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媒介是条鱼 >

第21章

媒介是条鱼-第21章

小说: 媒介是条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豫在心里默念那首《有女同车》,再看看身边的笑颜如花,不禁感慨,这两个,都是不可多得的好女子。只是将来不晓得会便宜了哪个混小子。

正沉浸在自己的遐思里,只听得方刚大声叫喊:“少林,我来也!”

旅游巴士拐过一道弯,翻过一道岭。

红瓦灰墙的少林寺,赫然出现在大家的眼前。

与《少林寺》中的少林寺不同,这里再也不是山坳里晨钟暮鼓的幽静古寺。

只见大片的商业区挡在了少林寺山门之前,摩肩擦踵的人群挤挤嚷嚷,昔日森森古寺,今日已成为人来人往的风景名胜区。

我佛慈悲,如果有知,真不知道该是哭还是笑。

如果真的有知,应该是一脸虔诚的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然后闭目,沉坐,当再不开言。

苏豫一行四人,随着人群一步一步向前走去。

终于,看到了“少林寺”三个字,山门在望。

在扰攘的人群之中,山门显得有点紧逼和狭窄,跟在电影里看的印象一点儿也不一样。

“不知道这里是否有金庸小说里说的绝顶高手……扫地老僧没有?”苏豫暗自思忖,又不禁暗嘲,想想少林寺方丈那红光满面、臃肿身材就可想而知了。

电影里的《少林寺》,小说里的“少林寺”,众口相传的少林寺,眼前真实的少林寺。

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呢?

那只有明天才能知道吧,明天才是“少林问禅”论坛的正日子。

今天就先过山门而不入,转向塔林吧!

少林寺塔林是历届高僧、住持、大和尚圆寂后置放骨灰的墓塔区。

据资料介绍,塔林总面积约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现存数量最多的墓塔群,共计存有唐贞元七年(公元791年)至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之间的历代砖石墓塔243座。塔的规模是根据僧人生前在佛教中的地位、修养及威望决定的。每座塔前均有塔额,有的还有塔铭,详细记载着死者的生平事迹和选塔人的姓名。

最新入塔林的是少林寺的素喜大师,于今年3月长眠于此。

行走在塔林,像游走在历史的长河。

此刻,正是傍晚时分。

“残阳如血,远山如雾,

塔林漫漫修佛路。

望少林,意踌躇,

古今多少经行处,尘缘佛缘都已千古。

聚,相思苦,散,相思苦。”ZEi8。Com电子书

一首《山坡羊;塔林怀古》,道尽苏豫此刻的心声。

作者题外话:本文最后的词,是我根据《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令”所改编,不通之处,权作引君一笑。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三十章 少林问禅

中岳嵩山云雾缭绕,少林古刹香烟弥漫。

苏豫仰头看了看“少林寺”那三个字,快步走进山门。

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顾不上欣赏一路进来的景色,径直就往禅堂走去。

一山新雨,几树闲花。

只见高敞的大禅堂内,三幅两米多宽、十多米长的明黄条幅自禅堂之顶飘然垂下,“少林论禅”四个大字与“三教混元九流图”标志醒目其上。

山中有风,风从四面八方来,吹得“少林问禅”的旗帜猎猎作响。

此刻,你说是风动呢,是旗动呢,还是心动呢?

苏豫忍不住想想起坛经上的一个小故事,说是: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后有书记曰:妙信禅尼曰: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怎么可以心动。

顾不上多想,只见嘉宾们已经鱼贯入场。蔡志忠、谭盾、袁和平、朱哲琴、释延王等这些当代中国大家们,在释永信大和尚的引领下,登上“少林论禅”的讲坛。

据说,这个讲坛便是自唐代以降名家云集说法论禅的少林寺戒坛。

苏豫一行四人找好了位置,刚刚坐定。

方刚对坐着的蒲团十分好奇,摸来摸去,然后双腿盘坐,双手合十,小声说了声“阿弥陀佛”,引得徐敏行和葛安柔窃笑不已。

苏豫则装模作样的单掌施礼道:“女施主,佛门清静之地,请勿高声喧哗。善哉,善哉!”

只听“当”的一声,“少林论禅”正式开坛。

“受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的委托,请允许我宣布——第一届“少林论禅”正式开始。首先,有请嵩山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大和尚开示。”

主持人宣布完毕,释永信踱着方步走上前来。

“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请到蔡志忠先生、袁和平先生、朱哲琴女士、谭盾先生、董秀*士、邓有立先生、余海礼先生、鲍立德先生到少林寺来参加这次‘少林论禅’……”

一口浓重的皖西北方言在禅堂里缓缓响起,四处回荡。

在苏豫看来,释永信看起来一点也没有“仙风道骨”的感觉,反而看起来像是大财主刘文彩,因为吃的好喝的好,所以看起来心宽体胖,吃嘛嘛香的样子。

不过回头一想,也对,本来就是佛家弟子,怎么能用“仙风道骨”来衡量呢!连佛家始祖释迦摩尼不也是一派福相么!那济公活佛更是说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坐”,也照样济世救人。

要说,这个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真是个传奇人物。

释永信,俗姓刘,名应成,法名永信,1965年出生,安徽颍上人。自号皖颍上人。少林寺第30代方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河南省佛教协会会长,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

这是百度百科搜出来的结果。

可是这个人的人生远不是这三两行字能说的清楚的。

他的人生注定是一个传奇。

什么是传奇?百度百科里说:“传奇,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不寻常的故事。”

那么释永信这个人不管你认可与否,却是不可否认的传奇人物。

据民间所传,此人小学二年级文学程度,以摆摊卖老鼠药为生,因生活所迫,不久出家少林,拜行正法师为师,后成为少林寺最年轻的方丈。

期间的过程不必细说,注定充满了争议与神秘。

而释永信所引领的少林寺商业化,更是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非难。一篇《释永信打开了什么盒子》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李连杰和金庸,赋予了人们对少林寺无穷的想象,是20多年来的事情。

少林寺方丈释永信,开启了一个盒子—一个放出了连他自己都没有预知到是什么东西的盒子。少林寺商业化,成为印在少林寺练武堂里最新的、深深的大坑。

……

少林寺这个充满充满历史荣誉,在历代口口传播和文学描写中的英雄主义之地,禅宗祖庭之地,迎来了商业历史节点上的释永信。他和现在少林寺的作为,将清晰地记录在当下,记录在少林寺的黄卷里。”

据苏豫对在这篇文章的理解,释永信像是那个打开魔盒的潘多拉,又像是误开伏魔殿的洪太尉,于无意识中打开了不知会带来什么后果的盒子,之后所发生的种种,甚至于完全超出当年的预料。这不是某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时代大潮所带来的必然。

而释永信,不过刚刚是承载这件事的那个人而已。

苏豫慢慢收回肆虐神游的思维,再次认真的看了看眼前这位大和尚。

正如那句话所说:“每一位成功者都有其过人之处”。眼前的这个人,无论你对他评价如何,无论有多少漫天流言在传播,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个人,确实很了不起。

只听释永信的讲话已经到了尾声。

“今天邀请的都是各界精英,我们请他们来,因为禅在不同领域中发挥作用。少林寺也沉淀了雄厚的禅文化,我们搭建这么一个平台,希望各位大师现身说法,以他们一生的所学所悟贡献给我们,为少林寺的文化建设添砖加瓦,为禅文化做贡献、做一些建设性的事情。

我代表少林寺衷心祝愿论禅圆满成功!祝各位身心康健、全家幸福、得大自在!谢谢!”

清风徐徐,掌声阵阵。

各位嘉宾、大师如何演示禅法不一而足,难以一一细讲。

苏豫等人也不是虔心修佛之人,对佛法更是一知半解,听着听着竟然觉得如云雾绕头,不知所云,也真是辜负了这禅宗圣地。

走出少林,方刚摇晃着脑袋,故作神秘的说:“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破。”

说完就苦着一张脸,说:“唉,我真是晕了!看来我就是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一块不可磨的顽石,我是再也不愿意来了。”

苏豫对于佛的了解是个半瓶子水,就向方刚卖弄起来:“有自知之明又何尝不是一种佛性。佛有先天为佛,也有后天修行为佛。像方刚你,一颗赤子之心可昭日月,行事坦坦荡荡可对苍天,在我看来,才是最大的佛性呢!”

方刚听罢,如夏天吃了一个薄荷冰激凌般,心里那个舒服自在。

徐敏行对苏豫所说的则不以为然,打断说:“照你这么说,那修佛还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多修行的人岂不是庸人自扰?”

苏豫摇摇头说:“非也,非也!像方刚那样的人是少数,更多的人是历尽尘缘苦难,在红尘里翻了几个滚,才慢慢醒悟。”

苏豫停顿了一下,说:“这么说吧,用神秀和慧能那两个偈子来说吧!神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而慧能则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说慧能的理解要深,要高,这话确实不错。”

看几个人都聚精会神的听自己忽悠,越发来劲儿了,接着说道:“可是在我看来,能达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境界的人毕竟是少数,这需要先天的慧根,可是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对于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而言,还是需要‘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

最后眼睛一转,总结发言说:“所以,我认为,千百年来,贬神秀,抬慧能是不对的。当然,一家之言,虚妄之处,我姑且说之,你姑且听之,哈哈!”

一番话虽然荒诞无稽,却也不无道理。

徐敏行、葛安柔等人一时陷入沉思。

方刚被苏豫一番话说的是晕晕乎乎,再一看两个女生更是被魔怔了一般,立刻用他出名的“金刚吼”大吼一声:“啰啰嗦嗦,快下山去了。”

众人被他的一吼一惊,然后一定神,“哈哈”大笑起来。

顷刻之间,从清净佛界走向烟火人间。

当天晚上,嵩山之坳,某山谷,“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

风生谷底,声来天外。

在群山之中,因势构建的多层次舞台大气、磅礴,两边的山峰镶嵌着灯光,仿佛悬挂在天空中的星星,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亭台楼阁,碧树琼枝。钟声摇曳,流水潺潺。

苏豫一行四人端坐在佛墩上,在漆黑的暗夜开始了一场形式特殊的禅宗之旅。

开始的开始,是“叮咚叮咚”的泉水声,清灵自然,涤荡着心灵上的浮尘。

最后的最后,是“咿咿呀呀”的童声在一遍一遍的吟唱,“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音乐是谭盾的,舞蹈是黄豆豆的,创意是梅帅元的。

再加上超级的音响和超级的灯光,再加上真马真羊真功夫,还有那扬着鞭儿的牧羊女,那“咩咩”的羊叫声,还有那“滴滴答答”的流水声。

清风吹过山谷,如禅意拂面而来,不是修行之人,却因为感动而内心平和。

就这样,莽莽撞撞地进了山,却于无声处细听清纶佛音。

抬望眼,仰望苍穹,繁星闪闪。

第二卷 一路上行 第三十一章 上行八千里(上)

时光如梭,光阴似箭。

一转眼,《绿城早报》已经改版一周年了。

与一年前相比,如今的《绿城早报》呈上升状态,其势锐不可当。

正是初秋,报社内部却处处洋溢着浓浓的春意。

甚至有人开始放言:谁说报业的冬天已经来到?这春天不才刚刚开始么!

当然了,当我们经过了2008年那场最大的金融危机之后,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就会觉得当时的盲目自信与乐观是多么傻,多么无知。

可是处于此情此景,囿于局中的时候,却不会有那样的慧眼,可以看透迷局,于众人皆醉中保持独醒。

毕竟,先知总是少数。

这些闲话暂且不提。

为了纪念改版一周年,《绿城早报》集合全报社之力,策划了一系列相关活动。其中规模最大、影响最广、耗时最多的就要数“上行八千里”的活动了。

什么是“上行”?

“上者,登高也;行者,致远也。”

这是蒋胜男在改版策划会上提出的概念。

“上行是一种精神,上行是一种态度。一个人的一生是不断上行的过程,一个企业、一个组织同样如此。一年来,早报人对于《绿城早报》这份老牌报纸复兴的光荣与梦想、探索与坚守、苦涩与幸福的追求,才刚刚开始。我们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距离第一的目标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