其中两位连忙弯身捡拾。另一位大汉身材壮硕,脸色红润,气势威猛,沉声说:“不要动!” 
  两人只好稳坐不动,红脸汉子便召来侍者,说:“这是那位客人掉下来的钱包,你好好看着,不许别人动它!” 
  侍者说:“我先捡起来再说。” 
  汉子说:“不可以,万一他说少了一百块,你赔吗?” 
  等他们吵完,发现钱包失踪了,侍者才当着他的面,把钞票一张一张捡起来。醉汉点了又点,数了又数,最后满意的离去。 
  丁一走到壮汉面前,递过名片,自我介绍道:“我叫丁一,还有两个朋友同来,因为没有空位,正在排队。能不能让我们坐过来,大家交个朋友?” 
  红脸汉子痛快地说:“请坐!请坐!叫我张三吧!” 
  大家相互介绍,和张三同来的是两位律师,一姓徐,一姓陈。 
  丁一见张三脸色红中带紫,皮下有青丝隐现,便说:“张兄,我们初次见面,但有句话我不得不说。” 
  张三说:“别客气,你说。” 
  丁一说:“你的肝脏有问题,酒喝得太猛了。” 
  张三慨然说:“没错!但那算不了什么。” 
  丁一摇头说:“很严重!再喝下去就要开刀了。” 
  张三一惊,反问:“你是医生吗?” 
  “医生倒不是,养生还可以。” 
  “养生?” 
  “不吃药,不打针,可以把病治好。” 
  “可能吗?” 
  “当然可能,只是病人要配合。” 
  “怎么配合?” 
  “比如说,不喝酒,多爬山。” 
  “不喝酒多爬山?” 
  “是的,生活正常,远离酒色财气,这叫养生之道。” 
  “那人生还有什么意思?” 
  “人生之道大矣哉!” 
  “好说,能有多大?” 
  “张兄未免太自暴自弃了,眼下这一点小麻烦,又算得了什么?” 
  这一来,不仅张三大吃一惊,连他那两位朋友也变了脸色。 
  张三问:“你知道我的事?” 
  丁一笑笑:“我们才认识,怎么会知道?” 
  “那你说小麻烦,指的是什么?” 
  “不过一点纠纷罢了,论你以往的志向,应该不会放在眼里。” 
  “你知道我的过去?” 
  “也知道你的未来。” 
  “这算什么?特异功能?”张三开始怀疑起来。 
  “不算特异功能,只不过是常识罢了。” 
  “常识?常识怎么能看出别人的心事?” 
  “你不是财主,也没做亏心事,怕什么?” 
  “我不是怕什么,是你说的太玄了。” 
  这时侍者过来,丁一点了两道海鲜,约瑟夫和庄重点的都是素菜。侍者说:“对不起,今天客人太多,青菜都没有了。” 
  丁一说:“你别管,到时一定有。” 
  侍者不高兴的说:“我说没有就是没有,不会骗你的。” 
  丁一说:“你是对的,但青菜马上就送到,我也不会骗你。” 
  侍者无可奈何,只好去了。 
  丁一又对张三说:“我们没有必要客气,各吃各,各付各的。你们商量你们的正经事吧,反正已成定局了。” 
  张三等听得目瞪口呆,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过了一会,海鲜、素菜都上桌了。师徒三人吃完,会了帐,揩揩嘴巴就走了。张三等人还在震惊当中,简直不知从何开口。 
  第二天丁一进办公室,发现张三已经在会客室等着。 
  二人客套完毕,张三单刀直入的问:“丁兄来香港不久吧?” 
  丁一笑说:“原来你也有特异功能。” 
  “我看你们营业执照都是新的。” 
  “没错,我们刚从美国来。” 
  “做什么生意?” 
  “还在看,想收购公司。” 
  “哦,你是基金界的。” 
  “为什么是基金界的?” 
  “因为基金界挟着资金,转战各地。常有一些基金来香港购买经营失败的公司,整顿一下,再高价卖出。” 
  “我不做转手生意。” 
  “那你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