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拉磨小说网 > 耽美辣文电子书 > 红楼之林氏长兄 >

第260章

红楼之林氏长兄-第260章

小说: 红楼之林氏长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得掂着,孙儿瞧您这两天像是累着了。横竖不急着回去,慢慢来不行?”

    她这话也说得轻巧,如今她也是林家的主母,每次宴客都是大麻烦,请谁、不清谁、先请哪个、后请哪个、座位如何安排,菜色如何搭配、谁家有间隙、谁家见了面尴尬,都是门学问,一个落不好就要招怨愤。不过公主的底气肯定是要比她足一些,就是有些人顾及不到,人家也最多在心里想想,明面上肯定还是其乐融融的。但和惠公主的性子她是晓得的,这个人一直以来都强迫自己做到最好——她把所有任性的权力都给了家里人,却十分苛责自己,名声越响、别人越夸她,她就越容不得自己出一点差错。

    这般辛劳,就是林沫也得说句“何苦”。

    然而林沫不愿自己妻子、妹子这般操劳,对于如此要求自己的大长公主,还是只有敬畏的。想想一个亲王家的郡主,别太宗收为义女,却是为了和亲。搁别的女子早就哭天抢地了,她不怨不忿,反倒替义兄挣了许多的地位来,可见其大气。明明有大动作,却还只博了贤名,就是一向好猜忌的太上皇也没有对她产生不满,可见其聪慧。而后嫁入孔家,却过得有些尴尬。凭她的地位,明明不用理会公婆,把儿子、孙子教成自己想要的便可,但她终究还是放手,让几个小辈同她离了心。无奈之下,却是长辈慈爱。

    只是大长公主待字闺中之时,众人交口称赞的,无非是她的深明大义、聪慧果敢。连林沫也觉得,能够同时获得太宗皇帝、太皇太后、太上皇这三个人的喜爱,还不动神色,和惠公主若是男儿,定然不输端王。但自从出嫁后,所谓的贤名只剩下公主慈爱,同丧父后独自养育儿孙、深居简出的贞名。甚至在林沫看来,就静娴未嫁时的不知天高地厚看,和惠公主教育孙女也算不得成功。他当初还觉得奇怪,一个让端王、太宗、太上皇都真心疼爱的人,不能说没有手段,为何能任由婆婆、儿媳架空自己在孔家的威信?等他自己做了父亲才明白,这世上再铁石心肠的人,要打定主意不溺爱孩子,也是件不容易的事。

    只可惜当年名动四方的奇女子,也成了书本上刻板的“贤良”二字。

    因而当听说公主又开始频繁地应酬交际,他并未如妻子一样惊慌失措,甚至生出“她本该就是这样”的想法来。但静娴却没有他心宽,小心问道:“这趟大哥同三弟没有跟过来?我原以为,公主这么急着见京里头的夫人小姐,是琢磨着给大哥找门亲事。”

    孔静瑢一心惦记着长孙玉,明里暗里地据了几门婚事。如今妹妹都有了儿子,他再拖下去也不是办法,先着急的居然不是和惠公主,而是其母,等儿媳妇发了愁,做祖母的才写信到京里给做皇后的侄儿媳妇,要一门指亲,只是后来静娴又听说家里人思来想去的,觉得太远的千金小姐也不一定多好,想着就近在江南找个清贵人家名声好些的嫡女娶了。不过和惠一向偏爱小孙子,或许有心给三弟找个富贵人家结亲也说不定。

    公主笑道:“为了你哥哥,你妈妈看了几家女孩儿,都很不错,可惜太远了,你不大容易见到。至于你弟弟,他还早呢,我想着,他也要和你哥哥似的就近选一个才好,就算要在京里找,我几年才回来一趟,认识的小女孩儿还不如你多呢。看修航都没怎么睡踏实,叫嬷嬷抱下去罢,伺候好了,咱们说说话。今天说是泰隐要过来,他好的还是小时候的那几口么?好在打小儿也在咱们家学堂里吃的饭,应当没什么忌口。”

    既然不是为了兄弟的亲事,公主这般大张旗鼓,真叫人忍不住多想。

    但她又隐约觉得,祖母宁愿与林沫商议,也不大乐意告诉自己。

    她这回直觉倒也准。孙女婿一来,公主就打法她去看看修航起来了没有,有没有哭闹。静娴心有不忿,绕了远路,又悄悄地折回来,廊下的丫鬟刚要叫人,她就眨了眨眼睛。当年在娘家也是出了名的不听话,不过公主宠着,也没人敢说什么。公主府里头的丫鬟都是伺候了多年的老人了,一时也有些为难,她也就隔着窗户听了个大概。

    大长公主正对林沫道:“如今这个情况,你心里有数。我的意思,是你最近也小心着些,别太惹眼。我晓得你是心里有成算的,只是到底年轻些。我说话可能不大中听,只是到底多吃了几年的盐,有些事情也经历过,就冲着你媳妇我也不能害你。”

    林沫也恭谨有加:“公主提醒得是。只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自是愿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只怕这种情况,也确实轮不到我这样的蝼蚁出来叫唤。可是之后会如何,却是难办。”

    “兴许也没糟糕到那地步呢。”公主反而劝他,“你三弟、舅舅有没有信来?我这趟进京来,齐忠伯夫人来送我,倒是说了几句话。”

    “我前几天倒是去了两封信,还没有回音呢。”林沫道,“便是有信来,以小舅舅的脾气,也不会说什么。”林白氏、容白氏之母早没了,就是白时越之母也没了有些时日,现在的齐忠伯夫人别说林沫,就是林白氏都不大认识,她说了什么自然也无人关心。

    静娴越听越糊涂,只觉得公主果然是来做大事的,林沫这种步步后退的样子也着实难见。但再听下去也没什么意思。她只得摆摆手,对丫鬟做了个封嘴的动作,又轻手轻脚地走了。可巧看见修航正哭着,连忙从乳娘手里接了过来,便没有听见公主的最后一句话:

    “其实说白了,吴大将军之所以叫人生畏,还是他这么些年来从未打过败仗。他若是败了呢?”

    林沫道:“他若是败了,我朝威严受挫,军心动荡,四海蛮夷心生侥幸,虽不至于天下大乱,但是要出岔子的。”他忽然转了话题,“只是孙儿实在不知,公主为何这么笃定,吴大将军一定有异心?”

    他隐隐有种感觉。

    从水浮莫名其妙地冤死吴敏峰,到水溶油然而生的警惕——

    好像真相的帷幕,渐渐拉开了一角。

 第251章

    “我可没说他一定会如何。”和惠公主倒是倒打一耙,“说这话的不是你?”

    林沫苦笑道:“是孙儿失言。公主就当我什么都没问罢。”

    他虽然不是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作风;但往常的见好就收也是要见了“好”才收的。这是自家孙女婿;然而也是孔家的高徒;和惠公主对他也算熟知;一时也颇为意外;笑道:“这可都不像你了。”林沫道:“外头的嬷嬷、女官都是公主府上的人,孙儿一会儿出去,哪敢问她们听见了什么。”

    和惠收起笑意来:“这个我倒是敢打保票的。”林沫是男人,在外自然是一把好手,内宅间的事;到底还是她们这些浸淫多年的女人更擅长些。她也听静娴说过林沫治家的法子——规矩设在那里,谁不听了直接走人,几辈子的老脸都丢光了,谁听话懂事,便留用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样虽使家里头井井有条,但除了打小伺候他的那几个,他与其他下人就生疏得不信任了,虽然他自己也觉得这样无所谓,不过和惠、静娴这样的女子,到底会觉得不方便、不放心。

    林沫也就笑笑,歪着头拈了一块绿茶羊乳糕吃了,

    和惠忍不住觉得有些累。孔氏家学名声极大,远近学子皆来求学,入学时都有考校,而后也是孔家的先生们教,然而真正被文宣公收作学生的,说来说去也就那么几人。林沫倒是正儿八经的孔氏嫡系门生,还贪玩的时候就被夸过天资聪颖,见解独到。可是小孩儿太聪明了也不见得是好事。和惠甚至觉得,他不若一直就是那个想着逃课出去掏鸟蛋的皮孩子,眼下自己倒也可以只闭着眼睛听天由命,倒是另外一种程度的省事了。

    “人总不能一直单枪匹马的。”她这么道。

    林沫的势力大多来自于皇帝的倚重,他自己也知道避嫌。尤其现如今席淞曦没了,白时越和宋衍两个执掌北方兵权。宋衍的经验到底不如白时越,可以说白时越现在重权在握也不为过。不过席家虽然是自己想多了,然而谁能保证皇帝经过席家一回后,对继任者继续保持着信任?现在对吴廉水不就诸多猜疑吗?林沫于是便连那一两封信都先寄到林澈那儿去。

    这要是平时,和惠公主也得夸他两句稳妥。然而如今这种时候,便觉得有些鞭长莫及了。

    林沫道:“说来说去,其实跟我也没多大关系?”

    他才刚刚说了覆巢之下无完卵,何况他的宠臣身份还不是坐实了的?若是吴廉水真闹出什么大事来,他能落个全身而退?这话他刚刚才说了呢,不会这么就忘了,是在堵她的口?她还没提到别人呢!和惠公主嗔怒地瞪了他一眼:“这次恩科的成绩也快出来了。”

    林沫眯眼笑了起来:“是啊。”

    这人可倒是真摆出一副不着急的样子来了。

    “好啦,你就看在修航的面上,对老婆子体贴些。”和惠公主问,“北静王透露过没有?

    “公主也请过北静太妃了罢。”

    “呵,别提。”和惠公主揉了揉自己的太阳穴,“北静南安几家女眷聚在一块儿,真的没别人插话的地儿,他们自己明争暗斗的,互相使绊子下眼刀子,话里话外是酸味儿我隔老远都闻得到。他们也不嫌难看。”

    林沫哈哈大笑:“公主若要问北静太妃话,怎么能和那几个一道。”

    “所以这不是来问你么。都要和人家当亲家了,怎么私交也算不错。”和惠公主当年来京里的时候,就听说北静王和自己未来的孙女婿关系不赖。不过那会儿她冷眼瞧着,林沫虽然不若静娴这么经常叫人下不来台,但是那股子清高也还真是一家人,话里话外对老派贵族还挺瞧不上,她也没什么好担心的,更别说想偏了。谁知才两年不到,莫名其妙地,林沫和水溶就成了这种关系?虽然孙女儿不懂事她也头疼,但太懂事得委屈了,那可就归心疼了。不过这种事她也没法子说。林沫一没纳妾,二没叫静娴下不来台。孙女儿稳稳地当着林家主母,又没操心的下人,又没争宠的庶子妾侍,连烦心的亲戚都没了,就算是她这么偏心的祖母,也没法说孙女儿过得不好。

    然而林沫只是笑笑。

    和惠算是明白了,若是自己不把吴廉水当年那些事交代会儿,怕是是不能从这人嘴里知道些什么的了。

    “小小年纪的,怎么跟老狐狸似的。”她也无奈道。

    林沫笑嘻嘻地,见公主又在揉自己的太阳穴,自觉地站到她身后替她按了两下肩膀。

    “这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估计也就母后……太皇太后晓得了。”和惠公主道,“连皇兄、皇上也不知道。不过,看吴贵妃的处境和吴大将军不吭声的样子,他估计是猜到了。”

    这与太皇太后又有什么相干?

    “当年我还在宫里呢。”和惠公主道。皇家的女儿向来晚嫁,她当年更因为险些要被和亲西藏拖了一阵子。是以那些风风雨雨,她也算是见识过了,“不过皇兄把吴氏指给皇上的时候,静娴她爷爷刚没了,便就是没这事,我也不能时常回京里来。这事关系又重大,我连端王也没有说。”

    连端王也没说?

    林沫摒起呼吸来。若是先头他还意识不到的话,现在却是有一股子风雨欲来的念头了。端王的身份不仅仅是和惠公主的亲兄长。他更是宗人府的宗正,管着宗室的言行举止的。就是选太子这么大的事都越不过他去。却连他也不知道?

    “吴氏贵妃,乃是上皇亲生。”

    林沫目瞪口呆。

    然而这样一来,许多事情就解释得通了。若有若无的,关于吴贵妃之母吴柳氏的名声问题、皇上的两个早夭的女儿……。他本来一直就奇怪,从某种角度来说,皇后是皇上的亲表妹,两人的血缘不可谓不近,然而秦王齐王和他自己都没什么不妥当,怎么吴贵妃却连生两个不好的女儿?

    原来,原来……

    太上皇可真是——他在心里嘀咕了一声。和惠公主又道:“当时皇兄才刚做了太子,朝廷形势又不稳,吴家虽然没有现在的地位,但那会儿仰仗着他们家打仗呢!若是叫别人知道了,皇兄地位不保。母后吓坏了,拼死命地瞒着,却查出吴柳氏有孕,当时可是一番折腾,谁能料到吴氏竟然大难不死,皇兄还把她许给自己的亲儿子呢。可是命运弄人了。”

    不,对于吴家、对于吴贵妃等来说,的确是命运弄人,然而就林沫一个后来的旁观者,他只觉得,一切都是太上皇折腾出来的。

    这样的君上,即便他从小就念着忠君爱国,也实在是敬重不起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