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王-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真的是你啊!快快起来!”李绩看清武元熙面容后,笑呵呵的将他扶了起来。
“老爷,你们认识?”李夫人疑惑道。
“呵呵,夫人还记得,为夫说过在吐谷浑战场上识得一位小将军,兵法武艺兼为上乘,为夫很欣赏他,想收在麾下结果被拒绝了。”
“说过,老爷还说您觉得他重情义,不仅没怪他没答应,还在凉州都督那为他说了好话。”
“嗯,那位小将军就是武贤侄,说来,当时贤侄为何没有把真实身份告知诸人呢?”李绩问道。
“这,在下从军时,答应过父亲,要靠真本领上位,不得吐露家父。”武元熙犹豫道。
“这样啊,你父亲是个有原则的人,可惜了~”
“家父为国效忠,忠于君上,死得其所!是元熙不孝,连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此次前来拜访是为了感谢大人对武家的照顾!”
“哎,既然你是应国公的儿子,别叫大人了,听着怪生疏的,唤我李世伯吧!”
“李世伯!”
“嗯,你以后作何打算?”
“元熙想为父亲守墓1年,之后,还没有想好。”
“难得你如此孝顺,大唐律例规定,父亡,子需守孝三年,丁忧在家。你若守墓,一年即可,到时,贤侄可愿到世伯麾下效命?”
“当然愿意,元熙一直都很崇拜李世伯,若能在世伯麾下效命最好不过了,只是,元熙还有3个军中兄弟追随元熙而来…”
“是和你一个火的那几个?”
“正是!”
“这样啊,贤侄你要守墓1年,他们也没有去处,不如让他们先入军,到时你们不就又可以一起战斗了吗?”
“如此,元熙代他们谢过世伯了!”武元熙大喜道。
之后李绩和武元熙讨论了些兵法谋略,直到杨氏起身告辞,二人才依依做罢。
送走客人,李绩与夫人谈到女儿李紫曦,李绩道:“夫人,你觉得元熙如何?”
“相貌举止都算上乘,难的是品行不错,孝顺父亲,对继母也敬爱有加,我还听说这孩子很疼妹妹。”
“嗯,为夫也是这样看,夫人觉得将紫曦许配给元熙如何?”
“这,元熙虽然不错,可是武家怕是,会不会委屈了紫曦?”
“呵呵,这点夫人不必担心,元熙武艺高强,精通兵法,笼下手段更是了得,是个难得的将才!将来成就不就其父之下!此外,据我观察武家另俩个公子才能不足,心胸不够,对元熙这个一母胞弟防的极深,分家已成定局,将来那俩个妹妹都要嫁人,紫曦嫁过去,杨氏作为继母,也不好苛待紫曦,让元熙离心,我又是元熙上峰,他会好好待紫曦的,而且元熙重情义,能娶紫曦已经是高攀,到时我对他亦有知遇之恩,就算将来我不在了,也不会为难紫曦。”
“老爷别说那些丧气话,不过这么说来,元熙倒也不错,不知道紫曦看不看得上?”
“这也是,嗯,横竖再有一年元熙就到我帐下了,到时安排他们好好处处,应该可行?现在再看看吧!”
武元熙并不知道,已经有人开始打他的主意了,第三日,便启程扶灵北上文水老家了。
作者有话要说:更得迟了,多码点字给大家道个歉~~
☆、第 18 章
并州文水,正在太原附近,属于李唐王室龙潜之地。文水的风景秀美清纯,武士彟的棺椁一进县城,当地的人们都出来迎接,一个个脸上都有真挚的关怀和哀穆。众乡人族人围绕在杨氏母女身边寒暄,问长问短。
“国公爷英年早逝,这实在是太令人悲哀了!”
“多亏了士彟族兄带我们一族人从龙啊,否则我们哪里有今日的环境,还不是在地里勤扒苦做干农活。”
“是啊,多亏了族叔精明能干啊,咱们武氏家族都靠叔叔啊!”
杨氏的脸到这时候才少了几分悲戚之色。而年幼的二妞看到家乡人这样亲切的面容,心里好受多了,一路上压抑的不平之气,这时候已忘到九霄云外了,脸上微微有些笑容。
当地人们哀叹一番死去的武士彟,目光又转向杨氏身上。
“四嫂真是有气度,听说是贵族人家的女儿,四哥真有福分,娶到嫂嫂,哦,应该称国公夫人,举手投足都和我们穷乡僻壤的人不同!”
(注:武士彟在家里排行第四。)
“是啊,国公夫人娘家是隋朝的宗室呢,那自然是不同了!”
“别看了,你们只有羡慕的份!”
几个妇女倚在杨氏身边七嘴八舌的说道。杨氏虽然不喜欢她们土里土气,毫无风范,但是听到人家赞美自己,不免心中也有些快慰。
而此时,元庆和元爽听到这话,不禁向杨氏投来怨恨的一眼。他们同时想到了他们过世的母亲相里氏。
他们可怜的母亲相里氏,是鲜卑胡人,年纪尚轻就嫁给父亲武士彟,不仅为父亲辛苦操持家务,更为父亲生下了四个儿子。可是父亲却对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不闻不问,每日在外面奔波忙碌,从不关心他们母子,后来兄弟患了病,母亲一人手足无措,家里又没有男人,只好眼睁睁的看着孩子病死。而父亲却都没有回来看望一眼。母亲对父亲失望透顶,更兼多年辛苦持家,不禁生起病了。之后又生了武元熙这个白眼狼,更为了他把身体彻底拖垮了,就算这样,父亲也没有回来看母亲一眼,就让母亲这样含悲而去。
想到这里,两兄弟就对父亲心生不满。若是父亲真的忙于国事,他们还能理解,可惜的是,父亲却因为母亲和兄弟的死得到先皇的赞扬,先皇更亲自做媒让父亲娶了这个贵族女子为妻,更多半时间将继母和她所生的几个女儿武元熙带在身边,却连看都懒得看自己兄弟一眼。幸好老天有眼,没让这个身份高贵的继母生下儿子,否则,父亲只怕要完全忘记自己了。
至于继母,自以为自己是高贵的孔雀,对两个继子根本无视,恨不得世上根本不存在他们两人就好。从小到大,父亲没有分毫关怀给予他们,而有了继母之后,去见父亲还得看她脸色。更让他们兄弟愤怒的是,他们的亲兄弟武元熙,从太原回文水的路上,为了杨氏母女多次忤逆他们,虽然以前武元熙对他们冷漠,但从来没有恶言相向,都是继母唆使的!二人迁怒于杨氏,却没有想过他们有没有把武元熙当做亲兄弟。
想到这里,兄弟俩真是恨透了所谓出身高贵的人。出身高贵,不过是命好,又有什么!老天有眼,继母没有儿子,武元熙还只是小兵一个,现在就只剩下她们母女几人,我们兄弟二人多少年的忍耐终于到头了!
杨氏并未发现武氏俩兄弟仇恨的眼光,因为她正和当地的妇女寒暄着,而沉静的二妞却发现了,哥哥的这一眼,她不仅感到恐怖,更剥夺了她对两个兄长最后一点同胞之爱。她虽然还小,但是心中却期望自己能保护母亲,不让这两个常年不见的哥哥伤害到母亲。偷偷瞟了一眼三哥,见他皱着眉看着武元庆二人,眼神变得深邃。
好一番扰攘后,文水地方官员在一群随从的簇拥下迎了过来。只见他约莫四十的年纪,面皮白净,几缕虬髯胡子,官服穿戴的齐整,见到殇车上的灵柩,立刻表现出一副哀戚的面容,双手高揖过顶,一作到底,大声道:“应国公啊,您早年从龙,国之栋梁,伟业闻于乡里,如今早登极乐,属下不能亲眼目睹国公爷的英姿,不能亲耳聆听国公爷的教诲,实在是属下福分浅薄啊!”说着以袖做拭泪状。
看到这位官员比起沿途接待官员热情的多,大家心中不由更是安慰。而杨氏这时忆起亡夫,不由得心中又难过起来,赶紧用袖子轻轻拭去眼角泪痕。
县令哀叹一番后,来到杨氏身旁,向杨氏行了参见大礼,宽慰几句,然后说道:“请国公夫人先将国公爷停灵故居,待选定了良辰吉日,再安葬于武氏墓园。”
杨氏默默点头,引殇车往武氏故居而去。
来到故居门口,武元熙下马一看,只见这是一进老旧的院子,院中屋墙是用黄泥与糯米砌筑而成,梁则是用木头搭建。虽然建好有些日子,但是屋子依旧显得古朴结实。
杨氏下得车来,正要将丈夫的牌位抱在手上请入堂屋正厅,武元庆突然快步走了过来,在杨氏指尖触到牌位之前将牌位抱在手中,口里说道:“父亲大人的灵位,还是由我这做儿子的请入正屋的好。”说着,也不理会杨氏,大踏步的向院内走去。
一旁的武元爽略有些得意的睥睨一眼杨氏,然后跟着走了进去。
杨氏见身旁聚满了文水官员和亲族故旧,一时也不好发作,只好扯着二妞和三妞的手,移步往屋内走去。只见此时武元庆已经将父亲的灵位安放在正屋的供桌之上,轻轻用衣袖擦拭灵位上的灰尘,唯恐灵位被污垢沾染丝毫。
武元爽则在一旁招呼先遣回家的仆人在灵位前放好香炉坛,又在地上放下两个锦褥,兄弟二人就点起香来,默默祝祷一番,然后将手中香放在香炉之中,接着跪倒在锦褥之上,恭恭敬敬在地上磕头行礼起来。
而那奉香的仆人是一直跟随武氏兄弟身边的,也不递香站在后面的杨氏和三位小姐。武元熙上前从供台上拿了一炷香,恭恭敬敬递给杨氏,故意高声道:“母亲是长辈,理应最先上香,恶仆尽敢鼓动俩位兄长无视礼法,不顾母亲,先行上香,还请母亲见谅!张叔!将这个供香仆人拿下,交给族长处置,请张叔务必提醒族长,我们武家在文水也是大姓之家,今日此恶奴鼓动俩位兄长无视礼法,若不处置,旁人还以为这是我武家子弟不懂礼法,无视孝道,今后我武家子弟还如何出仕做官!”
期间武元庆武元爽想要开口阻止,都被武元熙凶狠的眼神吓住,听到后来,已经是冷汗泠泠!慌忙从垫子上起来,跪倒一边。
张叔立马执行武元熙的命令,还不忘重新安排人供香。杨氏这才在夫君灵前双手持香,深深鞠躬拜了三下,将香轻轻插在了香炉之中。
之后是武元熙,最后,二妞和三妞一起在父亲灵牌前祭拜一番,将香插进香炉。武氏兄弟为了表达他们长久未尽的孝道,在地上跪拜了好一阵子,才起来。地上有两个锦褥,武元庆武元爽被武元熙含沙射影了一番,只跪在地上,武元熙也席地跪下,使眼色让二妞三妞跪在锦褥三姐妹拜祭,等武元庆兄弟起身才跟着起身。
棺椁停于正屋之后,武元庆兄弟请县令大人和居住在本地的武氏族长——一位年长佝偻的武士彟的远方叔父来到书房之中,商议下葬之日。俩兄弟旁若无人、大摇大摆的跟组长走了,根本无视杨氏母女的存在,武元熙只好转身安慰了杨氏母女一番,才跟上族长他们。杨氏也是见惯场面的妇人,这种窘境也难不倒她,除了开始微一愣怔,就要带着三个女儿去院中西厢给女儿选择房间,好安顿下来直到办完丧礼。(注:古代房屋的院子里,一般习惯是,老夫妻二人是住正房,儿子住东厢,女儿住西厢,或者长子住东厢,次子住西厢。)
之后,武元庆二人倒也规矩,安然的于五日后将父亲下葬。武家众人勉为其难在这屋子里住了一个月,算是给父亲守丧,只是杨氏母女三人所住的西厢的屋子又潮又霉不说,还要日日受大哥二哥的脸色。虽然有武元熙护着,但两个年长哥哥根本不把杨氏当娘看待,也没有把二妞姐妹二人当妹妹,也许他们嫉妒二妞她们分走了太多的父爱,因此虽是骨肉至亲,也是不闻不问,冷眼看待,实在让人心寒,与武元熙更是几乎决裂。
守孝一月结束了,武元熙找来老家族长和文水县令,以及家族一些有威望的老人主持分家,老管家早就得到武元熙要分家,早就把家里的东西整理成册,加上武元熙与武元庆俩兄弟的决裂,分家并没有多大的反对,最后,武元熙只分到京城的国公府(其实武元熙并不想要这个住宅,觉得武士彟已经不在,爵位也要收回,在这儿容易招惹是非,奈何杨氏执意要国公府),和京城边上的俩个庄子,以及30亩良田,因为杨氏搬去武元熙那儿住,杨氏带来的嫁妆全部领走,此外,为了补偿武元熙,也为了武华姐妹,将武士彟生前收藏的珍宝字画分成俩分,抽签决定。
分了家,杨氏决定带着俩个女儿去长安。武士彟发迹之后,就并不关注这老家的房子了,他定居在长安,虽然后来常常外派到地方任职,但是长安的宅子置的大而华丽,那里才是杨氏和俩个女儿栖身的地方,也是武元熙分到的宅子。武元熙不放心她们三个女流上路,决定亲自护送她们回京城,在返乡守墓。
元庆和元爽在朝廷是小官,因为父丧,要丁忧三年,也就是至少二十七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