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明-第3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文 第五百五十一章 饮鸩止渴下乡
嘉靖皇帝的寝宫前面,撤下去一段时间的炼丹炉又是里,在兴献王府的时候,嘉靖对这些方术炼丹的事情就极为的感兴趣,来到京师,不管是韬光养晦还是别的什么,他对于这些神怪的东西,是越来越痴迷了。
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总是需要找些事情来排解一下自己的压力,嘉靖就是用炼丹求仙,炼丹求仙本是和俗世琐事逐渐脱离的,可嘉靖皇帝却是因为自己忙碌政事太辛苦和压力太大作这些,这也算是矛盾了。
税监派下去之后,嘉靖皇帝并没有通过锦衣卫和东厂来查看他们的情况,却是通过刑部属下的密探来进行,刑部尚书是他在兴献王府读书时候的旧人,也算是他另外一条渠道。
刑部的密探和锦衣卫东厂的番子挡头性质不一样,他更多的是利用各地的衙役构成的情报网,这些人因为都是地头蛇的出身,所以给出来的情报,相对的更加真实一些,置于安排税监民间的真实反应,所有的反应都是“民怨沸腾”。
嘉靖皇帝知道税监督税这是毒药,可是眼下的情况却也只能这么吞下去了,税监督税,大批的银钱和实物,不断的集中到京师来,国库一天天变得充盈,原本已经是破烂不堪的各级架构开始重新的建立,这都是督税带来的成果。
最显而易见的是,在保定抽调原来的保定大营的兵马,编练的十卫新军已经已经是慢慢形成了规模,被称为威武营的这五万兵,随着逐渐的成军出战力,对京师周围已经是形成了极大的威慑。
原本京师周围有四镇兵马,辽镇,蓟镇,宣化和大同,还有京卫,京营。可以说天下间军事力量的核心有六成都是拱卫在这里,嘉靖皇帝在兵变掌权之后,对于自己周围的军队当然也要进行一系列的调动,因为不想造成军心动荡,所以旨意地措辞有很大松动的余地,也算是给边镇和卫所留足了面子。
不过留足了面子,对方却不要,各地都是反复的推诿,强调各种的理由。就是不愿意执行命令。
上面的措辞要是严厉一些,在辽镇甚至有这样的奏折上来,说是本镇军户边兵。心中不安恐惧,朝廷若是压迫的紧了,恐生不测。
这种赤裸裸的威胁丝毫不管朝廷和皇帝的体面,可是皇帝却只能是硬生生地受着,虽然不至于下旨抚慰。可那个变更职务的旨意就没有下文了。这其实等于硬生生的一个耳光抽在朝廷地脸上,但是朝廷却无计可施。
辽镇就在京师腹地,在这样变幻莫测的时候,朝廷还真是不敢拿出什么处置来,这也是福建漳州城被所谓的西班牙人占据,京师中枢却始终保持沉默的原因。京卫京营不堪战,可用的就是边镇兵马。
但是边镇却不听调遣,如何敢去自取其辱,一件件地事情,天下间都是在看着,虽然说是万事天子独裁,但是臣子清流军方的意见,却也要听。不然的话,这好不容易捞回来的皇位和大权还是要风雨飘摇。
陆炳当日提议的派税监,敛取财富,充盈国库,编练新军,也知道这件事情是饮鸩止渴,可是人要渴死的时候,就算是毒药也要喝下去,接下来再找解药就是。
何况这五万兵逐渐地成型,却是逐渐的震慑了周围的势力。不管是那个边镇还是什么别的方面,都是盯着在保定编练的五万四千兵。京师不断的把银子丢进去,又有陕西边镇的军官操练。
军队逐渐的显现出来强悍地风貌,自土木堡以来,大明各地的兵马日益的败坏腐化,军官克扣军饷,士兵不务正业,有驱使士卒为农奴耕种的人,有依靠军户在外做工牟利的,已经是多日不见这样纯粹的军队。尽管这支军队将来也可能会腐败,但最起码目前是一支强军。
尽管还没有真正的实战过,可却把所有人的震慑住了,原本朝廷中枢发出的命令,各个卫所边镇都开始不声不响的遵守,北直隶,河南,山东,陕西,还有周围地几个边镇都开始服从朝廷的命令。
到了这个时候,嘉靖皇帝觉得自己终于是有些把握,淮河以北地地盘加上自己早就已经控制的陕西,四川,云贵湖广,天下大半已经是被他牢牢的控制在手中,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财赋的百分之五十都是控制在手中,既然这么做得到了明确的好处,那么自然要坚持着做下去
中枢的打算就是,等到这批军队稳固了,就立刻停止起民愤的政策,不过编练了五万四千新军就有这样的效果,不管是嘉靖皇帝还是他的大臣们,都是想着有更大更好的效果。
要这么做,那就只能是编练更多的新军,花更多的银子,换句话说,也就需要下面的税监们搜刮上更多的银子。
所以,尽管一个个税监被杀的消息传到京师来,还有地方上民心不稳,动乱不断的消息的传过来,可是皇帝依旧是死心塌地的派税监下去,先把钱收上来。还调动地方上的兵马协助护卫。
并且立下严酷的规矩,任何地方的税监若是有什么不测,当地的地方官要有很大的责任,正好借着规矩把从前东党提拔上来的那些官僚撤换下去,目前的局势就是如此的尴尬,嘉靖皇帝私下里面和亲近的臣子常自比汉武,当然不是比征讨四方的时候,而是晚年,常说:
“真要是到了绣衣使者四出的时候,朕下轮台诏也不晚。”
汉武帝晚年的时候穷兵黩武,各地民众甚至是豪强纷纷的造反,汉武帝派出大批的绣衣直使使者督促各地剿匪平乱,靠着强大的武力把各地的烽火彻底的扑灭,然后在弥留之际下轮台诏,要休养生息,劝耕兴桑,从变乱之中把国家的局势扳了回来,不失一代明君的评价。嘉靖皇帝现在就以此时的汉武自诩,等到练出一支强军来稳定社稷,到时候再作出改变,目前他也只能是这么想了。
沧州府的褚家庄已经是一个历史名词了,现在沧州府的剩下几家棉绅已经是瓜分了他家的地盘,不过第一任的税监走后,他们还以为自己赚钱的机会来了,新增了如此多的田地和这么多的奴工,整个北三省的棉花生产都是十分的凋敝,棉花的价格还是在上涨,只要是开始耕种,加高的税额不但能补回来,还有多的收入。
但哪有这么好的事情,第二任的税监把税额定的好比天高,就算是竭尽他们整年的收成也是完成不了,怕还是要搭上积蓄。
赔本的生意谁愿意做,几家大户有心要做些事情出来,不过通州卫所的四百马队还在城内驻守,虎视眈眈的看着府城外,也只能是忍气吞声的去私下给税监塞钱贿赂,期望能够减免些。
如果说第一任税监还有些公心的话,第二任完全就是钉在钱上了,少一分钱也是不行,哪里会宽限。
沧州府的棉绅商户们都是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时候,白莲教出现了,相邻各个府县和山东那些地方的行动给他们许多的信心,私兵马队从来不缺,反正也不用明目张胆的下绊子对抗。
某日开始,沧州城外的治安突然的恶化起来,凡是沧州出城的人,看着稍有资财的行人旅客,就有绿林响马过来强抢,若是平民百姓,也就是掠去身上财物,若是有些官家身份,那就肯定不会留手,出城收税的人直接就是被看了脑袋,立根竿子把脑袋吊起来,那四百马队和知府的衙役们自然是出城缉拿追查。
不过却是一无所获,那里找去,沧州附近虽然是一马平川,可却广大,去往其他的府县方便无比,那里找去,偶尔找到个所谓的乡民问讯,一问三不知,到得后来,就连出城都出不去了。
城外的人大都是聚集在棉绅的农庄周围,由私兵家丁看守,距离府县很远,渐渐的府县除了在官道上还可以交通之外,居然是无法下乡了。
不下乡就收不上银子,税监来这里的任务就是收钱,已经是着急的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可是从前在乡间城中威风无比的税吏,现在却龟缩在税监的宅院周围,什么也不敢干。
税款和实物在第二任的税监到任之后,只不过缴纳了两个月,这点东西还不够自己贪的,只好是组织人手下乡收税征粮,特地调集了三百名骑兵护卫着,小心翼翼的出了城门,而且行动保密,谁也不敢告诉。
税监和一干人等自然不知道,在几百年后,在江峰没有穿越过来的那个平行时空里面,河北平原也有类似的情况,一伙禽兽小心翼翼的从城里面出来抢钱抢粮,这些禽兽一般都被叫做日本鬼子……
正文 第五百五十二章 沧州第二任税监
下的税监在京城里面拿下来某地收税的权利之后,都京,先是停留些日子,自会有许多江湖人和无赖过来投奔,美其名曰的是税监帮闲。
这些人可以登门入户的收税,可以严刑拷打抗税的人,可以干一些见不得光的事情,总是指望身边的那些锦衣卫,终归是有些不方便,税监们又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喜欢招募些懂得武艺,知晓江湖是非的角色,所以各地的散落匪寇,落单的响马,甚至还有塞外的马贼等等都成了税监身边的一员。
到了收税的地方之后,又有一些无赖地痞的过来投靠,这些人都是地头蛇,也算是税监在当地的耳目。
这些人加起来,总共也有两三百人的光景,在沧州府的税监这次出城收税,不光是带三百骑兵,手里面能用的人手,除了在家看守的之外,也都是拉了出来,一出府城也是六七百人的队伍,看起来很是有气势。
城外的乱民到底是什么人,税监的心里面也是有数,不过虽然是恨的牙痒痒,可是却抓不到对方的一点把柄,这些棉绅大户们都是说的明白,我们的税到达不了府城,并不是不想交。还有得说,我们交了几次都半路上被人截去了,但是大明的税赋一分也不会少,我们正在筹措,肯定是补缴上去,但是这就需要一部分时间了。
话都说到了这般的地步,沧州的税监还真不好说什么别的,棉绅的家眷亲属在他来之前,早就是搬到了棉绅的农庄里面去住,在城内的产业和商铺或者是减价脱手,或者是就地封存,反正是不会给人什么可以要抰的把柄。
虽然怀疑城外的这些所谓绿林响马根本就是棉绅的指使,只是这些人出动迅速,来去如风,劫掠一番之后迅速地远去。实际上贫民百姓身上那有什么财物,他们离开府城在乡间走动,回来都说自己被抢了,可也就是少了几文钱,几十文钱,身上的衣服都不会破烂,税监还知道,有的人一家三口出城遭遇马匪,结果老婆孩子什么事情没有。那绿林响马居然还给了几百文说是给孩子买糖。
遭殃的就是城里面的衙役公差,还有税监相关的人员,这些人一出城。肯定是性命难保,到底针对着谁,谁都是明白。
但是对这样的情况,也不好调动城内的官兵出去剿灭,毕竟调兵杀人也要找个明确的理由。而且因为税监捞钱捞地越来越狠,也不愿意把自己手里面的银子分给其他的人,这些士兵虽然也是遵从军令,可是没有好处地事情,自然能推就推,不愿意给自己的身上多揽事情。
到最后被逼无奈。沧州的税监只好想了这么一个方法,索性是带兵出城上门服务,收税到户,看你还有什么推诿的理由。
原来还有棉绅住在距离城池十里左右的地方,自从第一任税监来后,这些人都是搬到了府县交接地地方,反正是他们的田地宅院都是广大,随便搬个地方也是他们的自由。只是现在要想出城收税的话,要是就这么走的话,不到天黑怕是走不到地方了。
这时候已经是腊月了,寒风凛冽,沧州税监缩在人群的最中间,手里面抱着个热酒地皮囊,在那里恶狠狠的骂着,一边想着等到咱家去了,怎么狠狠的拷问你们这些刁民,把你们骨头里面的油都榨出来。
出城三十里之后。好不容易找了个避风的洼地,这些人除了通州马队之外。都是些吃不得苦的角色——包括这沧州税监,看到有避风的地方,忙不迭的大声命令,让队伍暂时地休息一下。
既然要办事的人并不着急,那么下面的人也不会是办事勤勉的角色,连忙的跑到了那洼地里面,好在是今年没有什么雪,那里倒也是十分干爽舒服,给沧州的税监安排了个地方,立了个小凳子,周围牵来几匹马一围,暖和了许多。安顿了税监之后,其他人都是各自找地方猫着去。
也就是刚刚猫了一炷香的功夫,就听到周围隐隐的有些响动,这种天气,走在官道上半天也看不见什么人在,那些奴工还是家丁什么的,都是被圈在了庄子里面,或者是修缮农具房屋,或者就是做些简单的工。
在寒风呼啸中,在那里猫着避风地那些人还没有觉察到,即便是有所发觉的人也以为是风吹地响动,因
在官道上的时候,压根没有看到什么人的出现。
慢慢的细微的响动变成了轰隆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